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时候,它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各是什么
反应原理是2H2O2=(MnO2)=2H2O+O2↑
反应装置是固液常温型~
有锥形瓶(装二氧化锰固体)木塞导管,分液漏斗。
收集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集气法收集~
❷ 过氧化氢制氧气装置图
❸ 双氧水制取氧气的方法
双氧水制取氧气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2O2) ————→ 水(H2O) + 氧气(O2)
双氧水制取氧气具体步骤:
①连接装置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再锥形瓶中装入二氧化锰
④倒入过氧化氢溶液
⑤收集氧气
双氧水制取氧气注意事项:
①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②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③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④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⑤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双氧水制取氧气总结:
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
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长颈漏斗中装入的是双氧水,且长颈漏斗下端要封口,即没入锥形瓶的水中,锥形瓶中装入二氧化锰和水。
装药时先装固体再装液体
待集气瓶中气泡溢出说明集气瓶中的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❹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有以下几种分析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锥形瓶跟长来颈漏斗制备的自时候,二氧化锰放在锥形瓶里,通过长颈漏斗添加过氧化氢.这样就易于控制反应的速度跟最后氧气的产量.按需要制备,要多少,造多少.
2试管发生装置则不然,少了添加装置,试管里直接是二氧化锰跟过氧化氢.用不完那么多氧气也要造那么多.并且不易控制反应速度,有时反应太快气压过高,易造成设备炸裂.
(锥形瓶也不需要铁架台支撑)
❺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装置
不用在意溢出的问题,除非出气导管那边压力很大,一般是采用排气排水法收集,不会有很大压力。二氧化锰只是催化剂,原理上只要碰到就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有不便。实验室双氧水浓度较高,便于各种试验时调配,底部加水,可以降低浓度,又可以让双氧水逐渐的于二氧化锰接触。可以让双氧水缓慢的稳定的反应(谁都不希望收集氧气会想爆炸一样快,细水长流的更方便),而且也可以不必溅到锥形瓶壁上(个人觉得)。
再有,深入液面下,不会溅,也可以尽快的让双氧水于二氧化锰接触到,的确也解决了有气体溢出的问题......
学化学还是多想想比较好,以后学反应原理,有机啥的很受益的。
❻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有几种发生装置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就是一种,最简单就是:大试管和一个带导气管的单孔胶塞。
❼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有几种发生装置
过氧化氢可以受热分解成氧气和水,也可以在其中加催化剂分解成氧气和水。
所以有两种发生装置,加热的装置需要酒精灯石棉网。
加催化剂的则和二氧化碳制取的装置一样,都是固体和液体的。
❽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1、发生装置: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装置优点简单方便;
2、发生装置:锥形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橡胶塞,优点是节约药品;
3、发生装置:锥形瓶,分液漏斗,带导管的双孔橡胶塞,优点是可以产生平稳的氧气流。
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纯过氧化氢是淡蓝色的黏稠液体,可任意比例与水混溶,是一种强氧化剂,水溶液俗称双氧水,为无色透明液体,其水溶液适用于医用伤口消毒及环境消毒和食品消毒,在一般情况下会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但分解速度极其慢,加快其反应速度的办法是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等或用短波射线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