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油作坊的菜油怎樣脫膠,脫酸
脫除毛油中膠溶性雜質的過程稱為脫膠,包括磷脂,常用水化法,利用回其親水基的原理來增大其答體積從而從油脂中脫離;脫酸常用鹼煉和蒸餾法;脫水可以利用高溫就可以了;脫色常用添加脫色劑白土和活性炭,脫水和脫色可以同步進行,利用添加白土和活性炭攪拌加熱這一過程拉個真空完全可以達到。
② 小型精煉油設備是怎樣脫磷脫酸脫水脫色的
脫除毛油中膠溶性雜質的過程稱為脫膠,包括磷脂,常用水化法,利用其親水基的原理來增大回其體積從而從油脂中脫答離;脫酸常用鹼煉和蒸餾法;脫水可以利用高溫就可以了;脫色常用添加脫色劑白土和活性炭,脫水和脫色可以同步進行,利用添加白土和活性炭攪拌加熱這一過程拉個真空完全可以達到。
③ 植物油怎麼脫酸
色拉油生產工藝: 脫酸:通過蒸汽或熱水,使油脂水化,然後除去雜質,即將版蒸汽導入油脂,游離脂肪酸權隨蒸汽被蒸餾出來,經冷凝後除去;或者讓熱水與油脂混合乳化,澄清後以離心機除去磷脂、游離脂肪酸和植物粘液等物質。然後真空乾燥,所得產品稱為粗油。 鹼煉:通過鹼煉,可進一步脫去大部分游離脂肪酸、磷脂、色素、鐵與銅離子及一些含硫化合物。先加0.02%~0.5%的磷酸在圓柱形鐵鍋中,60~90℃下處理15—30分鍾,再加油量1%~3%的8%~12%濃度的氫氧化鈉(燒鹼)經10~30分鍾的皂化,由於皂化物比重大沉入鍋底,放出後稱為皂腳;然後在65℃下用水或稀酸洗滌2次,放去水液,再在114℃下加熱除去水分,乾燥後貯入油櫃。
④ 植物油怎麼脫酸 最常用的方法是什麼論文用急
色拉油生產工藝: 脫酸:通過蒸汽或熱水,使油脂水化,然後除去雜質,即將內蒸汽導入油脂,游離容脂肪酸隨蒸汽被蒸餾出來,經冷凝後除去;或者讓熱水與油脂混合乳化,澄清後以離心機除去磷脂、游離脂肪酸和植物粘液等物質.然後真空乾燥,所得產品稱為粗油. 鹼煉:通過鹼煉,可進一步脫去大部分游離脂肪酸、磷脂、色素、鐵與銅離子及一些含硫化合物.先加0.02%~0.5%的磷酸在圓柱形鐵鍋中,60~90℃下處理15—30分鍾,再加油量1%~3%的8%~12%濃度的氫氧化鈉(燒鹼)經10~30分鍾的皂化,由於皂化物比重大沉入鍋底,放出後稱為皂腳;然後在65℃下用水或稀酸洗滌2次,放去水液,再在114℃下加熱除去水分,乾燥後貯入油櫃.
