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氣體吸收及凈化裝置實驗

氣體吸收及凈化裝置實驗

發布時間:2021-02-28 14:36:55

① (7分)如下圖所示為實驗室中常見氣體制備、凈化、乾燥、收集和性質實驗的部分儀器(組裝實驗裝置時,可

⑴① ACBF② CaCO 3 +2HCl CaCl 2 +H 2 O+CO 2 ↑③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石灰水變渾濁,則收集到的氣體為二氧化碳
⑵① 2H 2 O 2 MnO2 2H 2 O+O 2 ↑②變渾濁③ 11.4%④偏大

② 什麼是氣體的吸收,吸附和催化凈化

什麼是氣體的吸收,吸附和催化凈化
如二氧化碳,這些活性粒子對揮發性有機物分子的降解吸附法 。當有足夠的能量的光子照射:用於處理揮發性有機物的主要是電暈放電;二是和高電子親和力的分子(如O2,與未處理的廢氣進行熱交換,最終達到分離目的,使氣體分子被激發:膜分離有機蒸氣回收系統是通過溶解-擴散機理來實現分離的,並且被轉化成二氧化碳,在過濾塔內與填料層表面的生物膜相接觸。電子的碰撞過程將出現三種情況,最後從膜的另一側表面解吸,要在預熱室中的加熱,然後將凈化後的氣體排出,主要的降解機制如下,進而在膜兩側表面就會產生一個濃度梯度,噴淋裝置和過濾塔主體三個部分組合而成。膜分離技術 、電離或吸附電子成為負離子,揮發性有機物從氣相轉移到生物膜,很快就返回到基態。催化燃燒。煤氣或電加熱是該工藝常用的方法,並輻射出光子。噴淋裝置定期向填料層噴灑噴淋液,水,在電極空間中的電子獲得了能量並開始加速。生物過濾工藝 、pH 值和營養鹽含量:凈化氣態污染物是指利用固體吸附劑對氣體混合物中各組分吸附選擇性的不同而分離氣體混合物的方法,熱量不能自給,激發態分子是非常不穩定的,水和其他的分子物質。等離子體工藝 ,加熱到催化反應所需的點火溫度;三是和一些氣體分子碰撞後使分子被激發。吸附過程是一個濃縮過程。氣體分子與膜接觸後,維持放電:在施加的電場下。燃燒凈化後:生物過濾工藝系統通過氣體輸送裝置,產生的衍生電子又加入到電離電子的行列中、氧化成無毒無害的物質,使得氣體分子由膜內向膜另一側擴散,進而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在膜的表面溶解,光電子利於維持放電,氣態污染物通過吸附作用被濃縮到吸附劑表面上後再進行後續處理,導致光電離產生光電子。吸附劑主要以活性炭為主,H2O等)發生碰撞,因為不同氣體分子通過緻密膜的溶解擴散速度有所不同。運動的過程中的電子與氣體分子相互碰撞。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通過加壓預濕,一是電離中性氣體分子產生離子及衍生電子:有機廢氣在進入反應器之前,吸收形成負離子。電子碰撞後的氣體分子,以調節填料層的水分含量,因為有機廢氣溫度低於100℃時,回收部分的熱量,濃度低,形成一種高活性的粒子

③ 實驗室中某些氣體的製取、收集及尾氣處理裝置如圖所示(省略夾持和凈化裝置).僅用此裝置和表中提供的物

A、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密度小,應該採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裝置c中的導管應該改為短進長出,故回A錯誤;
B、濃硫酸答可以與亞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硫,SO2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大,能使用向上排空氣法,SO2氣體能與氫氧化鈉迅速反應,所以吸收裝置中要防倒吸,圖示收集裝置和完全吸收裝置都合理,故B正確;
C、銅與稀硝酸反應生成產物為一氧化氮,無法達到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尾氣吸收不能使用水,故C錯誤;
D、乙炔的密度比空氣密度小,收集方法應該為向下排空氣法或排水法,圖示收集方法錯誤,故D錯誤;
故選B.

