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做一個預算大概需要些什麼步驟或資料(詳細)
預算的過程主要分為:了解工程狀況,進行工程量的計算,然後根據工程內容進行組價,最後進行核查。
1、熟悉圖紙,准備相關的圖集資料;
2、根據圖紙計算工程量;
3、套用定額,計算人、材、機用量;
4、根據計算出人、材、機的用量,結合市場計算人、材、機單價、合價;
5、計取管理費、利潤;
6、按當時、當地的規定計取規費;
7、合計後便得出工程造價。
財務預算控制原則
(一)適時控制原則
適時控制是指對活動的偏差能及時發現並及時得到糾正。預算管理過程中產生的偏差只有及時採取措施進行糾正,才能避免偏差的擴大,防止不利影響的擴散。但是,及時糾偏,要求管理者能及時掌握反映偏差及其嚴重程度的信息。其最為理想的方法是在偏差發生前就能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測。為此,企業可以建立預算預警系統適時實現預算控制。
(二)適度控制原則
適度控制是指對預算控制的范圍、程度和頻度要恰到好處。控制具有正副兩種效應。正效應是提高預算管理控制可以避免或及時糾正預算執行中出現的偏差,有利於預算目標的實現。副效應是控制可能會給被控制者帶來某種不愉陝,甚至會影響被控制者的積極性。同時,預算控制也會發生控制費用,這就決定了企業在進行預算控制時,應當遵循適度控制的原則。在控制的范圍、程度和頻度上進行合理的安排。控制的范圍過少、程度過低、頻度過小,可能會造成活動的失控,不會取得較好的控制效果;反之,控制的范圍過多、程度過高、頻度過大,會使控制費用大幅度增加,並且可能會引起被控制者的不滿隋緒,影響其積極性,對實現預算目標也不利。
(三)重點控制原則
預算管理工作內容極為龐雜,要想對預算管理活動進行全面的控制幾乎不可能,也沒有必要事無巨細地進行全面的控制。在實施預算管理時,選擇關鍵控制點進行重點控制非常重要。這樣,既能節約控制費用,又可以將精力用於重要事項的控制,提高控制的效果。在預算管理控制中常用的重點控制方法有ABC控製法、80/20控製法、例外控製法等。
(四)彈性控制原則
彈性控制原則要求企業的預算管理控制不能絕對化,應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或者彈性,這樣,可以應對復雜的環境變化。企業在實施預算管理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某種突發的、無力抗拒的事件,這時會使現實的預算背離預定的目標。因此,保持預算管理控制的彈性十分必要,它可以使預算控制系統在變化了的環境下仍然能夠發揮控製作用。
彈性控制原則要求在制定預算控制標准時,就應當具有彈性。比如,可以規定企業在不同情況下的不同預算標准或不同的預定目標,以保證預算控制系統能夠有效發揮作用。
㈡ 如何做預算
兩種方法:定期預算、連續預算。
()定期預算:在這一預算中,為下一財政年度制訂一個隨時期推移而改動最少的計劃。一般來說,每年度的預期總費用是按月、按要素成本的活動優勢分攤在全年中的。這樣月「工資」作為預期成本的1/12簡單分攤在各個月份上,而銷售的季節性波動,要求多一點關注營銷和生產成本以及在波動的過程中成本的變化。
(2)連續(滾動)預算:在這一預算中,准備一個試驗性的年度計劃,其中第一個季度按月份詳細准備,二、三季度的計劃准備相對較為簡略,而第四季度的計劃只有一個大概輪廓,每月(或者也許是每季度)該預算都要通過增添下個月(或季度)所要求的詳細情況來加以修訂。
並且加上一個新的月份(季度),以這種方式使計劃向前延伸至一年,這種編制預算的程序圖順應環境的變化和一些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是非常理想的。因為它迫使管理人員不論處在當前財政年度的哪一階段,都要不斷為新的一年考慮具體的條件。
(2)超市設備預算方案怎麼做擴展閱讀:
預算涉及的內容:
(1)用來詳細說明未來期間各種作業的方案預算(活動預算)。對於每一個營銷計劃,表達這一預算的最合理的方法是將預期的收入和與其相關的成本羅列出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非個人地描繪預期未來,這對於確保各項活動、盈利率和銷售量之間的平衡是有用的。換句話說,這就是計劃(見下圖)。
(2)根據個人職責來說明年度計劃的責任預算。這基本上是一個顯示目標業績水平的控 制工具,但這一預算中的個人化成本在計劃和報告的水平上必須是可控制的。
責任預算圖
這兩種處理作業預算的方案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方案預算是計劃階段的結果,而責任預算則是這一控制階段的起點。前一種方法無需與組織機構相符合,而後者則必須與組織機構相對應。因此,計劃在實施之前必須轉化為控制,並通知相關人員以使每一個他(或她)都清楚各自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