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下图为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揭示实验原理乙酸与乙醇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可
①  ②否。醇和羧酸都失H,所以H换成D无法指示何种物质脱羟基。反应速率低,达不到回催化剂活答性温度;温度过高利于平衡逆向移动,酯产率降低。用分水器能够在反应进行时很容易的把水分离出来,从而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酚酞。碳酸钠层呈红色,上层的酯层呈无色。
㈡ 乙酸乙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实验室利用如图A装置制备乙酸乙酯.(1)若实验中
(1)羧酸与醇发生的酯化反应中,羧酸中的羧基提供-OH,醇中的-OH提供-H,相互结合生成水,其它基团相互结合生成酯,同时该反应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CH3CH218OH 88g | 88g/mol×1.5mol | |
×100%=66.7%,
故答案为:66.7%;
(4)①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的物质,乙醇和乙酸均是易溶于水的,乙酸和乙醇的碳酸钠水溶液是互溶的,分离粗产品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实现酯与乙酸和乙醇的分离,分离油层和水层采用分液的方法即可.对水层中的乙酸钠和乙醇进一步分离时应采取蒸馏操作分离出乙醇.然后水层中的乙酸钠,根据强酸制弱酸,要用浓硫酸反应得到乙酸,再蒸馏得到乙酸;乙酸乙酯的密度小于水,分层后乙酸乙酯在上层,下层为水层,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乙酯从上口放出;
故答案为:ab;①②③;饱和Na
2CO
3溶液;蒸馏;蒸馏;D;
②无水碳酸钠粉末是一种良好的吸水剂,可以除掉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水,
故答案为: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水;
(5)图中甲、乙两个装置的不同点,乙装置能将易挥发的反应物乙酸和乙醇冷凝回流到反应容器中,继续反应,而甲不可,
故答案为:乙.
㈢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1)①是酒精来灯,常用源作热源;②是试管,常用作反应容器;③是铁架台,常用于固定、支持实验装置;④是集气瓶,常用来收集气体. 故填:酒精灯;试管;铁架台;集气瓶. (2)图中的错误及其改正方法为:错误:试管口向上倾斜;改正: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错误:导管伸入试管太长;改正:导管伸入试管刚露出橡皮塞;错误:铁夹离试管口太远;改正:铁夹夹在离试管口约三分之一处;错误:导管伸入集气瓶太短;改正:导管应该接近集气瓶底部;错误:集气瓶口没有玻璃片;改正:集气瓶口放上玻璃片. 故填:错误:试管口向上倾斜;改正: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错误:导管伸入试管太长;改正:导管伸入试管刚露出橡皮塞;错误:铁夹离试管口太远;改正:铁夹夹在离试管口约三分之一处;错误:导管伸入集气瓶太短;改正:导管应该接近集气瓶底部;错误:集气瓶口没有玻璃片;改正:集气瓶口放上玻璃片. |
㈣ 乙酸乙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实验室利用图的装置制备乙酸乙酯.(1)与教材采
(1)球形干燥管容积较大,使乙酸乙酯充分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起到冷凝的作用,也可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
故答案为:冷凝和防止倒吸;
(2)①本题是研究实验D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的条件,题中采用了一个变量,实验C 2mol?L-1H2SO4,实验D盐酸,所以达到实验目的,实验D与实验C中H+的浓度一样,实验C 3mL乙醇、2mL乙酸、2mol?L-1H2SO4,实验D 3mL乙醇、2mL乙酸、盐酸,要保证溶液体积一致,才能保证乙醇、乙酸的浓度不变,盐酸体积为4mL,实验D与实验C中H+的浓度一样,所以盐酸的浓度为4mol?L-1,
故答案为:3,4;
②对照实验A和C可知:试管Ⅰ中试剂实验A中使用1mL18mol?L-1浓硫酸,生成的乙酸乙酯比C中生成的乙酸乙酯大很多,说明浓硫酸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
故答案为:AC;
(3)90g乙酸的物质的量为:
=1.5mol,138g乙醇的物质的量为:
=3mol,显然乙醇过量,理论上生成的乙酸乙酯的物质的量需要按照乙酸的量进行计算,根据反应CH
3COOH+C
2H
5OH
浓硫酸 |
㈤ 下图为实验室制备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①的仪器名称 &n...