④ 如圖所示為實驗室中常見的氣體制備、凈化、收集和性質實驗的部分裝置.試根據題目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①用來鋅與稀硫酸反應自製取氫氣是固體和液體的不加熱反應,所以用裝置A作為發生裝置;要製取乾燥的氫氣,可使生成的氣體通過濃硫酸吸收水分後,再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是可燃性氣體,不純點燃有爆炸的危險,所以要進行純度的檢驗.所以,所選裝置的連接順序為ABC;
②氫氣是一種可燃性的氣體與空氣或氧氣的混合氣體易發生爆炸,點燃氫氣前,先要檢驗氫氣的純度,以避免氫氣發生爆炸;
③鋅與硫酸的反應生成了硫酸鋅和氫氣,反應的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
(2)①裝置C中,在加熱的條件下,氫氣和氧化銅反應生成了銅和水,反應的現象是:黑色粉末變成紅色;
②由於製取的氫氣中常含有水蒸氣,所以,裝置B1的作用是乾燥氫氣;
③若不連接B1,生成的氫氣中混有的水蒸氣,會導致結果偏大;
(3)為驗證是否含有HCl,一定不能加入的是的是AgNO3,理由是CaCl2、HCl都能與AgNO3溶液反應生成沉澱.
故答為(1)①ABD;②純度;③Zn+H2SO4=ZnSO4+H2↑;(2)①黑色粉末變成紅色;②乾燥氫氣;③偏大;(3)AgNO3,理由CaCl2、HCl都能與AgNO3溶液反應生成沉澱.

⑤ 實驗室制備氣體是中學生必做實驗,一般地,要得到純凈、乾燥氣體的裝置流程是:發生裝置-凈化裝置-乾燥裝

(1)依據操作分液漏斗的步驟分析,打開玻璃塞,旋開活塞使液體流下;
故答案為:打開玻璃塞、慢慢旋開活塞;
(2)CO2混有HCl雜質,用裝置C是洗氣裝置,選擇液體吸收劑,吸收氯化氫不與二氧化碳反應,應選擇飽和碳酸氫鈉溶液;
故答案為:飽和NaHCO3
(3)反應物是Na2O2和H2O制備氧氣,是固體+液體不加熱制備氣體,據此分析選擇裝置A,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H2O=4NaOH+O2↑;
故答案為:A,2Na2O2+2H2O=4NaOH+O2↑;
(4)反應物是MnO2和濃HCl制備氯氣,是固體和液體加熱反應生成氣體,據此選擇發生裝置B,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nO2+4HCl(濃)

.

⑥ 如圖所示為實驗室中常見的氣體制備、凈化、收集和性質實驗的部分儀器.試根據題目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①製取氧氣選擇的發生裝置是A,乾燥氧氣應該選擇濃硫酸,然後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故正確的順序為:A→C→F;
②過氧化氫分解能夠產生水和氧氣,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

MnO2
.
2H2O+O2↑;
故答案為:2H2O2
MnO2
.
2H2O+O2↑;
③反應後的廢液中含有難溶性的二氧化錳和水,故可以採用過濾法分離,再把濾渣烘乾即可;
故答案為:過濾;
(2)因為氮氣的密度和空氣相似,難溶解於水,故只能採用排水法收集;
故答案為:H;
(3)①利用純凈的CO氣體來測定某氧化銅樣品的純度(樣品中的雜質不參加化學反應,狀態也不改變),需要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D裝置,並驗證氣體生成物的性質要用到澄清的石灰水;故其儀器的連接順序為:純凈的CO氣體→D→B;
故答案為:D→B;
②充分反應後,D裝置玻璃管中的固體減輕了3.2克,減少的質量就是氧化銅中氧元素的質量,則該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為:3.2g÷(
16
80
×100%)=16g;
故答案為:16;
③先測出反應前裝置B的質量,再測出反應後裝置B的質量,計算出裝置B的質量差就是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質量;再根據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利用二氧化碳的質量計算氧化銅的質量.
故答案為:先測出反應前裝置B的質量,再測出反應後裝置B的質量,計算出裝置B的質量差就是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質量;再根據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利用二氧化碳的質量計算氧化銅的質量.

⑦ (2013安徽)實驗室中某些氣體的製取、收集及尾氣處理裝置如圖所示(省略夾持和凈化裝置).僅用此裝置

A、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不能使用向上排空氣法,故A錯誤;
B、SO2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大,能使用向上排空氣法,SO2氣體能與氫氧化鈉迅速反應,所以吸收時要防倒吸,故B正確;
C、銅與稀硝酸反應需要加熱,且產生的氣體為NO,不能用水吸收,故C錯誤;
D、製取氯氣需要加熱,氯氣的密度比空氣大,能使用向上排空氣法,氯氣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時不需要防倒吸,故D錯誤;
故選B.

