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根据测量方法的不同将温度测量划分为接触式测温和两大类
激光测温的原理如下:
1 红外线测温的原理
自然界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体,由于分子的热运动,都在不停地向周围空间辐射包括红外波段在内的电磁波,其辐射能量密度与物体本身的温度关系符合辐射定律。
组外辐射原理——辐射定律:
式中:E为辐射出射度,W/m3;σ为斯蒂芬—波尔兹曼常数,5.67×10-8W/(m2·K4);ε为物体的辐射率;T为物体的温度,单位K;T0为物
体周围的环境温度,单位K。
测量出所发射的E,就可得出温度。
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温度测量仪表叫红外温度仪表。这种测量不需要与被测对象接触,因此属于非接触式测量。红外温度仪表测温范围很宽,从-50℃直至高于3 000℃。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对象发出的电磁波能量的波长分布不同,在常温(0~100℃)范围,能量主要集中在中红外和远红外波长。用于不同温度范围和用于不同测量对象的仪表,其具体的设计也不同。
根据式(1)的原理,仪表所测得的红外辐射为:
式中:A为光学常数,与仪表的具体设计结构有关;ε1为被测对象的辐射率;ε2为红外温度计的辐射率;T1为被测对象的温度(K);T2为红外温度计的温度(K);他由一个内置的温度检测元件测出。
辐射率ε是一个用以表达物体发射电磁波能力的系数,数值由0至1.0。最理想的辐射物体是辐射率1.0的物体,物理上叫做黑体。这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实际上并没有一种物体的辐射率能达到1.0。但可以制造出极为接近于ε=1.0的实际黑体,用于温度计的校准。所有真实的物体,包括人体各部位的表面,其ε值都是某个低于1.0的数值。由于ε值极难测量而又不确定,所以在仪表测出E后,按式(2)计算出的T1就会有误差。在实际工作中,仪表是在ε=1.0的黑体上校准好出厂的,只有测量ε=1的对象,其示值才代表对象的实际温度,如果对象ε不等于1,则仪表读数不代表对象的实际温度,要进行修正。
人体主要辐射波长在9~10μm的红外线,通过对人体自身辐射红外能量的测量,便能准确地测定人体表面温度。由于该波长范围内的光线不被空气所吸收,因而可利用人体辐射的红外能量精确地测量人体表面温度。
人体的红外辐射特性与他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对人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便能准确地测定人体表面温度。红外温度测量技术的最大优点是测试速度快,1 s以内可测试完毕。由于他只接收人体对外发射的红外辐射,没有任何其他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于人体,所以对人体无任何害处。
❷ 测量方法的分类
1.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按实测几何量是否为欲测几何量,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1)直接测量
直接测量是指直接从计量器具获得被测量的量值的测量方法。如用游标卡尺、千分尺。
(2)间接测量
间接测量是测得与被测量有一定函数关系的量,然后通过函数关系求得被测量值。如测量大尺寸圆柱形零件直径D时,先测出其周长L,然后再按公式D/求得零件的直径D,如图2-4所示。
2.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按示值是否为被测量的量值,可分为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1)绝对测量绝对测量是指被计量器具显示或指示的示值即是被测几何量的量值。如用测长仪测量零件,其尺寸由刻度尺直接读出。
(2)相对测量相对测量也称比较测量,是指计量器具显示或指示岀被测几何量相对于已知标准量的偏差,测量结果为已知标准量与该偏差值的代数和。
一般来说,相对测量的测量精度比绝对测量的要高。
3.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
按测量时被测表面与计量器具的测头是否接触,可分为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
(1)接触测量接触测量是指计量器具在测量时,其测头与被测表面直接接触的测量。如用卡尺、千分尺测量公交。
(2)非接触测量非接触测量是指计量器具在测量是,其测头与被测表面不接触的测量。如用气动量仪测量孔径和用显微镜测量工件的表面粗糙度。
(2)检测回馈装置按测量方法分为扩展阅读:
从这个定义,我们就可以看出经典物理的基本假设:
1.时间是绝对的,其含义是时间流逝的速率与空间位置和物体的速率无关;
2.空间是欧几里德的,也就是说欧几里德几何的假设和定律对空间是成立的;
3.经典物理的第三个假设,就是质点的运动可以用位置作为时间的函数来描述。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间是相对的,空间也不是欧几里德的,但是绝对时间和欧几里德空间对低速运动(相对于光速)和宏观世界是一个很好的近似,在相当高的精度上是正确的。因此在经典物理中使用这样的假设是合理的。
根据第三个假设,如果我们知道质点的位置作为时间的函数,而且我们知道了质点的质量,那么我们就知道了所能知道的关于这个质点的一切知识,由此可见,经典物理的任务就是找出质点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函数。
❸ 按测量手段分类,测量方法分为哪三种
直接测量、间自接测量和组合测量
直接测量是将被测量与与标准量进行比较,得到测量结果.