(1)长颈漏斗 (2)2H 2 O 2  2H 2 O+O 2 ↑ CaCO 3 +2HCl = CaCl 2 +H 2 O+CO 2 ↑ 向上排空气取气法 (3)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立即复燃则O 2 已满 (或答“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立即熄灭则CO 2 已满”) (4)H 2 O+CO 2 = H 2 CO 3 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5)E
㈥ 乙酸乙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实验室利用右图的装置制备乙酸乙酯.(1)与教材
(1)球形干燥管容积较大,使乙酸乙酯充分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起到冷凝的作用,也可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故答案为:冷凝,防倒吸; (2)①本题是研究实验D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H + 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的条件,题中采用了一个变量,实验C3mol?L -1 H 2 SO 4 ,实验D盐酸,所以达到实验目的,实验D与实验C中H + 的浓度一样,实验C3mL乙醇、2mL乙酸、3mol?L -1 H 2 SO 4 ,实验D3mL乙醇、2mL乙酸、盐酸,要保证溶液体积一致,才能保证乙醇、乙酸的浓度不变,盐酸体积为6mL,实验D与实验C中H + 的浓度一样,所以盐酸的浓度为6mol?L -1 ,故答案为:6,6; ②对照实验A和B可知:试管Ⅰ中试剂实验A比实验B多1mL18mol?L -1 浓硫酸,但是试管Ⅱ中试剂中测得有机层乙酸乙酯的厚度,实验A为5.0cm,而实验B只有0.1cm,故答案为:A; ③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CH 3 COOH+C 2 H 5 OH 浓硫酸 |
㈦ 如图为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揭示实验原理①乙酸与乙醇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
(1)①酯化反应中羧酸提供羟基,醇应该氢原子,所以反应的机理可以表示为CH3COOH+H18OCH2CH3 浓硫酸 |
㈧ 下图为某套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加热装置和部分药品等均已经省略(装置①和装置②为气体发生装置)。 (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是,2NH 4 Cl+Ca(OH) 2  N 2 O 4 (无色),正反应是放热,U型管底部的温度降低,上述平衡向右移动,NO2的浓度降低,颜色变浅。 (2)Cr 2 O 7 2- +3SO 2 +2H + =2Cr 3+ +3SO 4 2- +H 2 O 将e、m依次连接在B、C之间或将C装置换成f (3)吸收未反应的NO 60%
㈨ 以下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有关问题(资料:①为分液漏斗,能控制液体反应物体的量)(1)
(1)该发生装置适合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没有棉花,因此是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KClO3 MnO2 | .
㈩ 如图是用来研究光合作用所需某项原料的实验装置图示,据图回答:(1)这项原料是______;对照组是______
(1)(2)从实验装置可以看出,甲装置把其中的一个叶片用玻璃罩隔离开来,通入通过浓NaOH的作用的气体,为了检验其吸收的二氧化碳是否彻底,实验中特地增加了澄清石灰水的瓶子,来检测通往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说明通入的气体仍含有二氧化碳,如果没有变混浊,说明通往的气体不含有二氧化碳.因而增加了实验的准确性.因此这项原料是二氧化碳,对照组是玻璃瓶外的叶片. (3)酒精脱色: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后光照→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酒精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检验→冲掉碘液观察叶色.(4)将瓶内的叶片脱色--漂洗--染色--冲洗后,观察叶片变蓝.出现该现象的最可能的原因是由于瓶内的叶片原有的有机物没有运走耗尽.(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其表达式为:
与下图为某有机合成的实验装置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轴承多少个型号
发布:2025-09-19 00:35:36
浏览:136
浙江天然气阀门
发布:2025-09-18 22:45:24
浏览:227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