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離心機械式風力分級機
在非金屬礦產加工中,常利用離心機械式風力分級機等裝置進行粒度分級。分級機是依靠葉輪(或葉片、分級轉子等)高速旋轉形成離心力場使微細物料與粗粒物料實現分級。
一、微細分級機
圖5-2為微細分級機的結構示意圖。它主要由給料管1、調節管8、機體5、斜管4、環形體6以及裝在旋轉主軸9上的葉輪3組成。主軸由電機通過皮帶輪帶動旋轉。待分級物料和氣流經給料管1和調節管8進入機內,經過錐體進入分級區。軸9帶動葉輪3旋轉,葉輪的轉速是可調的,以調節分級粒度。細粒級物料隨氣流經過葉片之間的間隙向上經細粒物料排出口2排出;粗粒物料被葉片阻留,沿中部機體5的內壁向下運動,經環形體6和斜管4自粗粒級物料排出口10排出。上升氣流經氣流入口7進入機內,遇到自環形體下落的粗粒物料時,將其中夾雜的細粒物料分出,向上排送,以提高分級效率。
微細分級機的分級粒徑可用下式表示:
非金屬礦產加工機械設備
式中dc——理論分級粒徑(μm);
n——葉輪轉速(r/min);
vr——氣流速度(cm/s);
r——葉輪平均半徑(cm);
δ——物料密度(g/cm3);
ρ——空氣密度(g/cm3);
η——空氣粘度[g/(cm·s)]。
圖5-2微細分級機示意圖
1-給料管;2-細粒物料出口;3-葉輪;4-斜管;5-中部機體;6-環形體;7-氣流入口;8-調節管;9-軸;10-粗粒物料出口
通過調節葉輪轉數、風量(或氣流速度)、上升氣流、葉輪葉片數以及調節管的位置等可以調節微細分級機的分級粒徑。
這種分級機的主要特點是:
(1)分級范圍廣,產品細度可在3~150μm之間任意選擇。粒子形狀從纖維狀、薄片狀、近似球狀到塊狀、管狀等物質均可進行分級。
(2)分級精度高,由於分級葉輪旋轉形成的穩定的離心力場,分級後的細粒級產品中不含粗顆粒。
(3)結構簡單,維修、操作、調節容易。
(4)可以與高速機械沖擊式磨機、球磨機、振動磨等細磨與超細磨設備配套,構成閉路粉碎工藝系統。
微細分級機廣泛用於農葯、顏料、塗料、填料、醫葯、感光材料、化工原料等行業。
表5-2所示為日本細川公司生產的MS型微細分級機的主要技術參數;表5-3為MS型分級機的部分物料的分級實例。表5-4為遼寧瓦房店化工機械廠生產的WX型微細分級機的主要技術參數。
表5-2MS型微細分級機的主要技術參數
表5-3MS型微細分級機分級實例
表5-4WX型微細分級機技術參數
①系指處理滑石粉在粒徑為43μm佔99.9%以上的生產能力。
圖5-3超微分級機
1-下部機體;2-風柵葉片;3-分級室;4-分級轉子;5-給料管;6-軸;7-細粒物料出口;8-三次風入口;9-二次風入口;10-調隙錐;11-粗粒物料出口
圖5-4超微分級機分級原理示意圖
1-給料;2-三次空氣流;3-細粒物料;4-細粒物料出口;5-分級轉子;6-風柵葉片
二、超微分級機
超微分級機的結構示意圖如圖5-3所示。它主要由機身、分級轉子、分級葉片、調隙錐、進風管、進料和排料管等組成。物料從給料管被風機抽吸到分級室內,在分級轉子和分級葉片之間被分散並進行反復循環分級。粗顆粒沿筒壁而下,從下面的粗粉出口處排出;細粉隨氣流穿過轉子葉片的間隙由上部細粉出口排出。在調隙錐處,由於二次空氣的風篩作用,把混入粗顆粒中的細粒物料進一步析出,送入分級室進一步分級。如圖5-4所示,三次空氣可強化分級機對被分級物料的分散和分級作用,使分散和分級作用反復進行,因而有助於提高分級精度和分級效率。
這種分級機的特點是:
(1)分級粒度細,可在1~2μm范圍內進行分級;可獲得≤5μm含量達97%~100%的超微粉。
(2)分級精度高,粒度分布窄。
(3)分級粒度范圍2~20μm。
表5-5是日本細川公司生產的MSS型超微分級機的主要技術參數;表5-6是其部分分級實例。
表5-5MSS型超微分級機主要技術參數
表5-6MSS型超微分級機分級實例
表5-7和表5-8分別為長沙礦山研究院和上海化機三廠生產的EPC型和FYZ型超微分級機的主要技術參數。
表5-7EPC型超微分級機主要技術參數
