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鄉鎮開了個小工廠。規模比較小,要辦理環評,怎麼操作!
在開工建設前將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報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也可以選擇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單位,對建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1、根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九條:建設單位應當在開工建設前將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報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依法經審批部門審查或者審查後未予批準的,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
2、根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八條: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建設項目概況;
(二)建設項目周圍環境現狀;
(三)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分析和預測;
(四)環境保護措施及其經濟、技術論證;
(五)環境影響經濟損益分析;
(六)對建設項目實施環境監測的建議;
(七)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3、根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十三條:建設單位可以採取公開招標的方式,選擇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單位,對建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建設單位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徵求建設項目所在地有關單位和居民的意見。
(1)開製冷設備小廠環評證怎麼辦擴展閱讀: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十一條:建設項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作出不予批準的決定:
(一)建設項目類型及其選址、布局、規模等不符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相關法定規劃;
(二)所在區域環境質量未達到國家或者地方環境質量標准,且建設項目擬採取的措施不能滿足區域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管理要求;
(三)建設項目採取的污染防治措施無法確保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家和地方排放標准,或者未採取必要措施預防和控制生態破壞;
(四)改建、擴建和技術改造項目,未針對項目原有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五)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基礎資料數據明顯不實,內容存在重大缺陷、遺漏,或者環境影響評價結論不明確、不合理。
2. 小加工廠辦理環評報告流程、收費
你好,謝邀!
小廠加工辦理環評報告流程:
環評
以報告書為例:
建設單位委託→環評資質單位編寫報告(送審版)→建設單位上報環保局→環保局組織報告評審會→環評資質單位修改報告→建設單位將報告(報批版)上報環保局→環保局審批
環評收費環節
報告書和報告表的編寫是編寫單位進行收費,報告書是必須要經過專家評審會評審的,報告表需要根據項目敏感性、當地環保要求來確定是否需要開評審會。環保局組織的評審是不收費的。但報告評審過程中的評審專家是收費的。
收費標准
①報告編寫的費用
報告書、報告表的收費標準是不一樣的,因報告書需要詳細的編制,工作量大,編寫周期長,所以收費高;報告表相對簡單,費用也相對較低,但也要看項目復雜程度、敏感程度。收費的標准會根據當地情況不同而不同。比如山東,報告書通常在5萬以上,復雜的十幾萬、幾十萬的也有,報告表3千的也有,收到2、3萬的也不乏少數。下圖是國家的指導標准,現在可以隨便和環評單位談。
②專家費
專家費也要根據報告類型、項目復雜程度、專家級別、當地的潛規則而收費不同,一般500-2000元/人 不等。注意:環保局的人不需要給,他們要的話可按受賄處理。
所以,你的提問太籠統,你這個項目的具體收費要具體分析才能給出確切的答案。可以咨詢當地的環評公司,或在易前期網發需求,讓他們找多家環評機構給你報個價,但你要把這些事情向他們交代清楚:
1、你加工的是什麼產品,用的什麼原料,採用的什麼工藝,用到哪些設備,生產規模是多大;
2、項目建設的地點,是否在工業園區范圍內,所用土地是什麼性質,是否到發改委、經信委等部門進行過立項。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簽訂合同時,最好約定環評單位負責拿到環評批文,並負責環保驗收。
3. 工廠環評手續怎麼辦理
法律分析: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具體流程如下:
1.去環保局管理科領取《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審批咨詢表》。
2.向環保局管理科提交申報材料:《建議項目環境保護審批咨詢表》一式兩份、名稱核准通知...
3.製作環評報告,建議由環保局推薦的環評公司出具報告,因為他們關系比較熟,...
4.遞交環評報告(由環評公司負責)。
5.環保局管理科收到遞交的環評報告後到現場進行勘察(車間廚房和食堂廚房需安裝油煙處理設備)。
法律依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八條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建設項目概況;
(二)建設項目周圍環境現狀;
(三)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分析和預測;
(四)環境保護措施及其經濟、技術論證;
(五)環境影響經濟損益分析;
(六)對建設項目實施環境監測的建議;
(七)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內容和格式,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
第九條依法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在開工建設前將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報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依法經審批部門審查或者審查後未予批準的,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應當重點審查建設項目的環境可行性、環境影響分析預測評估的可靠性、環境保護措施的有效性、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的科學性等,並分別自收到環境影響報告書之日起60日內、收到環境影響報告表之日起30日內,作出審批決定並書面通知建設單位。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以組織技術機構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進行技術評估,並承擔相應費用;技術機構應當對其提出的技術評估意見負責,不得向建設單位、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單位收取任何費用。
依法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將環境影響登記表報建設項目所在地縣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開展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網上審批、備案和信息公開。
4. 環評手續如何辦理
去環保局管理科領來取《建設項目源環境保護審批咨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