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各種傳動裝置(帶傳動,齒輪傳動,鏈傳動等)的特點及組合應用分析
帶傳動:基本都用在電機和被驅動設備之間,線速度5-25米/秒,低速時丟版轉多最好不用,精確定比例權傳動
時不用,用齒形帶。軸間距離過短包角不夠,過長產生震動。
齒輪傳動:分開式和有機箱兩種,開式只適於低速,模數要往大了選一些。有機箱的,速度范圍很寬。和皮
帶比雜訊大。適用絕大多數場合。硬齒面比軟齒面整體積小些,加工難些。
鏈傳動:傳動距離較齒輪遠,一般用於低速長距離傳動,比齒輪齒形帶都便宜。潤滑好的時候(油池),不
大於15米/秒的場合也適用,比如拔絲機中。
② 機車傳動裝置的分類
利用原動機驅動離心泵,使獲得能量的工作液體(機車用油)沖擊渦輪從而驅動車輪來實現傳遞動力的裝置。1902年德國的費廷格提出了液力循環元件(液力耦合器和液力變扭器)的方案,即將泵輪和渦輪組合在同一殼體內,工作液體在殼體內循環流動。採用這種元件大大提高了液力傳動裝置的效率。液力傳動首先用於船舶。1932年製成第一台約60千瓦的液力傳動柴油動車。
液力耦合器有相對布置的一個泵輪和一個渦輪。泵輪軸和渦輪軸的扭矩相等。渦輪轉速略低於泵輪轉速,二者轉速之比即為液力耦合器的效率。液力耦合器用於機車主傳動時,效率約為97%。液力變扭器除泵輪和渦輪外,還有固定的導向輪。渦輪與泵輪的扭矩之比稱變扭比,轉速比越小則變扭比越大。在同樣的泵輪轉速下,渦輪轉速越低則渦輪扭矩越大。因此機車速度越低則牽引力越大,機車起動時的牽引力最大。液力變扭器的效率只在最佳工況下達到最大值。現代機車用的液力變扭器效率可達90%~91%。但當轉速比低於或高於最佳工況時,效率曲線即呈拋物線形狀下降。為使機車在常用速度范圍內都有較高的傳動效率,機車的液力傳動裝置一般採用不止一個簡單的液力變扭器。機車液力傳動裝置如梅基特羅型、克虜伯型、蘇里型、SRM型、ΓΤК型等,都是將一個液力變扭器與某種機械傳動裝置結合使用。福伊特型則是採用 2~3個液力變扭器(最佳工況點的轉速比一般並不相同)或液力耦合器(圖1),利用充油和排油換檔,在各種機車速度下都使當時效率最佳的那一液力循環元件充油工作。換檔時,前一元件排油和後一元件充油有一段重疊時間,所以換檔過程中的機車牽引力只是稍有起伏而不中斷。和其他類型相比,福伊特型液力傳動裝置的重量較大,但有結構簡單、可靠性較高的優點。到60年代,經驗證明:對於1500千瓦以上的液力傳動裝置,福伊特型較為適用。中國機車所用的液力傳動裝置都是這一類型的。
大功率增壓柴油機車的液力傳動裝置都不用液力耦合器,但燃氣輪機車的液力傳動裝置則用一個啟動變扭器,並在高速時用一個液力耦合器。
液力循環元件傳遞功率P的能力也像其他液力機械一樣,與工作液體重度r的一次方、泵輪轉速n的三次方和元件尺寸D的五次方成正比,即P∝rnD。在柴油機車上,為了減小傳動裝置的尺寸,柴油機都不直接驅動液力循環元件的泵輪,而是通過一對增速齒輪,在軸承和其他旋轉件容許線速度的限制范圍內,盡可能提高泵輪轉速。燃氣輪機車由於轉速很高,所以用一級甚至兩級減速齒輪來驅動泵輪。同一種傳動裝置,只要改變這種齒輪的增速比或減速比,即可在經濟合理的范圍內應用於不同功率的機車。
