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用胡椒提取胡椒鹼的實驗方法,謝謝。
把胡椒粉放置於紙包中,用溶劑蒸餾法循環,可用酒精為溶劑,五小時左右取出,再蒸干循環溶劑至成糊狀,轉至坩堝內燒干,放置均勻扎孔的濾紙於坩堝上,直至紙上晶體基本不增加(約一個小時)。
方法步驟幾乎和茶葉提取咖啡因一樣。
『貳』 胡椒鹼的主要用途是什麼
http://wenku..com/view/0d053359be23482fb4da4ce4.html
此文獻,希望對你有幫助。
以上。
很高興為您解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如果您內認可我容的回答。請【選為滿意回答】,謝謝!
>>>>>>>>>>>>>>>>【神機易數】團 隊<<<<<<<<<<<<<<<<<<<<<
『叄』 胡椒有哪些特徵
(巫金華)
胡椒(Piper nigrum L.)為胡椒科攀緣狀木質藤本。我國海南、廣西、雲南、福建、台灣等省、區有栽培,以海南、廣西、雲南產量較多,供應全國並有少量出口。以果入葯,含胡椒鹼、胡椒林鹼、胡椒油鹼甲、乙、丙等生物鹼和揮發油。葯理試驗,胡椒鹼有抗戊四唑驚厥、電驚厥、「聽源性發作」的作用和鎮靜作用;水、醚或酒精提取物有殺絛蟲作用。粗提物製成抗癇片,曾試用於各型癲癇。味辛,性熱。有溫中散寒、健胃止痛的功能。用於風寒感冒、脘腹冷痛、嘔吐腹瀉、食慾不振等症。
一、形態特徵
莖長數十米,栽培控制在2.5—3m之間。莖節顯著膨大,常生不定根。葉互生,近革質,葉鞘延長,葉片闊卵形、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長6—16cm,寬4—9cm,葉脈5—7條,稀有9條。穗狀花序與葉對生;花雜性,常雌雄同株,無花被;雄蕊2,花葯腎形;子房上位,近球形,1室。漿果球形,直徑3—4mm,成熟時紅色(圖15—43)。
圖15—44 胡椒的層狀分枝示意圖
椒蔓萌芽生長時,同時開花,大量結果時,枝條停止抽出,故需摘除1—3齡的花,不讓其結果,使養分集中,促使樹冠的增大和增高,以便形成豐產樹型。主蔓一般月生長量30—50cm,種植第一年生長慢,第二年通過剪蔓逐漸加快,第三年最快,月生長量可達50—70cm。高溫高濕的季節生長快,低溫乾旱季節生長慢,甚至斷頂停止生長。在冬季有低溫植椒區還常受寒害脫節,至升溫期又萌芽生長。種植三年後封頂,控制不再向上生長,開始形成樹型,在適宜季節保留開花(稱放花,下同),讓其結果。大量結果的枝條因養分消耗而自行斷頂,至次年采果後才能萌芽生長,一年只有一次生長期,與放花期一致。而結果少或不結果的枝條,在溫度適宜水分充足的條件下,隨時都可萌芽生長。
