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机械加工为什么先加工面
机械加工安排加工顺序的原则是:“基面先行、粗精分开、先粗后精、先面后孔”
1、基面先行原则
零件加工时,必须选择合适的表面作为定位基面,以便正确安装工件。在第一道工序中,只能用毛坯面(未加工面)作为定位基面,在后续工序中,为了提高加工质量,应尽量采用加工过的表面为定位基面,显然,安排加工工序时,精基面应先加工。例如,轴类零件的加工多采用中心孔为精基准。因此,安排其加工工艺时,首先应安排车端面、钻中心孔工序。
2、粗精分开,先粗后精的原则
零件加工质量要求高时,对精度要求高的表面,应划分加工阶段。一般可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个阶段,精加工应放在最后进行。这样,有利于保证加工质量,有利于某些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3、先面后孔的原则
对于箱体、支架类等零件应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这是因为平面的轮廓平整,安放和定位稳定可靠。先加工好平面,就能以平面定位加工孔,保证平面和孔的位置
综上所述,一般机械加工的顺序是:先加工精基准 粗加工主要面(精度要求高的表面) 精加工主要面。次要表面的加工适当穿插在各阶段之间进行。
2. 数控加工数控加工顺序安排原则
数控加工的顺序安排需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加工的精确度和效率。首要的是,上一道工序的加工不能影响下一道工序的定位和夹紧,以保持后续加工的稳定性。其次,遵循“先内后外”的原则,先进行内部型腔的加工,再进行外形的加工,这样有助于减少定位和换刀的麻烦。
对于同一安装或使用同一刀具的工序,应连续进行,以减少不必要的重新定位或换刀误差。在同次安装中,应优先处理对工件刚性影响较小的工序,以维持工件的稳定性。
数控车床的进给加工路线,包括切削和非切削路径,需要确保精加工路线沿零件轮廓顺序进行,重点在于确定粗加工和空行程的路径。进给路线的安排需兼顾工件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加工效率的提升,尽量简化数值计算和程序编写的工作量。
为了优化生产效率,最短的切削进给路线是关键,同时需兼顾工件刚性和工艺性。空行程路线的规划也需考虑起刀点、换刀点的设置,以及“回零”操作的路线,以减少不必要的行程距离。对于大余量毛坯,应合理设计阶梯切削进给路线,避免错误的切割顺序。精加工时,连续切削进给路线应选择合适的刀具进退位置,避免工艺系统失衡导致的缺陷。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常规的纵向进给方向可能不适用,需要根据工件特点和加工要求进行调整,以避免对工件造成损害。这些原则是数控车床加工顺序安排的重要依据,由数控机床网上市场提供。
数控加工(numerical control machining),是指在数控机床上进行零件加工的一种工艺方法,数控机床加工与传统机床加工的工艺规程从总体上说是一致的,但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用数字信息控制零件和刀具位移的机械加工方法。它是解决零件品种多变、批量小、形状复杂、精度高等问题和实现高效化和自动化加工的有效途径。
3. 机械加工顺序的安排原则
机加工前要划抄线,对袭毛坯进行测量划线,确定余量的是否足够。然后再进行粗加工,粗加工后根据零件的要求进行适当的热处理等相关的去应力工艺,再半精加工在重要尺寸或精度要求较高的形位公差的地方重点测量并留出足够的精加工余量,最后精加工保证工件的形位公差。对于不同结构不同材料的零件都有不同的工艺要求,需要有针对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