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五年級課文,《他發明了什麼》
〖教材分析〗
課文講述的是二百年前美國獨立不久,為了捍衛主權與外國作戰,急需定製4萬多支毛瑟槍,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發明了「標准化」的生產方式,在當時有限的製造工藝下,與總統簽定了生產合同。簡單介紹了標准化在現代大工業生產的意義。揭示了「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的深刻道理。
全文共12個自然段。可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列舉瓦特發明蒸汽機,愛迪生發明電燈泡,貝爾發明電話,萊特兄弟發明飛機……話鋒一轉,提出有一個人發明的「東西」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巧設開篇,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讀者一定很想了解這個人是誰,發明了什麼「東西」,為什麼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講述的是二百年前美國獨立不久,為了捍衛主權與外國作戰,急需定製4萬多支毛瑟槍,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發明了「標准化」的生產方式,在當時有限的製造工藝下,與總統簽定了生產合同。「話還得從二百年前說起」是過渡句,作者從兩方面指出了定製4萬多支毛瑟槍所面臨的棘手問題。一是18世紀以前,毛瑟槍算一種十分復雜的機械裝置,每支毛瑟槍都是鐵匠師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裝的,每一個零件的大小尺寸並不完全一樣。如果哪一個零件壞了,只能請鐵匠師傅再按原來零件的大小打制一個。二是政府需要定製4萬多支毛瑟槍,是個不小的數字。時間緊迫,找不到那麼多的鐵匠。這樣緊急的關頭,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說他可以製造出來,遭到了許多人的懷疑。情急之下,他請大家到工廠參觀,展示他的辦法――製造標准件。這樣的做法有三個好處,一是製造簡便;二是可以批量生產,組裝簡便;三是修理簡便。
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簡單介紹了標准化在現代大工業生產的做法――成批生產同一標準的零件,然後統一組裝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個個生產的物品,變成批量化生產,和意義――只有標准化的產品,才能快速大量生產,廣泛使用。
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揭示了「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的深刻道理。
〖要點提示〗
1.這篇課文是具有故事性的說明文。要指導學生通過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文中的惠特尼發明的標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准化對於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2.深入研究課文。思考標准化的具體做法。
3.可以將惠特尼的標准化做法和鐵匠師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裝的做法的不同結果進行對比,深刻感受到標准化在現代大工業生產的意義。
4.引導學生認識到分號對幫助我們掌握要點很有幫助。比如說惠特尼製造標准件的好處,用兩個分號表明有三條好處。
〖教學建議〗
1.課前可布置學生查找一些重大的發明人和相關的發明。教學時,通過介紹,匯報相關資料,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2.教學時,緊緊圍繞「他發明了什麼」這一問題深入讀書,有的放矢,明確閱讀的目的。
3.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可以通過填寫表格的形式,讓學生將惠特尼做法的三種好處選擇重點詞語填寫下來。還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結合語言文字比較一下惠特尼的標准化做法和鐵匠師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裝的做法的不同結果,總結惠特尼做法的三種好處。
4.課文的第三部分簡單介紹了標准化在現代大工業生產的做法――成批生產同一標準的零件,然後統一組裝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個個生產的物品,變成批量化生產,和意義――只有標准化的產品,才能快速大量生產,廣泛使用。學生理解起來也許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多搜集相關資料將標准化做法深入淺出的講解給學生。
5.可以結合課文內容,創設情境,假設自己是200年前的惠特尼,會怎樣對總統和參觀的人們進行演說。假設自己是總統和參觀的人又會問些什麼。這樣的設計可以激發學生復述課文的興致,又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學習生字5個〗
注意「械」字的讀音。字形「械」的第二筆為撇不要丟掉。
思考交流
瓦特發明了電燈泡,貝爾發明了電話,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他們發明的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而惠特尼發明的是一種方法――標准化:成批生產同一標準的零件,然後統一組裝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個個生產的物品,變成批量化生產了。
對你有什麼啟發?應讓學生理解到: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還可讓學生任意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習小提示〗
教師可以在講完學習小提示後給學生幾句帶分號的句子,以便學生加深對分號的理解。
❷ 北京師范大學小學語文五年級第六單元第一課《他發明了什麼》
課文講述的是二百年前美國獨立不久,為了捍衛主權與外國作戰,急需定製萬多隻毛瑟槍,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在當時有限的製造工藝下,與總統簽訂了生產合同的發明了「標准化」的生產方式的經過。簡單介紹了標准化在現代大工業生產中的意義。揭示了「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的深刻道理。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文中的惠特尼發明標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准化對於現代化大生產的重要意義。
2.引導學生認識分號對於理解文章要點的作用。比如說惠特尼製造標准間的好處,用兩個分號表明有三條好處。
3.激發學生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人類的歷史上,有很多發明家為人類的進步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名字被載入史冊,但是有一個人的發明,卻看不見,摸不著,他是誰呢?他到底發明了什麼?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整體感悟
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中介紹的主要人物是誰?他到底發明了什麼東西?