表5-8FYZ400型超微分級機主要技術參數
超微分級機可應用於填料、塗料、顏料、葯品、陶瓷原料、電子材料和精細化工原料等的精細分級。
三、渦輪式氣流分級機
ATP型超微細分級機是德國Alpine公司製造的渦輪式超微細分級機。這種分級機有上部給料式和物料與空氣一起從下部給入式兩種裝置,單輪和多輪兩種型式。圖5-5所示為ATP單輪超微細分級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示意圖。物料通過給料閥5給入分級室,在分級輪旋轉產生的離心力及分級氣流的粘滯阻力作用下進行分級,微細物料經微細產品出口排出,粗粒物料從下部粗粒物料排出口排出。
圖5-5ATP超微細分級機(單輪)
1-分級輪;2-微細產品排出口;3-氣流入口;4-粗粒物料排出口;5-給料閥;6-氣流入口
圖5-6所示為原料與分級氣流一起給入的ATP超微細分級機。這種分級機的特點是原料與部分分級空氣一起給入分級機內,因而便於與以空氣輸送產品的超細粉碎機(如氣流磨)配套,不需要設置原料與氣流分離的工序。
圖5-6原料與氣流一起給入的ATP型分級機
圖5-7所示為ATP多輪超微細分級機,其結構特點是,在分級室頂部設置了多個相同直徑的多級輪。由於這一特點,與同樣規格的單輪分級機相比,多輪分級機的處理能力顯著提高,從而解決了以往微細分級設備處理能力較低,難以滿足工業化大規模生產的問題。
ATP超微細分級機具有分級粒度細、精度較高、結構較緊湊、磨損較輕、處理能力大等優點。表5-9所示為ATP型超微細分級機的主要技術參數。
表5-9ATP型超微細分級機的主要技術參數
圖5-7ATP型多輪分級機
1-分級輪;2-給料口;3-細粒物料出口;4-粗粒物料出口
圖5-8旋轉葉片式分級機結構示意圖
1-進料口;2-轉子分級區;3-空氣入口;4-粗粒排出口;5-除塵室;6-細粒物料排出口
ATP分級機除用於中等細度物料的分級外,還可以廣泛應用於各種非金屬礦,如石灰石、方解石、白堊、大理石、長石、滑石、石英、硅藻土、石膏、石墨、硅灰石等以及化工原料的精細分級,分級粒度范圍為3~180μm。
四、旋轉葉片式分級機
旋轉葉片式分級機的結構及工作原理如圖5-8所示。當物料進入分級室的頂部時,被盤旋上升的空氣流彌散,並使細粒物料導向轉子;當載有粒子的空氣流進入轉子分級區時,由於空氣流的作用使粒子通過轉子;同時,旋轉轉子產生的離心力使過大粒子排出。在轉子分級區,當粒子所受的空氣阻力足以克服與其相反的離心力時,就會通過轉子經細粒物料排出口進入收集器中,粗顆粒從轉子中排出後落入除塵室的上升氣流中。在這里,物料再進一步進入旋轉的空氣流,挾帶的細粒被帶回到轉子分級區,粗粒物料在除塵室聚集,落入下部底倉,從排出口4排出。
這種空氣離心式分級機的操作因素是空氣流速度、轉子的轉速、給料速度、給料粒度組成、空氣的溫度和濕度以及轉子中葉片的數目等。氣流速度是決定產品的平均粒度、最大粒度以及總的分級效率的主要因素;轉子的轉速直接影響分級產品中的最大顆粒的大小,轉速增加,產物中最大粒度直徑減小;給料速度要適中,過大的給料速度會降低顆粒的彌散度,增加對氣流的干擾,降低有效的空氣速度。但是,給料速度過低,不僅生產率低,而且,由於在空氣入口區粒群密度較低,較大顆粒容易受到實際上較高速度氣流的作用,可能落入細粒級產物中。此外,分級機給料的粒度組成也影響產物的粒度和粒度分布。
旋轉葉片式分級機廣泛應用於非金屬礦產等微細物料的分級或分離。圖5-9表示了這種分級機用於極細的顆粒直徑基本上小於5μm的冶金中產生的氧化錳煙塵的分級,顯示了良好的分級效果。圖5-9所示為兩組分級產物的粒度分布頻率,第一組的平均粒度為0.33μm;第二組為0.59μm。第一組的給料速度是816kg/h,轉子轉速1750r/min,空氣風量為172m3/min,給料中含有10%大於5μm的顆粒;第二組的給料速度為890kg/h,空氣風量為186m3/min。
圖5-9冶金煙塵兩組分級產物的粒度分布
Ⅱ 風力機是一種什麼的裝置
吸收風能的裝置,可以將風能轉化為旋轉的機械能。有用來發電也有用來提水等。
Ⅲ 如何做一個小型風力電機(速需).
