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正颌手术到哪做,我家离西安比较近,但我在黑龙江上学。
西安第四军医大口腔医院
西安医院都可以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标准双颌外科手术( two jaws surgery ) 、坚固内固定技术( internal rigid fixation) 、术前术后正畸治疗( pre and post
Orthodontic treatment)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正颌外科学科发展已经走向成熟。绝大多数的牙颌面畸形都可以由这三项技术的综合应用而得到完善矫治。
正颌外科的适应证
正颌外科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牙颌面畸形甚至许多颅面发育畸形的矫治。常见的牙颌面畸形有:
累及颌骨的牙颌面畸形:
①后前方向的畸形,如上颌前突、上颌后缩、下颌前突、下颌后缩、双颌前突、上颌前突伴下颌后缩、上颌后缩伴下颌前突、颏前突、颏后缩等
②垂直方向的畸形,如长面综合征( long face syndrome ) , 短面综合征( short facesyndrom)等
③颜面颌骨不对称畸形,如半侧颜面发育不全( hemifacial microsomia) ,一侧髁突发育不全、单侧关节强直引起的不对称畸形等。半侧颌骨发育过度引起的不对称畸形有单侧髁颈发育过长,软骨瘤也首先表现出明显的颜面颌骨不对称。
累及牙列的畸形:
①前牙反畸形
②开颌畸形
③后牙的锁与开,仅累及牙列的畸形应首选正畸治疗。
标准双颌外科手术
上颌LeFort I型截骨术:
LeFort I型截骨术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大型手术,避免术中的大出血甚至是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是安全实施这一手术的关键。首先该手术应在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此外,还应在麻醉过程中采用控制性低血压技术。将收缩压控制在90 mm Hg左右,这一措施常可使出血量减少50%以上。离断翼上颌连接是现代LeFort I型截骨术(包括上颌骨的下降折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操作步骤。因为翼上颌连接的上部就是翼腭管,其内有颌内动脉的翼腭段,无论是截骨位置不当、还是凿劈位置及方向有误都可能损伤颌内动脉。我科采用的是从双上颌结节处凿入的方法,将损伤颌内动脉的风险大大降低。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SRO):
20世纪60、70年代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因常常伴有较多并发症甚至是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曾经令人望而生畏,应用较少。90年代以来随着坚固内固定技术的普遍应用,这一手术已成为矫治下颌畸形最常用术式。
水平截骨颏成形术:
水平截骨颏成形术完全是一个配合LeFort I型截骨和SSRO手术的辅助手术,其目的在于创造和谐对称的容貌结构。防止口底或颌周软组织损伤而形成口底血肿,甚至导致窒息等应予以高度重视。总之, LeFort I型截骨术、SSRO 手术及水平截骨颏成形术是目前正颌外科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手术。
颌骨牵引成骨