⑤ 毛油經脫膠、脫酸、脫色、脫臭、脫蠟、脫酯等工序需要哪些設備
色拉油一般選用優質油料先加工成毛油,再經脫膠、脫酸、脫色、脫臭、脫蠟、脫酯等工序成為成品。色拉油的包裝容器應專用、清潔、乾燥和密封,符合食品衛生和安全要求,不得摻有其它食用油和非食用油、礦物油等。保質期一般為6個月。目前市場上供應的色拉油有大豆色拉油、菜籽色拉油、葵花仔色拉油和米糠色拉油等。
色拉油: 色拉油即新標準的一級油,是加工等級最高的食用油,它的特點是既可以炒菜,又可以涼拌菜。目前市場上色拉油的品種有:大豆色拉油、菜籽色拉油、棉籽色拉油、花生色拉油、葵花籽色拉油、米糠色拉油等 高級烹調油 高級烹調油屬新標準的二級油,品質和用途與色拉油比較接近,但不適合涼拌,煙點比色拉油低5至10℃。保質期為12個月,品種同色拉油
調和油又稱調合油,它是根據使用需要,將兩種以上經精煉的油脂(香味油除外)按比例調配製成的食用油。調和油澄清、透明、可作熘、炒、煎、炸或涼拌用油。調和油一般選用精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等為主要原料,還可配有精煉過的米糠油、玉米胚油、油茶籽油、紅花籽油、小麥胚油等特種油脂。其加工過程是:根據需要選擇上述兩種以上精煉過的油脂,再經脫酸、脫色、脫臭、調合成為調和油。調和油的保質期一般為12個月。今後,調和油的發展前景是好的,它將成為消費者喜愛的油品之一
⑥ 油脂的皂化反應實驗的裝置和操作是什麼
肥皂的製作
1.原理
油脂和氫氧化鈉共煮,水解為高級脂肪酸鈉和甘油,前者經加工成型後就是肥皂。
2.用品
150及300mL燒杯各一個,玻棒、酒精燈、石棉網,三腳架,豬油(或其他動植物脂或油),NaOH,95%酒精,飽和食鹽水。
3.操作
(1)在150mL燒杯里,盛6g豬油和5mL 95%的酒精,然後加10mL40%的NaOH溶液。用玻棒攪拌,使其溶解(必要時可用微火加熱)。
(2)把燒杯放在石棉網上(或水浴中),用小火加熱,並不斷用玻璃捧攪拌。在加熱過程中,倘若酒精和水被蒸發而減少應隨時補充,以保持原有體積。為此可預先配製酒精和水的混合液(1∶1)20mL,以備添加。
(3)加熱約20min後,皂化反應基本完全。若須檢驗,可用玻棒取出幾滴試樣放入試管,在試管中加入蒸餾水5~6mL,加熱振盪。靜置時,有油脂分出,說明皂化不完全,可滴加鹼液繼續皂化。
(4)將20mL熱的蒸餾水慢慢加到皂化完全的粘稠液中,攪拌使它們互溶。然後將該粘稠液慢慢倒入盛入150mL熱的飽和食鹽溶液中,邊加邊攪拌。靜置後,肥皂便鹽析上浮,待肥皂全部析出、凝固後可用玻棒取出,肥皂即製成。
4.說明
(1)油脂不易溶於鹼水,加入酒精為的是增加油脂在鹼液中的溶解度,加快皂化反應速度。
(2)加熱若不用水浴,則須用小火。
(3)皂化反應時,要保持混合液的原有體積,不能讓燒杯里的混合液煮干或濺溢到燒杯外面。註:皂化反應:油脂在鹼性條件下的水解反應。
====
肥皂的製作技術
一、製作工具:鐵鍋(或用鋼板加工)1隻,切塊用木桌1張,打字木凳1張,印字模2-4個(木製),盛皂鐵箱若干個,晾皂木架若干個,以上工具可手工自製。
二、所需原料:油泥(植物榨油廠的下腳料,也叫油腳、油渣),動物油(牛、馬、羊、豬油均可),火鹼,松香,水玻璃(泡花鹼),食鹽、皂用香精,皂黃。
三、皂基生產