胡椒主蔓的節部有根帶,可長出發達的氣根(吸根),起吸附支持藤蔓的作用。胡椒抽蔓時應及時豎立支柱和綁蔓,使根帶緊靠支柱而氣根發達,吸附牢固,並利於剪蔓繁殖的椒苗發根,使根群發達。由插條繁殖的植株沒有真正的主根,由氣根和切口生長的根發育成骨幹根,從骨幹根分生側根,側根分生吸收根。根多分布在0—60cm的土層內,以10—40cm土層最多。如土層深厚,地下水位低或深翻改土,則分布較深,可達1m以上。
適宜的條件下,胡椒枝條上的混合芽形成花芽(也可形成葉芽)而發育成花穗。一個花穗從出現至小花開始開放約需11—17天,至小花開完約需23—36天。小花授粉後至子房開始膨大約5—10天,至果實成熟約10個月左右。果實在形成30—120天內生長最快。
開花要求的溫度是24—27℃,相對濕度70—80%。小花一般在早晨10時以前開放,如溫濕度適宜則整天都能開花。低溫和乾旱影響開花和授粉,使稔實率降低。在子房開始膨大時,如缺乏養分或低溫乾旱則產生落花落果。
條件適宜,胡椒幾乎全年抽穗開花,但主花期海南椒區為3—5月和9—11月,雲南椒區為5—7月和10—11月。海南常遇春旱,而秋季雨量充沛、濕度大、溫暖涼爽,冬季無低溫危害幼果,秋花花穗長、結果多,故一般保留秋花摘除春花。雲南秋季雖溫濕度適宜,但冬春低溫乾旱危害幼果,而6—8月多雨、濕度大、溫度適宜,且開花結的果至冬春已長大,可減少低溫乾旱危害,故宜保留夏花,摘除秋花。
(二)對環境條件要求
胡椒屬熱帶溫濕型植物。年平均氣溫,國外主產區為25—27℃,我國引種和栽培區為19.5—26℃,能正常生長發育。氣溫20℃時開始生長,24—28℃生長最快,旬均溫15℃時基本停止生長。日最低氣溫<10℃,持續2—3天嫩葉受害;<6℃持續2—3天嫩枝蔓受害,產生斷頂;2℃左右發生脫枝落果。但短期霜凍胡椒還能存活,甚至在霜日4—5天的地區,還有獲得畝產上百公斤的。如地面溫度過高,伴之無蔭乾旱,會灼傷椒頭和貼地葉片,甚至被曬死。
降雨量國外主產區為1900—3000mm,我國植區在750—2400mm之間,以1500—2400mm,分布較均勻為宜。我國主產區海南,月雨量或連續兩月降雨總量>1000mm時,引起瘟病流行或水害。雲南省保山地區潞江,年雨量755.3mm,旱季進行自流灌溉,生長結果良好,病害少。乾旱明顯影響生長和開花結果,甚至枯死。
大多數栽培品種,只苗期和定植初期需蔭,成齡期需陽光充足,以免枝葉徒長,影響開花結果。胡椒攀柱生長,蔓枝脆弱,怕大風危害,輕則吹破或吹落葉和花果,重則折枝、斷蔓、倒柱,傷口易受病菌侵染,落葉利於病菌繁殖,為病害流行創造條件。故宜選靜風環境栽培。海南常受台風襲擊,應有計劃地保留或營造防風林。
特別要求土壤排水良好,過濕或積水易發生水害和瘟病。而土壤缺水又會使幼果皺縮、花序軟萎、葉片呈水燙狀態,影響生長和結實。土壤pH值以5.5—7為宜。大量結果,要求養分充足。年產2.5kg白鬍椒的單株,每年消耗的養分相當於硫酸銨700g、過磷酸鈣150g、硫酸鉀300g;氮、磷、鉀比例大致為6∶1∶5。
三、栽培技術
(一)品種
