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辊子输送机有哪些特点
辊子输送机的特点:
辊子输送机沿水平或较小的倾斜角输送平直底部的成件物品,如板、棒、管、型材、托盘、箱类容器及平底、直棱的各类物件。辊子输送机在物流中随着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尤其是连续化进出库作业中得到大量应用。辊子输送机除了具有结构简单、运转可靠、维护方便经济、节能等特点外,其突出的优点是其生产工艺过程有良好的相容性、配套性、功能的多样性,具体如下:
1)布置灵活,易于分段与连接,根据现场需要,形成直线、圆弧、水平、倾斜、分支、合流等区段以及辅助装置,组成开式、闭式、平面、立体等各种形式的输送线路;
2)功能形式多样,可以按重力式、动力式、积放式等多种输送方式输送或积存物品,能够在输送过程中升降、移动、翻转物品,并结合辅助装置,按直角、平行、上下等方式实现物品在辊子输送机之间或辊子输送机与其他输送设备之间的转运;
3)便于和工艺设备衔接配套,衔接方式简易紧凑,有时可以直接作为工艺设备的物料输入和输出段。辊子问的空隙部位便于布置各种装置和设备;
4)物品输送平稳,停靠精确,便于对输送过程中的物品进行加工、装配、试验、分拣、包装等各种工艺性操作,对输送过程易于实现自动控制。
辊子输送机是一种在两侧框架间按一定间距,顺序排列若干辊子的连续输送机。主要是用来输送具有规则形状、底部平直的成件物品,如箱类容器、包件、托盘等。它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经济、节能等优点;同时与生产工艺过程有良好的相容性和配套性。近20年以来,各种通用的和专用的辊子输送机得到了迅速而广泛的发展。特别是由辊子输送机组成的生产线和装配线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机械加工、冶金、建材、军事工业、化工、医药、轻工、食品、邮电以及仓库和物资分配中心等各个行业。辊子输送机是各个行业提高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和组成自动化生产线的必备设备。辊子输送机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连续输送设备。
㈡ 回转窑和辊道窑有什么区别
结构不同:
回转窑的本体是一个斜放的可旋转的筒子;
辊道窑的本体是一个很长的加热炉。
加热方式不同:
回转窑的物料从转筒一端进入,并随转筒翻滚运动,移向转筒另一端,同时在运动中被加热;
辊道窑的物料通过传送机械,在通过炉体的过程中被加热。
用途和效率不同:
回转炉由于物料是在翻滚状态下被加热,所以效率较高,适合加热粉碎物料,如水泥。
辊道窑由于物料是相对静止在传动装置上的,加热效率低,但物料不容易破碎,适合烧制形状确定的物料,如陶瓷制品。
㈢ 辊道输送机的历史
1868年,在英国出现了带式输送机;1887年,在美国出现了螺旋输送机;1905年,在瑞士出现了钢带式输送机;1906年,在英国和德国出现了惯性输送机。此后,输送机受到机械制造、电机、化工和冶金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断完善,逐步由完成车间内部的输送,发展到完成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甚至城市之间的物料搬运,成为物料搬运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动力辊道由动力辊桶组件、铝旁板、片架、拉杆、承座、驱动装置和链条组成。无动力辊道由无动力辊桶组件、铝旁板、片架、拉杆、承座组成。动力辊道由驱动装 置带动牵引链条,链条带动各动力辊桶上的链轮转动,从而由转动的输送工作。无动力辊道由人推拉工件或工件挤压工件,在可自由的辊筒上移动。
㈣ 自动双头倒角机的原理是什么
自动双头倒角机的夹模与刀盘,经过精巧的设计,确保加工物件与刀盘的中心线准确不变,可以一次均匀的完成无缝钢管的外角,内角及端面的加工,保证加工尺寸准确,通过振动盘自动上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人力。
