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化学实验中喷泉装置

化学实验中喷泉装置

发布时间:2023-08-17 00:59:20

⑴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较大压强差.(1)图1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

(1)该装置中形成喷泉的条件是烧瓶中的气压变小,所以可以是烧瓶中的气体减少或者是烧瓶中的温度减小等原因造成;
A、H2难溶于水H2O,所以不能使烧瓶中的气体减小;
B、O2不易溶于H2O,所以不能使烧瓶中的气体减小;
C、CO2能溶于水H2O,但溶解有限,所以不能使烧瓶中的气体减小;
D、CO2和NaOH溶液能迅速反应,能导致烧瓶中的气体减小,所以能形成喷泉;
(2)图2是在锥形瓶中加入的物质能导致锥形瓶中气压变大才能形成喷泉;
①A、Cu与稀盐酸不反应,所以不能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变大;
B、盐酸和NaOH溶液能反应,但不能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变大;
C、CaCO3与稀盐酸能生成二氧化碳,能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变大;
D、铁和硫酸铜能反应,但但不能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变大;
②在图2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就必须要求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后能使锥形瓶中的温度明显升高;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酒精蒸发产生大量酒精蒸气,使锥形瓶内压强大大增加;食盐、硝酸钾、硫酸铜溶于水不会使水的温度升高,所以不能形成喷泉;
③由以上的分析知图2形成喷泉的原理是使锥形瓶中的压强变大;
(3)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都是通过增加容器中的压强完成的,所以与图2原理相似;
故答案为:(1)D;(2)①C;②A;浓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酒精蒸发产生大量酒精蒸气,使锥形瓶内压强大大增加;③增大;(3)图2;

⑵ 氨气的喷泉实验装置为什么要用热毛巾

胶头滴管里面装的是水而已,一开始的时候,圆底烧瓶里面充满了氨气,但是由于尖嘴管的口径很内小,所以氨气很难容扩散到尖嘴管里面而溶到水里,这样就很难产生压力差.但是当用胶头滴管将水挤入烧瓶时,那点水就足够溶解大量的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产生一个比较客观的低压,从而使外部的水被大气压挤入,通过尖嘴管形成喷泉.
如果不用胶头滴管,用热毛巾的作用我想是提升瓶内温度而增大瓶内气压,把氨气挤入尖嘴管溶入下面的水中,这样也能产生一个低压,原理类似.

⑶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形成压强差.(1)图Ⅰ是化学教材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夹持仪

(1)极易溶于水或气体与溶液易发生化学反应可形成图中喷泉,A、C、D均可内形成喷泉容,而B中氧气不易溶于水,则不能形成喷泉,故答案为:B;
(2)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可形成喷泉,则选择的物质与冷水接触放出大量的热即可,只有A中生石灰与水混合放出大量的热,BD中热效应不明显,C中吸热,
故答案为:A;
(3)图Ⅲ所示的喷泉实验装置,利用气体的热膨胀打破压强平衡即可引发喷泉实验,则方法为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空气,氨气与水接触,从而引发喷泉,故答案为: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空气,氨气与水接触,从而引发喷泉.

⑷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1)图1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

(1)该装置中形成喷泉的条件是烧瓶中的气压变小;
A、HCl易溶于2O,所以能使烧瓶中的气体迅速减小,能形成喷泉,故A不选;
B、O2不易溶于H2O,所以不能使烧瓶中的气体减小,不能形成喷泉,故B选;
C、NH3易溶于H2O,所以能使烧瓶中的气体迅速减小,能形成喷泉,故C不选;
D、CO2和NaOH溶液能迅速反应,能导致烧瓶中的气体减小,所以能形成喷泉,故D不选;
故答案为:B;
(2)图2是在锥形瓶中加入的物质能导致锥形瓶中气压变大才能形成喷泉;
①A、Cu与稀盐酸不反应,所以不能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变大,故A错误;
B、NaHCO3与NaOH溶液反应不生成气体,不能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变大,故B错误;
C、CaCO3与稀硫酸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生成二氧化碳比较少,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变化不大,不能形成喷泉,故C错误;
D、NH4H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大量气体,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变大,所以能形成喷泉,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②在图2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就必须要求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后能使锥形瓶中的温度明显升高;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酒精蒸发产生大量酒精蒸气,使锥形瓶内压强大大增加;食盐、硝酸钾、硫酸铜溶于水不会使水的温度升高,所以不能形成喷泉;
故答案为:A;
③由以上的分析知图2形成喷泉的原理是使锥形瓶中的压强变大,故答案为:锥形瓶中的压强变大.

⑸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图Ⅰ为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

(1)极易溶于水或气体与溶液易发生化学反应可形成图I中喷泉,A、C利用气体的溶解性形成喷泉,B中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喷泉,而D中NO不溶于水,不能形成喷泉,故答案为:D;
(2)图Ⅱ的锥形瓶中,C、D中发生钝化,A不发生反应,只有B中生成NO,瓶内气体增多,则B可形成喷泉,故答案为:B;
(3)图Ⅰ和图Ⅱ两套装置,均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图Ⅰ是减小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而图Ⅱ是增大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故答案为:减小;增大;
(4)①如果关闭活塞c,打开活塞a、b,再挤压胶头滴管,有氨气的瓶内气压减小,HCl与氨气结合生成氯化铵,则观察到HCl气体进入到盛有NH 3 的集气瓶,产生大量的白烟,故答案为:HCl气体进入到盛有NH 3 的集气瓶,产生大量的白烟;
②在①操作的基础上,打开活塞c,瓶内气体减少,外压大于内压,形成喷泉,则现象为①②两烧瓶同时产生喷泉,故答案为:①②两烧瓶同时产生喷泉.

