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❷ 装置B 中放的试剂是什么,作用是什么,现象是什么,装置 F 的作用是什么
B盛放的是无水硫酸铜,作用是检验水蒸气,现象是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F是除去氯气。
❸ 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等工业.化工厂的氢氧化钠产品常常含有
(1)依据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可知方程式为:CaCl2+Na2CO3═2NaCl+CaCO3↓,过滤后会得到反应后的可溶于水的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未参与反应的氯化钙;
(2)由浓硫酸的吸水性可知B装置的作用是:干燥CO2气体吸收生成的CO2;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该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CO2;因为碱石灰的物质组成是氢氧化钠和生石灰,两者可吸收水与二氧化碳,从而吸收空气中的H2O和CO2防止C装置测量的数据不准确,计算得到的氢氧化钠质量分数比实际值偏高,说明该装置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较小,计算式会导致计算的碳酸钠质量变小,氢氧化钠质量偏大,因此可能的原因是:生成的CO2没有被C装置完全吸收;
故答案为:(1)①CaCl2+Na2CO3═2NaCl+CaCO3↓②NaOH、NaCl、CaCl2
(2)干燥CO2气体;吸收生成的CO2;吸收空气中的H2O和CO2;生成的CO2没有被C装置完全吸收
❹ 证明凯库勒观点错误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装置B的作用是什么
如果他观点正确,溴水褪色
❺ 2018高考卷1理综26题b装置中水的作用是不是防止氧气进入装置
不全是的
那个装置叫“水封”,它是和c中副反应联合起作用的。
事实上,反应过程中会发生副反应,也就是Zn和盐酸的反应,反应会产生H2,c中产生的H2会驱赶上方少量空气,通过支管从K1驱赶进入b,之后由于b的出口在液面下,所以赶出的空气有去无回,实现了c中上方的气体最后基本都是H2
【然而d装置却敞开……成为该题最后一问说的瑕疵点】
❻ 化学实验2
我们可以一个一个看
B装置是用来去水蒸汽的(除去CO2的时候会从NaOH溶液里带出些水蒸汽来)
C装置是用来去CO2的
而D装置就是用来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E装置应该是用来验证反应产物的
(CO+2 CuO==2 Cu+ CO2)
其反应方程式为:Ca(OH)2+ CO2==CaCO3(向下的箭头)+H2O
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首先,CO是毒气,而且它不可能与氧化铜全反应完,所以肯定会有些气体漏出来污染大气,第一个错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
这个装置有图吗?感觉这第二个错误好像……
是按字母顺序装的吗,那是B和C反了……
❼ 图1装置中, 装置B有什么用 长颈漏斗有什么用
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浓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防止HCl与石灰浆反应影响氯化结果
长颈漏斗是为了允许空气进入,或排出气体,防止装置超压或形成真空
❽ 利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测定某氧化铜试样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B的作用
(1)由图可知,装置B的作用是 吸收氯化氢气体,装置F的作用是 吸收空气中的回水蒸气;答
(2)因为C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氢气中水蒸气,故装置C中盛放的液体试剂是浓硫酸;
(3)E装置增加的质量为水的质量,水的质量=104.4g-100.8g=3.6g
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
CuO+H2
△ | .
❾ 海南高考题中,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题中,装置B的作用是什么啊
一、首先制取乙烯,实验室制乙烯用酒精在 有浓硫酸、170°C 的条件下 反应生成乙烯:内 CH3CH2OH→CH2CH2+H2O 二、容然后将乙烯通入液溴,乙烯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无色液体) CH2CH2+Br2→CH2Br-CH2Br 这里的加成反应是指CH2CH2的碳碳双键断裂,跟溴结合。 三、冷水的作用:防止液溴挥发(液溴易挥发,熔点:-7.2°C;沸点:58.78°C) 四、通入乙烯量远远大于理论所需要的量主要是因为乙烯通过液溴的速度过快,乙烯未能完全与液溴反应就逸出了。 五、第一个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副反应生成的酸性气体(CO2、SO2) 副反应:碳化反应 六、第二个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挥发的溴单质,进行尾气处理。 七、液溴上覆盖少量的水:1,2-二溴乙烷微溶于水,且易挥发,加入少量的水能防止1,2-二溴乙烷挥发。
与b装置的作用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