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作业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作业

发布时间:2022-07-08 15:44:58

⑴ 初中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研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通过讨论,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

通过筛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发展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

在设计实验装置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引导学生复习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掌握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的方法,逐一筛选出适合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选择,学会判断,从中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验学生的主动学习。

方法二:从实验室制气的要求入手,讲清楚原则,让学生自己总结,思考到底实验室中用什么方法来制备二氧化碳。

方法三:单刀直入先讲实验室中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让学生思考,实验室选择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通过对比突出该方法的优越性,总结出实验室制气的原则。

知识讲解指导
注意讲解时的条理性,使学生明白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检验方法;让部分学生清楚选择该方法的原因和实验室制气方法选择的依据。

注意理论与实验的结合,避免过于枯燥或过于浅显,缺乏理论高度。

联系实际,讲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理,适用范围,必要时也可讲解常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节知识的学习比较容易,学生在前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基础上经过讨论便可解决。本节学习的重点是能力训练。学生在前面学习的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方案、表达交流、实施方案、总结表达等环节完成整个探究。

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建议
为了完成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设计2课时完成此节教学;

本节是典型的探究学习模式。其中有两个探究:制备药品的探究(快、易)、制取装置的探究(重点、慢)。

讲授过程指导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可结合实验六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进行边讲边实验。

注意运用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可适当与氧气、氮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对比;结合装置讲解制二氧化碳装置与制氢装置的区别与联系(均是固液反应不需加热制气);结合二氧化碳气的性质,讲解二氧化碳气的检验和验满方法。

课程结束指导
复习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原理、装置及验满方法。

布置学生进行家庭实验,用醋酸和鸡蛋壳或水垢制二氧化碳。

布置作业,注意计算和装置图两方面的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一

教学过程:

【引言】

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广泛用途的气体,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想一想到目前为止,你知道多少种能够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

(学生讨论,并列举学过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教师在黑板上逐一记录)

1.碱式碳酸铜热分解

2.蜡烛燃烧

3.木炭燃烧

4.石墨等碳单质在氧气中燃烧

5.木炭还原氧化铜

6.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

7.碳酸受热分解

8.人或动物的呼吸

9.高温煅烧石灰石……

引导学生讨论作为实验室制法的条件是:

1.制取应简便迅速;

2.所制得的气体纯度高,符合演示实验的需要;

3.操作简单、安全,易于实现。

学生评价每一种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否可以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小结】以上方法都不能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讲解】经过不断研究改进,实验室中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碳。

【板书】一 反应原理

1.试剂 石灰石或大理石 盐酸

【讲解】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碳酸,碳酸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最终产物为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板书】2.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提问】可不可以用稀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

【演示】在两个表面皿中分别放有大小一样的石灰石各一块,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让学生观察到开始都有二氧化碳生成,随后加入硫酸的试管,反应速率越来越慢,最后停止。)

【结论】不能用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

【讲解】为了收集到二氧化碳需要什么样的装置来制备二氧化碳呢?反应条件反应物的状态等对实验装置有较大的影响。碳酸钙是块状固体,盐酸是液体,且反应进行时不需要加热,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反应装置呢?(必要时教师可以讲解制氧气、氢气的装置特点)

【板书】二、反应装置: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讲解】因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药品状态,反应条件类似,故可以采用相似的装置来制取。用投影显示制氢气和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讨论】

1.长颈漏斗是否可用普通漏斗代替?

2.锥形瓶可否用其他仪器来代替?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4.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学生讨论、回答,然后教师实验演示、讲解)

【演示】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结果没有在集气瓶中收集到二氧化碳。

【讲解】

1.因为普通漏斗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会从漏斗处逸出。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在液面下被液体封住,气体不会从长颈漏斗处逸出。

2.锥形瓶可以用广口瓶、大试管等玻璃仪器代替。

3.气体收集方法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因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所以常采用集气瓶口向上排气法收集。

4.可以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火焰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板书】三 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

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已经收集满。

【板书】四、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演示】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气体。

【提问】怎样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

【讲解】上一节学过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来灭火,如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还有其它一些二氧化碳型灭火器。

【录像】各种二氧化碳型灭火器介绍

【演示】灭火器原理实验。

常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有:

(1)泡沫灭火器(2)干粉灭火器(3)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小结】通过已学习过的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归纳出气体实验室制取的设计思路及方法,必须明确制取气体的顺序是: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药品及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反应装置。

3.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尤其是密度及其在水中的溶解性),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及验满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二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从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探究过程中,提升实验室气体装置的设计思维水平。

教学过程:

【引入】

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今天我们将来探究在实验室中如何制得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根据前面学习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的经验分析,在实验室制取一种气体应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代表发言。制取所需药品、化学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制取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或验纯的方法。

【展开】目前已学过哪些反应可生成CO2?

