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火炮反后坐装置设计版本

火炮反后坐装置设计版本

发布时间:2022-07-06 20:22:25

『壹』 反后坐火炮发展历史

最早的炮架很简单,用槽形木架支撑炮身。十五世纪后期,炮身上采用了炮耳轴将其安装在基座上或带轮的架体上,可使炮口升降以调整射程。这种与炮身通过炮耳轴刚性地连接在一起的炮架,称为刚性炮架。发射时全部后坐力作用在炮架上,全炮后坐。火炮十分笨重,发射速度也很低。
十九世纪末,火炮上采用了反后坐装置(弹性缓冲装置),通过它将炮架与炮身连接起来,这种炮架为弹性炮架。发射时炮身相对于炮架后坐,全炮不后移。反后坐装置消耗了大部分后坐能量,炮架受力大减,因而大幅度减轻了全炮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发射速度。这是火炮技术上的一次飞跃。现在火炮除迫击炮和无后坐炮外,几乎都采用弹性炮架。随着机械、液压和电气技术在炮架上的综合应用,现代火炮的炮架性能更加完善,种类也较多
火炮反后坐装置的发明是一个里程碑,它结束了刚性炮架的时代,进入了弹性炮架的时代。通俗的说,火炮的反后坐装置就是一个“弹簧”,是火炮射击时一个有特殊功能的缓冲和复位装置:在火炮射击时,反后坐装置通过后坐部分的后坐运动产生一定的后坐力,从而控制后坐部分的后坐运动规律(速度和行程);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使后坐部分在后坐终止时再能自动返回到射击前的初始位置。可见,反后坐装置的最大优点就是它能将火炮射击时所产生的巨大后坐力巧妙地缓解掉,同时也使得后坐部件正常复进到位以便下次射击。
整体来看,火炮的反后坐装置一般由制退机和复进机组成,它们的组成有多种样式,如各自独立分置的,有机联合的,等等。
最早的制退机是用弹簧缓冲的,也就叫弹簧式制退机。它结构简单、作用可靠,但对火炮而言,它的缓冲能力太小,很快就被淘汰。气体式的制退机,基本上与弹簧式制退机的原理相同,也被淘汰。使用最广泛、使用时间最长的是液压式制退机。目前,电磁缓冲正处于研究之中。
复进机是火炮后坐部分的复位装置,它的功能是:平时让火炮的后坐部分在任何射角时都保持在待射击的位置;射击时吸收并储蓄足够的后坐能量,以备后坐到位后拉动其复进运动,所以它也是后坐阻力的组成部分。
目前,弹簧式的,液体气压式,气压式和火药燃气式几种结构形式的复进机都在用。显然,复进机可以用弹簧和气体作为弹性元件。弹簧结构简单、紧凑,工作可靠,不易损坏。气体式的质量轻,便于调整复进速度。通常情况下,火炮口径小的用弹簧式,口径大的用液体气压式,射速快的航炮用火药燃气式,舰炮用气体式。

『贰』 苏联M1987式加农炮是用的哪种反后坐装置

M1987式加农炮是为取代20世纪50年代中期装备的11~20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而研制版的一种新型牵引式加农炮权,北约称为80年代中期装备。炮口装有双室制退器,采用半自动楔式炮闩,反后坐装置为液压气体式。大架为开脚式结构,每个大架只有一个用于开关大架且有利于行军状态与战斗状态转换的滚轮。

炮架前下部装有液压控制的圆形发射座盘。可发射CZC19式152毫米自行榴弹和绝大多数现役火炮使用的弹药。发射杀伤爆破弹初速810米/秒,最大射程247千米。最大射速7发/分,持续射速2发/分,高低射界-35°~+70°,方向射界左右各27°,战斗状态重7吨。

