A. 用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定動滑輪機械效率,滑輪下面掛著一個鉤碼
砝碼上升抄10cm(暫且假設那個尺子的單位為cm),那測力器移動距離為10*2=20cm,所做的功為20cm*0.6N=12cmN=0.12Nm
而實際砝碼重力勢能增加1N*10cm=10cmN
所以機械效率是10/12=83.33333%
B. 如圖是小明同學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圖.他做了2.4J的有用功使重物勻速上升了0.4m,不計繩重及滑輪
從圖可知,動滑輪由3段承擔;
(1)由圖可知,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是0.5N,指針指內在20N到容30N之間,所以小明所用的拉力F=25N,
則拉力移動的距離為:s=3h=3×0.4m=1.2m,
拉力做的總功為:W總=Fs=25N×1.2m=5J;
(2)額外功W額=W總-W有用=5J-2.4J=2.6J;
(3)滑輪組機械效率為:η=
W有用 |
W總 |
2.4J |
5J |
C. 請利用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設計一個實驗,測動滑輪的機械效率,請寫出主要實驗步驟、畫出實驗數據記錄表。
(1)將彈簧測力計調零,然後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鉤碼所受到的重力G,並記錄到實驗數據記錄表中。(或用調好的彈簧測力計測出鉤碼所受到的重力G,並記錄在表格中。) (2)按示意圖組裝實驗器材。 (3)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動繩子自由端,使彈簧測力計從圖中的位置A'勻速豎直上升到位置B',鉤碼從位置A勻速上升到位置B。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F,用刻度尺測出AB間的距離h,A'B'間的距離s,將F、s和h的數值記錄到實驗數據記錄表中。 (4)根據 ![]() |
D. 如圖甲所示,是測動滑輪機械效率的示意圖。它用彈簧測力計拉動繩子自由端,將質量為200g的鉤碼從A位置勻
(1) 1.6 。(2) 10。 (3) 0.32。(4) 62.5%。
E. 如圖甲,是測量動滑輪機械效率的示意圖.用彈簧測力計拉動繩子的自由端,將質量為480g的重物從A位置勻速
故答案為:(1)0.64;(2)75%. F. 在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試驗中,用一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來完成實驗.(1)完成實驗裝置圖,保證拉力沿
(1)用一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組成滑輪組,繩子自由端的拉力向上,所以繩子由動專滑輪繞起屬,如圖所示: 4N | 3×2N | |
實驗次數 | 物重G/N | 物體上升的高度h/m | 拉力F/N |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m | 有用功W有/J | 總功W總/J | 機械效率η |
1 | |||||||
2 | |||||||
3 |
G. (2011房山區二模)如圖甲所示,是測動滑輪機械效率的示意圖.它用彈簧測力計拉動繩子自由端,將質量為2
(1)彈簧來測力計的示數為1N+0.2N×源3=1.6N;
(2)鉤碼上升的距離為圖中A到B的距離,為10cm;
(3)拉力F做的功W總=Fs=1.6N×0.2m=0.32J;
(4)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
W有 |
W總 |
Gh |
Fs |
0.2kg×10N/kg×0.1m |
0.32J |
H. 如圖所示是小華同學「測動滑輪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1)他提起鉤碼時注意保持測力計______移動,測得
(1)實驗時,應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動滑輪下的物體緩慢上升;
(2)根據內研究動滑輪特點的容實驗要求,需要測量和記錄的物理量有:鉤碼重G/N,鉤碼升高高度h/m,測力計示數F/N,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m.
因為利用動滑輪勻速提升物體時,動滑輪是由兩股繩子承擔,s=2h,所以s=2×0.2m=0.4m.
(3)實際在實驗時,動滑輪自身的重量、動滑輪與繩子之間存在摩檫阻力等,都會影響實驗的結果,
所以拉力大小並不等於鉤碼重力的一半的原因是:動滑輪自身受到重力.
(4)對於裝置一定的動滑輪提升相同的重物時,因為s=2h,所以機械效率η=
W有用 |
W總 |
Gh |
Fs |
Gh |
G2h |
G |
2F |
I. 如圖是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裝置圖.用彈簧測力計拉動繩子自由端,將重為6N鉤碼從A位置勻速提升到B位置,
(1)由圖可知,s=15cm=0.15m,h=5cm=0.05m,
拉力做功:W總=Fs=2.5N×0.15m=0.375J,
(2)有用功:W有=Gh=6N×0.05m=0.3J,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
W有用 |
W總 |
0.3J |
0.375J |
J. 圖甲是小磊測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的示意圖.他用彈簧測力計拉動繩子自由端,將質量為200g的鉤碼從A位置勻速
(1)由圖知,測力復計的分度值為制0.2N,示數為1.2N;
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所以B的刻度為10.0cm,即鉤碼上升的距離為0.1m;
A′的刻度為15.0cm,B′的刻度為45.0cm,則繩端上升的高度為0.2m;
則W總=Fs=1.2N×20×10-2m=0.24J
W有用=Gh=mgh=0.2g×10N/kg×10×10-2m=0.2J
η=
W有用 |
W總 |
Gh |
Fs |
0.2J |
0.24J |
物體提高的高度/m | 繩子自由端的拉力/N | 有用功/J | 總功/J | 機械效率 |
0.1 | 1.2 | 0.2 | 0.24 | 83.3%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