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1分)电解池(1分)
(2)负极(1分)Zn-2e
- =Zn
2+ (2分)正极(1分)Cu
2+ +2e
- ="Cu" (2分)
阳极(1分) 2Cl
- -2e-=Cl
2 ↑,(2分)有气体生成,溶液变红(2分) 增大(1分)
(3)减少 (1分) 0.65(1分)
I.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小明同学选择A装置准备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不考虑
(1)氧气是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干燥,故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
2MnO
4+MnO
2+O
2↑;
(2)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氧气,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用发生装置B;
(3)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加入液体药品的量和速率,所以用B(分液漏斗)来代替原装置中的长颈漏斗;小华制氧气的装置较好,因为小华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不需要加热,装置还可以随时添加药品从而控制产量;用改装后的装置制取乙炔气体,利用反应物和生成物及质量守恒定律,写出乙炔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CaC
2+2H
2O=Ca(OH)
2+C
2H
2↑;
(4)装置B为固液不加热装置,装置E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以选用这两个装置制取的气体除了氧气还有二氧化碳,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
3+2HCl=CaCl
2+H
2O+CO
2↑;要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只能用排水法,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从而测二氧化碳的体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要在水的上方放一层植物油,油上方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故答案为:
(1)C,2KMnO
4K
2MnO
4+MnO
2+O
2↑;
(2)B,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氧气,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
(3)B,长颈漏斗,小华,小华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不需要加热,装置还可以随时添加药品从而控制产量;
CaC
2+2H
2O=Ca(OH)
2+C
2H
2↑;
(4)CO
2,大理石、稀盐酸,CaCO
3+2HCl=CaCl
2+H
2O+CO
2↑;隔绝水,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没有.
J. 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请
(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方程式为CaCO 3 +2HCl═CaCl 2 +CO 2 ↑+H 2 O;药品为固体大理石和液体稀盐酸,反应条件是常温,发生装置选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其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为E. (2)高锰酸钾受热易先变成纤细粉末,易随气流进入并堵塞导管,故要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方程式为2KMnO 4 K 2 MnO 4 +MnO 2 +O 2 ↑;A装置适宜涉及加热固体的反应,故可用于木炭还原氧化铜. (3)装置F是个“万能瓶”,因浓硫酸有吸水性,常作气体干燥剂,在F瓶中装入浓硫酸,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用F收集氧气并测量制得氧气的体积,需在瓶内先装满水,因水的密度比气体大,气体从b处导管通入,才能排出水,再添加一个量筒,通过量排出水的体积判断气体的体积. (4)由表中数据可知:第三次加入5g稀盐酸后,样品中的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且碳酸钙的质量为3g. 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100 73 3g X = X=2.19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4.6%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故答案为:(1)B、E;CaCO 3 +2HCl═CaCl 2 +CO 2 ↑+H 2 O;(2)需要在导管口处放一团棉花;2KMnO 4 K 2 MnO 4 +MnO 2 +O 2 ↑;③;(3)浓硫酸;b;量筒; (4)由表中数据可知:第三次加入5g稀盐酸后,样品中的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且碳酸钙的质量为3g. 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100 73 3g X = X=2.19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4.6%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