早在1905年,意大利学者Codivilla就曾成功地尝试过肢体长骨(股骨)的牵引延长,但是使其成为一项可以成功应用的临床技术则归功于俄罗斯学者Ilizarov在20世纪50年代所进行的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工作。文献记载最早的颌骨牵引成骨是Rosenthal医生1927年完成的一个由牙支持的口内弹簧牵引装置所矫治的小下颌畸形病例。1973 年美国学者Snyder在一只狗的半侧下颌骨进行了颌骨牵引成骨的实验研究,成功使狗的下颌骨牵引生成15 mm的新骨。但真正意义上的颌骨牵引成骨技术临床应用则公认自1992年美国学者McCarthy首次报告使用口外牵引装置完成的4个儿童病例开始。1995年McCarthy、Wangerin先后设计出了可以通过口内入路安放的颌骨牵引器,从而开启了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的新阶段。此后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技术迅速成为国际口腔颌面外科界以及整形外科界的研究热点。被认为是20世纪口腔颌面外科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进展。
牵引成骨的基本原理
对生物活体组织逐渐施加牵引力可以使其产张力,而这种张力可以刺激和保持这些活体组织的再生与生长。Ilizarov将之称为张力拉力法则(Law of tension stress) 。在缓慢稳定的牵引力作用下机体组织成为具有代谢活性的、以增生和细胞生物合成功能被激活为特征的状态。其再生过程取决于适当的血供以及刺激作用力的大小。
颌骨牵引成骨的临床应用
口腔颌面部颌骨牵引成骨技术主要应用于累及上下颌骨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发育不全畸形和骨缺损、缺失畸形。如小颌畸形、半侧颜面发育不全综合征,Nager, Crouzen, Robin, 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等。
1. 小下颌畸形
各类原因导致的重度小下颌畸形(mandibular micrognathia )如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 TMJ ankylosis)导致的小下颌畸形是选用这一技术矫治的最佳适应证。它可使下颌骨延长达到20 mm以上,这不仅可以有效矫治此类患者严重的牙颌面畸形,而且对其伴发的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简称OSAS)也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2. 半侧颜面发育不全综合征
半侧颜面发育不全综合征是以往临床矫治的一大难题。其颌骨畸形的矫治不仅受到骨骼条件本身的限制, 而且伴发的软组织发育不全使手术难度增加,常规手术的矫治效果不良,术后容易复发。过去这类畸形的矫治一般都需要等待患者发育停止后方才进行。这对患者的心理发育也造成了不良影响。早期的牵引成骨矫治无疑会大大减轻畸形的程度,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发育。同时也会给成年后的进一步矫治创造更好的条件。
3.上下颌牙弓重度狭窄
上下颌骨牙弓的重度狭窄常常导致牙列的重度拥挤不齐,呈现出牙量、骨量的重度不协调。以往矫治此类畸形主要依靠正畸的牙弓扩展技术和减数拔牙以达到排齐牙列的目的。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应用于上下颌牙弓扩展,不仅避免了常规扩弓的牙齿倾斜移动从而伴有较高的复发率,而且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增加牙弓骨量和快速扩弓。为不拔牙矫治重度牙列拥挤不齐提供了可能。
4. 下颌骨缺损、缺失的牵引成骨重建