風車一個,馬達,小型風力發電機,電燈泡,電線
在風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過程中~版
要求機權械功率盡量高~
風車的葉片的重量要小~
選擇幾個葉片也有區別~
這個需要自己試驗~
還需要一個傳動變速裝置~
由於風車的轉速不會太大~
需要通過變速裝置使轉速加快~
用齒輪箱就行了~
機械能轉化為電能這一步~
由於lz要求的電壓不大~
採用一般的磁極固定式的發電機就行了~
這樣輸出的電壓是不穩定的~
有必要的話輸出端加上穩壓電路~
Ⅳ 把風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裝置圖
電
Ⅳ 青島大進風力機械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青復島大進風力機械有限公制司成立於2003年07月25日,主要經營范圍為生產風力除塵設備、木工機械(產品20%外銷等。
法定代表人:吉鳳旭(執行董事)
成立時間:2003-07-25
注冊資本:10萬美元
工商注冊號:37028140000529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外國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青島膠州市阜安工業園濱州路588號
Ⅵ 風力機的歷史發展過程詳細的給分
風力機-正文 將風能轉換為機械功的動力機械,又稱風車。廣義地說,它是一種以太陽為熱源,以大氣為工作介質的熱能利用發動機。許多世紀以來,它同水力機械一樣,作為動力源替代人力、畜力,對生產力的發展發揮過重要作用。近代機電動力的廣泛應用以及20世紀50年代中東油田的發現,使風力機的發展緩慢下來。70年代初期,由於「石油危機」,出現了能源緊張的問題,人們認識到常規礦物能源供應的不穩定性和有限性,於是尋求清潔的可再生能源遂成為現代世界的一個重要課題。風能作為可再生的、無污染的自然能源又重新引起了人們重視。
簡史 風車最早出現在波斯,起初是立軸翼板式風車,後又發明了水平軸風車。風車傳入歐洲後,15世紀在歐洲已得到廣泛應用。荷蘭、比利時等國為排水建造了功率達66千瓦(90馬力)以上的風車。18世紀末期以來,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風車的結構和性能都有了很大提高,已能採用手控和機械式自控機構改變葉片槳距來調節風輪轉速。風力機用於發電的設想始於1890年丹麥的一項風力發電計劃。到1918年,丹麥已擁有風力發電機120台,額定功率為5~25千瓦不等。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製造飛機螺旋槳的先進技術和近代氣體動力學理論為風輪葉片的設計創造了條件,於是出現了現代高速風力機(見彩圖)。1931年,蘇聯採用螺旋槳式葉片建造了一台大型風力發電機,風速為13.5米/秒時,輸出功率達100千瓦,風能利用系數提高到0.32。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由於能源需求量大,歐洲一些國家和美國相繼建造了一批大型風力發電機。1941年,美國建造了一台雙葉片、風輪直徑達53.3米的風力發電機,當風速為13.4米/秒時輸出功率達1250千瓦。英國在50年代建造了三台功率為 100千瓦的風力發電機。其中一台結構頗為獨特,它由一個26米高的空心塔和一個直徑24.4米的翼尖開孔的風輪組成。風輪轉動時造成的壓力差迫使空氣從塔底部的通氣孔進入塔內,穿過塔中的空氣渦輪再從翼尖通氣孔溢出。