品種很多,歸納為兩個類型。一是大葉種:葉大而薄,枝粗而脆,生長快,冠幅大,花期集中,花穗長,成果率高,果粒較小而均勻,成熟較早,盛產期單株產量3—6kg,有大小年,經濟壽命20—30年,適應性強,易感染胡椒瘟。我國栽培的多屬此品種。二是小葉種:經濟壽命長達30—40年,種子比較辛辣,抗病性強,其餘性狀與大葉種相反。
(二)選地整地
選溫暖無霜地區,如遇輕霜應防寒。選地勢較高、開闊、冷空氣易排出的地形,向南坡,坡度20°以下。不選低窪、閉塞、易積滯冷空氣之地和緊靠水的過濕地,以及菜園和當風之地,以減少寒害、病害和風害。還應考慮旱季能灌溉和交通利於送柱運肥。要求土層深厚、肥沃、通氣保水力強、微酸性的土壤。如土質差、瘠瘦,應深翻改土。
椒園宜3—5畝小面積分散,利於控制病害流行。有大風之地設置防風林。園內規劃好走道、糞池及排灌水溝。坡地作梯田,深翻土30—40cm深,充分風化,揀凈樹根石塊,碎土平整,挖穴深60cm,寬80cm,穴土充分曝曬,每穴施有機肥(摻過磷酸鈣堆漚充分腐熟)15—30kg,與土混勻,填穴稍高於地面。
(三)繁殖方法
結合整形剪蔓進行插條繁殖。選定植1—3年、無病蟲寒害的優良母株,蔓齡4—6個月,粗0.6cm以上,吸根發達,腋芽飽滿的健壯主蔓。割蔓前15天去頂修枝,促使組織充實。割取長30—40cm,具5—7個節,上部兩節有分枝的插條,浸水半小時,置蔭涼處保濕。在苗床上成40—50°角斜插,行株距20—30×10—15cm,土面露二個節,保持80—90%的蔭蔽和濕潤。約7—10天開始生根,成活後逐步減少蔭蔽和淋水。經20—25天培育即可出圃定植。根據育種工作的需要用種子繁殖,採收紅熟果實,去皮陰干,忌曬干,存放一個月內及時播種。
(四)定植
插條培育20—25天及時定植,免抽梢長根過長,定植困難。選溫涼濕潤天氣定植。行株距2.5—3×2m,隨坡度和肥力而定。苗上端向西,免椒頭西曬,成45°—60°角栽植。苗周蓋細土,兩側施2—2.5kg腐熟混合肥為輔助基肥。填土高出地面10cm,成鍋底形土堆,以便淋水,並蓋草遮蔭。
(五)田間管理
1.遮蔭、除草、鬆土、培土、覆蓋
定植後至椒頭被椒葉遮蓋前,需用透光竹籮或搭棚遮蔭,防椒頭日曬。經常除凈園中雜草。雨後於樹冠周圍淺鬆土10cm深;3—4月和11—12月於樹冠外和行間深鬆土200cm深,樹冠周圍仍淺鬆土。每1—2年培土一次。旱季初用凈草或綠葉覆蓋根周或全園,以保濕、調節地溫、提高肥力。
2.施肥
定植後前三年,每年春季每株施有機肥15—30kg,混合過磷酸鈣250g。生長季3—11月勤施薄施糞水肥,每隔半月至兩個月一次,促進生長,隨株齡增加而減少次數;剪蔓前幾天加施一次,二、三齡剪蔓時還需加施50—100g硫酸銨,促進抽蔓。冬前停施氮肥,每株施7,5—10kg火燒土或0.5—1kg草木灰,以提高抗寒力。結果植株於采果後及時施攻花肥;花芽萌發期施輔助攻花肥;果實生長初期施攻果肥;果實發育期施養果肥。用有機肥、糞水肥、過磷酸鈣、硫酸銨、氯化鉀、草木灰、餅肥和魚肥等。用量根據土壤肥力、產量水平和養分消耗量決定。肥料需充分腐熟、細碎、干凈,與土混勻,嚴格掌握濃度、用量和施肥位置,以避免肥害。發生肥害要及時處理。
