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車輛側後防護裝置的作用

車輛側後防護裝置的作用

發布時間:2021-03-01 17:05:59

⑴ 請問。安全扳手的作用。安全保護裝置和安全防護裝置的作用

作用主要就是科學合理的保護員工或機械的安全,提高安全性規避風險高生產。
具體的作用細節可以咨詢相應的廠家

⑵ 汽車安全防護裝置基本功能和原理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大了!
您說的汽車安全防護裝置指的是被動安全嗎?如果是,內您可以在網上查一容查汽車安全氣囊和安全帶的相關功能和原理。我這里稍介紹一下被動安全的原理:車輛在發生碰撞時,車身上的加速度感測器感知車輛加速度信號,氣囊控制器判斷是否需要且在何時引爆安全氣囊和安全帶卷收器(有些是機械安全帶,不帶點火和預緊功能),若需要引爆,則發出點火指令,安全氣囊點火後膨脹用於緩沖人身體部位以減少傷害,安全帶收緊,將人收緊在座椅上以減少傷害。

⑶ 貨車左右側面防護裝置怎麼製作的

汽車和掛車側面及後下部防護裝置安裝要求 一、側防護裝置要求 (一)形狀、尺寸 側面防護裝置的外表面應光滑,並盡可能前後連續;相鄰部件允許搭接,但搭接的外露邊沿應向後或向下,沿縱向可留出不大於25mm的間隙,但後部不能超出前部的邊緣。允許圓頭螺栓和鉚釘以及光滑並倒圓的其他零件凸出外表面10mm以內。所有外露的棱邊和角皆應倒圓,圓角半徑不小於2.5mm。 側面防護裝置可以是一個連續平面,或由一根或多根橫桿構成,或者是平面於橫桿的組合體,其截面最小厚度不小於2mm;當採用橫桿結構時,橫桿間距不大於300mm,且截面高度為N2和03類車輛不小於50mm;N3和04類車輛不小於100mm。 (二)安裝位置 ①外表面位置:側面防護裝置不應增加車輛的總寬;外表面的主要部分位於車輛最外側以內不大於120mm的位置;後端至少有250mm位於後輪胎最外側以內不大於30mm的位置。 ②前緣位置: 半掛車:前緣應位於支腿中心橫截面後不大於250mm處,且到轉向中心銷位於最後位置時的中心橫截面的距離不能超過2.7mm; 載貨汽車:前緣應處在最靠近它的輪胎周向鉛垂切面之後300mm的范圍內;若上述300mm尺寸落在駕駛室區域內,則前緣與駕駛室後壁板件的間隙不應超過100mm;前緣若為開闊空間,則應由一個連續的、貫穿其整個高度的垂直構件組成;其前端面向後彎曲至少50mm(N2和03)或100mm(N3和04),外側面向內彎曲100mm;若前緣與駕駛室後壁板件的間隙在100mm以內,則該條不使用。此時,前緣可先後彎曲不到45度。 ③後緣位置:應處在最靠近它的輪胎周向鉛垂切面之前300mm的范圍內。 ④下緣位置:下緣任何一點的離地高度不應大於550mm。 二、後下部裝置要求 (一)形狀、尺寸 後下部防護裝置橫向構件的截面高度不小於100mm;截面材料的最小厚度不小於3mm;其端部不得彎向車輛後方或有尖銳外緣。否則,其端部應倒圓,圓角半徑不小於2.5mm。 (二)安裝位置 1、橫向構件 後下部防護裝置的安裝盡可能位於靠近車輛後部的位置。若後下部防護裝置具有不同的安裝位置,則應具有可靠的方法以保證其安裝後在安裝位置上不會隨意移動。 2、下緣離地高度 後下部防護的狀態可以調整的車輛:後防裝置下邊緣的離地高度應不大於450mm。 後下部防護的狀態不能調整的車輛:後防裝置下邊緣的離地高度應不大於550mm。 3、橫向構件安裝寬度 後防裝置的寬度不得大於車輛後軸兩側車輪最外點的距離;且任一端最外邊緣與這一側車輛後軸車輪最外端的水平橫向距離不大於100mm。 三、安裝固定方式 後下部防護裝置應與車架或車體的其他可靠部位有效固定連接。施加外力後,裝置應無明顯松動、變形或移位現象。

