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創新中學初三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步驟是:①檢查裝置的氣
(1)紅抄磷燃燒的現象是劇烈燃燒,發黃光,產生大量白煙,放熱;當紅磷與氧氣反應完全後,廣口瓶內氧氣耗盡,由於生成物是固體,導致瓶內氣體壓強減小,所以打開彈簧夾時,水倒流到廣口瓶中,倒流進的水約占廣口瓶體積的五分之一;由此得出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
(2)實驗時,沒有先用彈簧夾夾緊橡皮管,裝置漏氣,因此發現紅磷燃燒的同時,導氣管另一端有氣泡產生;裝置內的部分空氣逸散出來,就會導致進入集氣瓶中水體積大於五分之一;
(3)如果實驗中因紅磷量不足,而氧氣沒有完全消耗或因裝置漏氣而在冷卻,過程中進入少量空氣或未冷卻至室溫而打開彈簧夾或燒杯中的水太少等,都可能出現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不到總容積的五分之一的結果.故答案為:①③④⑤.
故答案為:(1)劇烈燃燒,發黃光,產生大量白煙,放熱、有水進入集氣瓶; 空氣中氧氣約占其體積的五分之一
(2)氣泡,大於,紅磷燃燒時瓶內氣體受熱膨脹逸出冷卻後進入的水多於五分之一
(3)①③④⑤
2. 2012版九年級化學中分子運動現象實驗、如何解釋燒杯B溶液顏色無變化的原因可以說氨分子比酚酞分子小嗎
不可以,因為氨分子在運動,運動到B燒杯中使酚酞溶液變紅。
3. 探究分子運動實驗可以怎麼改進
方法一
1、實驗所需用品:可樂瓶(1升)一個、礦泉水瓶(550ml)兩個、注射器(5ml)三個、燒杯(200ml)兩個、濾紙、濃氨水、酚酞試液、熱水。
(九年級化學分子運動現象實驗改進第 1 頁 共 4 頁)
2、准備工作:本實驗是在原
人教版「分子運動」實驗基礎上
進行改進創新,用封閉的可樂瓶
替代半封閉的大燒杯,用噴有酚
酞的白色濾紙花替代盛裝酚酞的
小燒杯,用吸取濃氨水的注射器
替代敞口的小燒杯。為了讓演示
實驗更生動有趣,可將濾紙折成
漂亮的花朵狀,用細線系住從可
樂瓶口放入瓶內中下部,蓋上瓶
蓋即可。學生分組使用的瓶子選用礦泉水瓶。實驗用的濾紙可讓學生折成自己喜歡的形狀,用長細線系好,從瓶
口伸入,並用瓶蓋將其固定在瓶身的中上
部。
3、實驗過程:
本實驗主要分為兩
部分,一是教師的演示實
驗用可樂瓶,二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的自主創新實
驗,用礦泉水瓶。具體操作過程如下:
將噴有酚酞試液的濾紙花用細線系住固定在
可樂瓶的中下部,然後在瓶身底部用注射器注入微
(九年級化學分子運動現象實驗改進第 2 頁 共 4 頁)
量濃氨水,很快處於瓶子中上部的白色濾紙花就會逐漸轉為紅色,說明處在瓶子底部的氨水分子運動到瓶子中上部。現象明顯直觀,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誘導其思維進一步深入發展。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分子運動隨溫度變化情況,小組探究討論設計方案,最後引導學生做兩個對比實驗:把濾紙折成自己喜歡的形狀,噴上酚酞,用細線系好固定在水瓶內的中上部,再將兩個瓶子一個放入冷水,另一個放入近沸騰的熱水中,再由兩個同學分別用注射器同時注入一滴濃氨水,觀察濾紙花變紅的速度,以此得出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的結論。
4、本改進與創新實驗的優點:
①、突出知識重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使實驗更加趣味化,引發探究慾望。
②、關注實驗的安全性,努力做到環保化,
減小課堂實驗對學生的危害。
③、實驗用品生活化,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方法二:
1、實驗所需用品:濃氨水、酚酞試液、大試管(2 支) 、小試管(2 支) 、膠塞、250ml 燒杯(2 個) 、濾紙條、棉花、玻璃棒
(九年級化學分子運動現象實驗改進第 3 頁 共 4 頁)
2、實驗步驟:
⑴把濾紙條放入小試管中,並用酚酞溶
液將其潤濕。
⑵在大試管底塞上一團棉花,並把小試
管倒放在大試管中。
⑶向兩大試管中倒入等量的濃氨水,塞
上膠塞觀察現象。
⑷其中一組放入乘有熱水的燒杯中觀
察現象。
現象:濾紙條從下至上逐漸變紅,且溫度越高顏色變化越快。
3、改進實驗的效果:
(1)葯品用量少,封閉環境對空氣無污染。
(2)操作簡單現象明顯,且能說明溫度對分子運動的影響。
4. 圖1是教科書上探究分子性質實驗的裝置圖,圖2是我縣化學老師針對圖1實驗的創新裝置.圖2的創新實驗操作步
(1)濃氨水具有揮發性,揮發性氨氣遇到的酚酞試液變紅.實驗過程中可觀察到A、B裝置版內被酚酞溶液濕潤權的紗布都能變紅,實驗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
(2)對比創新改進前的實驗,改進後實驗的優點是能夠防止氨氣擴散到空氣中,污染大氣;能夠得出在不同溫度下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的差異.B裝置內被酚酞溶液濕潤的紗布變紅所需時間要比A裝置內被酚酞溶液濕潤的紗布變紅所需時間短,從而可證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
(3)圖2的創新實驗相對圖1來說,除(2)中所述的優點之外,還具有「①用密閉的U型管來代替半封閉的燒杯來做實驗,減少了因氨氣揮發而對空氣的污染,綠色環保.
②實驗中所需的葯品量較少,節約葯品.」的優點,但無法實現「③能得出分子具有的所有性質.」故選:B;
故答案為:(1)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2)運動越快;(3)B.
5. 在化學實驗創新競賽中,某教師設計了下面一個實驗:【實驗裝置】【實驗操作】①用一個小集氣瓶集滿一瓶氧
【實驗來操作】氧氣能使自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氧氣有助燃性或氧化性;
【實驗結論及應用】兩瓶氣體能混合說明了分子的不斷運動,可以從聞到氣味角度舉例說明分子運動;
【反思】氧氣達到一定濃度就能使帶火星木條復燃;
【評價】該實驗建立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學生易接受,且趣味性比較強,還比較環保;
故答案為:【實驗操作】木條復燃;支持燃燒;【實驗結論及應用】分子能不斷運動;打開汽油瓶蓋能聞到汽油的氣味等;【反思】不一定;【評價】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舊知識探究新知識;環保;操作簡單;趣味性;保護學生的健康;
6. 九年級化學製取氧氣三個反應原理及實驗裝置:發生裝置,收集裝置和注意實驗步驟
用高錳酸鉀、氯酸鉀制氧氣,都有第一個裝置
用雙氧水制氧氣,用第二個裝置
收集氧氣,可能用第三個或第四個
7. 急求初中化學創新實驗,參加比賽的,要方案。
你不給分 沒人回答滴~~~~~~~~~~
這個給你湊數 給分就給你發好的~~~~~~~~~~~~~~~
化學課外活動的二十二種形式
1.讀科普書。教師事先選定一些與化學有關的科普書,比如,化學史、化學家的故事、元素發現史、化學與軍事、醫葯、工業、農業、環境、日常生活、化學科學發展動向等,介紹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閱讀,做好筆記,寫下心得體會,相互交流。這樣可以讓學生開闊視野、擴大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