自动双头倒角机的加工原理:
双头倒角机的工作过程,双头倒角机由挡料分料器、对齐辊道及卸料机构、主动机构、挑钢勾子、收集槽、磨头机、对齐定位板和压紧装置等部分组成。
双头倒角机将被倒角双头吊在散料布料台上,斜轨道处的挡料器将双头挡住,自动倒角机将分料器把双头逐根拨入对齐辊道中,对齐辊道将双头向倒角端齐头,双头倒角机沿斜轨道下滑并通过对齐定位板进入主传动的摩擦轮中,压紧装置升程将工件压住,启动主传动轴让工件旋转起来,送进砂轮机开始倒角,倒角完毕,落下压紧装置,挑钢钩子将工件托上斜轨道,又一组挡料分料器将双头一根根地分到下一组对齐辊道中,并向反方向齐头,下一台自动倒角机将另一端倒角,最后一组挑钢勾子把成品送入收集槽中。
自动双头倒角机的设备原理:
双头倒角机,借助与橡胶轮之间的摩擦力而旋转压紧轮辅助定位并调整工件的摩擦力矩利用砂轮倒角是该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
主传动机构主传动机构由主动轮轴和惰性轮轴组成,主动轮轴和惰性轮轴分别镶嵌了组丁苯橡胶轮,间距为,靠磨削端两橡胶轮的间距为,双头置于其间,主动轮转动时,双头将借助与橡胶轮之间的摩擦力而迥转。
热轧钢材总会有不同程度的弯曲,为防止工件在两轮之间卡死和因跳离胶轮而使摩擦力矩减小的现象出现,设计时将主动轮轴的输入端固定,两轴靠磨削端的两个橡胶轮也固定,其余两轴所有的橡胶轮皆能上下浮动,左右移动,完成整个双头倒角机的工作过程。
㈤ 辊子输送机有哪些分类及应用范围
辊子输送机是利用按一定间距架设在固定支架上的若干个辊子来输送成件物品的输送机。固定支架一般由若干个直线或曲线的分段按需要拼成。辊子输送机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在流水线上与其他输送机或工作机械配合使用,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安装拆卸方便、易于维修、线路布置灵活等优点。这种输送机按辊子是否具有驱动装置,可分为无动力式和动力式两类。
1、无动力式辊子输送机:
又称辊道。有长辊道和短辊道两种。长辊道的辊子表面形状有圆柱形、圆锥形和曲面形几种,以圆柱形长辊道应用最广。辊道的曲线段采用圆锥形辊子或双排圆柱形辊子,可使物品转弯。短辊道可以缩短辊子的间距,自重较轻。辊道一般稍下倾,当物品较重、线路较长时,为了推动物品时省力,斜度可取1~1.5%。如要使物品自滑,斜度可增大到2~3%。影响自滑斜度大小的因素很多,大多用实验确定合适的角度。当线路长度小于10米、物品轻于200千克时,可以布置成水平线路。自滑式辊道不易控制物品下滑速度,所以长度一般不大。辊道的宽度比物品宽度大100~150毫米。曲线段最小曲率半径为辊道宽度的3~4倍。辊子间距为输送物品长度的1/3~1/4,当物品输送的平稳性要求较高时。间距可取输送物品长度的1/4~1/5。辊子直径按载荷大小决定。
2、动力式辊子输送机
常用于水平的或向上微斜的输送线路。驱动装置将动力传给辊子,使其旋转,通过辊子表面与输送物品表面间的摩擦力输送物品。按驱动方式有单独驱动与成组驱动之分。前者的每个辊子都配有单独的驱动装置,以便于拆卸。后者是若干辊子作为一组,由一个驱动装置驱动,以降低设备造价。成组驱动的传动方式有齿轮传动、链传动和带传动。动力式辊子输送机一般用交流电动机驱动,根据需要亦可用双速电动机和液压马达驱动。
辊子输送机特点:
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维护方便、可输送高温物品、节能等特点,适合于运送成件物品。辊子输送机分动力型和无动力型,可以实现直线、曲线、水平、倾斜运行,并能完成分流、合流等要求,实现物品在机上加工、装配、试验、包装、挑选等工艺。
辊子输送机适用范围:
辊子输送机适用于各类箱、包、托盘等件货的输送,散料、小件物品或不规则的物品需放在托盘上或周转箱内输送。能够输送单件重量很大的物料,或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结构形式:按驱动方式可分为动力滚筒线和无动力滚筒线,按布置形式可分为水平输送滚筒线、倾斜输送滚筒线和转弯滚筒线。标准规滚筒线内宽度为200、300、400、500、1200mm等。转弯滚筒线标准转弯内半径为600、900、1200mm等。直段滚筒所用的滚筒直径有38、50、60、76、89mm等。