1、皂化。熬皂鍋內加入清水15公斤,同時加入火鹼4-5公斤。以火燒至火鹼全部化開後,加入油泥50公斤,繼續加熱並不斷攪拌。30分鍾後,油泥全部化開。此時改用中、小火繼續加熱,不斷攪拌,使油泥充分皂化。生成的高級脂肪酸鈉即為肥皂的主要成分。因油泥的質量不同,故皂化時間的長短也不同。待油泥全部化開後,根據鍋內狀況決定加火鹼量。若出現分層,即說明已經"分水"(肥皂與水分開)。若將鐵杴從鍋內提起來後皂液仍粘在鐵杴上不掉,說明還沒"分水",需再加入少量的火鹼水,等5分鍾如還不"分水"可再加一次,直至出現"分水"為止。
2、鹽析。"分水"後為了使鍋內皂液中的雜質和污水分離出來,可放入食鹽1.5公斤,並攪拌使食鹽充分化開。此時用鐵杴試驗"分水"會更加明顯。鹽析後再繼續加熱5-10分鍾,即可停止加熱和攪拌。用保溫材料蓋好鍋,靜置3-5小時即可出鍋。出鍋時將上層皂液掏出來放在盛皂鐵箱中即為皂基,下層污水可提煉甘油。如出來的皂基色澤較差,可按上法再熬1-2遍。
四、成品生產:先在鍋內加入清水20公斤,火鹼4公斤。火鹼化開以後加入皂基40公斤、動物油8公斤、松香2公斤、繼續加熱,不斷攪拌,待鍋內物料全部化開且皂化以後,察看是否已"分水"。如尚未"分水"可再適當加些火鹼水,直到"分水"為止。在皂液與水分離後,停止加熱和攪拌,用保溫材料蓋好鍋,靜置10小時以後出鍋。出鍋時先將上層的皂沫取出(下次加工時可回鍋再用),然後將皂液掏出放在盛皂鐵箱中(如出現結塊現象,是保溫靜置時鍋內溫度太低所致,可重新加熱溶化,靜置再出鍋),同時加入泡花鹼4公斤、皂用香精0.5公斤、皂黃微量。邊加邊攪拌,直至混勻為止,然後冷卻凝固。
五、切塊列印裝箱:
1、從鐵箱中倒出已冷卻肥皂,用細鋼絲(或鐵絲)切割成三大片;用帶有鋼絲的切塊木桌將大片的肥皂切割成肥皂條,切割後的邊腳料可在下次回鍋再用。
2、將切割好的肥皂條放在晾皂架上晾到不粘手時即可開始列印,即將肥皂放在打字模具內打壓印字。列印後再放在晾皂架上晾乾。經裝箱包裝,即為成品。
⑦ 油脂精煉的目的是什麼它包括哪些主要過程
目的:清除植物油中所含固體雜質、游離脂肪酸、磷脂、膠質、蠟、色素、異味等的一系列工序。
內容:
1、脫膠:應用物理、化學或物理化學方法將粗油中膠溶性雜質脫除的工藝過程成為脫膠。食用油脂中,若磷脂含量高,加熱時易起泡、冒煙、有臭味,且磷脂在高溫下因氧化而使油脂呈焦褐色,影響煎炸食品的風味。
脫膠就是依據磷脂及部分蛋白質在污水狀態下溶於油,但與水形成水合物後則不溶於油的原理,向粗油中加入熱水或通入水蒸氣,加熱油脂並在50℃溫度下攪拌混合,然後靜置分層,分離水相,即可除去磷脂和部分蛋白質。
2、脫酸:游離脂肪酸影響油脂的穩定性和風味,可採用加鹼中和的方法除去游離脂肪酸,稱為脫酸,又稱鹼煉。
3、脫色:粗油中含有葉綠素、類胡蘿卜素等色素,葉綠素是光敏化劑,影響油脂的穩定性,而其他色素影響油脂的外觀,可用吸附劑除去。
4、脫臭:油脂中存在一些非需宜的異味物質,主要源於油脂氧化產物。採用減壓蒸餾的方法,並添加檸檬酸,螯合過度金屬離子,抑制氧化作用。
(7)油脂蒸餾脫酸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油脂精煉的方法
1、機械的方法
機械方法包括沉降、過濾、離心分離等。主要用於分離懸浮在油脂中的機械及部分膠融性雜質。
2、化學方法