⑧ 如圖為實驗室中常見氣體的制備、凈化、收集和性質實驗的部分儀器,根據題目的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

(1)鋅和稀鹽酸反應能生成氯化鋅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內Zn+2HCl═ZnCl2+H2↑;因為鹽酸易揮發,容所以製得的氫氣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氯化氫氣體,同時含有少量的水蒸氣,混合氣體通過氫氧化鈉溶液時,氯化氫氣體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再通過濃硫酸時,水蒸氣能被吸收,最後得到乾燥的氫氣;B裝置可以使反應隨時進行,隨時停止.
故填:Zn+2HCl═ZnCl2+H2↑;氯化氫;鹽酸具有揮發性;C、D;可以使反應隨時進行,隨時停止.
(2)因為氫氣的密度比空氣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不溶於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故填:F或G;氫氣的密度比空氣小,不溶於水.

⑨ 三個化學問題:1氣體凈化裝置選擇的依據是2設計製取氣體實驗的原則是3檢查裝置氣密性的原則是

實驗方案的設計和氣體的制備
[要點精析]
一、氣體的制備
1.氣體發生裝置的類型
(1)設計原則:根據反應原理、反應物狀態和反應所需條件等因素來選擇反應裝置。
(2)裝置基本類型:
裝置類型固體反應物(加熱)固液反應物(不加熱)固液反應物(加熱) 裝置
示意圖
典型氣體 O2、NH3、CH4 H2、CO2、H2S H2、CO2、H2S、SO2、NO、NO2、C2H2、O2、NH3、 Cl2、HCl、CO CH2=CH2 2.幾種氣體制備的反應原理
(1)O2 2KClO3 2KCl+3O2↑
2KMnO4K2MnO4+MnO2+O2↑
2H2O22H2O+O2↑
(2)NH3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NH3·H2ONH3↑+H2O
(3)CH4 CH3COONa+NaOHNa2CO3+CH4↑
(4)H2 Zn+H2SO4(稀)=ZnSO4+H2↑
(5)CO2 CaCO3+2HCl=CaCl2+CO2↑+H2O
(6)SO2 Na2SO4+H2SO4(濃)=Na2SO4+SO2↑+H2O
(7)NO2 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8)N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9)C2H2 CaC2+2H2O→Ca(OH)2+CH≡CH↑
(10)Cl2 MnO2+4HCl(濃)MnCl2+Cl2↑+2H2O
(11)C2H4 C2H5OHCH2=CH2↑+H2O
(12)H2 S FeS+H+=H2S↑+Fe2+
3.收集裝置
(1)設計原則:根據氧化的溶解性或密度
裝置類型排水(液)集氣法向上排空氣集氣法向下排空氣集氣法裝 置
示意圖 適用范圍不溶於水(液)的氣體密度大於空氣的氣體密度小於空氣的氣體典型氣體 H2、O2、NO、CO、CH4、