学生活动:

列出很多反应

除大家列出的反应外,还有许多反应可以得到CO2。但并不是所有的反应都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如煅烧石灰石在实验室中很难实现。碳燃烧生成的气体可能不纯等等。

提问:以上反应中最适合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是?说明原因。

学生活动:通过讨论和实验排除反应1、2、3、4、6、7、8。明确反应5为实验室制取CO2­­ 的反应。

[板书]:

实验药品:

1. 石灰石和稀盐酸

2. 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CO2­+H2O请归纳反应的特点。

3. 反应装置:固液不加热装置

4. 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提出探究问题:设计何种实验装置来制取CO2?(至少2种)

教师提供制氧气、制氢气的装置图供学生参考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小组活动。

1.首先考虑制氢气的装置。

2.在制氢装置

⑵ 求关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以及植物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的实验题 难的选择题

知识要点
【知识要点一】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过程
1.实验:光合作用探究过程
1)水是绿色植物生长的原料:荷兰医生海尔蒙特的实验

2)证明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的实验(课本实验分析)
问题a、为什么天竺葵要在暗处放置一昼夜?--利用呼吸作用来分解原来储存的淀粉,消除淀粉对实验的影响。
b、为什么要用铝箔纸在叶片的相同位置从上下盖严?--为了设置对比,证明绿叶光合作用需要光。
C、为什么要水浴加热?--酒精易燃,不能直接加热。
d、酒精中漂洗的作用是什么?--使叶绿素褪去
【实验现象】被光照射到的叶片部位产生了蓝色 ,被铝箔纸遮光的叶片部分没有变蓝。(碘液使淀粉变蓝,因此碘液可以作为检验、鉴定淀粉的试剂)
【实验结论】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也说明光合作用发生的条件之一是光。
3)【思考】怎样证明植物光合作用使会产生氧气?--如图2-48所示,收集水生绿色植物产生的气体,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来试验。需要设置对比实验,这样才能说明气体是绿色植物产生的,而不是由水直接产生的。
4)【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吗?(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a、这个实验有几个变量?--3个:阳光、二氧化碳(主要的变量)、植物的叶片。
b、如何防止植物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用石灰水(或者NaOH)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需要对照实验吗?--需要。为了控制变量。
d、改进建议:水不是由外界空气直接提供的。水应该是由根部吸收后运输到叶片的。
【探究结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5)绿叶有叶绿素的部分经光照才能产生淀粉。
银边天竺葵的叶片边缘为什么是白色的?(要求回答:叶片边缘的细胞里不含叶绿素。)
启发思考:将经过光照的银边天竺葵的叶片用酒精脱色和碘液处理后,叶片的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
叶片中部原是绿色的部分被碘液染成了蓝色(说明有淀粉生成),而白色的边缘部分未被染成蓝色(无淀粉)。
例选取有绿色叶片和白斑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如图所示。
(1) 实验中,将牵牛花放在暗室一昼夜是为了使叶片内的( ) 。
(2)将此装置放置在光下数小时后,再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 中,
是使( )溶解而隔水加热目的是为了防止( ) 。
(3)实验中滴碘液不变蓝的是( )
A.I叶覆盖铝箔部分 B.II叶绿色部分
C.III叶 D.I叶未覆盖铝箔的部分 E.II叶白斑部分
(4)该实验的结果可以确定光合作用必要条件是 ( )
A、光 B、适宜的温度 C.二氧化碳 D、水
E、氧 F、叶绿体
2.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物质方面的转化:简单的无机物制成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能量方面的转化:光能(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1)场所:叶绿体 (2)条件:光 (3)原料:CO2 H2O (4)产物:有机物(淀粉)、氧气
(5)物质转变:无机物变为有机物 (6)能量的转变:光能变为化学能
3.光合作用的意义:
(1)制造的有机物是一切生物和人类的物质来源;
(2)为各种生物提供了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3)使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相对的稳定。
练1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必须经以下步骤:
(1)、将叶片一部分遮光处理 (2)、暗处放置24小时(3)、强光下光照2小时
(4)、在水中浸一下 (5)、滴上碘酒 (6)、取下叶片放在沸酒精中煮
正确的操作顺是:
练2请你仔细观察这两个鱼缸中的水草。
1、你能辨认出真水草的是 ,假的水草是 。
你的理由是 。
2、形成这种小气泡的物质最可能是 。
3、水草对金鱼的作用是 。