液力傳動裝置通常包括一組使輸出軸能改變轉向的換向齒輪和離合器機構。輸出軸通過適當的機械部件(萬向軸和車軸齒輪箱,或曲拐和連桿等)驅動機車車輪。液力傳動系統還可包括一組工況機構,使機車具有兩種最高速度,在高速檔有較高的行車速度,在低速檔有較高的效率和較大的起動牽引力和加速能力。因此同一機車既可用於客運,也可用於貨運,或者既可用於調車,也可用作小運轉機車。而當調車工況的最高速度定得較低時,機車在起動和低速運行時的牽引力可以超過同功率的電力傳動柴油調車機車。
1965年出現的液力換向柴油調車機車,傳動裝置有兩組液力變扭器,每個行車方向各用一組,換向動作也用充油排油的方式來完成。當機車正在某一方向行駛時改用另一方向的液力變扭器充油工作,由於變扭器的渦輪轉向與泵輪相反,對機車即起制動作用。機車換向不必先停車。只要司機改換行車方向手把的位置,機車即可自動地完成從牽引狀態經過制動、停車,又立即改換行車方向的全部過程。
液力傳動裝置不用銅,重量輕,成本低,可靠性高,維修量少,並具有隔振、無級調速和恆功率特性好等優點,因而得到廣泛採用。聯邦德國和日本的柴油機車全部採用液力傳動。 把機車原動機的動力變換成電能,再變換成機械能以驅動車輪而實現傳遞動力的裝置。電力傳動裝置按發展的順序有直-直流電力傳動裝置、交-直流電力傳動裝置、交-直-交流電力傳動裝置、交-交流電力傳動裝置四種。它們所用的牽引發電機、變換器(指整流器、逆變器、循環變頻器等)和牽引電動機類型各不相同。
直-直流電力傳動裝置
1906年美國製造的150千瓦汽油動車最先採用了直-直流電力傳動裝置。1965年以前,世界各國單機功率75~2200千瓦的電傳動機車都採用這種電力傳動裝置。這是因為同步牽引發電機無法高效變流,非同步牽引電動機難於變頻調速,只能採用直流電機。直-直流電力傳動原理是基於直流電機是一種電能和機械能的可逆換能器,其原理見圖 2。原動機G為柴油機,通過聯軸器驅動直流牽引發電機ZF,後者把柴油機軸上的機械能變換成可控的直流電能,通過電線傳送給1台或多台串並聯或全並聯接線的直流牽引電動機ZD,直流牽引電動機將電能變換成轉速和轉矩都可調節的機械能,經減速齒輪驅動機車動輪,實現牽引。此外設有自控裝置。自控裝置由既對柴油機調速又對牽引發電機調磁的聯合調節器、牽引發電機磁場和牽引電動機磁場控制裝置等組成,用來保證直-直流電力傳動裝置接近理想的工作特性。
交-直流電力傳動裝置
直流牽引發電機受整流子限制,不能製造出大功率電力傳動裝置。60年代前期,美國發明大功率硅二極體和可控硅,為製造大功率的電力傳動裝置准備了條件。1965年法國研製成 1765千瓦交-直流電力傳動裝置,它是世界各國單機功率 700~4400千瓦機車普遍採用的電力傳動裝置。
交-直流和直-直流電力傳動原理相似。由圖3可以看出兩者差異在於柴油機 G驅動同步牽引發電機TF,經硅二極體整流橋ZL,把增頻三相交流電變換成直流電,事實上TF和ZL組成等效無整流子直流電機。其餘部分和自控裝置主要工作原理與直-直流電力傳動裝置相同。
交-直-交流電力傳動裝置
非同步牽引電動機結構簡單,體積小,工作可靠,在變頻調壓電源控制下,能提供優良調速性能。聯邦德國於 1971年研製成實用的交-直-交流電力傳動裝置,如圖4所示。