『叁』 性能好的国产火炮 数据

中国国产PLZ05火炮

『肆』 二战各国火炮资料和图片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两大部分组成。炮身包括身管、炮尾、炮闩等。身管 火炮
用来赋予弹丸初速和飞行方向;炮尾用来装填炮弹;炮闩用以关闭炮膛,击发炮弹。炮架由反后坐装置、方向机、高低机、瞄准装置、大架和运动体等组成。反后坐装置用以保证火炮发射炮弹后的复位;方向机和高低机用来保证火炮发射炮弹后复位;方向机和高低机用来操纵炮身变换方向和高低;瞄准装置由瞄准具和瞄准镜组成,用以装定火炮射击数据,实施瞄准射击;大架和运动体用于射击时支撑火炮,行军时作为炮车。
火炮按用途分为地面压制火炮、高射炮、反坦克火炮、坦克炮、航空机关炮、舰炮和海岸炮。其中地面压制火炮包括加农炮、榴弹炮、加农榴弹炮和迫击炮,有些国家还包括火箭炮。反坦克火炮包括反坦克炮和无坐力炮。按弹道特性分为加农炮、榴弹炮和迫击炮。加农炮弹道低伸,身管长,初速 火炮
大,射角一般小于45°,用定装式或分装式炮弹,变装药号数少,适于对装甲目标、垂直目标和远距离目标射击。高射炮、反坦克炮、坦克炮、航空机关炮、舰炮和海岸炮都具有加农炮的弹道特性。榴弹炮弹道较弯曲,炮身较短,初速较小,射角可达75°,用分装式炮弹,变装药号数较多,弹道机动性大,适于对水平目标射击。迫击炮弹道弯曲,炮身短,初速小,射角为45°~85°,变装药号数较多,适于对遮蔽物后的目标射击。按运动方式分为自行火炮、牵引火炮、骡马挽曳火炮和骡马驮载火炮。按炮膛构造分为线膛炮和滑膛炮。

『伍』 豹2坦克装甲防护能力图,豹2坦克有几种改进型

豹2A5
豹2A5型主要改进包括:炮塔前弧区装有新的增强型装甲组件;用全电系统取代原有的液压火控与稳定系统;改进120毫米火炮反后坐装置,以便将来安装莱茵金属公司的120毫米L/55滑膛炮;车长的顶置PERI R17 A2瞄具有一个热成像通道;车体后部的TV摄像机与监控器屏幕相连,使驾驶员可以快速安全地转向;能与指挥与控制系统相连的以光纤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为基础的复合导航系统;改进型激光测距机数据处理器。

虽然一些西方专家认为,拿坦克对付没什么重武器的塔利班是“杀鸡用牛刀”,但加拿大军方认为,“豹2”能帮助地面部队更有效地围剿抵抗运动的根据地,尤其能为步兵提供远比普通火炮及时准确的远程打击,士兵们不必再去苦等战斗机或直升机发射导弹,这要花费很多时间。兰德公司高级研究员约翰逊在一篇分析坦克在反叛乱战争中的作用的文章中认为,“坦克给士兵提供了近在眼前的防护、火力和机动性,这种精神上的鼓舞远超出驻阿美军使用最多的轻武装反地雷车”。

更重要的是,结构结实的“豹2”经得住大威力地雷的攻击。有士兵形容“豹2”轧到塔利班埋设的地雷时,“只是感觉车体稍稍晃了一下”。2008年2月,一辆丹麦的“豹2”压中了地雷,只是掉了一边履带,车内无人受伤。难怪有人说,“豹2”轧地雷就如同吃面包一样稀松平常。

『陆』 苏联59式130毫米加农炮是怎样设计的

1959年,兵器工业部127厂按照原苏联M-46加农炮仿制成功59式130毫米加农炮。

火炮采用单筒身管,装多孔式制退器;手动横楔式炮闩;变后坐制退机,液体气压式复进机,两机分别布置在炮身上、下部,均为杆后坐形式。苏联59式130毫米加农炮炮架由摇架、上架、下架、大架和防盾组成,大架装有炮身推拉器,行军时,解脱反后坐装置,将炮身后拉,以缩短火炮行军长度。苏联59式130毫米加农炮瞄准部分分为方向机、高低机、平衡机、瞄准装置组成,高低机为单齿弧外啮合式,平衡机为气压式,瞄准装置由瞄准具、周视瞄准镜、直接瞄准镜与照明具组成。苏联59式130毫米加农炮全重8.5吨,炮班8人,六轮卡车牵引,射速6-8发/分。最大射程27千米。此后结合了122毫米加农炮和152毫米加榴炮的炮架和结构设计,使得59式的全重减轻了2.1吨,射速提高到8-10发/分。