利用Ilizarov的“双焦点”( bifocal) “三焦点”( trifocal)牵引成骨原理,治疗下颌骨因肿瘤切除或外伤导致的部分缺失已在临床成功应用。首先在下颌骨骨缺失的一侧或两侧形成一个或两个长约1.5cm的移动骨段( transport disk) ,在双焦点或三焦点牵引器作用下不断向一端或缺失中心移动,最终于牵开骨间隙处形成新骨并与对侧骨段在压力下愈合,达到不用植骨而重建颌骨缺失的目的。
5. 牙槽骨缺失的垂直牵引成骨
以往重度的牙槽骨吸收萎缩只有依靠植骨手段重建牙槽骨。特别是希望种植修复牙列缺失的重度牙槽骨吸收萎缩、缺失患者,重建缺失的牙槽骨,恢复牙槽骨的垂直高度已成为一个临床难题。垂直牵引成骨技术( vertical distraction)的出现为这一难题的解决提供了简便易行而有效的新手段。近年来临床上不仅有大量成功牵引萎缩的牙槽骨的报告,而且在重建植入的腓骨瓣上也成功实施了垂直牵引成骨,从而使其满足种植修复的需要。
6. 上颌骨发育不全的牵引成骨
上颌骨发育不全是许多颅颌面发育不全综合症的主要临床症状。唇腭裂患者也常继发严重的上颌骨发育不全。常规正颌外科矫治此类畸形因受到颌骨移动幅度的限制,矫治效果常不理想。而且大幅度的移动颌骨后一方面需要大量植骨,另一方面术后复发率较高。内置式或颅外固定牵引器的上颌骨牵引成骨可以使上颌骨前徙达15 mm以上。为这类患者的矫治提供了新的手段。近年来颅外固定牵引器因其稳定性好,牵引幅度较少受到限制,且拆除牵引器方便,为儿童患者应用提供了方便。
7.颞下颌关节强直的牵引成骨关节重建
长期以来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治疗是临床的一大难题。它不仅影响患者的一系列口颌系统生理功能还常常伴发严重的牙颌面畸形,而且许多患者还伴发不同程度的OSAS。1997年McCormick报告采用口外牵引装置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取得成功。其优点是: ①可有效恢复患侧升支的高度。利于患者颜面畸形的矫治。②可在术后2~3天开始强迫性开口训练,因而复发率低。1998年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颌外科中心使用内置式颌骨牵引器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收到了十分满意的效果。
正颌外科和牵引成骨的优缺点及其选择
牵引成骨技术以及正颌外科手术各有其优缺点。就正颌外科而言,虽然手术创伤较大、风险较大,但是对绝大多数牙颌面畸形患者一次手术就可能得到良好的矫治效果。因此治疗时间短,费用相对较低,无疑是其优点。更何况许多发育过度类畸形并不需要增加软硬组织的量,颌骨牵引成骨在这类畸形矫治中并无施展的空间。颌骨牵引成骨的确为那些颌骨发育不全或组织缺失类畸形提供了新的有效矫治手段,而且这些畸形常常是正颌外科无能为力矫治的或者是即使采用了复杂的正颌外科手术组合,矫治效果仍然不佳。然而牵引成骨需要两次手术(第一次截骨,安放牵引器,第二次拆除牵引器) ,需要使用牵引装置,安放牵引器后临床上尚有间歇期、牵引期、稳定期(一般在下颌骨需要3~4个月,上颔骨4~6个月) 。这就使其具有疗程长、费用高的缺点。因此,我们主张在为牙颌面畸形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如果能使用正颌外科技术一次手术矫治者还是首选正颌外科。决定为患者采用牵引成骨,一定是针对那些正颌外科难以矫治或矫治效果不良者。
② 牵引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是为了满足机车牵引性能要求。这个问题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要分析机车的牵引性能和机车发动机的性能。如果没有传动装置,直接将柴油机和机车动轮通过离合器和一对传动比为i=1的齿轮直接相连,这种直接传动的内燃机车牵引力性能不能满足机车理想牵引性能,直接传动的机车,在低速范围内牵引力太小,在高速范围内牵引力又太大,而机车的速度范围等于柴油机的弹性系数,不能适应机车运行要求。因此机车不采用直接传动,要有传动装置。
