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图为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图,两位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图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
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对空气有污染,因此不能不采取任何措施就用一氧化碳回排净答空气;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与容器内的空气混合,点燃后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不能不排净空气就点灯;
要想不污染空气,又防止发生爆炸,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或稀有气体,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然后再点燃酒精灯;或去掉酒精灯,右侧导管口系一个气球,用于收集尾气,从左侧导管通人一氧化碳过一会儿再点燃酒精喷灯.
故答案为:
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对空气有污染;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与容器内的空气混合,点燃后可能会发生爆炸;
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或稀有气体,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然后再点燃酒精灯;或去掉酒精灯,右侧导管口系一个气球,用于收集尾气,从左侧导管通人一氧化碳过一会儿再点燃酒精喷灯
3CO+Fe2O3
高温 | .
2. 实验室制氯气的实验装置图如下所示:(1)连接好装置后,实验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2)甲中盛有__
(1)该实验装置中连接了多个仪器,且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不避免氯气泄漏,会污版染空权气且浪费试剂,所以在实验前需要检验装置气密性, 故答案为:检查装置气密性; (2)根据装置可知甲、乙为净化和干燥氯气的装置,氯气因为混有挥发出的HCl气体,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气体, 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3)实验室中,利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所以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杂质水蒸气,氯气为酸性气体,可通过浓硫酸吸收水蒸气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 故答案为:浓硫酸;干燥氯气; (4)氯气密度大于空气,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管插入管底有利于排净空气, 故答案为: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导管插入管底有利于排净空气; (5)氯气有毒,需要进行尾气吸收,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尾气吸收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H+Cl2=NaCl+NaClO+H2O,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碱液);2NaOH+Cl2=NaCl+NaClO+H2O.
3. 以下是中学常见的实验装置图(图1)(1)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要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氢气,请
(1)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不需要加热,可以选择②装置,干燥氢气时,应该用浓硫酸,氢气应该从d进入,从c出,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应该选择⑦,所以所选装置接口按从左到右顺序连接为:bdci. 故填:bdci. (2)a、用KMnO4制氧气应选用①作为发生装置,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在a处连接一段导管,把导管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双手紧捂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出现,说明装置不漏气. 故填:①;在a处连接一段导管,把导管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双手紧捂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出现,说明装置不漏气. b、过氧化氢分解可以选择二氧化锰做催化剂,二氧化锰是粉末状的,用H2O2溶液制氧气时,不可以采用此装置. 故填:二氧化锰;不可以. C、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氯酸钾分解能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MnO2 | .
4. 如图1是实验室模拟炼铁的装置图,试回答:(1)按如图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固定实验
(1)实验刚开始,先通抄一氧化碳,然后点燃酒精喷灯加热,目的是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以免发生爆炸;实验结束,先熄灭酒精喷灯,通一氧化碳直到玻璃管完全冷却;因为一氧化碳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在通一氧化碳之前必须先点燃酒精灯,停止通一氧化碳之后才能熄灭酒精灯.故填:③①⑤⑥②④; (2)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将灼热的红棕色氧化铁粉末还原成黑色的铁粉.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填:3CO+Fe2O3 高温 | .
5. 怎样画化学实验装置图
实验课本上一般都有实验装置图,你要先熟练掌握单个仪器的画法。 然后呢,在做实验时,首专先确定实属验所需仪器,接着按照仪器连接顺序自下而上、自左向右画出实验装置即可。 因为化学实验装置图一般只要求画平面的,所以难度不是很大。要想使图画美观,还是建议对单个实验仪器画法多加练习。排版时候,注意在纸张上安排得当,这样画出来就间接、美观。
6. 化学实验装置的正确连接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实验装置.(1)用上述装置制备气体:
(1)①a.氢气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 b.硫化氢能够被浓硫酸氧化,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b错误; c.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用浓硫酸干燥,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正确; d.乙烯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②利用固体氢氧化钠和浓氨水可以快速制取氨气.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AFE;固体氢氧化钠; ③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正确的组合为ABC,检验O 2 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收集满了,故答案为:ABC;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2)在利用A、B组合验证盐酸、碳酸、次氯酸的酸性强弱时,可以采用强酸制弱酸的方法,A中利用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盐酸应装入分液漏斗,将二氧化碳通入B中的次氯酸钙中,可反应生成次氯酸和CaCO 3 沉淀,反应方程式:Ca 2+ +2ClO - +CO 2 +H 2 O═CaCO 3 ↓+2HClO,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Ca 2+ +2ClO - +CO 2 +H 2 O═CaCO 3 ↓+2HClO. |
7.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A、B装置连接
(1)将A、B装置抄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变红色,故答案为: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可以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故答案为:Ca(OH)2+CO2═CaCO3↓+H2O (3)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故答案为: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故答案为:(1)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2)Ca(OH)2+CO2═CaCO3↓+H2O. (3)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8.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A、E装置连
(1)c用燃着的木条靠近E瓶b导管口,木条火焰熄灭 (2)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二氧化碳能与水版反应生成碳酸;权 (3)Ca(OH) 2 +CO 2 ═CaCO 3 ↓+H 2 O (4)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9. 如图为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图,两位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图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
(1)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通一段时间一氧化碳排净空气,能污染空气.故填: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能污染空气.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点燃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然后再通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装置中的空气混合,燃烧后可能发生爆炸.故填: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与装置中的空气混合,燃烧后可能发生爆炸. (3)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能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然后再点燃酒精灯和酒精喷灯.故填: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然后再点燃酒精灯和酒精喷灯. (4)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填:2CO+O2 点燃 | .
10.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A、E装置连接
(1)将A、E装置连接时,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将A装置的导管a与E装置的导管c相连接; 检验E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把燃烧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故填:c;把燃烧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2)将A、B装置连接时,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石蕊试液变红色,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水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给试管加热后,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现象是石蕊试液由红色变成紫色,化学方程式为:H2CO3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