交-直-交流電力傳動原理如下:柴油機 G驅動同步牽引發電機TF,產生恆頻可調壓三相交流電(柴油機恆速時),經硅整流橋ZL變換成直流電,再經過可控硅逆變器 N(具有分諧波調制功能)再將直流電逆變成三相變頻調壓交流電,通過三根電線傳輸給多台全並聯接線的非同步牽引電動機AD。AD將交流電能變換成轉速和轉矩可調的機械能,驅動機車動軸,實現牽引。它的自控裝置由聯合調節器以及對同步牽引發電機磁場、變換器、非同步牽引電動機作脈沖、數模或邏輯控制的裝置組成,從而提供接近理想的工作特性。
交-交流電力傳動裝置
交-直-交變頻調壓電能經二次變換,降低了傳動裝置的效率,而且逆變器用可控硅需要強迫關斷,對主電路技術有較高的要求。為提高效率,在交-交流電力傳動裝置中採用了自然關斷可控硅相控循環變頻器(圖5)。60~70年代,美國在重型汽車上,蘇聯在電力機車上都採用了交-交流電力傳動裝置。不過美國用的是非同步牽引電動機牽引,蘇聯用的是同步牽引電動機牽引。
交-交流電力傳動原理如圖5所示。柴油機G驅動同步牽引發電機TF,發出增頻可調壓交流電,經相控循環變頻器FB變換成可變頻調壓的三相交流電(降頻),輸給多台全並聯接線的非同步牽引電動機AD。AD將交流電能變換成轉速和轉矩可調的機械能,驅動動輪實現牽引。它的自控裝置也是由聯合調節器、脈沖、數模、邏輯電路等裝置構成(但對可控硅導通程序要求嚴格),同樣能保證優良的工作特性。
③ 機械傳動有哪些種類
機械傳動
有多種形式,主要可分為兩類:①靠機件間的摩擦力傳遞動力和運動的摩擦傳動,包括帶傳動、繩傳動和摩擦輪傳動等。摩擦傳動容易實現無級變速,大都能適應軸間距較大的傳動場合,過載打滑還能起到緩沖和保護傳動裝置的作用,但這種傳動一般不能用於大功率的場合,也不能保證准確的傳動比。②靠主動件與從動件嚙合或藉助中間件嚙合傳遞動力或運動的嚙合傳動,包括齒輪傳動、鏈傳動、螺旋傳動和諧波傳動等。嚙合傳動能夠用於大功率的場合,傳動比准確,但一般要求較高的製造精度和安裝精度。
機械傳動按傳力方式分,可分為
:
1
摩擦傳動。
2
鏈條傳動。
3
齒輪傳動。
4
皮帶傳動。
5
渦輪渦桿傳動。
6
棘輪傳動。
7
曲軸連桿傳動
8
氣動傳動。
9
液壓傳動(液壓刨)
10
萬向節傳動
11
鋼絲索傳動(電梯中應用最廣)
12
聯軸器傳動
13
花鍵傳動。
1、帶傳動的特點
由於帶富有彈性,並靠摩擦力進行傳動,因此它具有結構簡單,傳動平穩、雜訊小,能緩沖吸振,過載時帶會在帶輪上打滑,對其他零件起過載保護作用,適用於中心距較大的傳動等優點。
但帶傳動也有不少缺點,主要有:不能保證准確的傳動比,傳動效率低(約為0.90~0.94),帶的使用壽命短,不宜在高溫、易燃以及有油和水的場合使用。
2,齒輪傳動的基本特點
1、齒輪傳遞的功率和速度范圍很大,功率可從很小到數十萬千瓦,圓周速度可從很小到每秒一百多米以上。齒輪尺寸可從小於1mm到大於10m。
2、齒輪傳動屬於嚙合傳動,齒輪齒廓為特定曲線,瞬時傳動比恆定,且傳動平穩、可靠。
3、齒輪傳動效率高,使用壽命長。
4、齒輪種類繁多,可以滿足各種傳動形式的需要。
5、齒輪的製造和安裝的精度要求較高。
4.
鏈傳動的特點
1)能保證較精確的傳動比(和皮帶傳動相比較)
2)可以在兩軸中心距較遠的情況下傳遞動力(與齒輪傳動相比)
3)只能用於平行軸間傳動
4)鏈條磨損後,鏈節變長,容易產生脫鏈現象。
5.
蝸桿傳動的特點
單級傳動就能獲得很大的傳動比,結構緊湊,傳動平穩,無雜訊,但傳動效率低。
6.