甲 乙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及区别: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
氧气
有机物
能量
是否需要叶绿素

需要光
联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所放出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因此,没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就没有基础。光合作用对原料的吸收利用和对产物的输导,所需要的能量又是呼吸作用所释放出来的。所以,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
【知识要点二】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1)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能溶于水--制成汽水
3)密度比空气大,约是空气的1、5倍--所以可以象倾倒液体一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灭火
4)在一定条件下有三态变化,经压缩的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可升华、吸热,可作致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2、化学性质:⑴通常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⑵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⑶二氧化碳可以跟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碳酸不稳定,见光、加热都会分解,使二氧化碳逸出。 (化学式如何写)
⑷二氧化碳能跟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利用此反应检验二氧化碳。(化学式如何写)
3、CO2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实验室制取CO2一般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CO2的检验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则为CO2
CO2的验满方法: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瓶口,木条熄灭,则说明已满
3)实验过程:

讨论:用了长颈漏斗的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如何检查其气密性?
结论: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形成液封,如果其中的液面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用长颈漏斗时,要注意其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否则气体要从长颈漏斗中逸出(课本长颈漏斗液封)
用石灰石不用碳酸钠(石灰石反应速率适中)、用稀盐酸不用硫酸(CaSO4微溶,覆盖在石灰石表面使反应停止)和浓盐酸(易挥发使C02不纯)
4)二氧化碳的用途:1、化工原料;2、人工降雨; 3、人造云雾;4、致冷剂;5、光合作用--气态肥;6、灭火剂。
例1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 二氧化碳遇水生成碳酸。
(2) 碳酸受热分解 。
(3) 长久置于空气中的石灰水变质。
例2、实验室里制取CO2气体,一般有五个步骤,请按顺序排列---------------………………………( )
①收集CO2气体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装置③向漏斗注入盐酸④检查装置气密性⑤向广口瓶中放入大理石
A.②④⑤③①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②④⑤ D.④②③⑤①
例3下列装置可用来收集CO2的是_______,
可用于收集O2的是_____________,
如果是C的装置,气体从 端通入。
如果是D的装置,气体从 端通入。
气体从 端通入。
例4、右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指出图中的错误,并加以更正。
A
B
C
D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据CCTV报道,2005年5月22日上午,我国对珠穆朗玛峰高度进行重新测量的测量队员成功登上空气稀薄的顶峰。测量队员所携带的贮气瓶中,含有的气体主要是( )
A、氧气 B、氢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2.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具备的性质是:( )
A.易溶于水,比空气轻 B.难溶于水,比空气轻
C.易溶于水,比空气重 D.不易溶于水,比空气重
3.酸雨、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是全球环境的三大热点问题,下列选项不会加剧这三大环境问题的( ) A.化石燃料的燃烧 B.汽车尾气的排放
C.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使用氟里昂作致冷剂
4.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但原子的数目改变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但原子的数目不变
C.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D.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物的分子数
5. 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与此功能相适应的是 ( )
A.肺泡壁很薄 B.肺泡壁布满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C.肺泡数量极多,表面积很大 D.以上三项都是
6、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燃烧煤、石油过程中,排放大量的甲气体造成的;温室效应是生物呼吸和人类生产、生活排放大量的乙气体造成的。甲、乙气体分别是―――( )
A.CO2 和 SO2 B. SO2 和 NO2 C.SO2 和 CO2 D.SO2 和 NO
7.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燃烧时有发光放热现象 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燃烧一定是氧化反应 D、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可能燃烧
8.下列各项表示平静呼吸时的吸气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胸廓扩大一肺扩张一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一气体进入肺
B.胸廓扩大—肺扩张一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一气体进入肺
C.胸廓扩大一肺缩小一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一气体进入肺
D.胸廓扩大一肺缩小一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一气休进入肺
9.动物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占体积分数最多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水蒸气
10.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3Fe+2O2 点燃 Fe3O4 B、S+O2 点燃 SO2
C、4P+5O2 点燃 2P2O5 D、2H2O 通电 O2↑+2H2↑
11.“非典”时期,各大酒店和商场等公共场所,大多用臭氧机消毒。大气中的臭氧层对地球上的生物具有保护作用是因为它能( )
A.增强紫外线的杀菌能力 B.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
C.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D.透过更多的紫外线
12.与自然界碳循环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蒸腾作用
13. 宇宙飞船内,用含氢氧化锂的过滤网除去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OH+CO2→Li2CO3+X。则X的化学式为( )
A.H2 B.H2O C.O2 D、H2O2