③ 牵引是什么意思。
通过牵拉肢体或头颅而 达到 骨折与脱位的复位 、 制动、
解疼、止痛以及纠正畸形等的治疗措施 。有3种方式 :①骨
牵引是用金属针穿过骨骼,借助牵引装置进行,常用于股骨
骨折的有股骨髁上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用于颈椎骨折的为
颅骨牵引。②皮牵引是用胶布条粘贴或泡沫塑料条紧贴于患
肢皮肤,外用绷带包扎而进行牵引。③吊带牵引可用于颈椎
病(枕颌吊带牵引)、腰椎间盘突出(骨盆牵引带牵引)等。
④ "地包天"怎么办
1、地包天的治疗首先需要区分诊断:是骨性地包天,还是牙性地包天?
2、 骨性地包天是指下颌骨过度生长,单纯牙齿矫正治疗效果差,需要考虑正颌外科手术与正畸联合治疗,骨性地包天的手术需要在成年以后,就是22岁(这个时期在下颌骨才完全停止发育)以后。
联合治疗的特点是:先找一个具备正颌外科手术实力的正规医疗部门,由这个医院的正畸科的正畸医生接收作为联合治疗的病例,邀请正颌外科医生会诊,合作制定治疗方案。然后实施治疗计划:先戴矫治器,一段时间之后才手术,手术中矫治器是不能摘下来的,一直佩戴矫治器的,手术后仍然继续牙齿矫正治疗。这才是联合治疗。
3、牙性地包天的情况,是指仅仅牙齿的倾斜度或牙齿的错位导致了地包天,这种情况适合单纯正畸治疗,效果好。
所以,你最好能够先找个专业的正畸医生检查诊断自己是骨性的还是牙性的地包天,听取治疗意见,然后做下一步的打算。 是骨性还是牙性,要专业的正畸医生来诊断,自己不能判断。
4、上海治疗地包天实力最强的是上海九院,正畸医生推荐 房兵, 正颌外科医生推荐 沈国芳 。
⑤ 10岁的孩子有地包天的,这种情况还能矫正吗
10岁的孩子地包天是可以做矫正的。
地包天是指上前牙错位于下前牙后侧,前牙无咬合功能,上牙槽及上唇后缩,俗称"兜齿",是比较常见的牙颌骨发育畸形之一。地包天的治疗主要以矫正治疗为主,地包天的矫正取决于是牙性还是骨性,牙性的使用矫正器进行矫正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轻度骨性的地包天也可用矫正器进行矫正,需要的治疗时间可能会长一点;如果是中度或重度骨性的地包天,对于处于发育期的儿童而言,通过生长改良的方式就可以矫正过来,但如果是超过生长发育期成年人,则建议通过手术治疗进行矫治。
医生说,一般来说地包天牙齿矫正非常好是选择在乳牙期间,如果错过了这个矫正的年龄,可以在孩子十岁左右或是刚刚换完时选择做矫正,这个时期,是非常容易进行矫正,可塑性是非常强的,而且儿童矫正需要的时间也会相对更少一些。
地包天牙齿矫正的方法
固定矫治器:替牙早期个别前牙反牙合可能导致咬合创伤,可采用局部固定矫治器,唇向倾斜上前牙,舌向移动下前牙,消除咬合干扰并解除前牙反牙合。
下颌联冠斜面导板:乳牙深反覆牙合患者,可采用下颌联冠斜面导板矫治器。
上颌前方牵引装置:牵拉上颌骨,适合于生长发育高峰期前上颌发育不足的儿童。
⑥ 地包天矫正时上下牵引的橡皮圈起什么作用
这种牵引从上颌的后牙挂到下颌的前牙,称为颌间牵引,属于交互支抗。就是借助你上颌的牙齿,通过皮筋的回弹力,使下颌的牙齿往里收,相应的上颌的牙齿会往外出来一些,以达到矫正反颌的目的,需要24小时佩戴,吃饭最好也别取下,这样效果才好!
⑦ 上颌外牵引装置(5岁地包天),双杆的好还是单杆的好,哪种带着效果好,还相对舒服能睡觉的时候也带着
需要医生专业的调整,不要自己胡思乱想。
⑧ 上颌前方牵引装置口内牙套脱落怎么办
希望能帮到你,不过这里全是理论,你还是要上医院去才行!!
牙列拥挤是错合畸形中最常见者,可表现为牙齿拥挤错位排列不齐;而拥挤牙齿的龋及牙周病发生率均较正常排列牙齿为高。同是牙列拥挤十分明显地影响外观,严重者可造成口唇闭合困难,形成开唇露齿。
【诊断】