法國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相繼建造了三台功率分別為1000千瓦和800千瓦的大型風力發電機。 風力機 風力機 風力機 新一代風力機的特點是:①增強抗風暴能力;②風輪葉片廣泛採用輕質材料,如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等;③運用近代航空氣體動力學成就使風能利用系數提高到0.45左右;④用微處理機控制,使風力機保持在最佳運行狀態;⑤發展風力機陣列系統;⑥風輪結構形式多樣化。法國人在20年代發明的垂直軸風輪在淹沒了半個多世紀之後,已成為最有希望的風力機型之一。這種結構有φ型、Δ型、Y型和◇型等多種形式。它具有運轉速度高、效率高和傳動機構簡單等優點,但需用輔助裝置起動。人們還提出了許多新的設想,如旋渦集能式風力機,據估計,這種系統的單機功率將100~1000倍於常規風力機。
中國利用風車的歷史至少不晚於13世紀中葉,曾建造了各種形式的簡易風車碾米磨面、提水灌溉和制鹽。直到20世紀50年代仍可見到「走馬燈」式風車(圖1)。中國已研製出30餘種現代風力機,主要用作簡易提水工具。60年代研製出功率 3千瓦、葉輪直徑6米的FWG-6型低速風力機。
基本原理 太陽對大氣層的不均勻照射和地球表面吸熱能力的不同,在大氣層中引起冷熱空氣的強烈對流而形成風。 風的動能與風速的 3次方成正比。用v表示空氣速度,用ρ表示質量密度, 則單位時間內流過風輪掃掠面積 A的空氣質量(m)為ρAv,於是空氣動能便是。由於氣體的可壓縮性,氣體質點穿過風輪掃掠面──能量轉換界面時,風速由v1降為v2,即v1>v2。因自然風速v1隻能有一部分被利用,若以風能利用系數Cρ表示利用程度,則可利用風能為,其中Cρ<1。根據氣體動量理論推導出風能利用系數的最大可能值為或0.593, 因此風輪輸出功率與風輪的工作面積成正比。Cρ取決於風輪和葉片的結構和工藝。舊式風車Cρ≈0.10,現代風力機Cρ=0.3~0.4,最高可達 0.5。另外,現代風力機在能量傳輸過程中大約還要損失 1/3理論上應輸出的功,則有效輸出功為:或,式中D為風輪直徑。
構成和分類 風力機的主要部件是風能接收裝置。一般說來,凡在氣流中產生不對稱力的物理構形都能成為風能接收裝置,它以旋轉、平移或擺動運動而發出機械功。各類風能接收裝置的取捨取決於使用壽命和成本的綜合效益。風力機大都按風能接收裝置的結構形式和空間布置來分類,一般分為水平軸結構(圖2)和垂直軸結構(圖3)兩類。以風輪作為風能接收裝置的常規風力機,按風輪轉軸相對於氣流方向的布置分為水平軸風輪式(轉軸平行於氣流方向)、側風水平軸風輪式(轉軸平行於地面、垂直於氣流方向)和垂直軸風輪式(轉軸同時垂直於地面和氣流方向)。廣義風力機還包括那些利用風力產生平移運動的裝置,如風帆船和中國古代的加帆手推車等。無論何種類型的風力機,都是由風能接收裝置、控制機構、傳動和支承部件等組成的。近代風力機還包括發電、蓄能等配套系統。 風力機 風力機 風力機 風速-功率運行曲線 風力機的經濟效益在相當大程度上取決於安裝地點的風力狀態。通過氣象測量可得到安裝地點的一條風速持續曲線(圖4)。圖4中橫坐標為年小時數,總數為8760小時;縱坐標為風速。曲線上任意點都代表安裝地點一年中出現超過此點風速的累計小時數。功率與風速的立方成正比,所以可由風速持續曲線得到一條與之類似的功率持續曲線(圖5)。圖5中gfe三角區因風速太低,為不可利用區。g點對應的風速相當於3米/秒,此時有顯著的功率輸出。gf稱為開始工作點。輸出功率隨風速增高逐漸增大,在 c點風力機達到額定輸出功率。