⑷ 汽車和掛車側面及後下部防護裝置有的噴塗紅白相間的漆有依據嗎

紅白色在夜來間比較醒目源,我以前開卡車的時候,就是在防護裝置上塗抹紅白色的油漆,現在則用反光的紅白色膜代替,在夜間的反光效果更好,更醒目。但是這東西醒目不刺目。

這東西就是主要起到一個提示後車或者旁邊車輛的作用,如果不污損,效果相當好。有些廂式車在邊緣貼了這個反光膜,還能起到標示車輛輪廓邊緣的作用,對後車提示作用很好的。

⑸ 後下部防護裝置狀態可調整的車輛,其防護裝置下邊緣離地高度為多少

後下部防護裝置的技術要求
3.1 後下部防護裝置的橫向構件的端部不得彎向車輛後方,尖銳部分不得朝後。橫向構件的端部成圓角狀,其端頭圓角半徑不小於2.5mm,橫向構件的截面高度不小於100 mm。
3.2 後下部防護裝置在車輛後部可以被設計成具有不同的安裝位置。此時,應具有可靠的方法以保證其安裝後在安裝位置上不會隨意移動。操作員要改變裝置位置時須施加的力最大不能超過400 N。
3.3 後下部防護裝置對追尾碰撞的車輛必須具有足夠的阻擋能力,以防止發生鑽人碰撞。該阻擋功能應按照3.3.1的靜態載入試驗或3.3.2的移動壁障碰撞試驗進行考核。
3.3.1 按附錄A(標準的附錄)中靜態載入試驗過程與試驗條件規定進行試驗,在指定的試驗力作用期間和之後,可觀測到的後下部防護裝置的最大水平變形量應做記錄。
3.3.2 按附錄B(標準的附錄)中移動壁障碰撞試驗過程與試驗條件規定進行試驗,在指定的碰撞過程中可觀測到的移動壁障碰撞過程中的鑽人量、最大減速度值及碰撞後的反彈速度應做記錄,並且應滿足3.3.2.1和3.3.2.2的要求。
3.3.2.1 在附錄B中指定的碰撞過程中,後下部防護裝置可以變形、開裂,但是不許整體脫落。
3.3.2.2 在附錄B中指定的碰撞過程中,後下部防護裝置應能夠吸收碰撞能量以緩和沖擊。要求移動壁障的最大減速度不大於40 g,反彈速度不大於2m/s。
第Ⅱ部分
安裝了符合第Ⅰ部分要求的後下邵防護裝置的N2、N3、O3和O4類車輛
4 安裝了符合第Ⅰ部分要求的後下部防護裝置的N2、N3、O3和O4類車輛的技術要求
4.1 在空載狀態下,車輛的後下部防護裝置的下邊緣離地高度及按照3.3.1進行試驗時施加於後下部防護裝置的試驗力的作用點離地高度應滿足4.1.1或4.1.2的要求,並應做記錄。
4.1.1 對於後下部防護裝置的狀態可以調整的車輛:車輛的後下部防護裝置整個寬度上的下邊緣離地高度應不大於450 mm,同時按照3.3.1進行試驗時施加於裝置的試驗力的作用點離地高度不能超過500mm。
4.1.2 對於後下部防護裝置的狀態不能調整的車輛:車輛的後下部防護裝置整個寬度上的下邊緣離地高度應不大於550 mm,同時按照3.3.1進行試驗時施加下裝置的試驗力的作用點離地高度不能超過600 mm。
4.2 後下部防護裝置的寬度不可大於車輛後軸兩側車輪最外點之間的距離(不包括輪胎的變形量),並且後下部防護裝置任一端的最外緣與這一側車輛後軸車輪最外端的橫向水平距離不大於100mm。如果車輛有兩個以上的後軸,應以最長的後軸為准。另外,符合附錄A中A3.1.2要求的試驗力的作用點與後軸最外端的距離必須測量,並應做記錄。