1.骨量小 牙齿近远中径宽度正常,牙弓长度不足。特别是上颌前部发育不足易造成上颌前牙拥挤。
2.牙量大 如上颌前牙区有多生牙或牙齿宽度过大形成的牙列拥挤。
3.分度 为了临床诊断的需要,一般将牙列拥挤按照其拥挤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3度。
轻度拥挤 (ⅰ°) 每个牙弓间隙差5mm以下。
中度拥挤 (ⅱ°) 每个牙弓间隙差10mm以下。
重度拥挤 (ⅲ°) 每个牙弓间隙差10mm以上。
【治疗措施】
矫治原则
牙列拥挤的主要机制是牙量骨量不调,牙量相对大而骨量相对小,因而其矫治原则是以增加骨量或减少牙量来达到牙量骨量的协调而创造排齐牙列的条件。也就是要排齐拥挤的牙齿必须创造间隙供排齐牙齿所用。
1.增加骨量 通过各种矫正器扩大牙弓的长度及宽度以达到增加骨量也就是获得间隙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获得的间隙是有限的。
2.减少牙量 通过片切,牙齿减径或减数拔牙的方法达到减少牙量而获得间隙。用减径方法获得的间隙也是十分有限的,而且易引起牙齿的继发龋,故临床上较少使用。而通过减数拔牙的方法能获得大量间隙,成为临床上对中度或重度拥挤的主要矫治方法。
不论通过增加骨量或减少牙量的方法矫治拥挤,拥挤牙必须在获得足够排齐间隙的条件下才能开始受力矫治,这是取得矫治成功的重要条件。
轻度拥挤的矫治
临床上的轻度拥挤常表现上下切牙的扭转错位或尖牙轻度唇向错位,一般采用扩大牙弓的矫正方法。
1.颌外唇弓推磨牙向后。
装置:①焊颊面管带环;②颌外唇弓两侧末端附开张型螺旋弹簧或弓簧;③牵引用头帽;④加力弹力圈。
利用颌外唇弓推上颌第一恒磨牙向后而取得间隙排齐前牙轻度拥挤,是临床上常用的矫治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在第二恒磨牙未萌出以前,特别适用于前移成远中或开、远中的病例。一般每侧后牙可推向远中移3~4mm,根据需要间隙控制后移程度,但其后移限度应在磨牙移至开始近中为止。
此类矫正器矫正的机制是颌外唇弓插入末端带环上的圆管后利用头帽加上弹力圈,牵引力通过唇弓末端螺旋弹簧压缩施力于磨牙上,螺旋弹簧的弹力必须充分,同时其长度应在全部压缩后唇弓前部离开切牙2~3mm为度。
矫正器必须保证每天戴用不少于12小时,睡眠时仍需戴用。
随着磨牙后移,轻度拥挤的前牙获得排齐间隙或能自行调整,或采用其他可摘和固定矫正器排齐。
2.局部开展间隙 局部开展矫正技术是常用的一种扩大牙弓获得间隙之矫治方法。主要用在个别牙齿拥挤错位间隙不足。
装置:两侧磨牙带环,拥挤错位牙的邻牙粘方弓托槽,舌侧加强支抗舌弓,唇侧置唇弓,在拥挤错位牙邻牙间置开大型螺簧,局部开展间隙(图1)。
图1 局部开展
局部开展牙弓其间隙来源主要是前部牙弓弧度增大,因而使用时应注意其前牙覆盖情况,不应使前牙覆盖增加太多而致形成深覆盖错。在拥挤牙间隙不足解决后,再将错位牙矫正至正常位。
3.细丝弓开展牙弓
(1)唇弓末端置ω形曲,当其抵住圆管末端时,前部弓丝离开前牙牙弓,结扎入托入槽后利用弓丝弹力开展牙弓。
(2)垂直加力单位:以垂直曲置于需开展牙弓的各牙上,以扩大牙弓。
4.分裂簧可摘矫正器全牙弓开展
装置:在上颌基托置分裂簧或螺旋扩弓器,利用分裂簧螺旋扩弓器通过基托扩大牙弓,分行前牙拥挤所需之间隙。
使用此类矫正器一般在扩大牙弓取得间隙后尚需更换其他可摘或固定矫正器来排齐拥挤错位牙,并在使用此类矫正器时有一定限度,不能无限度扩大牙弓,以免后牙呈深覆盖或锁关系,造成接触障碍。
中度和重度拥挤的矫治
中度和重度拥挤一般采用减数拔牙配合矫正器治疗。
1.尖牙唇向错位的矫治 尖牙唇向错位间隙不足俗称“虎牙”,是临床上常见的错,在尖牙唇向错位拥挤超过牙冠宽度1/2以上时,往往考虑减数拔牙矫治。
(1)减数牙位的选择:尖牙唇向错位减数拔牙矫治一般不考虑拔错位尖牙本身,因尖牙对于维持牙弓形态及面形丰满具有重要意义,若拔除尖牙会致面不对称畸形。同时尖牙又是牙列中根最粗壮者,有利于缺牙义齿修复作基牙用。首选牙位是第一双尖牙,故拔一个双尖牙对咀嚼功能影响不大。