『柒』 82无后坐力炮的基本信息

无坐力炮是发射时利用后喷物质的动量抵消后坐力使炮身不后坐的火炮。亦称无后坐力炮。一般火炮在发射炮弹的同时,还会产生巨大的后坐力,使火炮后退很远的距离,这既影响射击的准确性和发射速度,又给操作带来不便。 1879年,法国的德维尔将军等人发明了火炮的反后坐复进装置,但它并没有消除开炮时的后坐现象,只是使后坐炮身能够自动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并且它还会使炮架结构复杂,重量增加,机动性降低。 世界上第一门能够消除后坐现象的火炮是由美国海军少校戴维斯研制的。戴维斯的设计思想非常独特,他把两颗弹尾相对的弹丸放在一根两端开口的炮管内发射。射击时,向前射出的是真弹头,另一颗向后抛的是假弹丸──铅油质的配重体,使其作用力相互抵消,从而使炮射不发生后坐。抛射出的配重体散落在炮尾后不远的地方,射手避开了这个危险区就不会受伤害。戴 维斯于1914年发明的世界上第一门无坐力炮人称 “戴维斯炮”。 “戴维斯炮”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人们对它进行了改进和发展。1917年,俄国人梁布欣斯基取消了配重体,直接用向后喷出的火药气体来进行平衡。这样,抛射固体配重体的后半截炮管也就没有用了,使无坐力炮的炮管缩短了一半,此后,英国的库克和苏联的特罗菲莫夫、别尔卡洛夫、库尔契夫斯基等人对无坐力炮作了新的发展,在炮管的尾部安上喷管,使流过喷管的气体速度增大,从而减少喷出的气体量。1936年,梁布欣斯基研制出一种75.2毫米无坐力炮,这是世界上正式装备部队的第一种无坐力炮。无坐力炮的第一次实战应用是1941年的苏联─芬兰战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年代,无坐力炮在各国军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不断改进。无坐力炮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于伴随步兵作战。但后喷火焰大,易暴露。它主要用于近距离射击坦克等装甲目标。

82毫米无后坐力炮于1979年设计定型,1981年批量生产装备部队,该炮是一种营属火炮,装备到步兵营。
该炮身管和药室为整体结构,采用横向开关闩机构,为减轻炮重,药室容积较小;炮闩有上、下两个喷孔,利用闩轴和开闩杆完成与炮尾的闭锁;炮闩上还装有长喷管,以减少后喷危险角;该炮配用直瞄和间瞄两用合一光学瞄准镜和微光瞄准镜。
破甲弹为火箭增程弹,采用双锥药型罩;榴弹内装825颗钢珠。

『捌』 M1A2SEP 挑战者2E 梅卡瓦4 勒克莱尔 T-90和豹2A6的资料

以色列"梅卡瓦4"主战坦克
以色列国防军于2002年6月24日向世界展示了花9年时间研制而成的下一代主战坦克:""梅卡瓦4"主战坦克.它是在"梅卡瓦3"的基础上对装甲防护和站场管理系统进行了重大的改进和调整,实现现代战场数字化.
"梅卡瓦4"主战坦克上装配有一门以色列自制的120MM滑膛炮,这种炮具备有发射多种炮弹和火箭的能力.形体上也比前三种型号都要大一些,而且在"梅卡瓦4"的炮塔上只有一个指挥官使用的舱口,而其它的乘员则用后舱门."梅卡瓦4"同"梅卡瓦3"一样具备有击落直升机的能力."梅卡瓦4"主战坦克的动力装置为狄塞尔内燃发动机,功率由"梅卡瓦3"的1300马力增高到1500马力;它的电子设备和传输装置也都进行了改进,在新型坦克的后面装有摄象机,协助驾驶员向后驾驶;它的激光测距仪也进行了改进,具备有红外夜视能力,能够探测并锁定目标,使坦克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能够消灭移动目标.

T-90是俄罗斯陆军最先进的陆战装甲装备,是在T-72BM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于1993年进入初期生产,先后生产了大约300辆,其中大多数部署在远东地区。该型坦克重46.5吨,乘员3名,公路最大行驶速度为65千米/小时,配备了电脑化的火控系统和激光测距仪等先进设备,具有行进间和夜间作战功夫。较引人注目的是,其125毫米火炮十分厉害,不仅可以发射炮弹,还可发射激光制导的AT- 11导弹,能击穿4千米远大约400毫米厚的装甲目标,也可攻击低空飞行的直升机。同时,该型坦克采用了大量新型防护装甲技术,是世界上防护最好的主战坦克之一。

众所周知,美国陆军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主战坦克。据报道,美国陆军购买 T-90实际上是想得到该型主战坦克在作战性能等方面的5大秘密:炮塔是主战坦克防护较好的地方,常常配备最好的防护材料,那么,T-90炮塔前部装甲防护的组成部分是什么?该型坦克的125毫米火炮是怎么发射激光制导导弹的?坦克是否配备了新型炮弹?坦克是否配备了新型主动式反应装甲?其瞄准系统是否安装了第一代或第二代前视红外或夜间热成像系统?