三、研讀課文
1.18世紀以前,毛瑟槍是一種十分復雜的機械裝置,文中哪兒寫了製作的復雜?
(生:第三自然段)(出示課文段落)
請把機械製作的復雜讀出來。(指名讀,如學生不能讀出表示復雜的語氣教師可范讀。)
(十分復雜、自己一件件、自己安裝、並不完全一樣、如果……只能……)
2.還有那些困難?
(生:數量大、時間緊迫、需要大量鐵匠。)
指導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相應的語氣。
3.面對這么多的困難,惠特尼挺身而出。「槍不是他發明的,造槍的技術不是他發明的,他甚至連一個零件也沒發明。」他究竟發明了什麼?
(生答:惠特尼發明的是一種「方法」——「標准化」。)
4.標准化究竟是什麼東西呢?讓我們再回到二百年前,看看這個事物誕生的過程。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2~9自然段,看看標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的。
5.原來製作毛瑟槍的方法和標准化做法有什麼不同?邊讀邊畫出有關的語句。
全班交流這兩種做法的不同之處。
原來製作方法:(製造)一件件打制、自己安裝——(生產)零件尺寸不同、單枝生產——(修理)按原零件大小打制
標准化做法:(製造)零件製造簡便——(生產)批量生產、組裝簡便——(修理)修理簡便、隨意換相同零件
(每一枝毛瑟槍都是鐵匠師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裝的。每一個零件的大小尺寸並不完全一樣,如果哪一個零件壞了,只能請鐵匠師傅再按原來零件的大小打制一個。)
(零件製造起來簡便;可以批量生產,組裝簡便,可以從各種零件中隨便抽取,不存在兩種零件不能配合的情況;修理簡便,某個零件壞了,從那種零件中的一堆中隨便拿一個換上就行了,不用另外打制。)
(1)(指名讀句子)大家注意到了嗎?介紹標准化做法的三個好處的句子之間運用了怎樣的標點符號?(分號)
這三部分之間的關系是並列關系,可以用分號隔開,這樣有什麼好處呢?(學生自己總結)引導學生初步聯系使用分號。
(2)通過剛才的比較,你們知道標准化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做法嗎?
(學生可自己總結,也可以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
(教師出示句子「成批生產同一標準的零件,然後統一組裝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個個生產的物品,變成批量化生產了。」)
6.標准化的做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好處呢?學習第十一自然段。
請同學們結合生活實際談談標准化的意義。教師組織並指導學生交流。
四、總結全文
總評:
這篇課文是具有故事性的說明性文章,要指導學生通過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文中惠特尼發明的標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准化對於現在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教學中,可以將惠特尼的標准化做法和鐵匠師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裝的做法的不同結果進行比較,從而深刻感受到標准化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啟發學生理解: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
本課的設計層次清楚。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結合課文後的資料和自己在刻下查找的資料,自己探索問題,培養了學生自學的能力。這節課能以學生為主,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充分自學、交流,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課文的內容不難,學生容易理解,重點是讓學生體會毛瑟槍製作的艱難,為後面理解課文打好基礎,使學習水到渠成。
❸ 北師大版小學五年級他發明了什麼微型課教案
《他發明了什麼》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課文講述的是二百年前美國獨立不久,為了捍衛主權與外國作戰,急需定製4萬多隻毛瑟槍,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在當時有限的製造工藝下,與總統簽訂了生產合同的發明了「標准化」的生產方式的經過。簡單介紹了標准化在現代大工業生產中的意義。揭示了「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的深刻道理。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文中的惠特尼發明標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准化對於現代化大生產的重要意義。
2.引導學生認識分號對於理解文章要點的作用。比如說惠特尼製造標准間的好處,用兩個分號表明有三條好處。
3.激發學生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惠特尼發明標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准化對於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好課件;學生預習課文、查找一些重大的發明人和相關的發明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人類的歷史上,有很多發明家為人類的進步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名字被載入史冊,你們能舉例說一說嗎?(學生交流材料),有一個人的發明,卻看不見,摸不著,他是誰呢?他到底發明了什麼?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整體感悟
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中介紹的主要人物是誰?他到底發明了什麼東西?