化學方法主要包括酸煉、鹼煉、以及氧化、酯化等,這類方法使用時存在明顯的化學反應。酸煉是用酸處理油脂以除去色素、膠溶性雜質;鹼煉是用鹼處理,主要除去原油中的游離脂肪酸。
氧化主要用於脫色;酯化法用的不多,主要用於添加甘油使油脂中的游離脂肪酸生成甘油三酯,從而降低游離脂肪酸的含量。
3、物理化學方法
物理化學方法主要包括水化、吸附、水蒸氣蒸餾、夜-液萃取等。這類方法使用時沒有明顯的化學反應但又不同於機械的方法。
水化主要用於除去原油中的磷脂等膠體雜質;吸附主要用於脫色;水蒸氣蒸餾主要用於除去原油中的臭味物質和游離脂肪酸;液-液萃取法適合於高酸值深色油脂的脫酸,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脫酸方法。
⑧ 精練二級菜子油如何鹼煉脫酸
毛油一般指從浸出或壓榨工序由植物油料中提取的含有不宜食用(或工業用)的某些雜質的油脂。
毛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脂肪酸酯的混合物(俗稱中性油)。除中性油外,毛油中還含有非甘油酯物質(統稱雜質),其種類、性質、狀態,大致可分為機械雜質、脂溶性雜質和水溶性雜質等三大類。
1.油脂精煉的目的和方法
(1)油脂精煉的目的 油脂精煉,通常是指對毛油進行精製。毛油中雜質的存在,不僅影響油脂的食用價值和安全貯藏,而且給深加工帶來困難,但精煉的目的,又非將油中所有的雜質都除去,而是將其中對食用、貯藏、工業生產等有害無益的雜質除去,如棉酚、蛋白質、磷脂、黏液、水分等都除去,而有益的"雜質",如生育酚等要保留。因此,根據不同的要求和用途,將不需要的和有害的雜質從油脂中除去,得到符合一定質量標準的成品油,就是油脂精煉的目的。
(2)油脂精煉的方法 根據操作特點和所選用的原料,油脂精煉的方法可大致分為機械法、化學法和物理化學法三種。
上述精煉方法往往不能截然分開。有時採用一種方法,同時會產生另一種精煉作用。例如鹼煉(中和游離脂肪酸)是典型的化學法,然而,中和反應生產的皂腳能吸附部分色素、粘液和蛋白質等,並一起從油中分離出來。由此可見,鹼煉時伴有物理化學過程。
油脂精煉是比較復雜而具有靈活性的工作,必須根據油脂精煉的目的,兼顧技術條件和經濟效益,選擇合適的精煉方法。
2.機械方法
(1)沉澱
①沉澱原理 沉澱是利用油和雜質的不同比重,藉助重力的作用,達到自然分離二者的一種方法。
②沉澱設備 沉澱設備有油池、油槽、油罐、油箱和油桶等容器。
③沉澱方法 沉澱時,將毛油置於沉澱設備內,一般在20~30℃溫度下靜止,使之自然沉澱。由於很多雜質的顆粒較小,與油的比重差別不大。因此,雜質的自然沉澱速度很慢。另外,因油脂的粘度隨著溫度升高而降低,所以提高油的溫度,可加快某些雜質的沉澱速度。但是,提高溫度也會使磷脂等雜質在油中的溶解度增大而造成分離不完全,故應適可而止。
沉澱法的特點是設備簡單,操作方便,但其所需的時間很長(有時要10多天),又因水和磷脂等膠體雜質不能完全除去,油脂易產生氧化、水解而增大酸值,影響油脂質量,不僅如此,它還不能滿足大規模生產的要求,所以,這種純粹的沉澱法,只適用於小規模的鄉鎮企業。
(2)過濾
①過濾原理 過濾是將毛油在一定壓力(或負壓)和溫度下,通過帶有毛細孔的介質(濾布),使雜質截留在介質上,讓凈油通過而達到分離油和雜質的一種方法。