美国资深军事分析人士认为,美国陆军如果买到T-90,不仅可以用来与自己的主战坦克作比较,还可用来进行研究分析,寻找对付该型坦克的办法,包括进行实战训练,使自己的士兵真实地感受对方新型主战坦克的作战环境。华盛顿一位分析家说,美国三军情报系统优先考虑的项目之一就是设法搞到外国先进的武器装备,且每年都有专用的巨额资金。而一辆T-90主战坦克就将耗费数百万美元。
参考资料:(国防报 2001年09月25日 第4版)

“挑战者”2E谱新篇

“挑战者”2系列主战坦克的最新改进型是“挑战者”2E主战坦克。2E型是专为出口而设计的,主要面向中东市场,一度称为“沙漠挑战者”。不过,它的成名还是在2000年的希腊“未来主战坦克”采购大战中。当时,“挑战者”2E坦克和德国的“豹”2A5、美国的M1A2、法国的“勒克莱尔”、俄罗斯的T-80U、乌克兰的T-84坦克同台献技,表现不俗,使得希
腊军方对购买“挑战者”2E坦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不过,希腊人最终还是选中了“豹”2A5/A6坦克,令英国人多少有些失落。

“挑战者”2E坦克的最大变化是有了一颗“德国心”——发动机和变速箱都是德国造的名牌产品。为了弥补“挑战者”坦克机动性上的差距,2E型坦克上选用了德国著名的MTU883型涡轮增压柴油机(横置)和伦克公司的HSWL295型全自动变速箱(5前/3倒),再加上液压调整的双销履带。这样一来,使 “挑战者”2E坦克的单位功率从原来的19.2马力/吨提高到24马力/吨,最大速度也从原来的56千米/小时提高到72千米/小时。由于这套动力-传动装置很紧凑,使坦克可以装更多的燃油,这样,最大行程也相应增大到550千米。此外,2E型上还采用了第二代液气悬挂装置,进一步提高了行驶的平顺性。可以说,机动性上的提高,是“挑战者”2E坦克的最大“亮点”。

“挑战者”2E的另一项重大的改进是,安装了维克斯公司研制的综合式战场管理系统(BMS),其中包括美国TRW公司为美军21世纪作战旅研制的软件。这套系统可从武器系统或GPS全球定位系统获取信息,为车长提供本车位置、友军及敌方坦克位置的信息,车长一看显示屏便可以对战场态势了如指掌,大大减轻了车长的工作负担。

防护性的提高,表现在加装了乘员舱的灭火抑爆装置,弹药均存放在炮塔座圈以下的有装甲防护的弹舱内。

不难看出,尽管“挑战者”2E坦克未能“征服雅典”,但它是一款性能相当不错的主战坦克。不过在国际军火市场不太景气的大背景下,今后 “挑战者”2E坦克能否打开局面,现在还不好说。

德制“豹2”A6主战坦克专辑

1970年联邦德国和美国联合研制MBT-70坦克的计划告吹,联邦德国便作出研制豹2坦克的决定。1972~1974年间,克劳斯•玛菲公司制出16个车体和17个炮塔,所有样车均装有MBT-70坦克的伦克传动装置和MTU柴油机。

1977年,联邦德国选定克劳斯•玛菲公司为主承包商并签定了批量生产豹2坦克的合同,在1800辆订货中,克劳斯•玛菲公司生产990辆,其余810辆由克虏伯•马克公司制造,共分5批投入生产。

第一辆预生产型豹2坦克于1978年年底交给联邦德国国防军用于部队训练。1979年初又交付了3辆。第一辆生产型豹2坦克由克劳斯•玛菲公司于1979年10月在慕尼黑交付。

1987年10月30日,联邦德国政府又订购了第6批150辆豹2坦克。 1988年又签订了第7批100辆豹2坦克的生产合同。1990年签订了第8批75辆车的生产合同。给德国陆军的豹2坦克于1992年全部交付完毕。

除德国以外,还有其它一些国家装备使用了豹2主战坦克,其中包括荷兰购买了445辆;奥地利从荷兰那里接收了114辆豹2A4型;西班牙陆军向德国租借了108辆。丹麦和瑞士各购买了51辆和380辆。土耳其也购买了一批豹2坦克。以上只是豹2A5型之前的外销情况。

