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①
长颈漏斗 ②
水槽 (2)
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 ,
气泡均匀放出 ,
用带火星木条放在瓶口试验 ,
量筒 ,
b 。
(3)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
可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 ,
a (4)
A ,
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 。
C. 草酸分解检验实验装置
(1)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草酸分解生成了水,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内说明草酸容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
故填:水和二氧化碳.
(2)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为:CO 2 +2NaOH=Na 2 CO 3 +H 2 O;
(3)装置D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C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防止对检验一氧化碳产生干扰.
故填: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C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
(4)如果草酸分解产生了一氧化碳,则E中的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F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因为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红色的铜,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填:E中的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F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如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
声速v=距离s/时间t,即:v=s/t。由于不知道1.875ms是那个距离,所以你自己按这个公式计算一下。需要注意的时,在计算时一定要要按基本单位计算,否则很容易出错。
E.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稍降低一些后,将一大注射器接到
(1)抽气后烧瓶内气压降低,可以看见水重新沸腾,说明水的沸点降低了,即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2)纸片划得越用力,木梳齿的振幅就越大,响度就越大;
(3)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时,电荷通过验电器的金属球传给金属杆传给两片金属箔,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故答案为:
(1)液体表面的气压降低,液体沸点降低;
(2)振幅越大,发声的响度越大;
(3)箔片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F. 图1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如图2为实验装置图.阅读图1使用说明书,然后回答问题.(1)若把铜铃
(1)如果铜铃在甲、乙中点,则铜铃与甲的距离和与乙的距离是相等的,且由于声速相同,所以声音从铜铃到达甲、乙的时间相同.故液晶屏的示数为0;
(2)因为铜铃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所以铜铃离乙的距离总是比甲正好远甲、乙间的距离,由于乙比甲远的距离是一定的,所以声音传到乙和甲的时间差是不变的;
(3)甲和乙之间的距离一定,由于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所以声音传播到甲和乙的时间都会减少,故时间差也会减少;
(4)图2中,把铜铃放在甲、乙之间中点,设声速为v,则声音从铜铃传到甲的时间为:t1=
,声音从铜铃传到乙的时间为:t
2=
,
由题意知:t
2-t
1=1.765×10
-3s,所以
-
=
-
=1.25×10
-3s,
所以v=
≈320m/s.
故答案为:(1)0;(2)不变;(3)B;(4)中点;320.
G. 图1-1-4为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
解:
(1)如果铜铃在甲、乙中点,则铜铃与甲的距离和与乙的距离是相等的,且由于声速相同,所以声音从铜铃到达甲、乙的时间相同.故液晶屏的示数为0;
(2)因为铜铃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所以铜铃离乙的距离总是比甲正好远甲、乙间的距离,由于乙比甲远的距离是一定的,所以声音传到乙和甲的时间差是不变的;
(3)甲和乙之间的距离一定,由于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所以声音传播到甲和乙的时间都会减少,所以时间差也会减少.故选B;
(4)设声速为v,则声音从铜铃传到甲的时间为:t1=s1v,声音从铜铃传到乙的时间为:t2=s2v,
由题意知:t2-t1=1.765×10-3s,所以s2v-s1v=0.8mv-0.2mv=1.765×10-3s,
所以v=0.8m−0.2m1.765×10−3s≈340m/s.
故答案为:(1)0;(2)不变;(3)B;(4)此时声速约为340m/s.
H. 以下是中学常见的实验装置图(图1)(1)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要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氢气,请
(1)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不需要加热,可以选择②装置,干燥氢气时,应该用浓硫酸,氢气应该从d进入,从c出,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应该选择⑦,所以所选装置接口按从左到右顺序连接为:bdci.
故填:bdci.
(2)a、用KMnO4制氧气应选用①作为发生装置,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在a处连接一段导管,把导管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双手紧捂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出现,说明装置不漏气.
故填:①;在a处连接一段导管,把导管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双手紧捂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出现,说明装置不漏气.
b、过氧化氢分解可以选择二氧化锰做催化剂,二氧化锰是粉末状的,用H2O2溶液制氧气时,不可以采用此装置.
故填:二氧化锰;不可以.
C、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氯酸钾分解能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MnO2 | .
I. 下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装置并完成相关问题.(三)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
(1)5用于固定装置的铁架台;b用作固体与液体反应的锥形反应容器,称为锥形瓶. 故答:铁架台;锥形瓶; (v)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利用块状固体石灰石与无色液体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的,所以发生装置就应选择B;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收集装置应选择C;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就需要把气体通过浓硫酸,因此在B和C装置之间应加入盛有浓硫酸的G装置; 故选BCG;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装置D,应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题中在确定了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情况下依然观察无明显现象,这就说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净.盐酸易挥发,使产生的气体混有HCl气体,HCl气体遇澄清石灰水中的水又形成盐酸,使得不能出现浑浊. 故选Cvv中混有了HCl气体,有HCl存在不能产生C5Cv0沉淀; (0)①探究二氧化锰的用量对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影响,反应为对固体混合物加热,发生装置必然选择5;收集装置G为向四排气法、H为排水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又不溶于水,所以通常两种方法都可以选用,但现在需要测定收集满一瓶气体的时间,装置G不便于观察是否收集满,所以装置H的优势凸显出来--便于观察. 故选5;H;便于观察; ②实验所得数据存在“二氧化锰的量越多氯酸钾分解速率越大”这种趋势,但是并没有更多的实验数据支持该观点的成立,只能是一种推测,作为结论是不科学的. 故答:不科学,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比在0:1~0:0的范围内二氧化锰的质量越多氯酸钾分解的速度越大.
与实验装置说明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燕秀工具箱30
发布:2025-09-18 09:59:41
浏览:619
重力工具箱部分
发布:2025-09-18 07:59:55
浏览:5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