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图1所示是三套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通过观察比较,回答下列问题:(1)三个实验的反应原理相似,反
(1)黑色的氧化铜被氢气、一氧化碳、碳等物质还原时,能够生成红色内的铜,实验时,应该先通容入氢气或一氧化碳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再加热,当黑色固体完全变成红色时,停止加热,待冷却到室温后再停止通氢气或一氧化碳.
故填:黑色变成红色;acdb.
(2)可以用乙图代替B装置;因为相对来说,乙图能够实现废物的再利用,节约能源.
故填:乙图;因为乙图充分利用了尾气燃烧产生的热量,节约能源.
『贰』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三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1)
(1)由于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集气瓶内气体膨胀,压强增大,若止水夹没有夹紧,则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由于实验中逸出了一部分气体,最终进入瓶内的水增多,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如果用木炭代替红磷时,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占据了氧气的空间,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故填:偏大;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占据了氧气的空间.
(2)注射器内气体减少的量就是氧气的体积,则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5ml?9ml |
25ml+15ml |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25mL | 15mL | 9mL | 15% |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25mL | 15mL | 9mL | 15% |
『叁』 在线等: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套实验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4P+5O2=2P2O5(条件:点燃)
2.容器密封性不好,漏气
3.使用药品量少,测量精确;15(试管50毫升专,消耗氧气10毫升,因此注属射器向试管输送10毫升气体
4.(题目有问题,是不是然后松开手,活塞仍返回至25ml刻度处?)密封性良好;10(系统贯通,因此总气体量为50+25=75毫升,消耗氧气75/5=15毫升,因此刻度为25-15=10)
『肆』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三套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其中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
(1)依据装置中试剂分析可知都是利用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反应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 4 Cl+Ca(OH) 2
故答案为:2NH 4 Cl+Ca(OH) 2
(2)乙没有收集到氨气,因为氨气通过浓硫酸会被吸收,发生的反应是:2NH 3 +H 2 SO 4 ═(NH 4 ) 2 SO 4 , 故答案为:乙;2NH 3 +H 2 SO 4 ═(NH 4 ) 2 SO 4 ; (3)A、闻到有氨气逸出,氨气比空气轻,不能证明收集满,故A不符合; B、棉花被气体冲出,有可能气体跑掉,故B不符合; C、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发现试纸变蓝,证明氨气收集满,故C符合; D、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发现试纸变蓝,故D不符合; 故选C; (4)甲装置分解得到的是混合气体,得不到纯净氨气,乙装置分解得到二氧化碳和氨气水蒸气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氨气被吸收得不到氨气,装置丙装置分解得到二氧化碳和氨气水蒸气混合气体通过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得到干燥气体氨气,故答案为:丙. |
『伍』 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三套实验装置:(1)上述3个装置中,不能证明“铜与浓
(1)装置Ⅰ可通过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的变化判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装置Ⅱ可通过烧杯中是否产生气泡判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放热还是吸热;装置Ⅲ只是一个铜与浓硝酸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水吸收的装置,不能证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故答案为:Ⅲ;
(2)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锥形瓶中气体受热膨胀,导致U型管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
故答案为: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放热;
(3))①若M为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我放热反应,放热的热量使大试管中温度升高,气体压强增大,所以右边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冷却后大试管中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右边烧杯中的导管会形成一端液柱,
故答案为:产生气泡,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烧杯里的导管内形成一段液柱;
②若观察到烧杯里产生气泡,说明M溶于水放出热量,由于放热反应一定属于化学变化,而有热量放出的反应不一定为化学变化,所以不一定属于放热反应,如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热量,但是不属于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可能是放热反应;
③若观察到烧杯里的玻璃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M溶于水后导致大试管中温度降低,压强减小,证明M溶于水为吸热过程,溶于水能够吸收热量的物质有:硝酸铵、氯化铵等,
故答案为:硝酸铵;
(4)至少有两种实验方法能证明超氧化钾与水的反应(4KO2+2H2O═4KOH+3O2↑)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方法①:选择上述装置Ⅰ(或Ⅱ)进行实验,Ⅰ装置右边U型管中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或烧杯中导管中有气泡放出),证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方法②:取适量超氧化钾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馏水,片刻后,若观察到棉花燃烧,则说明该反应放出大量热,使棉花燃烧,证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Ⅰ(或Ⅱ);放热.
『陆』 如图所示,A、B、C三个实验装置 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为10g,烧杯内液体的质量都相同.(1)比较不同燃
(1)为了比较热值大小要用不同的燃料,加热同一种液体,让液体的质专量相同,通过温度计的属示数高低得出吸热多少,进而判断热值大小,应选择BC两图进行实验;
为了比较两种液体的比热容,需要燃烧相同的燃料,加热不同的液体,让液体的质量相同,通过温度计的示数高低得出吸热多少,进而判断两种比热容的大小关系,应选择AB两图进行实验;
(2)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反应.
m=10g=10×10-3kg,
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mq=10×10-3kg×3.0×107J/kg=3.0×105J.
(3)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它的物理含义是1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故答案为:(1)BC;AB;
(2)示数变化;3×105;
(3)1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柒』 如图所示3套实验装置,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1为铁的吸氧腐蚀实验。一段时间后,向
(1)氧化;O 2 + 4e - + 2H 2 O === 4OH - (2)正;2Fe 3+ + Cu === 2Fe 2+ + Cu 2+ (3)①专 正;Fe - 2e - === Fe 2+ ;② 2Cu 2+ + 2H 2 O==2Cu + O 2 ↑属 + 4H + ;③ 224 |
『捌』 如图所示三套实验装置,分别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1为铁的吸氧腐蚀实验.一段时间后,向插入铁钉的玻璃
(1)铁发生吸氧腐蚀,铁被氧化生成Fe2+,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氧气得到电子被还原生成OH-,电极方程式为O2+4e-+2H2O-═4OH-,
故答案为:氧化;O2+4e-+2H2O-═4OH-;
(2)铜可被Fe3++氧化,发生Cu+2Fe3+=Cu2++2Fe2+,形成原电池反应时,铜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石墨为正极,正极反应为Fe3++e-=Fe2+,
故答案为:负;Fe3++e-=Fe2+;
(3)乙烧杯为电解硫酸的反应,阳极生成氧气,阴极析出铜,
①向甲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观察到石墨电极附近首先变红,说明石墨极生成4OH-,应为电解池的阴极,则M为正极,N为负极,电解氯化钠溶液,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极方程式为2H++2e-═H2,
故答案为:负;2H++2e-═H2;
②乙烧杯为电解硫酸的反应,阳极生成氧气,阴极析出铜,电解方程式为2Cu2++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