②過濾設備 箱式壓濾機、板框式過濾機、振動排渣過濾機和水平濾葉過濾機。
(3)離心分離 離心分離是利用離心力分離懸浮雜質的一種方法。
卧式螺旋卸料沉降式離心機,卧式螺旋卸料沉降式離心機是輕化工業應用己久的一類機械產品,近年來在部分油廠用以分離機榨毛油中的懸浮雜質,取得較好的工藝效果。目前國內油廠用於毛油除雜的WL型離心機的技術性能見表1-13。
3.水化法
(1)水化原理 所謂水化,是指用一定數量的熱水或稀鹼。鹽及其他電解質溶液,加入毛油中,使水溶性雜質凝聚沉澱而與油脂分離的一種去雜方法。
水化時,凝聚沉澱的水溶性雜質以磷脂為主,磷脂的分子結構中,既含有疏水基團,又含有親水基團。當毛油中不含水分或含水分極少時,它能溶解分散於油中;當磷脂吸水濕潤時,水與磷脂的親水基結合後,就帶有更強的親水性,吸水能力更加增強,隨著吸水量的增加,磷脂質點體積逐漸膨脹,並且相互凝結成膠粒。膠粒又相互吸引,形成膠體,其比重比油脂大得多,因而從油中沉澱析出。
(2)水化設備 目前廣泛使用的水化設備是水化鍋。一般油廠往往配備2~3隻水化鍋,輪流使用。也可作為鹼煉(中和)鍋使用。
(3)工藝流程
(4)水化脫膠工藝參數
①毛油的質量要求:水分及揮發物≤0.3%;雜質≤0.4%。
②水的質量要求:總硬度(以CaO計)<250毫克/升;其他指標應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③間歇式脫磷加水量可採用膠質含量的3~5倍;連續式脫磷加水量可為油量的1%~3%。
④水化溫度。通常採用70~85℃,水化的攪拌速度,應能變動,間歇式的應至少有兩種速度選擇。
⑤水化脫磷工藝中如添加酸類等情況時,添加量可考慮為油量的0.05%~0.10%。
連續式脫磷設備因膠質分離時帶有少量雜質,大型廠宜採用排渣式離心機,以節省清洗碟片的時間。
⑥水化脫磷設備的選用,處理量小於20噸/天的宜採用間歇式設備;處理量大於50噸/天的應採用連續式設備。
⑦水化脫磷設備布置宜在二層樓房車間,主要設備及操作的儀表開關應放在樓上,中間貯罐及輔助設施放在樓下。
⑧一般新設計車間中,間歇式水化鍋之間的凈空距離可為0.6~0.8米,兩兩成組,組之間凈空距離可為1.2~1.5米,連續式水化離心機之間距離可為1.5~1.8米。
⑨成品質量:
磷脂含油(干基) <50%
含磷脂量 <0.15%~0.45%(據不同油品和要求)
含磷量 <50~150毫克/千克
雜質 <0.15%
水分 <0.2%
⑩(連續式)消耗指標:
蒸氣(0.2兆帕) 60~80千克/噸
水(20℃) 0.2~0.4立方米/噸
電 3~5千瓦·時/噸
4.鹼煉法鹼煉,是用鹼中和游離脂肪酸,並同時除去部分其他雜質的一種精煉方法。所用的鹼有多種,例如石灰、有機鹼、純鹼和燒鹼等。國內應用最廣泛的是燒鹼。
(1)鹼煉的基本原理 鹼煉的原理是鹼溶液與毛油中的游離脂肪酸發生中和反應。反應式如下:
RCOOH+NaOH→RCOONa+H2O
除了中和反應外,還有某些物理化學作用。
①燒鹼能中和毛油中游離脂肪酸,使之生成鈉皂(通稱為皂腳),它在油中成為不易溶解的膠狀物而沉澱。
②皂腳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因此,相當數量的其他雜質(如蛋白質、黏液、色素等)被其吸附而沉澱,甚至機械雜質也不例外。