豹2坦克的变型车包括坦克架桥车、装甲抢救车、训练驾驶坦克等。

坦克技术性能

豹2主战坦克(A4型)全重55吨,乘员4人。该坦克的设计把乘员生存力量于20项要求之首位。车体和炮塔均采用间隙复合装甲,车体前端呈尖角状,增加了厚的侧裙板。炮塔外轮廓低矮,防弹性好,设计时考虑了中弹后的防二次效应问题,将待发弹存于炮塔尾舱,并用气密隔板将弹药与战斗舱隔离。该坦克采用集体防护式三防通风装置。第五批生产型豹2坦克开始安装英国格莱维诺乘员舱灭火抑爆装置。
豹2坦克安装莱茵金属公司研制的120mm滑膛炮,装有热护套和抽气装置,炮管系用自紧工艺制造,内膛表面经镀铬硬化处理。坦克弹药基数为42发,其中27发储存在驾驶员左边的车前部分,15发储存在炮塔尾舱里。配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破甲弹两种弹药。莱茵金属公司已研制了5代120毫米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其中DM13长径比为12:1,DM21长径比为14:1,更新型的DM33、DM43、DM53则具有更大的长径比。最新的型号可配用于豹2A6的L/55滑膛炮,穿甲性能大幅提高。
辅助武器包括莱茵MG3A1式7.62mm并列机枪和MG3A1式7.62mm高射机枪°。炮塔两则后部各装1组烟幕弹发射器,每组有8具发射器。

火控系统是采用指挥仪式稳像火控系统,具有易于稳定和很高的行进间对运动目标的射击命中率。车长配有PERI-R17型稳定的周视主瞄准镜。炮长有双放大倍率的稳定式EMES 15型潜望式瞄准镜,其中包括激光测距仪和热成像装置。装在EMES 15型瞄准镜中的热像仪能使火炮在夜间或不良天气下或者对伪装的目标进行瞄准和射击。炮长还有1个辅助的FERO-Z18型望远式单目夜间瞄准镜。
坦克样车原采用蔡斯EMES12型激光测距仪,生产型车采用美国休斯公司专利的钇铝石榴石激光测距仪,并与EMES15型炮长主瞄准镜组合为一体。激光测距仪最大测量距离为9990m,精度±10m。火控计算机由通用电气德律风根的FLER-H型混合式计算机发展为在第五批豹2坦克上安装的数字式电子计算机。

豹2坦克装有MTU的MB873Ka-501型发动机,功率为1103kW(1500马力)。传动装置采用伦克HSWL345型液力机械传动装置。行动装置采用扭杆悬挂,车体每侧有7个负重轮、4个托带轮、1个后置主动轮、1个前置诱导轮和1个履带调节器。 坦克机动性能数据(豹2A4型)
公路最大速度 72km/h

越野最大速度 55km/h

0-32km/h加速时间 7s

燃料载量 1200L

公路最大行程 550km

涉水深 无准备 1.00m
有准备 2.35m

潜渡深 4.00m

爬坡度 60%

侧倾坡度 30%

攀垂直墙高 1.10m

越壕宽 3.00m

面向21世纪的豹2A5和豹2A6型

为了保证豹2坦克在21世纪的有效作战性能,德国在90年代开始实施豹2坦克的改进计划,改进型号命名为“豹2改”,后定名为豹2A5主战坦克。最近,安装120毫米L/55滑膛炮的改进型豹2已被命名为豹2A6主战坦克,并进行了火炮射击实验。

豹2A5型主要改进包括:炮塔前弧区装有新的增强型装甲组件;用全电系统取代原有的液压火控与稳定系统;改进120毫米火炮反后坐装置,以便将来安装莱茵金属公司的120毫米L/55滑膛炮;车长的顶置PERI R17 A2瞄具有一个热成像通道;车体后部的TV摄像机与监控器屏幕相连,使驾驶员可以快速安全地转向;能与指挥与控制系统相连的以光纤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为基础的复合导航系统;改进型激光测距机数据处理器。

德国陆军准备改装350辆豹2A5,目前已收到第一批225辆。荷兰皇家陆军将改进装备中的180辆豹2。丹麦购买的51辆豹2也将改进成A5型。豹2A5也被瑞典陆军新近招标选中,预计装备280辆,在瑞典陆军内部称为Strv122。西班牙陆军也同意购买219辆豹2A5主战坦克及16辆抢救车。

勒克莱尔坦克
铁甲雄狮-勒克莱尔坦克

--------------------------------------------------------------------------------

提起第三代主战坦克,大多数读者首先会想到原苏联T一72和T一80坦克、美国M1
和MIAI坦克以及德国“豹勺坦克。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它们是当今世界上第三代主战
坦克的典型代表。但读者也不应忘记,属于第三代主战坦克范畴的还有英国的“挑战者”、
日本90式、以色列的“梅卡瓦”2、印度的“阿尔琼”和本文中所要提到的法国的AMX。
“勒克莱尔”。