14.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下列物质中,不会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是( )
A.吸烟产生的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质 B.水烧开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
C.劣质装修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害物质 D.石材释放出的有害放射性气体:氡
15.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 ②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受到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的污染
④汽车尾气排放的增加加剧了空气污染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依次是( )
①向清水漂洗后的叶片加碘酒然后用清水冲掉碘酒;②实验植物在暗处放置一昼夜;③观察叶片遮光与未遮光部分的颜色;④把遮光处理后的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⑤将叶片的一部分作遮光处理再移到光下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⑤④①
C、③④⑤①②D、②⑤④①③
17.以下是国家关于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表
污染指数 50以下 5 1~100 101-v200 201~250 251一300 300以上
质量级别 I Ⅱ Ⅲ IV(1) IV(2) V
质量状况 好 良好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中度重污染 重度污染
绍兴市2004年6月8日的空气污染指数为56~76,根据以上信息判断绍兴市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 ( )
(A)I级好 (B)Ⅱ级良好 (C)Ⅲ级轻度污染 (D)V级重度污染
18.2003年12月23日早晨,重庆川东北气矿天然气发生“井喷”事故,喷出大量的硫化氢气体(硫化氢为无色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分子式为H2S,相对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这次事故造成附近高桥镇243名人员死亡,教训十分惨痛。如果你是高桥镇的学生,你认为不可取( )
A.往山顶高处走 B.用湿毛巾捂着嘴、鼻走
C.往山脚低处走 D.赶快跑到空气新鲜处
20.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
A、臭氧 B、氯化氢 C、水 D、碳酸钙
21.关于下列物质反应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22.下列气体是空气中含有的几种成分,其中能充入灯泡制成霓虹灯的是 ( )
A.N2 B.O2 C.CO2 D. 稀有气体
23.空气中氧气含量最少的时候是( )
A.早晨 B.中午 C.傍晚 D.午夜
24.下列各种现象不能用质量守衡定律解释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动物的呼吸作用 C.水结冰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5.在温室中种植蔬菜,适当增加空气中的 的浓度,可加速 作用的进行,提高蔬菜产量。水稻、小麦的种子应干燥贮藏,以减弱其 作用,保持品质。
26有一种气体A,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溶于水生成B,B显酸性,但不稳定,易分解生成C和气体A。气体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白色沉淀。(1)A、B、C各是什么物质,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 ,B ,C 。(2)写出A溶于水生成B的反应方程式为: 。
27.如图所示,点燃两支短蜡烛,然后沿烧杯内壁倾倒二氧化碳。根据实验回答:
(1)观察到的两支蜡烛的现象是 。
(2)该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
物理性质是: ;
化学性质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本身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8.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2)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写出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文字表达式
29.仔细观察右边实验过程,请问哪只试管
中的白磷能燃烧?(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答 ,同时此实验还告诉我们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1) ;(2) 。
30.下图所示装置用于测定蝗虫呼吸作用的速率。实验装
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蝗虫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图中
的NaOH溶液能够充分吸收瓶中的CO2气体,据图回答:
⑴ 30分钟后,U形管中的水柱向 瓶(填“A”或“B”)移动;
⑵ B瓶有什么作用? 。
3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⑴绿色植物通过_____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通过____作用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⑵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反应的方程式如下),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请在括号填写该化工原料的化学式:2CO2+6H2=1()+4H2O
⑶为了缓减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_(填序号)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C、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32.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48小时,然后将一片叶子的叶脉切断(如图所示),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再将叶片脱色处理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上部)叶呈棕色,b部(下部)叶呈蓝色,这个实验说明了:
(1) 。(填字母代号)
A.光合作用需要光 B.光合作用需要CO2
C.光合作用需要H2O D.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 。(填字母代号)
A.叶上部有淀粉产生,下部无淀粉产生
B.叶下部有淀粉产生,上部无淀粉产生
33.如下图(甲)所示,先将天竺葵在黑暗的地方放置一昼夜,再在天竺葵的叶上,用两片相同大小的铝箔纸盖住相同位置的上下叶表皮的一部分,这是为了___。在阳光下4小时后,经用酒精处理(图乙),滴加碘液(图丙),观察到的现象是叶片的遮光部分 (填“变蓝”或“不变蓝”);这说明 。
34.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 的反应,请你写出一个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5.在2Cu+O2=2CuO的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铜、氧气与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比是: 。
36.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试根据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推断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37.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科学实验的正确步骤应为:①明确实验目的②收集有关资料③设计合理方案④进行科学实验。请你按照以上四步,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所用装置图用序号表示)

