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双缝实验 是不是就是说我们观察和不观察电子或光子是从那条缝过去的我们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是的。
当我们观察电子或光束通过两道狭缝的过程和结果时,得出来的结果是:光子和电子是以一颗颗粒子的形式抵达侦测屏。侦测屏上显示的也只是两个亮区,这显示电子和光是粒子。
但当我们不去观察它们通过狭缝的过程时,侦测屏上显示的确实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条纹(即双缝实验中著名的干涉图案),表示干涉现象的发生,而这种现象只有波才能做到。也就是说,这时显示电子和光是波,不是粒子。
目前科学家还难以解释此现象,只是将其命名为波粒二重性。
详细资料:
http://ke..com/link?url=--4o_oyjNa
❷ 小明在进行光的反射规律实验的探究过程中:(1)小明同学用图1所示的装置做实验,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
(1)将光屏的左半部分向前后翻折,就不会看到反射光线,只有当整个光屏为一平面时,才能够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共面.这说明光屏可以验证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2)光屏是放在平面镜上而不是放在透明玻璃板,是因为平面镜具有良好的反射效果.
(3)在光屏上标有角度数是为了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4)由图可知,入射角为40°,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也为40°,如下图:
(5)改变纸板B的位置,使其与纸板A不在同一平面上,看看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即可得到结论.
(6)由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可知,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体现了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验证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2)平面镜具有良好的反射效果;(3)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4)见下图:
(5)将纸板B向后(前)折,观察在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6)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❸ 如图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沿ON向前或向后折的纸
(1)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EO射到O点,光将沿OF方向射出,如果把纸板ON的右半边向后折,反射光线不能显示,但是确实存在.当纸板在同一平面上时,既能看到反射光线,又能看到入射光线.实验也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沿EO入射,沿OF反射;沿FO入射,则沿OE反射.
(3)经实验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故答案为:存在;可逆;同一平面;法线;等于.
❹ 关于光的反射的实验器材有哪些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器材:激光灯、一块长方形纸板(由两块纸板连接起来)、平面镜、量角器、直尺、不同颜色的笔
实验过程: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法线)垂直于镜面。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发径迹。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法线ON两侧的∠i和∠r。测量后将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入射光仍沿EO入射,看看纸板上还是否出现反射光线OF。
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玻璃板、两支蜡烛、打火机(或火柴)、直尺、大纸、量角器、光屏
实验过程: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和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用量角器测量它们的连线与镜面的夹角。在像的位置竖立一个光屏,不透过平面镜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没有蜡烛的像。
实验结论: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互相垂直。
利用生活的棱镜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实验器材:三棱镜、白色光屏
实验过程: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在三棱镜后竖立一个白色的光屏,观察太阳光通过棱镜后射出的光的变化。
实验结论: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各样的色光,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自制的光的反射实验模型装置如图
http://www.pep.com.cn/oldimages/pic_256705.jpg。中间的空心塑料管长约0.4米,直径约1.5厘米(另两根与它尺寸相同),下用铁丝圈作底座支撑,使之竖直悬起;左右两根安装在长方体木块上,其倾斜角度可通过连接处灵活方便地调节,喷成红色,并可附上箭头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其中一根的上方管口插入一个市面常见的激光棒,可使激光从管中通过射到下面的平面镜上。
❺ 小阳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1)一细光束沿平面ENF射到镜面O点,在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所以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F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
(2)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20°、30°、50°、60°、70°、80°时,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20°、30°、50°、60°、70°、80°,不是70°,60°40°、30°、20°、10°,而70°,60°40°、30°、20°、10°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3)反射光路是可逆的,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OA方向射出.
故答案为:(1)在同一平面内;(2)错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3)OA;可逆.
❻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
解答:(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实验过程中,将纸板版向前或向后折,是为权了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此时在纸板B上将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当光贴着纸板B沿F0射到O点,光将沿OE方向射出.
(4)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1)等于;(2)同一平面;不能;(3)OE;(4)等大;虚.
❼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为点燃的蜡烛,c是和b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则下列
A、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蜡烛c和蜡烛b的像不能完全重合.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蜡烛c射出的光线透过空气-玻璃-空气进入人的眼睛,光线斜射到空气和玻璃的界面时会发生折射,眼睛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c是光的折射现象.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D、厚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由于两个反射面都能反射成像,实验时会看到两个像,使实验复杂化,为了保证实验效果,要尽量使用薄玻璃板.故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