出世虽晚后超之秀名不虚传

法国研制“勒克莱尔”坦克可以追溯到1978年的新坦克研究计划。在该项计划概念研
究阶段曾提出过多种方案,直到1982年才从中挑选出了能够满足未来坦克性能要求的方
案。
经过1982~1986年间对未来坦克将要采用的各主要部件所进行的充分研制和试验,证
实这些部件完全能够满足预期要求,所以当时的法国国防部长基莱斯于1986年:月30日郑
重宣布:法国90年代的主战坦克已被命名为AMX。“勒克莱尔”。这是为纪念第二次世界
大战时曾率领法军第2装甲师与巴顿将军率领的美军第4步兵师于〕944年8月25日一同
收复巴黎而获法国“装甲元帅”之称的勒克莱尔·德·奥特克洛克将军而命名的。
1992年,法国陆军开始装备“勒克莱尔”坦克,采购量800辆,每辆售价约500万美
元,到2005年前后将装备6个坦克师。
与T一72、M1、“豹”2坦克相比,“勒克莱尔”坦克晚出世十几年,所以只能算是第
三代主战坦克中的小弟弟。然而,它的本事并不比它的哥哥们小,所以赢得了,‘后起之
秀,,的美称。

貌似“豹0外形低矮结构紧凑

如果让你马上辨认摆在面前的两辆坦克,哪辆是“豹勺,哪辆是“勒克莱尔”,也许你
会感到扑朔迷离,因为冷眼一看,它们的外形很象,不过只要仔细观察,还是能从它们的外
形特征中辨认岿来的。
“勒克莱尔”坦克外形低矮,炮塔扁平且两侧近似垂直。从正面看,“勒克莱尔”炮塔
顶部左侧的车长周视瞄准镜异常显眼;地面至炮塔顶部的高度只有2.3米,比:‘豹飞坦
克矮0.18米,车宽3.3米,比“豹”2窄0.2米以上;炮塔两侧各有3具烟幕发射器。
从侧面看,其特征更为明显,“勒克莱尔”有6个负重轮,而:‘豹勺有7个;车长比
“豹”2短1米多;侧裙板下沿呈水平直线;炮塔上的3具烟幕弹发射器位置偏前;炮管长
度比“豹、的长:米左右,且装有热护套。“勒克莱尔,,之所以能够设计得既矮又短,主
要是采用了自动装弹机取代装填手和使用了紧凑型动力传动装置的结果。

3名乘员开创西方坦克先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设计的坦克均为4名乘员。“勒克莱尔”却打破了这个惯
例,取消了装填手,实现了只设车长、炮长和驾驶员3名乘员的梦想(日本的90式坦克也
是3名乘员,但在地理位置上它算东方国家),这意味着法国坦克在自动化技术方面领先其
他西方国家一步。
“勒克莱尔”坦克能够做到不设装填手/是因为装填手的装填炮弹职能完全由自动装弹
机完成了。
图2“勒克莱尔”坦克自动装弹机的微处理机可根据炮弹上的条形码自动识别、选取弹
种。由图中可看到涂在弹壳上的条形码。
自动装弹机位于炮塔尾舱,由弹仓、输弹机构;推弹机构、选弹机构等部件组成、弹仓
呈长方形,可以储存22发整装式待发射炮弹(弹药基数40发)。存放炮弹时不必挑选位
置,每个储弹位置上的弹种信息由自动装弹机的微处理机记忆。需要装填哪种炮弹,微处理
机便自动选取离炮尾最近的该种弹。自动装弹机的装填速度极快,理论装填速度可达到15
发/分,大约是人工装填的两倍。

人力人控技术先进名列前茅

“勒克莱尔”坦克装有何刁52倍口径的CNI20式120毫米滑膛炮,其炮管比“豹”2
的长1米左右。它发射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初速高(达:800米/秒)、动量大、威力
强,射程也比“豹”2远:1000米。
“勒克莱尔”坦克的火控系统设计更是巧妙。火控炮控装置以及各种传感器与数据总线
直接相连接,组成一整体,由多个计算机实施数字式控制,控制动作准确无误。数据传输装
置更增加了系统的功能,它既可以为其他车辆或指挥部门提供该车位置坐标、车上各系统的
运行状态、弹药油料状况、侦获的敌军规模及位置等信息,又可以从有关部门获取威胁的变
化情况、地形障碍特点、友军位置、后勤供应地点等情报,从而使坦克能够实时或接近实时
地战斗。
“勒克莱尔”坦克的电视监视系统和稳定式昼/夜瞄准镜能在:分钟内捕捉到5个目
标,比一般现代坦克多2个,而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据称该坦克在2000米距离上的
首发命中率高达95%,这简直可以说是百发百中了。

