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套管实验”是将一支较小的试管装入另一试管 中,经组装来完成原来需要两只或更多试管进行 的实验。因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能产生是小木条复燃的氧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会放热; 2 Na2O2 + 2H2O= 4 NaOH + O2↑ Cu + 4H+ + 2NO3ˉ= 2NO2↑ + 2H2O + Cu2+ 现象:铜片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产生红棕色气体,后产生无色气体,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环保,气体直接被睡吸收,避免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NaOH溶液和NH3Cl
② “套管实验”是将一支较小的试管装入另一试管中,经组装来完成原来需要两只或更多试管进行的实验.因其有
(1)①实验开始时,大试管中的气体受热膨胀,烧杯A的导气管中会有气泡冒出,
故答案为:有气泡冒出;
②小试管中部有沾上无水硫酸铜粉末的脱脂棉变成蓝色,试管内壁有水珠产生,
故答案为:脱脂棉变成蓝色,试管内壁有水珠产生;
③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烧杯B中导气管中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烧杯B中导气管中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实验结束时,在操作上要特别注意:先将导气管从A、B烧杯中取出,再停止加热,以防倒吸,
故答案为:先将导气管从A、B烧杯中取出,再停止加热,以防倒吸;
(3)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Ⅰ、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气体和水:2NaHCO3
△ | .
③ 化学三道题
1.在含有Ag+、Al3+、Ca2+、Mg2+四种离子的溶液中,逐一加入有关物质,填写下列空白: (1)往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生成___AgCl__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Ag+ + Cl- = AgCl↓ ________。 (2)把(1)中所得的物质过滤,往滤液中加入氨水,使溶液呈碱性,又出现 _____白___色沉淀,是___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_(写名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 Mg2+ + NH3·H2O = Mg(OH)2↓ + NH4+ Al3+ + 3NH3·H2O = Al(OH)3↓ + NH4+ _____。 (3)把(2)中所得的物质过滤,往滤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又出现__白___ 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Ca2+ + CO32- = CaCO3↓___。 (4)向(2)中所得的沉淀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部分沉淀溶解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Al(OH)3 + OH- = AlO2- + 2H2O__, 不溶的物质是__Mg(OH)2__。 2.铝粉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叫铝热剂,铝热剂在高温下发生的反应叫铝热反应。如:2Al+Fe2O32Fe+Al2O3,反应发生时放出大量的热。仔细阅读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铝热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置换___反应。 (2)信息中的“某些”指_比铝不活泼的_(填“比铝活泼的”“比铝不活泼的”或“任意”)。 (3)试写出铝粉与MnO2发生的铝热反应方程式______ 4Al + 3MnO2 =高温= 2Al2O3 + 3Mn_______________ (4)用双线条分析Al 和Fe2O3的反应_____ 2Al + Fe2O3 =高温= 2Fe+Al2O3 左边Al 元素指向右边Al元素,注明:失电子6e 左边Fe元素指向右边Fe元素,注明:得电子6e _____________。 3.“套管实验”是将一支较小的试管装入另一试管中,经组装来完成原来需要两只或更多试管进行的实验。因其有许多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开发并应用于化学实验中。下面这个实验为“套管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小试管中部有沾上无水硫酸铜粉末的脱脂棉。请观察实验装置,分析实验原理,并回答下列问题: (1)整个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为 ①烧杯A中________;②小试管中________③烧杯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时,在操作上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0。65克锌加到50ml1mol/L 盐酸中,计算: (1)标准状况下,生成H2的体积; (2)若反应完成后,溶液体积仍为50ml,这时溶液中的Zn2+ 和H+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1、Zn + 2HCl = ZnCl2 + H2↑ n(Zn) = 0.65 / 65 = 0.01mol n(HCl) = 50 * 1 / 1000 = 0.05mol n(HCl) > 2 * n(Zn) 证明HCl过量,按Zn物质的量计算H2体积 V(H2) = 0.01 * 22.4 * 1000 = 224 mL
2、n(Zn2+) = 0.01mol c(Zn2+) = 0.01 * 1000 / 50 = 0.2mol/L n(H+) = 0.05 - 0.01 * 2 = 0.03mol c(H+) = 0.03 * 1000 / 50 = 0.6mol/L
④ I “套管实验”是将一支较小的玻璃仪器装入另外一个玻璃仪器中,经组装来完成原来需要更多仪器进行的实
(I)(1)探究(或证明)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成解产生CO 2 和H 2 O,而碳酸钠稳定。 (2)A、B导管末端均有气泡产生,冷却后均有液柱回流(3)B、C (II)(1)O 2 +2H 2 O+4e - =4OH — (2)2Cl — +2H 2 O  2OH — +H 2 ↑+Cl 2 ↑ (3)①280②A B③A B C
⑤ 下列是某兴趣小组根据课本实验设计的一个能说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请观察下图的实验装
D
⑥ “套管实验”是将一支较小的玻璃仪器装入另一支玻璃仪器中,经组装来完成原来需要较多仪器进行的实验.因
(1)过氧化钠可以和水之间反应产生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观察图甲现象,木条复燃,U形管中两端红墨水液面左低右高,知道反应是放热的,可得到的两个结论是:Na2O2与水反应产生O2,该反应放热,故答案为:Na2O2与水反应产生O2;该反应放热; (2)过氧化钠和水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OH+O2↑; (3)KMnO4固体和浓盐酸之间会发生反应生成黄绿色的气体氯气,氯气可以和氢氧化钠之间发生反应,导致黄绿色消失,故答案为:试管中产生黄绿色气体;随后气体颜色又逐渐变浅; (4)氢气的制备用金属和酸之间的反应来支取,可以取适量锌粒、稀H2SO4(或稀盐酸)放入小试管中,因为氢气是密度小于空气的,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即将圆底烧瓶倒扣在小试管上,并使使管口接近烧瓶底,故答案为:取适量锌粒、稀H2SO4(或稀盐酸)放入小试管中,将圆底烧瓶倒扣在小试管上,并使使管口接近烧瓶底; (5)在上述实验中,丙装置可以用外套管来收集氢气、乙装置用外套管,是使得氯气和氢氧化钠之间反应的,这样可以避免空气污染,故答案为:封闭气体;减少空气污染;收集气体等(任答一点即可).
⑦ 套管实验是什么有什么用
用生活中的器材进行实验分析
主要是方便,选用生活中的物品可以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⑧ 有没有人有这个资料
到人教网看这篇文章http://www.pep.com.cn/gzhx/gzhxxs/ghgkzt/ghztfx/200712/t20071219_432153.htm
⑨ 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稳定性的时候会在一个大试管里面再套一个小试管
这个装置只是为了证明: 在对碳酸钠直接加热而对碳酸氢钠间接加热的情况下,是碳酸氢钠先分解了。 证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小于碳酸钠 不然的话其他装置比较难以达到此要求。 ps:这种东西叫套管实验。
与套管实验具有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卡巴工具箱22
发布:2025-09-19 01:52:25
浏览:749
轴承多少个型号
发布:2025-09-19 00:35:36
浏览:13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