在实验室中,经常用固体Zn和稀硫酸(H2SO4)的混合物在常温下反应的方法制取氢气,反应生成 ZnSO4和H2。已知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89 g/L,空气的密度为l.293 g/L,且在常温常压下,l体积水能溶解0.002体积的氢气。
①明确实验目的: 。
②收集有关资料:氢气的密度 于空气密度且 水。固体Zn和稀硫酸(H2SO4)的混合物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设计合理方案:发生装置选用 ,收集装置选用 。
38.燃烧含硫的煤和燃放鞭炮都会产生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气体。如果完全燃烧1.6克硫,能产生多少克二氧化硫气体?
39.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与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加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1)维生素C的一个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维生素C在氧气中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化学方程式为 ;
(3)将1.76克维生素C放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

⑶ 2020内蒙古教师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

【过程与方法】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生设计、组装实验装置,体验、反思和完善设计,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创设情景

【复习旧知】结合生活和已有知识,列举大家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举例】碳酸盐和酸。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1.确定实验原理

【演示实验】

实验1: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2:石灰石和稀硫酸的反应

【观察现象】

实验1: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很剧烈。

实验2:开始反应时有气泡,一会儿就没有了气泡。

【讨论与思考】通过上述两个实验,思考实验室中能否采用上述方法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分析】实验1反应太快,来不及收集气体,实验2反应一会儿停止,不理想。

演示实验3: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讨论与思考】上述三个实验中,哪一个比较适合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为什么?

【讨论得出结论】实验3反应速率比较适中,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2.实验装置选取

【投影】投影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讨论】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收集气体一般有哪几种方法?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小结】

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固液常温型(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

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该为固液常温型,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投影展示相关实验仪器,学生从中选择,拼一拼,装一装,设计并组装出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思考讨论】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的检验

【提问】能够使燃烧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吗?

【学生讨论回答】不一定,如氮气也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也能够使燃烧着的木条熄灭。

【提问】应如何检验一种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实验】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教师总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一种特性,实验室中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一种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第三环节: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探究制备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和二氧化碳的检验。

【作业】分别列举几种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排水法收集的气体。

五、板书设计

以上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案,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⑷ 作业啊!速度啊!!!实验室中可以用什么和什么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碳酸钙和稀盐酸

⑸ 求作业答案: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产生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逸出
(2)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CaCO 3 + 2HCl===CaCl 2 + H 2 O+ CO 2

阅读全文

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作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车座是什么简单机械 浏览:69
阀门上ht200是什么意思 浏览:364
什么健身器材有打豆浆机的声音 浏览:3
实验室合成溴苯的装置及有关 浏览:659
无锡正规机械设备哪个好 浏览:144
华宇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6
测试设备失败怎么办 浏览:612
机械式温控器调到多少度 浏览:894
东莞哪里有健身器材卖 浏览:577
机械原理怎么知道有几个约束 浏览:33
街道上检测分贝的装置叫什么 浏览:312
绝缘靴耐压实验装置启动不了 浏览:232
电梯机械部分的系统不包括哪些 浏览:687
仪表盘有乌龟标识的是什么车 浏览:416
阀门中dc是什么意思 浏览:320
谐波检测装置中ch接口是什么 浏览:78
g6仪表多少钱换 浏览:860
空调机组制冷量是多少 浏览:92
太原最大五金批发市场 浏览:396
轮胎补胎后仪表故障标志怎么去掉 浏览: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