螺旋傳動的特點:傳動精度高、工作平穩無噪音,易於自鎖,能傳遞較大的動力等特點。
④ 傳動機構的分類
根據工作原理的不同,傳動方式可分為: 齒輪傳動是一種嚙合傳動,可以分為兩軸平行的齒輪機構和兩軸不平行的齒輪機構。
主要優點:
(1)傳遞運動可靠,瞬時傳動比恆定;
(2)適用的載荷和速度范圍大。
(3)使用效率高,壽命長,結構緊湊,外尺寸小;
(4)可傳遞空間任意配置的兩軸之間的運動。
主要缺點:
(1)螺旋傳動、帶傳動相比,振動和雜訊大,不可無級調速;
(2)傳動軸之間距離不可過大;
(3)加工復雜,製造成本高。
輪系的分類:定軸輪系,周轉輪系。定軸輪系輪系轉動時,各齒輪軸線的位置都是固定不變的。周轉輪系輪系運轉時其中至少有一個齒輪的幾何軸線是繞另一齒輪的幾何軸線轉動的輪系。周轉輪系又分為差動輪系和行星輪系。差動輪系是兩個中心輪都轉動。行星輪系是一個中心輪固定不轉。混合輪系既有定軸輪系又有周轉輪系的齒輪傳動。
輪系的功用:
(1)可以實現大的傳動比;
(2)可以實現較遠兩軸傳動;
(3)從動軸可以獲得幾種不同傳動比;
(4)通過改變齒輪數可以得到從動軸不同轉向;
(5)實現運動的合成和分解。 鏈傳動主要由主、從動鏈輪、鏈條組成,如圖2所示。
傳動比:i=n2/n1=z1/z2。
由上式得出:鏈傳動的傳動比與和鏈輪齒數成反比。
優點:
(1)與帶傳動相比平均傳動比准確,傳動功率大,輪廓尺寸小。
(2)與齒輪傳動相比,傳動中心距大。
(3)能在低速重在、高溫環境惡略條件下工作。
(4)效率高,最大可達0.99。
缺點:
(1)不能保持恆定的瞬時傳動比;
(2)鏈單位長度重量大,引起雜訊。急速反向性能差,不能由於高速。 帶傳動傳動是利用膠帶與帶輪間的摩擦傳遞運動和力,如圖3所示。
帶傳動機構中所採用的帶可分為:平帶、三角帶、圓形帶和齒形帶。
平帶傳動由開口式傳動、交叉式傳動和半交叉式三種。
傳動比:i=n2/n1=d1/d2
帶傳動特點:
(1)運動平穩無雜訊,可以緩沖沖擊和吸振;
(2)結構簡單,傳動距離遠;
(3)製造和安裝簡單,維護方便,不需潤滑;
(4)過載打滑,可起保護作用;
(5)外尺寸大,效率低,壽命短,傳動精度不高。 蝸輪蝸桿機構常用來傳遞兩交錯軸之間的運動和動力。蝸輪與蝸桿在其中間平面內相當於齒輪與齒條,蝸桿又與螺桿形狀相似,如圖4所示。
蝸輪蝸桿傳動特點:
(1)可以得到很大的傳動比,比交錯軸斜齒輪機構緊湊;
(2)兩輪嚙合齒面間為線接觸,其承載能力大大高於交錯軸斜齒輪機構;
(3)蝸桿傳動相當於螺旋傳動,為多齒嚙合傳動,故傳動平穩、噪音很小;
(4)具有自鎖性。當蝸桿的導程角小於嚙合輪齒間的當量摩擦角時,機構具有自鎖性,可實現反向自鎖,即只能由蝸桿帶動蝸輪,而不能由蝸輪帶動蝸桿。如在起重機械中使用的自鎖蝸桿機構,其反向自鎖性可起安全保護作用;
(5)傳動效率較低,磨損較嚴重。蝸輪蝸桿嚙合傳動時,嚙合輪齒間的相對滑動速度大,故摩擦損耗大、效率低。另一方面,相對滑動速度大使齒面磨損嚴重、發熱嚴重,為了散熱和減小磨損,常採用價格較為昂貴的減摩性與抗磨性較好的材料及良好的潤滑裝置,因而成本較高;
(6)蝸桿軸向力較大。 凸輪機構將凸輪的連續轉動轉化為從動件的往復移動或擺動,如圖5所示。
分類:1、平板凸輪。2、移動凸輪3、圓柱凸輪
特點:機構簡單,緊湊;容易磨損,多用於傳遞動力不大的控制機構和調節機構。
⑤ 齒輪傳動類型有哪些
齒輪可按齒形、齒輪外形、齒線形狀、輪齒所在的表面和製造方法等分類。
