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装置图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装置图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两套发生装置:

实验室中制备氧气,一般用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用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进行。
5. 制取氧气的反应装置
装置选择
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选甲装置: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实验室常用说法:固固加热型)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示意图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示意图
装----装药品
定----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预热,注意:一律先让试管均匀受热,否则会因冷热不均炸裂试管)
收----收集气体(可以使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离----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如果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此步骤基本不需要,但是最好先取出导管再盖上玻片)
熄----熄灭酒精灯
(可方便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注意点
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使炸裂试管;
2.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先预热(均匀受热),之后可以将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装有药品部位定向加热
3.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4.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大约0.5cm);
5.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并堵塞导管,使所制得气体无法较好排出;
6.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防止收集气体不纯);
7.实验结束时,先导气管出水,再灭酒精灯:防止冷凝水回流试管炸裂;
8.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以便把空气排尽。
过氧化氢(双氧水)制氧气
步骤:查---装---收
过氧化氢(双氧水)制氧气实验示意图
过氧化氢(双氧水)制氧气实验示意图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夹子把导管夹上(应使用两节导管,中间用较短橡皮管连接,便于检查),然后往长颈漏斗中加水,长颈漏斗的颈部中的水柱如不下降,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装---装药品,先装固体,后装液体(防止液体飞溅)
收---收集气体(同上高锰酸钾收集法)
注意点
①长颈漏斗的颈部应在液面以下(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泄露,可用分液漏斗代替(控制反应速率);
②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氧气检验
检验方法: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O2。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O2已满。
排水法:
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是纯氧
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初级化学的一个实验,通常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实验完毕后,可以用过滤法回收。
6. 如图所示是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1)指出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②______③______⑥______(2)指出图
(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所以②是酒精灯,③是铁架带态森台,⑥是水槽;
(2)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应注意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以防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伸入试管的导气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以便于空气排出,氧气导出;没有给药品部位加热;试管夹距离试管口太近,所以错误之处有:①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②导气管伸入试管内太长,③酒精灯没有对着药品加热,④试管夹没有夹住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
(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
二氧化锰 |
7. 如何收集氧气实验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图,请回答: (1)写出编号为①③④的仪器名称:①试管③长颈漏斗④集气瓶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为A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文字表达式)为2KClO3 MnO2 . △ 2KCl+3O2或氯酸钾 二氧化锰 加热 氯化钾+氧气.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锥形瓶内直接装入的药品是二氧化锰(MnO2),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是过氧化氢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文字表达式)为2H2O2 MnO2 . 2H2O+O2或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4)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实验完毕后,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后熄灭酒精灯, 否则会引起试管炸裂. (5)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塞入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③①④⑥⑤. 如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铁架台;②集气瓶. (2)改正装置图中的两种错误:①试管口向上倾斜,其后果是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②试管口未塞棉花,其后果是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2KMnO4 △ . K2MnO4+MnO2+O2,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4)图中所示的收集气体的方法叫做排水法法,用此方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还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法,是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5)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固定好装置;④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序号)是②③①④⑥⑤. (6)如果该实验中试管炸裂了,其原因可能是(只回答三条)①试管口朝上倾斜、②从水中取出导管前先熄灭酒精灯、③没有预热.
8. 氯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是什么
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的装置(实验室常用说法: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是排水法或排空气法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是指在实验化学中制取气体时的一种方法。在气体的密度明显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反应时,用此方法。气体的密度明显比空气大,如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氯化氢,氯气,氧气等。密度小的则用向下排空气法。且该气体不与空气中成分发生反应。

(8)实验室制氧气三个装置简易图扩展阅读: 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选甲装置: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实验室常用说法:固固加热型)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选乙装置:液体与固体不加热制气体(实验室常用说法:固液常温型) 氯酸钾是强氧化剂。如有催化剂等存在,在较低温度下就能分解而强烈放出氧气。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氯酸钾分解放氧是放热反应。在酸性溶液中有强氧化作用。与碳、磷及有机物或可燃物混合受到撞击时,都易发生燃烧和爆炸。
9.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装置图
步骤:
①连接装置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④、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⑤、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与实验室制氧气三个装置简易图相关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