㈥ 轧机都有哪些主要设备组成
1、工作机座
由轧辊﹑轧机牌坊、轴承包、轴承﹑工作台、轧钢导卫、轨座﹑轧辊调整装置﹑上轧辊平衡装置和换辊装置等组成。
2、轧辊
是使金属塑性变形的部件(见轧辊)。
3、轧辊轴承
支承轧辊并保持轧辊在机架中的固定位置。轧辊轴承工作负荷重而变化大﹐因此要求轴承摩擦系数小﹐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而且要便于更换轧辊。不同的轧机选用不同类型的轧辊轴承。滚动轴承的刚性大﹐摩擦系数较小﹐但承压能力较小﹐且外形尺寸较大﹐多用于板带轧机工作辊。滑动轴承有半干摩擦与液体摩擦两种。半干摩擦轧辊轴承主要是胶木﹑铜瓦﹑尼龙瓦轴承﹐比较便宜﹐多用于型材轧机和开坯机。液体摩擦轴承有动压﹑静压和静-动压三种。优点是摩擦系数比较小﹐承压能力较大﹐使用工作速度高﹐刚性好﹐缺点是油膜厚度随速度而变化。液体摩擦轴承多用于板带轧机支承辊和其它高速轧机。
4、机架
由两片“牌坊”组成以安装轧辊轴承座和轧辊调整装置﹐需有足够的强度和钢度承受轧制力。机架形式主要有闭式和开式两种。闭式机架是一个整体框架﹐具有较高强度和刚度﹐主要用于轧制力较大的初轧机和板带轧机等。开式机架由机架本体和上盖两部分组成﹐便于换辊﹐主要用于横列式型材轧机。此外﹐还有无牌坊轧机。
5、轨座
用于安装机架﹐并固定在地基上﹐又称地脚板。承受工作机座的重力和倾翻力矩﹐同时确保工作机座安装尺寸的精度。
6、轧辊调整装置
用于调整辊缝﹐使轧件达到所要求的断面尺寸。上辊调整装置也称“压下装置”﹐有手动﹑电动和液压三种。手动压下装置多用在型材轧机和小的轧机上。电动压下装置包括电动机﹑减速机﹑制动器﹑压下螺丝﹑压下螺母﹑压下位置指示器﹑球面垫块和测压仪等部件﹔它的传动效率低﹐运动部分的转动惯性大﹐反应速度慢﹐调整精度低。70年代以来﹐板带轧机采用AGC(厚度自动控制)系统后﹐在新的带材冷﹑热轧机和厚板轧机上已采用液压压下装置﹐具有板材厚度偏差小和产品合格率高等优点。
7、上轧辊平衡装置
用于抬升上辊和防止轧件进出轧辊时受冲击的装置。形式有﹕弹簧式﹑多用在型材轧机上﹔重锤式﹐常用在轧辊移动量大的初轧机上﹔液压式﹐多用在四辊板带轧机上。
为提高作业率﹐要求轧机换辊迅速﹑方便。换辊方式有C形钩式﹑套筒式﹑小车式和整机架换辊式四种。用前两种方式换辊靠吊车辅助操作﹐而整机架换辊需有两套机架﹐此法多用于小的轧机。小车换辊适合于大的轧机﹐有利于自动化。如今﹐轧机上均采用快速自动换辊装置﹐换一次轧辊只需5~8分钟。
8、传动装置
由电动机﹑减速机﹑齿轮座和连接轴等组成。齿轮座将传动力矩分送到两个或几个轧辊上。
辅助设备包括轧制过程中一系列辅助工序的设备。如原料准备﹑加热﹑翻钢﹑剪切﹑矫直﹑冷却﹑探伤﹑热处理﹑酸洗等设备。起重运输设备吊车﹑运输车﹑辊道和移送机等。
9、附属设备
有供﹑配电﹑轧辊车磨﹐润滑﹐供﹑排水﹐供燃料﹐压缩空气﹐液压﹐清除氧化铁皮﹐机修﹐电修﹐排酸﹐油﹑水﹑酸的回收﹐以及环境保护等设备。
㈦ 无动力式辊子输送机和动力式辊子输送机的区别
【上海沁艾机械】为您解答:
无动力式辊子输送机也叫无动力滚筒输送机,又称辊道。有长辊道和短辊道两种。长辊道的辊子表面形状有圆柱形、圆锥形和曲面形几种,以圆柱形长辊道应用最广。无动力式辊子输送机采用圆锥形辊子或双排圆柱形辊子,可使物品转弯。短辊道可以缩短辊子的间距,自重较轻。辊道一般稍下倾,当物品较重、线路较长时,为了推动物品时省力,斜度可取1~1.5%。
如要使物品自滑,斜度可增大到2~3%。影响自滑斜度大小的因素很多,大多用实验确定合适的角度。当线路长度小于10米、物品轻于 200千克时,可以布置成水平线路。自滑式辊道不易控制物品下滑速度,所以长度一般不大。辊道的宽度比物品宽度大100~150毫米。曲线段最小曲率半径为辊道宽度的3~4倍。辊子间距为输送物品长度的1/3~1/4,当物品输送的平稳性要求较高时。间距可取输送物品长度的1/4~1/5。辊子直径按载荷大小决定。
无动力式辊子输送机如图:
㈧ 辊道机是链式输送机吗
1、链式输送机是指以链条传动为主体,将物料实现输送的输送机械。