齒輪的齒形包括齒廓曲線、壓力角、齒高和變位。漸開線齒輪比較容易製造,因此現代使用的齒輪中 ,漸開線齒輪占絕對多數,而擺線齒輪和圓弧齒輪應用較少。
在壓力角方面,小壓力角齒輪的承載能力較小;而大壓力角齒輪,雖然承載能力較高,但在傳遞轉矩相同的情況下軸承的負荷增大,因此僅用於特殊情況。而齒輪的齒高已標准化,一般均採用標准齒高。變位齒輪的優點較多,已遍及各類機械設備中。
另外,齒輪還可按其外形分為圓柱齒輪、錐齒輪、非圓齒輪、齒條、蝸桿蝸輪;按齒線形狀分為直齒輪、斜齒輪、人字齒輪、曲線齒輪;按輪齒所在的表面分為外齒輪、內齒輪;按製造方法可分為鑄造齒輪、切制齒輪、軋制齒輪、燒結齒輪等。
(5)齒輪傳動裝置的分類擴展閱讀:
齒輪是指輪緣上有齒輪連續嚙合傳遞運動和動力的機械元件。齒輪在傳動中的應用很早就出現了。19世紀末,展成切齒法的原理及利用此原理切齒的專用機床與刀具的相繼出現,隨著生產的發展,齒輪運轉的平穩性受到重視。
齒輪的製造材料和熱處理過程對齒輪的承載能力和尺寸重量有很大的影響。20世紀50年代前,齒輪多用碳鋼,60年代改用合金鋼,而70年代多用表面硬化鋼。按硬度 ,齒面可區分為軟齒面和硬齒面兩種。
軟齒面的齒輪承載能力較低,但製造比較容易,跑合性好, 多用於傳動尺寸和重量無嚴格限制,以及小量生產的一般機械中。因為配對的齒輪中,小輪負擔較重,因此為使大小齒輪工作壽命大致相等,小輪齒面硬度一般要比大輪的高。
硬齒面齒輪的承載能力高,它是在齒輪精切之後 ,再進行淬火、表面淬火或滲碳淬火處理,以提高硬度。但在熱處理中,齒輪不可避免地會產生變形,因此在熱處理之後須進行磨削、研磨或精切 ,以消除因變形產生的誤差,提高齒輪的精度。
⑥ 空間齒輪傳動的類型
齒輪傳動的類型
齒輪傳動就裝置形式分:
1)開式、半開式傳動在農業機械、建築機械以及簡易的機械設備中,有一些齒輪傳動沒有防塵罩或機殼,齒輪完全暴露在外邊,這叫開式齒輪傳動。這種傳動不僅外界雜物極易侵入,而且潤滑不良,因此工作條件不好,輪齒也容易磨損,故只宜用於低速傳動。齒輪傳動裝有簡單的防護罩,有時還把大齒輪部分地浸入油池中,則稱為半開式齒輪傳動。它工作條件雖有改善,但仍不能做到嚴密防止外界雜物侵入,潤滑條件也不算最好。
2)閉式傳動 而汽車、機床、航空發動機等所用的齒輪傳動,都是裝在經過精確加工而且封閉嚴密的箱體(機匣)的,這稱為閉式齒輪傳動(齒輪箱)。它與開式或半開式的相比,潤滑及防護等條件最好,多用於重要的場合。
按齒面硬度分:
1)軟齒面齒輪 輪齒工作面的硬度小於或等於350HBS或38HRC;
2)硬齒面齒輪 輪齒工作面的硬度大於350HBS或38HRC
齒輪傳動的特點
1)效率高 在常用的機械傳動中,以齒輪傳動效率為最高,閉式傳動效率為96%~99%,這對大功率傳動有很大的經濟意義。
2)結構緊湊 比帶、鏈傳動所需的空間尺寸小。
4)傳動比穩定 傳動比穩定往往是對傳動性能的基本要求。齒輪傳動獲得廣泛應用,正是由於其具有這一特點。
3)工作可*、壽命長 設計製造正確合理、使用維護良好的齒輪傳動,工作十分可*,壽命可長達一二十年,這也是其它機械傳動所不能比擬的。這對車輛及在礦井內工作的機器尤為重要。
但是齒輪傳動的製造及安裝精度要求高,價格較貴,且不宜用於傳動距離過大的場合。
⑦ 齒輪傳動裝置有哪些形式各有什麼特點
b本問題太大,不是幾句能講清,建議閱讀齒輪手冊
⑧ 傳動的種類
種類:帶傳動,鏈傳動,軸傳動,齒輪傳動,蝸桿渦輪傳動,摩擦輪傳動,螺旋傳動,液壓傳動,氣壓傳動。
帶傳動一般有以下特點:
1.帶有良好的饒性,能吸收震動,緩和沖擊,傳動平穩噪音小。