③毛棉油中所含的游離棉酚可與燒鹼反應,變成酚鹽。這種酚鹽在鹼煉過程中更易被皂腳吸附沉澱,因而能降低棉油的色澤,提高精煉棉油的質量。
鹼煉所生成的皂腳內含有相當數量的中性油,其原因主要在於:鈉皂與中性油之間的膠溶性;中性油被鈉皂包裹;皂腳凝聚成絮狀時對中性油的吸附。
在中和游離脂肪酸的同時,中性油也可能被皂化而增加損耗。因此,必須選擇最佳條件,以提高精油率。
(2)鹼煉方法 按設備來分,有間歇式和連續式兩種鹼煉法,而前者又可分為低溫和高溫兩種操作方法。對於小型油廠,一般採用的是間歇低溫法。
①間歇式鹼煉工藝流程
②連續式鹼煉連續式鹼煉即生成過程連續化。其中有些設備能夠自動調節,操作簡單,生產效率高,此法所用的主要設備是高速離心機,常用的有管式和碟式高速離心機。
(3)鹼煉脫酸工藝參數
①脫膠油的質量要求:水分<0.2%;雜質<0.15%;磷脂含量<0.05%。水的質量要求:總硬度(以CaO計)<50毫克/升;其他指標應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燒鹼的質量要求:雜質≤5%的固體鹼,或相同質量的液體鹼。
②從處理量來考慮,小於20噸/天的宜採用間歇式鹼煉,大於50噸/天的應採用連續式鹼煉。
③鹼煉中鹼液的濃度和用量必須正確選擇,應根據油的酸價(加入其他酸時亦包括在內)、色澤、雜質等和加工方式,通過計算和經驗來確定,鹼液濃度一般為10~30波美度,鹼煉時的超鹼量一般為理論值的20%~40%。
④間歇式鹼煉應採用較低的溫度。設備應有二級攪拌速度。
⑤連續式鹼煉可採用較高的溫度和較短的混合時間。在採用較高溫度的同時,必須避免油與空氣的接觸,以防止油的氧化。
⑥水洗作業可採用二次水洗或一次復煉和一次水洗,復煉宜用淡鹼,水洗水應用軟水,水洗水量一般為油重的10%~20%,水洗溫度可為80~95℃。
⑦水洗脫水後的油的乾燥應採用真空乾燥,溫度一般為85~100℃,真空殘壓為4000~7000帕,乾燥後的油應冷卻至70℃以下才能進入下面的作業或貯存。
⑧成品質量:
酸價 間歇式≤0.4
連續式≤0.15或按要求
油中含皂 間歇式<150~300毫克/千克
連續式<80毫克/千克,不再脫色可取<150毫克/千克
油中含水 <0.1%~0.2%
油中含雜 <0.1%~0.2%
⑨消耗指標:
蒸氣(0.2兆帕) 200~250千克/噸
軟水 0.4~0.6立方米/噸
冷卻水(20℃,循環使用的補充水量)1~1.5立方米/噸
電 5~20千瓦·時/噸
燒鹼(固體鹼,含量95%) FFA含量的1.5~2倍
鹼煉損耗 (1.2~1.6)×韋森損耗
⑩非冷卻用水廢水排放量及其主要指標:鹼煉時的非冷卻用水是植物油廠產生廢水的重要方面,應盡量減少廢水的產生和對環境的污染程度。
排放量<0.4~0.6立方米/噸
主要污染指標:
pH 8~10
SS 2000~5000毫克/升
COD 5000~10000毫克/升
BOD 8000~15000毫克/升
含油量 500~1000毫克/升
5.塔式煉油法 塔式煉油法又稱"澤尼斯煉油法"。該法已用於菜籽油、花生油、王米胚油和牛羊油等的鹼煉,同時也適用於棉籽油的第二道鹼煉。
一般的鹼煉法是鹼液分散在油相中和游離脂肪酸,即油包水滴(W/O)型。塔式煉油法與一般的鹼煉方法有明顯區別;它是使油分散通過鹼液層,鹼與游離脂肪酸在鹼液中進行中和,即水包油滴(O/W)型。