4.3 在按照3.3.1或3.3.2的要求進行試驗後,由於靜態載入力的作用或移動壁障的碰撞,使後下部防護裝置發生變形,則在變形後裝置的後部與車輛最後端(在測量時處於空載狀態下車輛上與地面的垂直距離大於3m的部分除外)的縱向水平距離不能超過400 mm。
4.4 待檢驗的車輛在安裝了符合本標准第:部分要求的後下部防護裝置之後,其最大設計總質量不應超過車輛說明書上所標明的最大設計總質量。
4.5 車輛的後下部防護裝置應不影響車輛的通行能力:或者可通過適當的措施暫時改變後下部防護裝置的狀態以保證車輛的離去角,滿足通行的要求。
第Ⅲ部分
具有後下部防護的車輛
5 具有後下部防護的車輛的技術要求
5.1 在空載狀態下,車輛的後下部防護的下邊緣離地高度應滿足5.1.1或5.1.2的要求。
5.1.1 對於後下部防護的狀態可以調整的車輛:車輛的後下部防護整個寬度上的下邊緣離地高度應不大於450mm。
5.1.2 對於後下部防護的狀態不能調整的車輛:車輛的後下部防護整個寬度上的下邊緣離地高度應不大於550mm。
5.2 後下部防護應盡可能的位於靠近車輛後部的位置。
5.3 後下部防護的寬度不可大於車輛後軸兩側車輪最外點之間的距離(不包括輪胎的變形量調並且後下部防護任一端的最外緣與這一側車輛後軸車輪最外端的橫向水平距離不大於100 mm,如果車輛有兩個以上的後軸,應以最長的後軸為准。如果裝置屬於車體或車體同時也是裝置的一部分,即使革體超出後軸寬度,那麼後下部防護同樣不能超出後軸寬度。
5.4 後下部防護的橫向構件的端部不得彎向車輛後方,尖銳部分不得朝後。橫向構件的端部成圓角狀,其端頭圓角半徑不小於2.5mm,橫向構件的截面高度不小於100mm。
5.5 後下部防護在車輛後部可以被設計為具有不同的安裝位置。此時,應具有可靠的方法以保證其安裝後在安裝位置上不會隨意移動。操作員要改變裝置位置時所須施加的力最大不能超過400 N。
5.6後下部防護無論在任何位置上,都應與車架或其他類似部件相連接,後下部防護對追尾碰撞的車輛必須具有足夠的阻擋能力,以防止發生鑽人碰撞。該阻擋功能應按照5.6.1的靜態載入試驗或5.6.2的移動壁障碰撞試驗進行考核。
5.6.1 按附錄A靜態載入試驗過程與試驗條件規定進行試驗時,在指定的試驗力作用期間和之後,記錄可觀測到的後下部防護的最大水平變形量。
5.6.2 按附錄B移動壁障碰撞試驗過程與試驗條件規定進行試驗時,在指定的碰撞過程中可觀測到的移動壁障碰撞過程中的鑽入量、最大減速度值及碰撞後的反彈速度,並且應滿足5.6.2.1和5.6.2.2的要求。
5.6.2.1 在附錄B中指定的碰撞過程中,後下部防護可以變形、開裂,但是不許整體脫落。
5.6.2.2 在附錄B中指定的碰撞過程中,後下部防護應能夠吸收碰撞能量以緩和沖擊。要求移動壁障的最大減速度不大於擾殿,反彈速度不大於2m/s。
5.7 在按照5.6.1或5.6.2的要求進行試驗後,由於靜態載入力的作用或移動壁障的碰撞,使後下部防護發生變形,則在變形後裝置的後部與車輛最後端(在測量時處於空載狀態下車輛上與地面的垂直距離大於3m的部分除外)的縱向水平距離不能超過400mm。
5.8 車輛的後下部防護應不影響車輛的通行能力;或者可通過適當的措施暫時改變後下部防護的狀態以保證車輛的離去角,滿足通行的要求。