2.當帶傳動過載時,帶在帶輪上打滑,防止其他機件損壞,起到過載保護作用。
3.結構簡單,製造,安裝和維護方便;
4.帶與帶輪之間存在一定的彈性滑動,故不能保證恆定的傳動比,傳動精度和傳動效率較低。
5.由於帶工作時需要張緊,帶對帶輪軸有很大的壓軸力。
6.帶傳動裝置外廓尺寸大,結構不夠緊湊。
7.帶的壽命較短,需經常更換。
由於帶傳動存在上述特點,故通常用與中心距較大的兩軸之間的傳動傳遞功率一般不超過50kw。
鏈傳動兼有帶傳動和齒輪傳動的特點。
主要優點:與摩擦型帶傳動相比,鏈傳動無彈性滑動和打滑現象,因而能保持准確的傳動比(平均傳動比),傳動效率較高(潤滑良好的鏈傳動的效率約為97
98%);又因鏈條不需要象帶那樣張得很緊,所以作用在軸上的壓軸力較小;在同樣條件下,鏈傳動的結構較緊湊;同時鏈傳動能在溫度較高、有水或油等惡劣環境下工作。與齒輪傳動相比,鏈傳動易於安裝,成本低廉;在遠距離傳動時,結構更顯輕便。
主要缺點:運轉時不能保持恆定傳動比,傳動的平穩性差;工作時沖擊和噪音較大;磨損後易發生跳齒;只能用於平行軸間的傳動。
鏈傳動主要用在要求工作可靠,且兩軸相距較遠,以及其他不宜採用齒輪傳動的場合。
齒輪傳動的特點
??1)效率高
在常用的機械傳動中,以齒輪傳動效率為最高,閉式傳動效率為96%~99%,這對大功率傳動有很大的經濟意義。
??2)結構緊湊
比帶、鏈傳動所需的空間尺寸小。
??3)工作可靠、壽命長
設計製造正確合理、使用維護良好的齒輪傳動,工作十分可靠,壽命可長達一二十年,這也是其它機械傳動所不能比擬的。這對車輛及在礦井內工作的機器尤為重要。
??4)傳動比穩定
傳動比穩定往往是對傳動性能的基本要求。齒輪傳動獲得廣泛應用,正是由於其具有這一特點。
??但是齒輪傳動的製造及安裝精度要求高,價格較貴,且不宜用於傳動距離過大的場合。
滾珠絲桿的主要優點有:
(1)滾動摩擦系數小,傳動效率高,其效率可達90%以上,摩擦系數f=
0.002~0.005;
(2)摩擦系數與速度的關系不大,故起動扭矩接近運轉扭矩,工作較平穩;
(3)磨損小且壽命長,可用調整裝置調整間隙,傳動精度與剛度均得到提高;
(4)不具有自鎖性,可將直線運動變為回轉運動。
滾珠絲桿的缺點有:
(1)結構復雜,製造困難;
(2)在需要防止逆轉的機構中,要加自鎖機構;
(3)承受能力不如滑動螺旋傳動大。
⑨ 機械傳動有哪些種類
有多種形式,主要可分為兩類:
①靠機件間的摩擦力傳遞動力和運動的摩擦傳動專
②靠主動件屬與從動件嚙合或藉助中間件嚙合傳遞動力或運動的嚙合傳動
基本產品分類:減速機、制動器、離合器、連軸器、無級變速機、絲杠、滑軌等
⑩ 傳動部件是什麼它具體的定義和分類是什麼呢
傳動裝置的主要作用1.改變動力機輸出的轉矩,以滿足工作機的要求;2.把動力機輸出的運動形式專轉變為工屬作機所需的運動形式,如將旋轉運動改變為直線運動,或反之;
3.將一個動力機的機械能傳送到數個工作機上,或將數個動力機的機械能傳送到一個工作機上;4.其他特殊作用,如有利於機器的控制、裝配、安裝、維護和安全等而設置傳動裝置。在實際機器中有多種類型傳動,通常可按工作原理分為機械傳動、流體傳動、電力傳動和磁力傳動四大類。機械傳動元件主要有齒輪、帶、鏈等。
傳動分類很細,在這打的很費勁,如果你感興趣可以把你的E-mail給我,我給你發點相關資料,這些都是機械設計大典里的內容,另外你也可以找找機械設計手冊,裡面這方面的內容都是很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