三、研讀課文
1.18世紀以前,毛瑟槍是一種十分復雜的機械裝置,文中哪兒寫了製作的復雜?
(生:第三自然段)(出示課文段落)
請把機械製作的復雜讀出來。(指名讀,如學生不能讀出表示復雜的語氣教師可范讀。)
(十分復雜、自己一件件、自己安裝、並不完全一樣、如果……只能……)
2.還有那些困難?
(生:數量大、時間緊迫、需要大量鐵匠。)
指導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相應的語氣。
3.面對這么多的困難,惠特尼挺身而出。「槍不是他發明的,造槍的技術不是他發明的,他甚至連一個零件也沒發明。」他究竟發明了什麼?
(生答:惠特尼發明的是一種「方法」——「標准化」。)
4.標准化究竟是什麼東西呢?讓我們再回到二百年前,看看這個事物誕生的過程。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2~9自然段,看看標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的。
5.原來製作毛瑟槍的方法和標准化做法有什麼不同?邊讀邊畫出有關的語句。
全班交流這兩種做法的不同之處。
原來製作方法:(製造)一件件打制、自己安裝——(生產)零件尺寸不同、單枝生產——(修理)按原零件大小打制
標准化做法:(製造)零件製造簡便——(生產)批量生產、組裝簡便——(修理)修理簡便、隨意換相同零件
(每一枝毛瑟槍都是鐵匠師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裝的。每一個零件的大小尺寸並不完全一樣,如果哪一個零件壞了,只能請鐵匠師傅再按原來零件的大小打制一個。)
(零件製造起來簡便;可以批量生產,組裝簡便,可以從各種零件中隨便抽取,不存在兩種零件不能配合的情況;修理簡便,某個零件壞了,從那種零件中的一堆中隨便拿一個換上就行了,不用另外打制。)
(1)(指名讀句子)大家注意到了嗎?介紹標准化做法的三個好處的句子之間運用了怎樣的標點符號?(分號)
這三部分之間的關系是並列關系,可以用分號隔開,這樣有什麼好處呢?(學生自己總結)引導學生初步聯系使用分號。
(2)通過剛才的比較,你們知道標准化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做法嗎?
(學生可自己總結,也可以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
(教師出示句子「成批生產同一標準的零件,然後統一組裝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個個生產的物品,變成批量化生產了。」)
6.標准化的做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好處呢?學習第十一自然段。
請同學們結合生活實際談談標准化的意義。教師組織並指導學生交流。
❹ 懸賞1000分 幫忙翻譯下
還剩一頁多,今天就能完工了。是分發給你還是完工後一起發上來?