⑹ 載貨汽車,掛車未按照規定安裝側面及後下部防護裝置什麼意思

你好 就是車廂下面 油箱那些位置沒有安裝護欄 大車要安裝護欄的 。
希望對你有幫助,感謝你對我們的支持,你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如果還有什麼疑問歡迎追問!祝你行車愉快!

⑺ 奧迪德後撞防護裝置是什麼是怎樣的一個原理或者簡單說明是一個什麼東西怎麼就可以保證安全就可以!

AUDIA6L的側向輔助系來統(後防撞系自統):

駕駛者若在時速超過60公里/小時變道,AudiSideAssist奧迪側向輔助系統就會介入。依靠雷達感應器的幫助,奧迪側向輔助系統可以探測到側後方最遠50米處的車輛,若此時變道會有危險,後視鏡上就會亮起信號燈。如果駕駛者在已提示燈亮了之後仍打轉向燈,警示燈會增加亮度並開始閃爍。

⑻ ③機械加工車間常見的防護裝置有哪些主要作用是什麼

在機械設備的來傳動帶、源明齒輪接近於地面的聯軸節、轉動軸、皮帶輪、飛輪、砂輪和電鋸等危險部分,都要裝設防護裝置。對壓力機、碾壓機、壓延機、電刨、剪板機等壓力機械的旋壓部分都要有安全裝置。防護罩用於隔離外露的旋轉部分,如皮帶輪、齒輪、鏈輪、旋轉軸等。防護擋板、防護網有固定和活動兩種形式,起隔離、遮擋金屬切屑飛濺的作用。防護欄桿用於防止高空作業人員墜落或劃定安全區域。總體來說,防護裝置的形式主要有固定防護裝置、聯鎖防護裝置和自動防護裝置.

⑼ 汽車常見安全防護裝置有哪些

主動防護裝置:
1.ABS 防抱死制動系統,是一種具有防滑、防鎖死等優點的汽車安全控制系統。ABS是常規剎車裝置基礎上的改進型技術,可分機械式和電子式兩種。現代汽車上大量安裝防抱死制動系統,ABS既有普通制動系統的制動功能,又能防止車輪鎖死,使汽車在制動狀態下仍能轉向,保證汽車的制動方向穩定性,防止產生側滑和跑偏,是目前汽車上最先進、制動效果最佳的制動裝置。

2.EBD的英文全稱是Electric Brakeforce Dis-tribution,中文直譯就是「電子制動力分配」。自動調節前、後軸的制動力分配比例,提高制動效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縮短制動距離),並配合ABS提高制動穩定性。汽車制動時,如果四隻輪胎附著地面的條件不同,比如,左側輪附著在濕滑路面,而右側輪附著於乾燥路面,四個輪子與地面的摩擦力不同,在制動時(四個輪子的制動力相同)就容易產生打滑、傾斜和側翻等現象。
EBD的功能就是在汽車制動的瞬間,高速計算出四個輪胎由於附著不同而導致的摩擦力數值,然後調整制動裝置,使其按照設定的程序在運動中高速調整,達到制動力與摩擦力(牽引力)的匹配,以保證車輛的平穩和安全。

3.TCS,其英文全稱是Traction Control System,牽引力控制系統,又稱循跡控制系統。是根據驅動輪的轉數及傳動輪的轉數來判定驅動輪是否發生打滑現象,當前者大於後者時,進而抑制驅動輪轉速的一種防滑控制系統。它與ABS作用模式十分相似,兩者都使用感測器及剎車調節器。 類似的還有ASR(驅動防滑系統)等等.