3.排灌水
定植後和旱季常灌溉防旱,雨季及時排除積水,如積水產生水害,及時處理。
4.立柱、綁蔓
椒苗抽新蔓時,先插臨時小支柱,進行第二、三次剪蔓時,立永久性大支柱。目前生產上一般釆用水泥柱、石柱等,木柱易腐爛損壞,換柱費事;活支柱與苗爭養分,現已很少採用。在新蔓長出3—4個節時開始用柔軟繩在蔓節下將幾條主蔓正直均勻地綁於支柱上,每隔10—15天一次,用作種苗的主蔓需節節綁,使節緊貼支柱。結果植株每年仍需綁蔓1—2次,特別台風季到來前應加固蔓苗。也可將主蔓埋入土中,抑制抽蔓,促進長枝條,作無柱栽培或進行矮柱栽培。
5.摘花、摘葉
摘除1—3齡封頂前開的花和結果植株除放花期外其他季節開的花,加速樹型形成和使養分集中。在幼齡期綁蔓時或結果期采果後,適當摘除植株過密的老葉,使通風透氣。
6.整形修
剪植後6—8個月株高1.2m時,在離地面20—30cm(3—7個節)處第一次剪蔓,保留第一層或第二層枝序。如果第一層枝序高於40cm時,將下部空節埋入土中(壓蔓),使第一層枝序離地20—30cm高。在剪口下2—3個節保留2—3條萌發的健壯新蔓。在前一次剪蔓後新蔓高1m以上時,從前一次剪口上3—4節處進行第二、三、四次剪蔓,每次都在剪口下選留新蔓4—6條。第五次在新蔓的第二層枝序上剪蔓,同樣保留4—6條主蔓。幾條主蔓超過支柱20—30cm時向柱頂中心靠攏,在按順序交叉處綁好,離交叉點2—3個節處去頂,稱為封頂。植株上部繼續生長,形成圓柱形樹型。如果不要種苗,釆用多次去頂整形法,即在第一、二次剪蔓後,每當新蔓長高40—50cm時,就從前一次剪口上3—4節處去頂,連續5—6次,至封頂為止,可提早半年結果。及時切除幼樹期萌生的多餘的芽和蔓和結果植株樹冠內萌發的徒長枝以及柱頂蔭生的新蔓。第二次剪蔓後剪去種苗帶來的「送嫁枝」;最後一次剪蔓前逐步剪去植株20—30cm以下的老枝,以利椒頭通風。
(六)病蟲害及其防治
1.胡椒疫病
(Phytophthora palmivora var.piperis Muller.)
又名胡椒瘟,先侵染主蔓基部,蔓延至全株各個部位,木質部迅速腐爛,植株突然凋萎死亡,根系大部分尚好。由帶菌的土壤、病株殘體或野生寄主為侵染源。借風雨傳播,雨季後期(9—11月)發生,降雨(特別是台風後連續降雨)是病害流行的主導因素。以預防為主。保證椒園不積水和椒頭通風透氣;搞好田間衛生;雨天不進園操作,流行期進出口葯劑消毒,減少人為傳播;鬆土曝曬土壤,消滅表土病菌;防風和小心操作減少傷口侵染;選用無病種苗和抗病品種,新區注意檢疫;椒園設置面積不宜太集中,以3—5畝為好;不偏施氮肥:要增施磷鉀肥,以增強抗病力;病前葯劑消毒土壤和植株噴葯預防;及時燒毀病株,葯劑處理病區,噴葯保護健株,認真隔離病區。較有效的葯劑有:波爾多液、1%敵菌丹等。
2.細菌性葉地病(Pseudomonas sp.)