⑹ 如图为中学化学教材上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了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瓶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各组

在烧瓶中充满抄干燥气体,而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若形成喷泉,则气体极易溶于液体或气体极易与液体反应,液体不能充满烧瓶说明气体溶于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气体;
A.NH3极易溶于水,则可形成喷泉,液体充满整个烧瓶,故A不选;
B.二氧化氮溶于水和水反应,能形成喷泉,但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液体不能充满烧瓶,故B选;
C.二氧化碳极易与NaOH反应,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液体充满整个烧瓶,故C不选;
D.4:1的NO2与O2和水,4NO2+O2+2H2O=4HNO3,能形成喷泉,烧瓶能充满液体,故D不选;
故选B.

⑺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1)图甲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某同学

(1)氢氧化钠能与二没谨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到瓶内,形成喷泉现象,要保证实验成功,必须 形成明显的压力差,所以要求二氧化碳被充分吸收(即氢氧化钠量足),装置气密性良好,酚酞在碱性溶液中变红,所以说明溶液呈碱性,故本题答案为: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使烧瓶内气压减小,②、碱性,③、氢氧化钠浓度要大,装置气密性要良好(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根据图乙装置可知,要形成喷泉,在锥形瓶中需要形成较大的压强,把锥形瓶中的液体压入烧瓶,而要产生压强差,锥形瓶内可以产生气体,也可以利用放出的热量使压强增大,A.CuCl 2 与NaOH溶液反应不产生气体,压强不变,B.Na 2 CO 3 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压强增大,C.MnO 2 固体与KClO 3 常温下不反应,压强不变,D.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压强增大,锥形瓶中加入酒精,要形成喷泉现象,需是酒精变为酒精蒸睁察粗汽,需要大量的热,所以本题答案为:①、B D,②、产生压强差,③、ACD;
(3)比较两图可以看悉镇出,甲是烧瓶内气体被消耗,压强减小,产生压力差,乙是在锥形瓶内产生气体或有大量的热放出,使压强增大,所以本题答案为:烧瓶内压强减小,产生压力差.锥形瓶内压强增大,产生压力差..
(4)喷泉实验利用的原理是压强差,在生活中的应用就是喷泉,所以本题答案为:广场喷泉.

⑻ 喷泉实验装置图及原理

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扒茄世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现象:下方烧杯内的水被迅速倒吸入倒置的烧瓶中,呈现出喷泉状,且水迅速变红,呈现出红色喷泉。随着反应的进行,红色的水最后几乎充满整个烧瓶。

实验结论或原因:氨气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L水可以溶解大约700L的氨气。假设胶头滴管春肢里的水有3mL,那么这3mL的水可以吸收超过2L的氨气。一个圆底烧瓶的体积大约100mL——500mL不等,很显然这点氨气会被胶头滴管里的水吸收完全。

然后,这个烧瓶压强变小,几乎就成了真空状态。打开弹簧止水夹,烧杯下方的水就会被猛烈地倒吸入烧瓶中形成氨水喷泉,氨水为弱碱性,故溶液变为红色。

⑼ 喷泉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克拉伯龙方程。

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演示实验,高一化学教材在讲到氨的性质时,安排了喷泉实验。

由于喷泉实验的趣味性强,直观效果好,如今已超越教材中安排的喷泉实验的范围,演变成一系列的喷泉实验。

现象描述: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很大,在短时间内产生足够的压强差(负压),则打开活塞后,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液体压入烧瓶中,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通过分析喷泉实验的原理和条件,我们总结出了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1)盛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否则甁中有液体,会使瓶口留下空气,形成的喷泉压力不大(喷泉“无力”)

(2)气体要充满烧瓶;

(3)烧瓶不能漏气(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喷泉实验

阅读全文

与化学实验中喷泉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医院大型设备多少钱算 浏览:489
水带自动收起装置 浏览:216
管道末端的阀门靠山 浏览:141
哪些设备期间核查 浏览:555
如何确定前轮轴承是否漏油 浏览:118
a3如何在液晶仪表显示地图 浏览:104
单棍式自动纠偏装置 浏览:787
江苏船用阀门厂 浏览:277
汽车工具箱的制作过程 浏览:263
仪表测量范围怎么算 浏览:193
热水管道阀门检查井 浏览:238
车辆仪表盘两个什么意思 浏览:146
配置缓冲液实验装置 浏览:714
自动灭火装置会着火吗 浏览:746
仪表盘下面符号代表什么 浏览:667
和平营地中的工具箱怎么使用不了 浏览:603
预算阀门损耗怎么计算 浏览:567
营口天河五金机电 浏览:343
用气推动阀门打开是什么阀体 浏览:1
同步向量测控装置作用 浏览: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