4.ESP 電控行駛平穩系統,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發生側滑時,ESP識別車輛不穩定狀態,並通過對制動系統,發動機管理系統和變速箱管理系統實施控制,從而有針對性的彌補車輛滑動。相似的還有本田的VSA(車輛穩定輔助系統).

5.EBA 緊急制動輔助裝置,EBA系統靠時基監控制動踏板的運動。 它一旦監測到踩踏制動踏板的速度陡增,而且駕駛員繼續大力踩踏制動踏板,它就會釋放出儲存的180巴的液壓施加最大的制動力。 駕駛員一旦釋放制動踏板,EBA系統就轉入待機模式。 由於更早地施加了最大的制動力,緊急制動輔助裝置可顯著縮短制動距離。

被動安全裝置:
汽車安全氣囊(SRS)是現代轎車上引人注目的高技術裝置。安裝了安全氣囊裝置的轎車方向盤,平常與普通方向盤沒有什麼區別,但一旦車前端發生了強烈的碰撞,安全氣囊就會瞬間從方向盤內「蹦」出來,墊在方向盤與駕駛者之間,防止駕駛者的頭部和胸部撞擊到方向盤或儀錶板等硬物上。安全氣囊面世以來,已經挽救了許多人的性命。研究表明,有氣囊裝置的轎車發生正面撞車,駕駛者的死亡率,大轎車降低了30%,中型轎車降低11%,小型轎車降低14%。
安全氣囊的保護作用是十分顯著的。據美國官方公布的數字,1986年至1997年2月15日,安全氣囊共挽救了1828人的生命(1639名司機,189名乘員),安全氣囊同時也有副作用。在上述時間段內,氣囊造成38名兒童、21名司機、2個乘員死亡。這些主要發生在低速碰撞的情況。造成死亡的原因有如下幾種:兒童及兒童座椅靠近氣囊:碰撞前的制動使得兒童更加靠近氣囊。氣囊主要造成頭和頸部傷害。另外矮個子司機受到的傷害也是類似原因。

⑽ 求問機械加工車間常見的防護裝置有哪些主要作用是什麼

在機械設備的傳動帶、明齒輪接近於地面的聯軸節、轉動軸、皮帶輪、版飛輪、砂輪和權電鋸等危險部分,都要裝設防護裝置。對壓力機、碾壓機、壓延機、電刨、剪板機等壓力機械的旋壓部分都要有安全裝置。防護罩用於隔離外露的旋轉部分,如皮帶輪、齒輪、鏈輪、旋轉軸等。防護擋板、防護網有固定和活動兩種形式,起隔離、遮擋金屬切屑飛濺的作用。防護欄桿用於防止高空作業人員墜落或劃定安全區域。總體來說,防護裝置的形式主要有固定防護裝置、聯鎖防護裝置和自動防護裝置。

閱讀全文

與車輛側後防護裝置的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銀峰鑄造怎麼樣 瀏覽:476
設備上有碘伏怎麼清洗 瀏覽:435
寶馬液晶儀表盤顯示什麼信息 瀏覽:730
直線軸承如何保養直線滾珠導軌 瀏覽:10
斧子鍛打和鑄造怎麼區分 瀏覽:766
名義製冷量怎麼換算冷噸 瀏覽:494
miui7怎麼添加小工具箱 瀏覽:687
皂化實驗裝置圖 瀏覽:618
電動工具開箱測評 瀏覽:8
洗衣液生產小設備多少錢 瀏覽:11
機械中什麼叫液壓裝置 瀏覽:626
matlabtfrstft工具箱 瀏覽:253
機械迷城五角星怎麼玩 瀏覽:386
微型機械臂用什麼軸承 瀏覽:263
2014五金機電展 瀏覽:349
世信嘉機械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3
為什麼軸承槽是矩形 瀏覽:64
沖床機械自動送料裝置視頻 瀏覽:581
空氣檢測裝置標准化設備 瀏覽:370
搖篩傳動裝置 瀏覽: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