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進行現代堆肥發酵
現代雙孢蘑菇堆肥都採用兩次發酵堆製程序。第一階段(一次發酵階段)目前普遍採用遮雨篷下的自然環境條件下的自然發酵過程。這個階段的主要目的是:①讓所有原材料充分混合;②利用自然發酵對原材料進行分解;③堆制出含水量在75%~77%和含氮量在2.1%~2.3%(乾重)均勻的混合料。典型的第一階段堆製程序如表7。
表8 一次發酵和二次發酵後的堆肥成分分析(引自李榮春,2001) 濕 度 (%) 乾重(%)氮 銨態氮 灰分 pH一次發酵 74~78 2.0~2.3 0.35~0.45 18.2~20.1 7.9~8.1二次發酵 71~73 2.6~2.8 0.03~0.06 22.6~25.3 7.5~7.7現代雙孢蘑菇堆肥的第二階段堆制是採用電腦自動化的控溫、控濕、控氣的隧道式二次發酵技術。這個階段的主要目的是:①培養特定的微生物群落以分解堆肥,使堆肥形成特別適合於蘑菇菌絲生長的最佳營養狀態和最佳生態。②使銨(NH4+)降低到最低限度。③形成理想質地和密度的堆肥。④使堆肥的含水量、含氮量分別達到71%~73%和2.6%~2.8%(乾重)。為了達到此目的,二次發酵階段一般經過下列幾個步驟:
(1)經過一次發酵的堆肥轉入二次發酵通道後,關閉通道門口和風機讓其自然發酵升溫,16~20小時後溫度升至50℃左右。
(2)適時地通入熱(蒸)汽,使上述升溫過程持續進行,達到58℃後開啟調節設備使堆肥溫度控制在58~61℃,6~7小時,以殺死各種有害微生物和害蟲。
(3)然後把堆溫調到50~52℃,持續5~7天。經過這個階段的堆制使堆肥的各項理化指標和微生物指標達到要求。這期間要注意監測排出氣體中的氨氣濃度,當不能嗅到氨氣時進入下一個步驟。
(4)給予冷風,使堆溫下降到室溫左右。
二次發酵階段的加熱通氣量和發酵時間是隨著堆肥原料的不同而不同,也隨著一次發酵堆肥的成熟度的不同而不同,隨著外界溫度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經過二次發酵階段後堆肥的濕度是71%~72%,氮的含量為2.7%~2.8%,銨態氮的含量低於0.06%,pH在7.0~7.6,密度在520千克/米3。
現代堆肥模式與傳統的堆肥模式相比有許多優點,主要表現在:
(1)縮短了堆制時間新的堆肥堆制模式一般在20~23天內就完成一個堆制過程,而傳統的堆肥堆制模式需要30天以上。(2)堆肥的得率高傳統的堆制技術由於發酵時間長原材料氧化消耗大,每噸干秸稈只能得到2噸左右的堆肥,而採用現代堆制技術一般可得到3噸優質堆肥。(3)堆肥質量高由於採用部分或全部控制條件發酵技術,使得堆肥的發酵過程在嚴格的人為控制下進行,從而整個發酵過程按最理想的狀態進行,使得堆制後的堆肥的物理性狀,化學指標都適合於蘑菇的生長發育,其堆肥質量是傳統堆制方法生產的堆肥無法相比的。用新模式堆制的每噸堆肥的蘑菇產量在330千克左右,是傳統產量的2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