主要為害葉片,也為害全株,致病性很強。病斑初顯多角形水漬狀,擴展後中間褐色,邊緣變黃,遇露水溢出細菌濃液,致使病葉花果脫落,病枝脫節,病蔓乾枯,甚至樹冠縮小,只剩幾條禿蔓,喪失生產能力。全年可發生,主要流行於台風季節,台風雨是病害流行的主導因素。天氣涼爽、高濕有利病害流行。農業防治措施同胡椒疫病;及早發現,消滅中心病株,盡快將病部及其周圍葉片摘除,或用1%硫酸銅液噴病部葉,噴1∶2∶100波爾多液保護健葉,連續噴葯幾次。
3.花葉病
由病毒引起,症狀有兩種類型,一是葉變小、捲曲,主蔓萎縮,節間變短,植株矮小畸形,花穗多而變短,結實很少。另一種是植株基本生長正常,僅葉部表現花葉。多在管理不好,受肥害、水害、蟲害的植株或在高溫乾旱期割蔓時發生。防治方法:不用病苗;新區加強檢疫;加強管理,合理施肥、灌溉、排水,增強植株生勢,提高抗病力;注意防治害蟲,病健株操作工具分開,以免接觸傳染;高溫乾旱期不割苗,割苗後施足水肥,促蔓生長;發現病株拔除燒毀補植;選無病株留種。
4.其它尚有為害葉的炭疽病(Colletotrichum necator Mass.)、為害枝葉的線疫病(Corticium salmonicolor Berk,et Br.)、根結線蟲病(Meloidogyne marioni)等。
5.蟲害有介殼蟲類、蚜蟲、盲蝽、網蝽、刺蛾、金龜子、螞蟻、粉虱等。
四、採收與加工
(一)採收
一般植後2—3年封頂放花,3—4年收獲。放秋花5—7月採收,放:夏花4—5月採收。當果穗果實變黃,並有3—5粒變紅,即可採收。一般整個收獲期分批采5—6次,每隔7—10天一次。末次包括不成熟果實全釆,以免影響下次開花結果。
(二)加工
成熟或未成熟果穗在曬場上曬3—4天,果皮皺縮時,用木棒打落果粒,除去果梗,充分曬干,便成商品黑胡椒。用竹籮或麻袋裝置流水中浸7—8天,至果皮果肉腐爛,在竹籮或池中踩踏,用水反復沖洗,除去果皮、果梗等雜物洗凈,在曬場上曬3—4天至完全乾燥,即為商品白鬍椒。在流動水中浸泡,曬干後潔白,在靜水中浸泡則帶黑色,商品質量降低。也可人工加熱乾燥。100kg鮮果可加工得25—30kg白鬍椒,1kg白鬍,椒含1.9萬—2.4萬粒。
『肆』 胡椒鹼的簡介
【中文名】胡椒鹼(Piperine)
【產品名稱】 胡椒鹼
【英文名稱】 Piperine
英文別名:1-Piperylpiperidine; 5-(1,3-benzodioxol-5-yl)-1-(piperidin-1-yl)penta-2,4-dien-1-one; (2E,4E)-5-(1,3-benzodioxol-5-yl)-1-(piperidin-1-yl)penta-2,4-dien-1-one; (2E,4Z)-5-(1,3-benzodioxol-5-yl)-1-(piperidin-1-yl)penta-2,4-dien-1-one
【化學名稱】 (E,E)-1-[5-(1,3-Benzodioxol-5-yl)-1-oxo-2,4-pentadienyl]-piperidine;(E,E)-1-[5-(1,3-苯並二氧戊環-5-基)-1-氧代-2,4-戊二烯基]-哌啶
【分 子 式】 C17H19NO3
【分 子 量】 285.34
【C A S 號】 94-62-2
【來 源】 為胡椒科植物胡椒Piper nigrum L. 的乾燥近成熟或成熟果實。
【規 格】 50% 98% 99%
【物理性質】 為白色晶體粉末。熔點130~133℃。溶於乙酸、苯、乙醇 和氯仿,微溶於乙醚。
『伍』 從黑胡椒中提取胡椒鹼除了用乙醇萃取還有什麼辦法
微波提取胡椒來鹼,運用微波法對自胡椒中胡椒鹼進行提取,並採用HPLC對胡椒鹼的含量進行測定,考察提取時間、提取溫度、料液比、乙醇濃度及微波功率對胡椒鹼收率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在提取時間為60min、提取溫度為55℃、料液比為80:50、乙醇體積分數為80%及微波功率為500W的條件下,微波輔助提取胡椒鹼的效果最佳,胡椒鹼收率可達4.12%.