推进系统形式独特性能极住

机动性是法国坦克设计师一贯追求的目标,所以,尽管“勒克莱尔”坦克的战斗全重比
前代坦克增加了10多吨,但并没有失去其机动灵活的传统特点。相反,因为“勒克莱
尔、’采用了1103千瓦(1500马力)的发动机,单位功率达到了20.59千瓦/吨以上,
超过了Ml(20.18千瓦/吨)和“豹”2(20千瓦/吨)坦克。
值得一提的是该坦克所采用的高增压技术。其发动机上有一个带可变流量旁通阀的燃烧
室和一个“杜博梅卡”涡轮压气机,可使发动机进气增压比达到7。
8,因此,“勒克莱尔”坦克发动机体积虽然与AMX一30坦克差不多,但发出的功率却
是AMX一30的两倍。
“勒克莱尔”坦克的传动装置也有其独到之处,它是由4自由度变速机构、液压无级转
向机构、液力减速器式制动装置和高效液力变矩器组成,尤其是2个行星排组成的4自由度
行星变速机构使得整个传动装置相当紧凑,其单位体积功率比同类装置高。
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可以连成一整体件,便于拆下来换件修理和安装,也能节省和充分利
用车内空间,“勒克菜尔”的车体长度之所以能比“豹”2坦克短1米,这也是原因之一。
液气悬挂装置的优越性能也提高了坦克的行驶越野能力,“勒克莱尔”可在公路上以
71千米/小时的最大速度行驶,也能以50千米/小时的平均速度在越野地面上行驶,公路
最大行程达550千米,加装辅助油箱时最大行程可增至710千米。

槽块技术装甲防护措施革新

法国的坦克设计师们历来强调机动性和火力,装甲防护被置于不受重视的次要地位,因
而,以往法国的坦克重量轻、机动性高。然而,这种坦克在实战当中却暴露出其生存力差的
致命弱点。中东战争的实战经验表明,法国AMX一30坦克虽有较高的机动性,最大行驶速
度可达65千米/小时,但是因为它的装甲薄、防护性差,装备AMX一30坦克的部队的战场
推进速度还不如装备机动性差而装甲防护性好的英国“逊丘伦”坦克的部队快。因此,法国
按照上述设计思想制造的AMX-32和AMX一40等出口型坦克至今还没有买主。
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GIAT)接受了以往设计思想上的经验教训,在设计“‘勒克莱
尔,,坦克时就明确地将提高坦克生存力放在首要位置上,并采用了最先进的模块化设计技
术和复合装甲技术进行车体和炮塔的设计,甚至不惜一下子将坦克战斗全重从AMX。
32的40吨增加到“勒克莱尔”的54吨。采用模块化设计技术和复合装甲技术设计的
组合式装甲块,以螺栓连接方式固定在基本装甲框架上,组成装甲防护体系。
这种装甲防护体系既便于对受伤坦克进行战场抢救,更换被毁装甲块,也便于根据威胁
变化方便地调整装甲,而毋需修改坦克的基本结构,为今后更换、使用更先进的装甲块打下
基础。。
“勒克莱尔”坦克的复合装甲块采用多层钢装甲板和陶瓷材料,为可更换的盒式结构。
这种装甲块既能防动能穿甲弹又能对付化学能弹,防动能穿甲弹的能力比传统均质装甲提高
1倍,从而彻底改变了装甲防护差的落后状况,一跃成为世界上装甲防护最好的坦克之一。
综上所述,“勒克莱尔”坦克虽然问世较晚,但因为它采用了一些打破传统观念的设计
思想和最新的技术,使坦克的整体性能大大提高,尤其是对战场生存力的重视使“勒克莱
尔”坦克跃人世界最先进坦克的行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后起之秀。

“勒克莱尔”坦克的主要性能诸元

乘员 3人
战斗全重 , 54.5吨
革命长(炮向前) 9.35米
车身长 6.6米
车全宽 3.3米
车全高(至炮塔顶) 2、米
主要武器 120毫米滑膛炮)门
辅助武器 12.7毫米机枪,挺
7. 62毫米机枪1:挺
最大公路速度 71 千米/小时
最大公路行程 , 550千米
装甲防护 :复合装甲
三防装置 集体式。