2、辊道机包括无动力和动力两种结构。
3、动力辊道机一般分为:单链条传动、双链条环套传动、同步带传动、O型带传动等几种常规传动。(其中单链条、双链条环套传动、这两种属于链式输送机,同时属于辊筒输送机)
希望能够让你弄明白。
㈨ 辊道是什么,有哪些分类
辊道是轧钢车间运送轧件的主要设备,其重量占整个轧钢车间设备总重量的40%左右,是轧钢车间中使用最多的设备。轧件进出加热炉,在轧机上往复轧制及轧后输送到精整工序等工作均由辊道来完成。辊道主要由导板、卫板和若干个辊子,以及多个电动机及其传动轴和减速器组成。
辊道是利用圆筒式的辊子之转动来输送轧件的运输设备。它把轧制生产过程的各个工序互相联结起来。实现操作机械化,大大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效率,为实现自动化操作提供条件。轧制车间辊道重量约占车间设备重量的40~60%。
在带钢热连轧机上使用着许多辊道,它们被分成若干段,每一段辊道或者以独立的或者以与轧辊同步的速度和方向运送轧件。
为使轧件能够在辊道中心运行,采用鼓形辊,并且交替地使左右两边的水平面稍微倾斜,或者使辊子的轴线与轧件运行方向的交角交替地比直角稍微偏斜一些。
特别是输出辊道,过去多采用上述方法对中,但是最近有把辊距缩小的倾向,因而采用后一种斜辊布置方式的辊道正在减少。这是为了在轧制薄规格的带钢时避免使带钢在辊道上因终轧速度高而造成折叠。此外,对于辊道的速度和辊子直径也要充分考虑好。
对于中阀辊道,除了要求对中之外,为了进行精轧人口温度控制,要求轧件能在中间辊道上往复运动,并且为了提高末架粗轧机和精轧机的速度控制精度,以前常用的集体传动方式正在被单独传动方式代替。
一、按用途分类
辊道按其用途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1、工作辊道
工作辊道靠近工作机座,在工作机座前后将轧件喂入轧机,轧制后接住轧件,又返回送入轧机进行轧制,直到轧成成品后送到下一工序。
工作辊道又分为机架辊道、主要工作辊道和辅助工作辊道。
机架辊道是指装在工作机座的机架中的少数几个工作辊。
主要工作辊道紧靠工作机架,它将轧件喂入轧机和接受轧出轧件,因此它是经常参加工作的辊道,故称主要工作辊道。
轧件长度超过主要工作辊道时,由另一组工作辊道参加工作,这一组辊道叫辅助工作辊道,或称为延伸辊道。
轧机上的工作辊道又有输入辊道和输出辊道之分,在轧件进辊之一方称为输入辊道,出辊之一方称为输出辊道。即从加热炉至热轧机者称为输入辊道,从热轧机至下工序者称为输出辊道,在输出和输入辊道的两端延长部分称为延伸辊道。
2、输送辊道
它是专门运输轧件的辊道,从原料场送到加热炉或从加热炉送到轧机,以及用以联结轧机的各辅助设备的辊道。例如,280011重热轧机机列的清洗机、翻锭机前后辊道、加热炉前辊道都称为输送辊道。
输送辊道按工艺流程的方向分为输入辊道和输出辊道。
由于辊道占车间设备比重大,名称繁杂,实际生产部门往往按生产顺序分组编号。
二、其他分类
中间辊道位于拉矫机和切割设备之间,用于支承和输送铸坯和输送引锭杆。拉坯时,中间辊道与拉速同步,送引锭杆时可以用较高的速度。
切割区辊道为切割区四周的辊道,该辊道中有几个辊子需要升降或摆动,以防止切割时切坏辊子和切割渣粘结辊面。
出坯辊道是切割区辊道之后至冷床之前的辊道,由若干辊子组成,快速将切割后的定火铸坯输送至横移区辊道。
紧接着出坯辊道的是横移区辊道,该区辊道接受出坯辊道来的铸坯,将铸坯输送至固定挡板之前,由横移机构将每流铸坯输送到冷床或其他区域。
为使铸坯平稳迅速地运送,有时将这个区的辊道设计成可升降的。辊道按驱动方式可分为集中传动辊道和单独传动辊道两种。集中传动辊道由一台电机带动一组辊子,通过电机一减速机一链轮传动,或者通过电机一减速机~长轴一伞齿轮传动方式传动。单独传动辊道为一个电机带动一个辊子。这种辊道结构简单,操纵灵活,维修方便。根据铸坯的断面尺寸计算选择辊子直径和辊身长度,切割区后的辊道辊间距取决于定尺长度。切割前辊道速度与拉坯速度一致,切割后要迅速输送铸坯,辊道速度一般为20~30m/min。
㈩ 讲解钢坯在装料辊道上怎样实现炉前对中控制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