『陸』 從黑胡椒中提取胡椒鹼為什麼要加入氫氧化鉀的乙醇溶液
為防止雜質與胡椒鹼一起析出,把稀氫氧化鉀醇溶液加到濃縮的萃取液中,是酸性物質成鉀鹽留在溶液中。
『柒』 胡椒鹼的胡椒鹼的來源
歷史上的胡椒原產於印度西南部的熱帶雨林中,唐代的時候傳入中國,在我國的雲南、廣西、廣東都有種植。胡椒入葯的歷史在《唐新修本草》中就有記載,胡椒「溫中,去痰,除臟腑中風冷。」那個時候還沒有癲癇的病名,而是將癲癇的症狀歸為痰症。可見,我國唐代的葯物學家已經發現了胡椒治療癲癇的效果。
現代醫學中胡椒治療癲癇的歷史,來自一些真實的故事。
「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以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全面的戰略封鎖,橡膠作為一種戰略物資,也列入了限制出口的范圍。為了發展我國自己的橡膠工業,國家開始在氣候環境適宜的雲南西雙版納地區試種橡膠。
1968年2月,第一批朝氣蓬勃的北京知青來到雲南西雙版納,一個叫大勐龍的中緬邊境小鎮,開始了橡膠園的建設。
在邊寨快樂的生活中,來自北京的知青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當地的許多百姓家門口,都掛著一個扎滿小孔的白蘿卜。據當地的村民介紹,每當鎮上有人得了「羊角風」,鎮里就會推薦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在白蘿卜上扎49個小洞,每個洞里放一枚白鬍椒,在屋檐下風干後,煮水飲用,就可以控制癲癇病的發作。
當這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故事,越過千山萬水傳到首都後,引起了北京醫科大學專家們的高度關注,科學家的敏感和對未知領域的探索天性,使他們迅速的組織起來,進行了詳細的葯理分析,發現具有抗驚厥作用的是白鬍椒,而不是白蘿卜。於是,通過當時的北京醫科大學試驗葯廠,也就是現在的北大葯業,研製出胡椒鹼類的新型國產植物類療抗癲癇葯——「伊來西胺片」(抗癇靈),並在北京的部分醫院開始了臨床觀察。
結果表明,抗癇靈的有效率達到95.6%,綜合顯效率為83.3%。同時選擇了一定比例的兒童進行了臨床觀察,成為國際首位以兒童為對象進行臨床觀察的抗癲癇葯品,充分證明了該產品的低毒性和安全性。
隨後,以北京人民醫院周正新教授,北大醫院王麗教授牽頭的研究團隊,針對」抗癇靈」的葯理、病理、毒理,臨床等情況,在國內外雜志上發表了20多篇學術論文。產品先後獲得了國內第一屆科技大會科技成果獎;並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精神病與中風研究所(NINDS)的系統研究,成為我國又一項獲得國際認可的科技成果。
在臨床使用上,先後有5萬余例患者使用抗癇靈控制了癲癇發作,其中包括4位丹麥人、7位美國人、23位新加坡人和86位台灣人。
上世紀90年代,由於胡椒鹼的原料供應困難、生產生本昂貴等原因,抗癇靈這個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一個抗癲癇葯品中途停產。這也成為已經過世的周正新教授的心中遺憾,也是早期眾多研究人員縈繞在心中的一份牽掛。至今,仍有許多服用過「治癇靈」的患者,通過電話或寫信向我們求購。
2009年,周正新教授的夫人、也是人民醫院的醫學專家張津萼與其他五位曾經參與該產品研究的老教授,給北京市教委、國家衛生部寫信,表達了他們對國產抗癲癇葯品—-「抗癇靈」重新上市的期盼。