塔式煉油法由三個階段組成:第一階段是毛油脫膠,第二階段是脫酸,第三階段是脫色。其工藝過程如下:
6.物理精煉 油脂的物理精煉即蒸餾脫酸,系根據甘油三酸酯與游離脂肪酸(在真空條件下)揮發度差異顯著的特點,在較高真空(殘壓600帕以下)和較高溫度下(240~260℃)進行水蒸氣蒸餾的原理,達到脫除油中游離脂肪酸和其他揮發性物質的目的。在蒸餾脫酸的同時,也伴隨有脫溶(對浸出油而言)、脫臭、脫毒(米糠油中的有機氯及一些環狀碳氫化合物等有毒物質)和部分脫色的綜合效果。
油脂的物理精煉適合於處理高酸價油脂,例如米糠油和棕櫚油等。
油脂的物理精煉工藝包括兩個部分,即毛油的預處理和蒸餾脫酸。預處理包括毛油的除雜(指機械雜質,如餅渣、泥沙和草屑等)、脫膠(包括磷脂和其他膠粘物質等)、脫色三個工序。通過預處理,使毛油成為符合蒸餾脫酸工藝條件的預處理油,這是進行物理精煉的前提,如果預處理不好,會使蒸餾脫酸無法進行或得不到合格的成品油。蒸餾脫酸主要包括油的加熱、冷卻、蒸餾和脂肪酸回收等工序。物理精煉的工藝流程如下:
物理精煉使用的主要設備有除雜機、過濾機、脫膠罐、脫色罐、油熱交換罐、油加熱罐、蒸餾脫酸罐、臘肪酸冷凝器和真空裝置等。
⑨ 如何制備脂肪酸甲酯
一種以棉油皂腳為原料合成混合脂肪酸甲脂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混合脂肪酸甲酯是棉油皂腳經酸化、酯化、脫酸、減壓蒸餾製成,在酸化過程中,按重量將棉油皂腳∶濃硫酸=10∶0.5~1.5的比例投入反應釜中進行攪拌、升溫,當溫度升高至105℃時,取樣檢驗下層溶液的PH值,然後用棉油皂腳將PH值調節在2~3,保溫反應0.5小時,停止加熱和攪拌,靜置0.5~1小時,將下層酸液放入貯存容器或回用,在上層的脂肪物中加入等體積的自來水洗滌,反復洗滌至放出水液的PH值為4~5為止,然後攪拌加熱,在真空度為600mm/Hg下加熱至250℃維持0.5小時,進行脫水處理,使含水量降至萬分之三以下;在酯化反應中,按重量計將甲醇∶脫水後的脂肪物=1.5~2.5∶1的比例投入到反應釜中,再將重量為甲醇與脫水後的脂肪物兩者總重量的2%~5%的濃硫酸加入至反應釜中,在攪拌下加熱至迴流溫度(65~70℃),保溫迴流反應15小時,然後將迴流裝置改為蒸餾裝置,加熱升溫,將過量的甲醇蒸出回用,當溫度升到110℃時停止加熱;在脫酸過程中,向酯化反應得到的粗酯中加入等體積的自來水反復洗滌至放出的水溶液的PH值近於7時為止,然後取樣測定粗酯的酸值,依酸值加入過量5%的碳酸鈉,在攪拌下快速升溫至100~120℃後反應10分鍾即可;在減壓蒸餾過程中,將脫酸後的粗酯預熱至200℃後用導管與蒸餾釜接通,導管上連接一閥門,加熱蒸餾,控溫在220~230℃之間,真空度為750mm/Hg,然後,慢慢開啟導管閥門,投料進行減壓蒸餾,餾出的物質即為混合脂肪酸甲酯。
⑩ 油脂為什麼要脫酸
如果問的是化學,就是我錯。
如果是生活,是這樣的,油脂包括飽和回脂肪酸、答不飽和脂肪酸、半飽和脂肪酸,人體最好吸收的是不飽和脂肪酸,次之是半飽和脂肪酸,最難吸收的是飽和脂肪酸,如動物脂肪等,如果不脫脂,是不好吸收的,脫脂以後好吸收,有利於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