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Ⅰ某自然科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裝置,用來研究不同金屬跟稀硫酸反應的快慢.他們用此裝置,選擇
Ⅰ、(1)氣泡的多少可說明反應進行的快慢,根據表格中的記錄可知:金屬的內活潑性為乙>容丙>甲>丁,
(2)鎂、鋁、鐵、鋅的活潑性為:鎂>鋁>鋅>鐵,則丁最有可能是鐵.
Ⅱ、②由實驗現象為無現象,說明插入的金屬不能與氯化亞鐵溶液反應,根據金屬活動性,插入的金屬應為銅;
故答案為:銅絲;
③為檢驗鋁的活動性比鐵強,把鋁絲插入硫酸亞鐵溶液,在鋁表面會出現鐵,生成的氯化鋁溶液無色,故答案為:鋁絲;
排在氫氣的金屬能把酸中的氫置換出來,所以根據金屬活動性,鐵與鹽酸發生置換反應,生成+2價亞鐵鹽同時放出氫氣;故答案為:Fe+H2SO4=FeSO4+H2↑;
㈡ 1.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了如下右圖所示的裝置
(1)10 (2)h先大於20cm,後逐漸減小,直到h約等於16cm時保持不變 (3)
[(20—h)/20]×100% (4)小
㈢ 某興趣小組設計出下圖所示裝置來進行「銅與硝酸反應」實驗,以探究化學實驗的綠色化。 (1
(1)檢查裝置氣密性 (2)Cu+4HNO 3 (濃)==Cu(NO 3 ) 2 +2NO 2 ↑+2H 2 O;反應變緩,氣體顏色變淡 (3)丙;耗酸量最少回,無污染 (4)KMnO 4 ;KBr溶液(答含Br - 的溶液);c中有黃綠色氣體產生,d中溶液變為黃棕色;沒有處理尾氣 |
㈣ 2、(2004無錫)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裝置,探究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其中A是底面積為50
只有熟悉用銅粉、鐵粉和紅磷測定空氣組成的實驗原理、操作、現象、結論和注意事項,才能正確解答本題.
解答:解:(1)在操作a中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由B裝置中玻璃管的敞口出加入水,並調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處,靜置一會兒後觀察A中液面若仍然在15cm處,則說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2)選項中只有木炭與氧氣反應能產生氣體,因此不能用木炭代替銅粉.故選B.
(3)液面至A裝置的15cm刻度處後,A裝置內氣體的高度為15cm,其中氧氣約佔15cm×
1
5
=3cm.因此反應完成後,A中液面應上升至15cm-3cm=12cm處.
若液面升至11cm處,則15cm-11cm=4cm>3cm.說明實驗結果比理論值偏大.
(4)由於木炭與氧氣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 2NaOH=Na2CO3 H2O.
故答案為:
(1)由B裝置中玻璃管的敞口出加入水,並調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處,靜置一會兒後觀察A中液面若仍然在15cm處,則說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2)B.
(3)12;偏大.
(4)氫氧化鈉溶液;CO2 2NaOH=Na2CO3 H2O.
㈤ 某興趣小組設計出如右圖所示裝置來改進教材中「銅與硝酸反應」的實驗,以探究化學實驗的綠色化.(1)實
(1)實驗前,關閉活塞b,試管d中加水至浸沒長導管口,塞緊試管c和d的膠塞,加熱c.其內目的是檢查裝置容的氣密性,
故答案為: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濃硝酸和銅反應生成硝酸銅、二氧化氮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u+4HNO3(濃)=Cu(NO3)2+2NO2↑+2H2O,離子方程式為:3Cu+8H++2NO3-=3Cu2++2NO↑+4H2O,
故答案為:3Cu+8H++2NO3-=3Cu2++2NO↑+4H2O;
(3)方案①是銅和濃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二氧化氮和水,有污染氣體生成,不能體現綠色化學理念;方案②是稀硝酸和銅反應生成硝酸銅,一氧化氮和水,有污染氣體生成,不能體現綠色化學理念;③是利用銅和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氧化銅和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反應過程中無污染氣體生成,能體現綠色化學理念,
故答案為:③不產生有污染的氮氧化合物,消耗硝酸量最少.
㈥ (6分)某課外小組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該裝置既可用於製取氣體,又可用於探究物質性質。 (1)
(1)過氧化氫測定收集的氧氣的體積 (2)CaCO 3 +2HCl = CaCl 2 + CO 2 ↑+ H 2 O不支持燃燒,本身也不燃燒 (3)Na 2 CO 3 蠟燭燃燒更旺 ㈦ 學校化學興趣小組進行探究性學習,同學們設計如右圖所示裝置進行一系列的實驗;(1)若在Ⅰ中加入濃氨水
㈧ 為研究酵母菌的發酵產物,某研究小組設計了如下圖甲所示的裝置,並將有關檢測結果 繪製成圖乙.①號、②
A、酒精不存在於①號試管中,檢驗酒精應對培養液取樣檢測,檢驗酒精的方法是向培專養液中加入含重鉻酸鉀屬的濃硫酸,A錯誤; ㈨ 某興趣小組設計出下圖所示裝置來進行「銅與硝酸反應」實驗,以探究化學實驗的綠色化.(1)實驗前,關閉
(1)因實驗前要檢查裝置氣密性,這是檢查裝置氣密性的常見方法,故答案為:檢查裝置氣密性;
銅與稀硝酸製取硝酸銅時的方程式是: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生成的NO也會造成大氣污染,硝酸的利用率為
此過程用方程式可表示為:2Cu+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