❺ 步槍算是一種十分復雜的機械裝置(縮句)
原句:步槍算是一種十分復雜的機械裝置。
縮句:
步槍算是裝置。
❻ 網上很火的一道推理題:電梯最多能乘坐10人,你正好是第10個,走進電梯後卻超重了,你只好走出電梯,
提示1:當時是夏天,電梯里9人有男有女,沒有孕婦,沒有胖子,沒有寵物。提示2:電梯頂部沒有屍體。提示3:沒有人攜帶拉桿箱之類可拋屍的 提示4:電梯沒有壞 提示5:不要去相信網上那些答案!現在網上所有答案都是錯的! 提示6:答案就在文中,仔細閱讀
此案的關鍵就是找出電梯超重的理由以及當事人報警的原因。靈異事件,機械故障,當事人的精神問題排除在外一個十人承載的電梯之所以在走進第十個人會超載,是因為所謂的第十人實際上是第十一人,也就是說,在看似只有9人的電梯里,已經有了十個人,所以導致當事人走進電梯時候發現已經超載根據題目所說的「電梯頂部沒有屍體」,則說明被隱藏的第十一人已經死亡,屍體被隱藏。而屍體被隱藏在電梯里的原因,則是因為電梯內的9人是共犯。有人說是9人分屍藏在身上,也有人是分食屍體,不但惡心沒有藝術感,而且也不符合命題。命題的目的已經很明顯,不可能藏屍。既然如此,那麼我們就可以初步確定,屍體在電梯內,並且被巧妙隱藏。有了以上這點根據,我們在看第二個關鍵:當事人如何發現異常由命題可以看到,當事人走進了電梯,發現超重後走了出來,在關上電梯門後,「感覺」恐怖,才報案在這里,「感覺」兩個字看似平常,卻意義重大。在關門後才感覺到的異常,說明並非由直接感官造成,不是聲音,不是氣味,所以這也更加否定了分屍分食說。那麼,為什麼要在關門後才會感覺到?說明電梯關門的過程讓他察覺到了異樣。「電梯關門後」也許提示的是時間,也可能提示的是「感覺」觸發的起點。提示時間並沒有意義,那麼就是提示「感覺恐怖」的觸發起點。綜上所述,電梯內巧妙掩藏著屍體,並且不能被感官察覺,但是在電梯關門的時候會發現異常。坐過電梯的人都知道,電梯的門是從兩邊往中間關上的,也就是說,在電梯外的人往電梯內看時,視野被一點點壓縮,最後停留在中間那一條上。而中間那一條,則一般是廣告畫或者是鏡子。那麼我們再次來整理一下:當事人進入電梯,沒有察覺異樣,但是出了電梯,隨著電梯門關上發現了異常並且報了警,說明藏屍方式跟廣告畫有關。推理到這里應該結束了,接下來是藝術渲染發揮假設的時候了為了讓大家感受直接,寫成一個情景重現小故事比較帶感 【情景重現】這天,當事人等待電梯,電梯門打開,當事人進入電梯,發現已經超載,但是電梯里只有九人,在其他九人不耐煩的注視下,他一邊納悶一邊訕訕退出了電梯,抱怨著等待下一班電梯。隨著電梯門慢慢的關上,他的視野逐漸被縮小,最後停留在眾人肩膀後那幅廣告畫上。那幅廣告畫,是他最喜歡的女明星的一副美白肌膚化妝品的廣告畫,裡面她是那麼的美麗,總是帶著一縷淺淺的微笑。只是。。。。今天,廣告畫里的她沒有微笑!!!他突然明白了什麼,瘋狂的撥打電話報警! 事實上,廣告畫里的女明星已經被這九人殺害,臉色慘白,那九人想把屍體帶到地下停車場帶走,但是又怕監控發現屍體,於是扶著已經變僵的女屍乘坐電梯。之所以讓其在生前的廣告畫前,是由於人進入電梯的第一視野很雜亂,不習慣直視眾人,且習慣面對電梯門,轉身而立,不知道身後站立著一具屍體。當事人進去也不例外,習以為常轉身,並沒有發現異常。而出了電梯門,隨著電梯門的關閉,當事人的視野隨即發生聚焦,發現了肩膀後面女屍的慘白的臉
❼ 步槍算是一種十分復雜的機械裝置 縮句
步槍算是一種十分復雜的機械裝置。
縮句為:
步槍算是裝置。
【注】「一種」「十分復雜的」「機械」作定語,刪掉。
願對你有所幫助!
❽ 18世紀以前,步槍算是一種十分復雜的機械裝置。 縮句
步槍是裝置
❾ 有種機械繫統是用很復雜的裝置完成非常簡單的事,叫什麼裝置
這個叫做哥德堡裝置來。
一種精確而自復雜的機構,以迂迴曲折的方法去完成一些其實是非常簡單的工作,例如倒一杯茶,或打一隻蛋等等。設計者必須計算精確,令機械的每個部件都能夠准確發揮功用,因為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極有可能令原定的任務不能達成。由於戈德堡機械運作繁復而費時,而且以簡陋的零件組合而成,所以整個過程往往會給人荒謬、滑稽的感覺。
❿ 《他發明了什麼 》課文原文
《小學教材完全解讀:5年級語文上(新課標·北師)(金版)》
第6單元,第14課《他發明了什麼》課文原文
瓦特發明了蒸汽機,愛迪生發明了電燈泡,貝爾發明了電話,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但是有一個人發明的「東西」,卻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話還得從二百年前說起。
18世紀以前,毛瑟槍算是一種十分復雜的機械裝置,每一支毛瑟槍都是鐵匠師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裝的。每一個零件的大小尺寸並不完全一樣,如果哪一個零件壞了,只能請鐵匠師傅再按原來零件的大小打制一個。
1797年,美國獨立不久,為了扞衛主權,要與外國作戰,政府需要定製4萬多支毛瑟槍。按那時的製造工藝,「4萬支槍」可是個不小的數字。時間緊迫,到哪裡去找那麼多鐵匠呢?