间接测量是测得与被测量有一定函数关系的量,然后运用函数求得被测量.
组合测量是对若干同名被测量的不同组合形式分别测量,然后用最小二乘法解方程组,求得被测量
❹ 测量按测量方式分类和按测量方法分类分别可分为哪些
按测量方式可分:
1、直接测量:无需对被测量与其他实测量进行一定函数关系的辅助计算而直接得到被测量值得测量。
2、间接测量:通过直接测量与被测参数有已知函数关系的其他量而得到该被测参数量值的测量。
3、接触测量:仪器的测量头与工件的被测表面直接接触,并有机械作用的测力存在(如接触式三坐标等)。
4、非接触测量:仪器的测量头与工件的被测表面之间没有机械的测力存在(如光学投影仪、气动量仪测量和影像测量仪等)。
5、组合测量:如果被测量有多个,虽然被测量(未知量)与某种中间量存在一定函数关系,但由于函数式有多个未知量,对中间量的一次测量是不可能求得被测量的值。这时可以通过改变测量条件来获得某些可测量的不同组合,然后测出这些组合的数值,解联立方程求出未知的被测量。
6、比较测量:比较法是指被测量与已知的同类度量器在比较器上进行比较,从而求得被测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用于高准确度的测量。
按测量方法可分:
1、直接测量法:不必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而能直接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2、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来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3、定义测量法:根据量的定义来确定该量的测量方法。
4、静态测量方法:确定可以认为不随时间变化的量值的测量方法。
5、动态测量方法:确定随时间变化量值的瞬间量值的测定方法。
6、直接比较测量法:将被测量直接与已知其值的同种量相比较的测量方法。
7、微差测量法:将被测量与只有微小差别的已知同等量相比较,通过测量这两个量值间的差值来确定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4)检测回馈装置按测量方法分为扩展阅读:
测量就是获取反映地球形状、地球重力场、地球上自然和社会要素的位置、形状、空间关系、区域空间结构的数据。分类:
1、大地测量学:
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和重力场,测定地面点几何位置和地球整体与局部运动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现代大地测量学可分为实用大地测量学、椭球面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和卫星大地测量学。
2、摄影测量学:
是研究利用摄影或遥感的手段获取目标物的影像数据,从中提取几何的或物理的信息,并用图形、图像和数字形式表达测绘成果的学科。摄影测量学包括航空摄影、航天摄影、航空航天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等。
3、地图制图学(地图学):
是研究模拟地图和数字地图的基础理论、地图设计、地图编制和复制的技术方法及其应用的学科。
4、工程测量学:
是研究在工程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各个阶段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主要研究在工程建设各个阶段所进行的与地形及工程有关的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工程的施工放样及设备安装、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等的理论、技术与方法,以及研究对与测量和工程有关的信息进行管理和使用。工程测量包括工程建设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各个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
5、海洋测绘学:
是研究以海洋水体和海底为对象所进行的测量和海图编制理论和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海道测量、海洋大地测量、海底地形测量、海洋专题测量以及航海图、海底地形图、各种海洋专题图和海洋图集等图的编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测量方法
❺ 测量按测量方式分类和按测量方法分类分别可分为哪些
按测量方式可分:
1、直接测量:无需对被测量与其他实测量进行一定函数关系的辅助计算而直接得到被测量值得测量。
2、间接测量:通过直接测量与被测参数有已知函数关系的其他量而得到该被测参数量值的测量。
3、接触测量:仪器的测量头与工件的被测表面直接接触,并有机械作用的测力存在(如接触式三坐标等)。
4、非接触测量:仪器的测量头与工件的被测表面之间没有机械的测力存在(如光学投影仪、气动量仪测量和影像测量仪等)。
5、组合测量:如果被测量有多个,虽然被测量(未知量)与某种中间量存在一定函数关系,但由于函数式有多个未知量,对中间量的一次测量是不可能求得被测量的值。这时可以通过改变测量条件来获得某些可测量的不同组合,然后测出这些组合的数值,解联立方程求出未知的被测量。
6、比较测量:比较法是指被测量与已知的同类度量器在比较器上进行比较,从而求得被测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用于高准确度的测量。