衛生部王國強副部長、北京市丁向陽副市長給予了大力支持,中國抗癲癇協會李世綽會長直接組織國內專家,進行了多次研討,這一傾注研究人員幾十年心血的抗癲癇科技成果,終於重新開始了生產。
現在,「抗癇靈」已經更名為「伊來西胺」片。做為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葯植物類,胡椒鹼抗癲癇新葯,正以嶄新的面貌重新走向前台。
我國有綿延數千年的中醫葯寶庫,這是我們開發高效、低毒、安全抗癲癇葯品所具備的巨大優勢。現在,更加全面的臨床研究已經展開,同時申請國家專項資金投入到「胡椒鹼抗癲癇」的系列研究中。我們期待這項研究能夠成為與替代氯喹治療瘧疾的新葯「青蒿素」媲美、成為我國在全球醫葯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
『捌』 有誰知道胡椒粉摻假的檢測方法
樓主你好: ①用活性炭脫色,過濾後比色,效果較為理想。 ②胡椒鹼是胡椒粉中主要指標,如胡椒鹼含量很低,則為偽品。
胡椒粉摻假檢測
(一)胡椒鹼半定量法
1.試劑
①無水乙醇。
②濃Cl。
2.標准管制備
取0.5g胡椒粉純品,加無水乙醇10mL,振搖10min,過濾,取濾液(mL)0.0、0.1、0.2、O.3、0.4、0.5,分別於比色管中,各加無水乙醇至2mL、濃Cl 0.1mL,混勻。製成標准系列管供樣液管比較。
3.檢測步驟
取O.5g樣品於試管中,加lOmL無水乙醇,振搖10min,過濾,取0.5ml濾液於比色管中,加無水乙醇至2l,混勻,加濃Cl,混勻,與標准管比較半定量(黃色低於0.4ml標准管為摻假,如黃色低於O.1mL標准管為假品)。
(二)紫外分光光度法
1.儀器
紫外分光光度計。
2.試劑
①無水乙醇。
②活性炭。
③胡椒鹼標准貯存液(0.1g·mL)(無水乙醇溶解定容)。(詳細請參考國家標准物質網www.rmhot.com)
④胡椒鹼標准應用液(10vg·mL)(無水乙醇稀釋定容)。
3.標准曲線制備
分別取胡椒鹼標准應用液(10g·ml)0.0 ml、O.2 ml、O.4 mL、0.6 mL、0.8 mL、1.OmL,於10ml比色管中,用無水乙醇定容至刻度,混勻後比色,記錄各管吸光度,繪制標准曲線。
4.檢測步驟
取1g樣品於燒杯中,加1g活性炭、10ml無水乙醇,混勻,在沸水浴中加熱5min後,過濾於100mL容量瓶中,用無水乙醇洗燒杯及殘渣,濾於容量瓶中,並定容至刻度,混勻,取定容液5mL於lOml比色管中,加無水乙醇至刻度,混勻,用1cm比色皿,空白管調零,於波長342nm處測吸光度(同時做空白試驗)。根據樣液的吸光度及標准曲線即可得樣品中胡椒鹼含量。
5.計算
6.說明
①用活性炭脫色,過濾後比色,效果較為理想。
②胡椒鹼是胡椒粉中主要指標,如胡椒鹼含量很低,則為偽品
『玖』 關於胡椒鹼的問題
胡椒鹼
piperine
一種生物鹼,分子式C17H19NO3。存在於多種胡椒屬植物果實中,為其辛辣味成版分之一,但胡椒的辛權辣味主要來自它的異構體佳味鹼。在商品黑胡椒和白鬍椒中,胡椒鹼的含量為5%~9%,有時高達11%。無色單斜稜柱狀晶體。熔點130~133℃。溶於乙酸、苯、乙醇 和氯仿,微溶於乙醚。入口最初無味,後有辛辣味。能與強酸生成結晶的鹽。胡椒鹼是一種廣譜抗驚厥葯,對小鼠實驗性電驚厥有良好的對抗作用,對戊四氮、印防己毒素、士的寧,以及腦室內注射筒箭毒鹼、谷氨酸等引起的驚厥發作和聽源性發作,都有不同程度的對抗作用。對某些類型的癲癇病也有療效。胡椒鹼對蠅類的毒性比除蟲菊高。
『拾』 從胡椒中提取胡椒鹼,0.95的乙醇作用是什麼
在這里乙醇就相當於萃取劑,用來溶解胡椒中的有機物質,把胡椒鹼從胡椒中分離從而達到提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