有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說他可以製造出來。許多人都說惠特尼是個不知深淺的騙子,沒有人相信他有這個能力。情急之下,惠特尼決定向人們展示他的辦法。
惠特尼請大家到他的工石參觀,傑斐遜總統也去了。
廠房裡擺了幾堆零件。惠特尼請總統和隨從們按順序從每堆零件里取出一個零件。接著他指導大家,把取出的零件組裝起來。一時間,廠房裡展開了組裝毛瑟槍的競賽。不一會兒,所有人都組裝好了一支毛瑟槍。
原來,惠特尼事先讓工人分別製造了毛瑟槍的每一種零件,每種零件形狀大小都相同。這樣做有三個好處:零件製造起來簡便,可以批量生產;組裝簡便,可以從各種零件中隨便抽取,不存在兩種零件不能配合的情況;修理簡便,某個零件壞了,從那堆零件中隨便拿一個換上就行了,不用別外打制。
《他發明了什麼》出自《小學教材完全解讀:5年級語文上(新課標·北師)(金版)》內容全面、重點突出的筆記式總結,能幫助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系統的梳理,以利於及時鞏固、查缺補漏。在做練習的時候就能得心應手、又快又准,節省50%的時間。
此書內容全,將教材、教參、練習冊融為一體,並且內容含量多出40%;《小學教材完全解讀:5年級語文上(新課標·北師)(金版)》功能全,從自主預習、重點講解、課後總結、習題訓練、考前強化五個方面給學生全程的輔導,一書在手,學考無憂。
《小學教材完全解讀:5年級語文上(新課標·北師)(金版)》知識全面翔實、答案詳解詳析,既能讓家長在課後對學生進行輔導,還能幫助家長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讓家長與學生互相交流、共同進步。
作者:楊鳳媛 於田
出版日期:2011年9月1日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第10單元,第23課《只有—個地球》
據飛上太空的宇航員介紹,他們在宇廟遨遊時遙望地球,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晶瑩透亮的球體,上面藍色和白色的紋痕相互交錯,周圍裹著一層薄薄的水藍色「紗衣」。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但是,地球又是一個半徑只有6300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廟海洋中,就像一葉扁舟。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這么大,不會再長了。地球表面的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而人類生活的陸地大約只佔其中的五分之一。其實,人類生活的范圍是很小的。
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拿礦物資源來說,地下埋藏的煤、鐵、金、銀、銅、錫、鉛、石油和天然氣,它們不是上帝的恩賜,而是經過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地質變化才形成的。地球是無私的,它向人類慷慨地提供礦產資源,但這些資源是不可再生的,如果不加節制地開采,地球上的礦產資源必將越來越少,最多再開采二三百年就沒有了。
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作貢獻的。但是因為人類無節制地濫用自然資源、隨意毀壞自然資源,它們再生的速度和數量趕不上使用的速度和數量,生態平衡已經失去。如果不顧後果地濫用化學品,就會造成一系列生態災難,給人類生存帶來嚴重的威脅。
有人會說,宇廟空間不是大得很嗎,那裡有數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資源枯竭的時候,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嗎?
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後再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
不錯,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設想,例如,在火星或月球上修建移民基地。但是,這還只是設想,要實現起來很難很難,這些設想即使實現了,也是遙遠的事情。再說,到了那個時候,能去火星和月球居住的人也只是很少一部分。絕大多數人怎麼辦呢?
「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是宇航員遨遊太空目睹地球時發出的感嘆。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如果地球上的各種資源都枯竭了,我們很難從別的地方得到補充。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於我們的子孫後代吧!
資料來源:網路—小學教材完全解讀:5年級語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