但在第一双尖牙正常,而第二双尖牙或第一恒磨牙有龋坏缺损或发育异常时,则应减数龋坏牙而不拔第一双尖牙,这样虽对矫治增加了困难,但保存了正常的第一双尖牙。
此外,在尖牙唇向错位于唇侧、并舌向反或牙体龋坏、发育异常的特殊情况下,则也可以减数拔除,然后矫治错位,矫治完成后可修改的外形至近似侧切牙的形态。
在确定减数拔牙牙位前,若第二乳磨牙尚存时,则需要先照x线片检查牙胚情况,若有第二双尖牙牙胚先天缺失或牙脱位或发育异常,则未替换之乳磨牙应为拔牙牙位。
(2)矫治方法
1)手压法:当患者为生长发育期儿童,减数拔除第一双尖牙后,尖牙排入的间隙充裕并尖牙错位不严重时,可不必戴用矫正器而采用手压法排齐尖牙,患者可以手指挤压错位的入牙列,每日3次,每次压40~50次,同时尖牙在唇肌自然压力下也有调位的作用。
2)矫正器矫正:可采用摘矫正器,唇弓上焊有移动远中弓簧或纵簧,亦可于唇侧粘着带拉钩的附件以弹力圈牵引排入牙列。
采用固定矫正器矫正时可以方弓或begg矫正器矫正,以不锈钢或镍钛弓丝结扎全牙弓托槽将压入牙列。
2.上下前牙严重拥挤的矫正 上下前牙严重拥挤时常可表现为尖牙唇向错位,同时反间隙不足,牙齿有不同程度的扭转,矫正设计多为拔除后进行。
(1)可摘矫正器矫正:常用带有双曲唇弓、弓簧及舌簧的上下活动矫正器矫正,上颌矫正器带有垫。首先通过弓簧推向远中,为前牙拥挤创造间隙,然后在垫抬高咬合的情况下再以舌簧推舌向错位牙向唇向解除反,并进一步排齐前牙。
(2)方丝弓矫正器矫正
1)粘着带环及粘合托槽,往往切牙拥挤影响托槽粘合。先拉尖牙向远中,这一过程中拥挤的切牙将随之远中移动减轻拥挤程度。
2)尖牙远中移动,拥挤牙已有足够间隙排齐时,上下切牙粘着托槽,并以镍钛矫正弓丝排齐。
3)采用方弓矫正器,因使用持续力并患者平时处于息止位,因而在无垫抬高咬合的情况下,反牙亦能唇向移位排齐。
4)前牙排列的同时,根据磨牙关系调整颌内或颌间牵引力,以确保磨牙关系的中性。
5)当磨牙关系中性、上下前牙排齐时,若牙弓内尚有剩余间隙,则利用弹力线或连续弹力圈连续结扎全牙弓而关闭剩余间隙。
减数拔牙的原则:
1.确定减数拔牙前应该进行牙模型的测量分析,特别是通过排牙试验了解排齐牙齿所需的间隙及计算上下牙齿的bolton指数。
2.一般对于上下前牙应用x线片检查,检查牙周牙根情况,有否齿槽吸收,短根畸形等,有条件者还应照全口曲面断层x线片,以示有无其他部位埋伏牙、先天缺牙畸形。
3.当前牙拥挤时,确定减数拔牙的牙位,常考虑拔除第一双尖牙,因其位置邻近前牙,并全牙弓有4对第一双尖牙拔除后影响较小,但若牙弓内有较严重龋坏或发育不良的牙齿时,则矫治减数拔牙的牙位应首选拔除龋坏牙。
4.当计算出排齐拥挤牙齿所需间隙数量后,应再将矫治过程中可能因损失支抗而致支抗牙前移的数量加到所需间隙量中,一般固定矫正器每侧要损失支抗2mm左右,可摘矫正器损失支抗的量将更多一此
【病因学】
1.遗传因素 牙列拥挤具有明显的遗传特征,从个别牙的拥挤错位或多数牙的拥挤,甚至某一个牙的扭转程度,都可以在亲代和子代上有相同的表现。这种遗传特征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其详细的遗传机理至今还不十分清楚。
2.替牙期故障 替牙期的故障是造成牙列拥挤的常见病因,如因乳牙早失,造成邻牙前移占据缺牙隙而造成恒牙萌出时间间隙不足而错位。另如乳牙滞留,可造成相继恒牙萌出错位。
3.颌骨发育不足 颌骨发育不足造成大量骨量不调,牙齿不能整齐排列在齿槽内,而拥挤错位。
4.牙齿过大 由于牙齿近远中宽度过大,可造成牙齿排列拥挤错位。
5.不良习惯 一些口腔不良习惯如儿童的吮指、口呼吸等,可造成牙弓狭窄或影响颌骨发育,而致牙齿排列拥挤
▲警告:本问题由网络知道机器人自动回答,但不能保证100%回答准确,请不要使用“在线交谈”“离线留言”“站内消息”等功能询问机器人,回答信息来自互联网,与机器人无关,回答结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