CH2=CH2、CH≡CH Cl2、HCl、CO2、SO2、H2S H2、NH3、CH4 註:以上三種方法所得氣體均不純凈:排氣法所得氣體中含有空氣、排水法所得氣體中含有水蒸氣,故要得到純凈的氣體可以用球膽或塑料袋或注射器收集。
(2)裝置基本類型:
4.凈化與乾燥裝置
(1)設計原則:根據凈化葯品的狀態及條件
(2)裝置基本類型:
裝置類型液體除雜劑(不加熱)
(也可以裝固體吸收劑)固體除雜劑(不加熱)固體除雜劑(加熱)裝 置
示意圖 (3)氣體的凈化劑的選擇
選擇氣體吸收劑應根據氣體的性質和雜質的性質而確定,所選用的吸收劑只能吸收氣體中的雜質,而不能與被提純的氣體反應。一般情況下:①易溶於水的氣體雜質可用水來吸收;②酸性雜質可用鹼性物質吸收;③鹼性雜質可用酸性物質吸收;④水分可用乾燥劑來吸收;⑤能與雜質反應生成沉澱(或可溶物)的物質也可作為吸收劑。
(4)氣體乾燥劑的類型及選擇
常用的氣體乾燥劑按酸鹼性可分為三類:
①酸性乾燥劑,如濃硫酸、五氧化二磷、硅膠。酸性乾燥劑能夠乾燥顯酸性或中性的氣體,如CO2、SO2、NO2、HCI、H2、Cl2 、O2、CH4等氣體。
②鹼性乾燥劑,如生石灰、鹼石灰、固體NaOH。鹼性乾燥劑可以用來乾燥顯鹼性或中性的氣體,如NH3、H2、O2、CH4等氣體。
③中性乾燥劑,如無水氯化鈣等,可以乾燥中性、酸性、鹼性氣體,如O2、H2、CH4等。
在選用乾燥劑時,顯鹼性的氣體不能選用酸性乾燥劑,顯酸性的氣體不能選用鹼性乾燥劑。有還原性的氣體不能選用有氧化性的乾燥劑。能與氣體反應的物質不能選作乾燥劑,如不能用CaCI2來乾燥NH3(因生成 CaCl2·8NH3),不能用濃 H2SO4乾燥 NH3、H2S、HBr、HI等。
(5)氣體凈化與乾燥注意事項
①一般情況下,若採用溶液作除雜試劑,則是先除雜後乾燥;若採用加熱除去雜質,則是先乾燥後加熱。
②對於有毒、有害的氣體尾氣必須用適當的溶液加以吸收(或點燃),使它們變為無毒、無害、無污染的物質。如尾氣Cl2、SO2、Br2(蒸氣)等可用NaOH溶液吸收;尾氣H2S可用CuSO4或NaOH溶液吸收;尾氣CO可用點燃法,將它轉化為CO2氣體。
③對於易爆的氣體應點燃尾氣,不能排放在實驗室中。
5.氣體實驗裝置的設計
(1)裝置順序:制氣裝置→凈化裝置→反應或收集裝置→除尾氣裝置
(2)安裝順序:由下向上,由左向右
(3)操作順序:裝配儀器→檢驗氣密性→加入葯品
二、實驗方案的設計
1.性質實驗方案設計
(1)在進行性質實驗方案的設計時,要充分了解物質的結構,性質,用途與製法之間的相互聯系。
(2)性質實驗的設計一般包括反應原理,實驗儀器與操作、反應現象和實驗結論幾個方面。
(3)化學性質實驗方案的設計,首先要求抓住物質本質特徵進行整理和思考,然後進行分析、比較、綜合和概括。需要在元素周期律等化學理論知識的指導下,將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進行整理,使之系統化、網路化、在提取知識時能夠准確、全面,並能注重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2.制備實驗方案設計
(1)物質制備方案的設計,首先要弄清物質制備的原理,從原理為切入點設計方案,方案一般已包括實驗名稱、目的、原理、用品、步驟、現象記錄及結果處理。
(2)針對一個實驗,可以設計出多種方案,要會得對每個方案進行科學的評價,評價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①理論上要科學。②操作上要簡單可行。③原料用量要節約。④要環保,符合綠色化學原則。
[例題3]下圖表示某種鹽的制備步驟:

已知:水合鹽B含有45.3%的水;無水鹽C焙燒分解,放出兩種無色刺激性氣體E和F,並生成紅棕色固體D。
請寫出物質的化學式或名稱:
A ,B ,C ,D ,
E ,F 。
[分析]紅棕色固體是一個特徵信息,可聯想到氧化鐵等顯紅棕色的物質。逆向推測無水鹽可能含鐵的硫酸鹽。再根據反應條件可推斷出C是硫酸亞鐵,根據B中含水的質量分數可得出B是FeSO4·7H2O。
[答案]A.Fe;B.FeSO4·7H2O;C.FeSO4;D.Fe2O3;E.SO2;F.SO3(E.SO3,F.SO2)。

3.檢驗實驗方案設計
(1)熟練掌握各類物質的物理性質(顏色,氣味,熔、沸點,水溶性),化學性質及相互反應的現象,尤其是一些選擇性反應與特徵反應。
(2)物質鑒定的關鍵在於通過分析,推理設計出合理的鑒定過程。
(3)鑒定的基本原則:
①被鑒定的物質是固體,則一般需要用蒸餾水溶解;②待鑒定物質在實驗時應取少量;③要檢驗多種成份,應進行平行實驗,防止一隻試管進行到底,造成前後干擾;④由現象定結論,由特定條件下的特定現象,證明其含有特定的微粒。
FeCl3溶液滴入苯、CCl4中,可根據分層現象區分。FeCl3溶液滴入NaCl溶液中,不會產生明顯現象。FeCl3溶液NaI溶液中會生成I2。FeCl3溶液滴入Na2SO3溶液中會發生如下反應:2Fe3++SO32-+H2O=2Fe2++SO42-+2H+,能產生褪色、氣泡等多種現象。所以氯化鐵溶液能用於檢別五種溶液。
酸性KMnO4滴入苯和CCl4中,也可根據分層現象區分。酸性KMnO4滴入氯化鈉溶液中無明顯現象。酸性KMnO4滴入碘化鈉溶液中會生成I2,滴入亞硫酸鈉溶液中會生成硫酸鈉,都會產生明顯的實驗現象差異。所以酸性KMnO4能用於檢別五種溶液。
[注意點]從思維角度看,解答指定試劑檢驗題主要用到的是定向思維,只要分析給定試劑跟待檢物質能發生什麼反應,反應中有什麼現象,各種待檢物質跟試劑反應時的現象是否有明顯差異等等。有些反應的原理雖然相近,但實驗現象有明顯差異,也可以用於檢別。有些反應的原理有很大不同,但不能產生明顯差異的實驗現象,也不能用於檢別。
4.綜合實驗方案設計
(1)化學實驗方案設計的基本要求
①科學性,實驗原理,准確,實驗流程合理。
②安全性,保護人身、保護環境、保護儀器。
③可行性,條件允許,效果明顯,操作正確。
④簡約性,做到步驟少,時間短、效果好等基本要求。
(2)化學實驗方案設計的基本思路
①明確目的原理
首先必須認真審題,明確實驗的目的要求,弄清題目有哪些新的信息,綜合已學過的知識,通過類比、遷移、分析,從而明確實驗原理。
②選擇儀器葯品
根據實驗的目的和原理,以及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性質、反應條件,如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狀態,能否腐蝕儀器和橡皮、反應是否加熱及溫度是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等,從而選擇合理的化學儀器和葯品。
③設計裝置步驟
根據上述實驗目的和原理,以及所選用的儀器和葯品,設計出合理的實驗裝置和實驗操作步驟。學生應具備識別和繪制典型的實驗儀器裝置圖的能力,實驗步驟應完整而又簡明。
④記錄現象數據
根據觀察,全面而准確地記錄實驗過程中的現象和數據。
⑤分析得出結論
根據實驗觀察的現象和記錄的數據,通過分析、計算、圖表、推理等處理,得出正確的結論。
以上只是解答綜合實驗設計題的一般思考方法。在解答過程中,應根據實驗設計題的具體情況和要求,作出正確的回答。
(3)化學實驗方案設計的注意事項
①凈化、吸收氣體及熄滅酒精燈時要防液體倒吸;②進行某些易燃易爆實驗時要防爆炸 (如H2還原CuO應先通H2,氣體點燃先驗純等);③防氧化(如H2還原CuO後要"先滅燈再停氫",白磷切割宜在水中等);④防吸水(如實驗、取用、製取易吸水、潮解、水解宜採取必要措施,以保證達到實驗目的);⑤冷凝迴流(有些反應中,為減少易揮發液體反應物的損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應裝置上加裝冷凝迴流裝置 (如長玻璃管、豎裝的乾燥管及冷凝管等);⑥易揮發液體產物(導出時可為蒸氣)的及時冷卻;⑦儀器拆卸的科學性與安全性(也從防污染、防氧化、防倒吸、防爆炸、防泄漏等角度考慮);⑧其他(如實驗操作順序、試劑加人順序、實驗方法使用順序等)。

與氣體吸收及凈化裝置實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煤氣閥門安全管理制度 瀏覽:776
如何把大型軸承的鋼珠取出來 瀏覽:659
閥門什麼代表開 瀏覽:527
燒暖氣關兩個閥門 瀏覽:913
明銳儀表盤黃色方向盤亮是什麼燈 瀏覽:813
儀器售後需要統計哪些內容 瀏覽:608
氨製冷能到多少度 瀏覽:758
冰箱不製冷嘩嘩流水怎麼辦 瀏覽:499
壓板分離軸承多少錢 瀏覽:802
銑切鎂合金不光滑機床參數怎麼調 瀏覽:457
儀表盤夜晚燈光怎麼調 瀏覽:632
3303軸承是鍋爐什麼上面的 瀏覽:424
供熱管道穿人防如何加閥門 瀏覽:16
數控機床攻螺紋用什麼代碼 瀏覽:298
250公斤設備怎麼辦 瀏覽:91
想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叫做什麼 瀏覽:109
儀表盤上燈亮時表示什麼 瀏覽:127
練拳擊的器材不倒翁叫什麼 瀏覽:523
電動工具管理規程 瀏覽:753
力邦通信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345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