2.舉辦展覽。由教師指定課外小組成員擺置好儀器、裝置、試劑、標本、模型、掛圖、用表,寫好卡片,讓全校學生參觀。必要時,讓課外小組成員或演示,或講解。既培養了化學骨幹,又使今後同學對整個實驗情況有一個系統的了解,一般宜每學年舉辦一次。
3.調查訪問。教師確定好調查內容,擬定好調查提綱、設計好調查方案,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或個別或分組帶著任務在當地進行社會調查,寫出調查報告,回校交流。例如當地礦產資源、環境污染與保護、土壤的酸鹼性、化肥農葯的使用、三廢的綜合利用、化學工業的發展情況等都可以作為調查內容。
4.自製教具。組織發動學生就地取材、製作簡易教具。例如用泥、塑料壓膜和鐵絲制分子結構、晶體結構模型,利用墨水瓶等制洗氣瓶、洗瓶、酒精燈。
5.改進實驗。就課本和課外讀物中的實驗原理、裝置、操作方法等提出改進方案,然後進行對照試驗,認真分析比較,選出最優方案。
6.寫小論文。教師擬定好小論文題目,讓學生查閱資料,相互討論,自寫小論文。
7.實地參觀。組織學生參觀當地化工廠、煤礦、油田等化工企業,使書本知識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參觀後,寫出參觀見聞、體會、感想。
8.分組討論。教師擬好題目,提出幾種看法,讓學生分組討論,暢所欲言,各舒已見,展開辨論,形成最終一致的看法。
9.舉行競賽。對教材中的知識或教材外的問題採用閉卷或開卷形式進行競賽,規模可大可小,時間可長可短。一般宜每學期進行一次。
10.
團體接力。將學生分成若干代表隊,每次每隊一人,採用搶答或抽簽形式回答問題。答題的方式可以口答,可以板演,可以進行實驗操作。由評委(一般由老師若幹人組成)打分。總分高者取勝,其餘同學可以觀看。例如各類化學用語、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就可以進行接力。
11.專題講座。對一些課本中講得少而又應讓學生全面系統了解的問題,可組織小組同學共同查閱資料,共同加以整理,然後由一人或幾人向全體同學做專題報告。
12.學生講課。選一些綜合性強、技巧性大的題目,由老師指導課外小組成員寫好教案,然後給其它同學當「小老師」,講給其它同學聽。這樣可有效地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13.家庭實驗。讓學生在家中利用能找到的東西做驗證性實驗。例如用廣泛pH試紙測定食鹽、食醋、蔗糖、蘇打等溶液的pH值。
14.辦板報牆報。讓小組成員2~3人一組,輪流負責,利用教室後邊及校園內的黑板、牆報辦板報、牆報,向全體師生介紹一些有趣的化學知識,報道課外小組的活動情況。
15.出小刊物。挑選一些善寫能畫的小組成員,組成編委會,自辦化學小刊物,主要刊載學生自寫的小論文、小製作及學習的經驗體會。同時介紹一些重要的課本中沒有的化學知識。
16.編演歌訣。指導學生將一些難記的化學知識編成順口溜、快板、相聲等,以增強記憶。適當時候,舉行班級、年級或全校性的歌訣表演會,還可將歌訣裝訂成冊,人手一份。
17.趣題征解。找一些思考性強、靈活性大的題目,在同學中徵集解法,尋求一題多解,選出最優最好方法。久而久之,可以培養學生求異思維能力。
18.召開晚會。配合學校的重大活動或重大節日,指導課外小組成員搜集資料,自編、自演一些有趣、有味、有樂的節目,在全校公演。例如化學魔術、相聲、快板、小品、游戲等。
19.有獎猜謎。將各方面的化學知識編成謎語,寫在紙上,讓學生猜、猜對者發給小小紀念品。
20.化學故事。尋找或自編一些有趣的化學故事,經過准備再講給人家聽。例如,各種化學史話、化學家的故事,科學幻想故事等。
21.制日用品。指導學生利用能找到的材料製取一些簡單的日用化學品。例如用苯酚、氯仿、廢尼龍制尼龍膠,自製漂白粉、肥皂、雪花膏等。
22.尋代用品。發動學生從廢料中尋找化學實驗室代用品,例如:從廢電池中取石墨棒、鋅皮、MnO,在田野里尋找石灰石等。
8. 九年級化學,實驗裝置改進的優點
前因不明,無法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