當風速繼續增高時,通過調節葉片槳距或其他方法可使功率輸出穩定在額定值。b點相當於風速 27米/秒左右。為避免被風暴損壞,風力機在此點處應關機。功率曲線下的陰影面積bcfgh代表實際年輸出能量。如果風力機全年滿負荷運行,則adeo矩形面積代表全年輸出的能量。bcfgh與adeo之比稱為風力的年負載系數。將負載系數乘以8760就得到風力機一年中滿載運行的當量小時數。 風力機 存在問題 世界上已有數萬台風力機在運行,作為輔助能源正在發揮作用。但風力機仍存在若干不足之處:①能量輸出不穩定,特別是大型風力機的利用率低,作為獨立能源的條件還不具備;②安全可靠性尚無充分保障;③成本在短期內尚不足以與礦物燃料相競爭。但是,隨著人類對能源需求量的日益增多和科學技
Ⅶ 風力發電機怎樣將風力轉化成電力通過什麼裝置怎樣轉化
風輪在風力的作用下旋轉,它把風的動能轉變為風輪軸的機械能,發電機在風輪軸的帶動下旋轉發電。
風力發電所需要的裝置,稱作風力發電機組。這種風力發電機組,大體上可分風輪(包括尾舵)、發電機和塔筒三部分。(大型風力發電站基本上沒有尾舵,一般只有小型(包括家用型)才會擁有尾舵)
風輪是把風的動能轉變為機械能的重要部件,它由若干只葉片組成。當風吹向漿葉時,槳葉上產生氣動力驅動風輪轉動。
槳葉的材料要求強度高、重量輕,目前多用玻璃鋼或其它復合材料(如碳纖維)來製造。(現在還有一些垂直風輪,s型旋轉葉片等,其作用也與常規螺旋槳型葉片相同)
由於風輪的轉速比較低,而且風力的大小和方向經常變化著,這又使轉速不穩定;所以,在帶動發電機之前,還必須附加一個把轉速提高到發電機額定轉速的齒輪變速箱,再加一個調速機構使轉速保持穩定,然後再聯接到發電機上。
鐵塔是支承風輪、尾舵和發電機的構架。它一般修建得比較高,為的是獲得較大的和較均勻的風力,又要有足夠的強度。鐵塔高度視地面障礙物對風速影響的情況,以及風輪的直徑大小而定,一般在6-20米范圍內。
(7)風力機械裝置擴展閱讀
風力發電機因風量不穩定,故其輸出的是13~25V變化的交流電,須經充電器整流,再對蓄電瓶充電,使風力發電機產生的電能變成化學能。然後用有保護電路的逆變電源,把電瓶里的化學能轉變成交流220V市電,才能保證穩定使用。
通常人們認為,風力發電的功率完全由風力發電機的功率決定,總想選購大一點的風力發電機,而這是不正確的。目前的風力發電機只是給電瓶充電,而由電瓶把電能貯存起來,人們最終使用電功率的大小與電瓶大小有更密切的關系。
功率的大小更主要取決於風量的大小,而不僅是機頭功率的大小。在內地,小的風力發電機會比大的更合適。因為它更容易被小風量帶動而發電,持續不斷的小風,會比一時狂風更能供給較大的能量。
當無風時人們還可以正常使用風力帶來的電能,也就是說一台200W風力發電機也可以通過大電瓶與逆變器的配合使用,獲得500W甚至1000W乃至更大的功率輸出。
使用風力發電機,就是源源不斷地把風能變成我們家庭使用的標准市電,其節約的程度是明顯的,一個家庭一年的用電只需20元電瓶液的代價。
而現在的風力發電機比幾年前的性能有很大改進,以前只是在少數邊遠地區使用,風力發電機接一個15W的燈泡直接用電,一明一暗並會經常損壞燈泡。
現在由於技術進步,採用先進的充電器、逆變器,風力發電成為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小系統,並能在一定條件下代替正常的市電。
Ⅷ 機械設計,一種風力飛輪模仿劃船,我想知道這種裝置有沒有專屬的名詞,還有他的設計原理
這個沒有聽說過,你可以查一下相關的資料看看有沒有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