按测量方法可分:
1、直接测量法:不必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而能直接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2、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来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3、定义测量法:根据量的定义来确定该量的测量方法。
4、静态测量方法:确定可以认为不随时间变化的量值的测量方法。
5、动态测量方法:确定随时间变化量值的瞬间量值的测定方法。
6、直接比较测量法:将被测量直接与已知其值的同种量相比较的测量方法。
7、微差测量法:将被测量与只有微小差别的已知同等量相比较,通过测量这两个量值间的差值来确定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3、准则检验法
马利科夫判据是将残余误差前后各半分两组, 若“Σvi前”与“Σvi后”之差明显不为零, 则可能含有线性系统误差。
阿贝检验法则检查残余误差是否偏离正态分布, 若偏离, 则可能存在变化的系统误差。将测量值的残余误差按测量顺序排列,且设A=v12+v22+…+vn2, B=(v1-v2)2+(v2-v3)2?+…+(vn-1-vn)2+(vn-v1)2。
若|B/2A-1|>1/n^1/2,则可能含有变化的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的消除:
1、在测量结果中进行修正 已知系统误差, 变值系统误差, 未知系统误差
2、消除系统误差的根源
3、在测量系统中采用补偿措施
4、实时反馈修正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测量方法
❻ 分析仪表按测量原理分几类
主要有两大类:测来量仪表自,分析仪表。
1.测量仪表:由测量元件(一次元件)和变送器组成,远传到DCS控制系统,形成自动控制回路。测量元件用于将需要测量的参数(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用不同的测量原理检测出来。变送器,用于将检测出来的值转换成4-20mA的模拟信号传送给DCS控制系统。
2.分析类仪表:主要起在线或离线分析作用,也可以算作是设备类。在线分析仪表一般由预处理装置和分析部分组成。预处理装置用于去除样品中不必要或影响检测结果的组份。分析部分,是使用不同的分析原理对所检测介质的含量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以4-20mA的模拟信号传送给DCS,以便监视控制。
❼ 机床中电气伺服进给系统按照有无检测和反馈装置位置分类,可分为几类并比对分析优缺点
反馈分类伺服不太了解。岭南风机知道按照伺服的控制方式可分为:开环控制数控系统,半闭环控制数控系统,全闭环控制数控系统三大类。
❽ 什么是测量 按测量方法分有哪几种
测量就是获取反映地球形状、地球重力场、地球上自然和社会要素的位置、形状、空间关系、区域空间结构的数据。分类:
1.大地测量学:
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和重力场,测定地面点几何位置和地球整体与局部运动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现代大地测量学可分为实用大地测量学、椭球面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和卫星大地测量学。
2.摄影测量学:
是研究利用摄影或遥感的手段获取目标物的影像数据,从中提取几何的或物理的信息,并用图形、图像和数字形式表达测绘成果的学科。摄影测量学包括航空摄影、航天摄影、航空航天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等。
3.地图制图学(地图学):
是研究模拟地图和数字地图的基础理论、地图设计、地图编制和复制的技术方法及其应用的学科。
4.工程测量学:
是研究在工程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各个阶段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主要研究在工程建设各个阶段所进行的与地形及工程有关的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工程的施工放样及设备安装、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等的理论、技术与方法,以及研究对与测量和工程有关的信息进行管理和使用。工程测量包括工程建设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各个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
5.海洋测绘学:
是研究以海洋水体和海底为对象所进行的测量和海图编制理论和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海道测量、海洋大地测量、海底地形测量、海洋专题测量以及航海图、海底地形图、各种海洋专题图和海洋图集等图的编制。
❾ 按照测量方法的不同,可将测量分为哪两大内
一是直接测量,二是间接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