『玖』 98式坦克的性能结构

98式坦克上安装的是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该系统属指挥仪型数字式坦克火控系统,主要由昼夜观瞄、测距三合一的下反稳像式瞄准镜、火控计算机、控制盒、耳轴倾斜传感器、炮塔水平角速度传感器、横风传感器、炮控分系统组成。该系统与简易式火控系统的差别在于其光学瞄准线与火炮相互独立稳定,以炮长瞄准线作为稳定的基准,火炮随动于炮长瞄准线。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是通过一个二自由度陀螺仪稳定瞄准镜中的下反射棱镜来实现炮长瞄准线的双向稳定。在瞄准状态时,炮长操作操控台驱动瞄准镜的瞄准线,使其瞄准跟踪目标,而火炮随动于瞄准线。当炮长在坦克行进间从瞄准镜向外观察目标时,瞄准镜中的目标和背景几乎是不动的,极大的方便了炮长在坦克行进间进行射击,而且射击时只需一次瞄准。使用时,炮长将瞄准镜标志瞄准目标中央并发射雷射测距后,目标不会出现扰动,炮长只需继续瞄准目标就可以射击。另外,火控系统中还配有火炮重合射击装置,当火炮调到计算机计算出的瞄准角和方位前置角的位置时,该装置会自动输出允许射击讯号,如果此时炮长已经按下射击按钮,火炮会自动射击。由于该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是炮长瞄准线在高低向和水平向都稳定的,因此98式坦克不仅能在静止时以较高的命中率射击固定和活动目标,而且还可以在行进间以较高的首发命中率射击固定和活动目标。为提高坦克的作战能力,火控系统中增加了车长对火控进行操作的功能。在98式坦克车长指挥塔前方,有一具可360度旋转观察的上反式周视瞄准镜。该瞄准镜与炮长瞄准镜一样,均可在高低和水平方位上独立稳定,并有雷射测距和夜视功能,可独立稳定的搜索、选择和瞄准目标。车长可以进行目标指示,当炮长完成对一个目标射击后,车长可调转炮塔,使炮长捕捉车长选定的目标射击。此后,车长可继续搜索新的目标。如果车长突然发现对己方威胁较大的目标时,可立即调转火炮和炮塔,当火炮瞄准线与车长瞄准线重合时,炮塔停止转动,这就实现了超越调炮功能。如车长需了解炮长正在执行的任务时,可按下监视炮长按钮,此时车长瞄准线与炮长瞄准线重合,车长镜停止转动,车长镜和炮长镜观察同一目标,从而实现车长监视炮长功能。
98式坦克的车长和炮长无论昼夜都具备行进间射击固定和静止目标的能力,射击反应时间短,当静对静时≤5秒,静对动时≤秒,动对动时≤9秒。经测试,98式坦克在2000米距离上的首发命中率在85%以上。为适应错综复杂的战场环境,98式坦克的火控系统还可以降级使用。当稳像部分出现故障时,该系统还可作为自动装表简易式火控系统使用;假如自动装表简易式火控系统也出现故障,还可以用人工装定表尺进行瞄准射击。
近几年,由于在火控系统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先后研发成功了多种自动跟踪火控系统和瞄导合一的大死循环式火控系统。在98式改进型坦克上,安装的是最新型瞄导合一的大死循环火控系统。瞄导合一大死循环火控系统是一种可对射击结果实施自动校正的火控系统,假如首发射击不中时,该系统能对脱靶情况进行实时测量,把偏差的距离和角速度自动输入火控计算机进行下一发弹的修正计算后立即射击,大大提高了次发命中率。在大死循环火控系统中,如何自动的实时测出弹着点偏差并进行自动校正,是应用这种火控系统的前提和技术关键。系统中必须有能自动跟踪目标和自动跟踪弹丸的装置和传感器。目前跟踪目标用自动跟踪器实现,自动跟踪器可用闭路电视和热像仪实现;自动跟踪弹丸采用脱靶距离传感器(如无线电定位传感器及观点传感器等)实现。由于热像仪可以根据目标的热特征跟踪目标,又能利用弹丸的热特征自动跟踪弹丸,因而也可以作为自动跟踪器和脱靶距离传感器。由于大死循环火控系统是建立在对脱靶距离实时自动校正的基础上,因而要求火炮要有行高的初速,这样弹丸飞行的时间就能缩短利于迅速校正射击。大死循环火控系统可明显提高第二发弹的命中率,用于射击越野行进的高速目标效果明显。在测试中,98改进型坦克在2000米距离对运动目标进行的46次第二发补射中(人为设定),命中率为100%。
早在70年代,我国科研人员就展开了大口径坦克炮的研发工作,先后研发成功了120公厘、125公厘和130公厘等多种口径的坦克炮。在三代坦克炮口径的选择问题上,曾经有120公厘和125公厘两种口径之争。从实际情况看,120公厘高膛压光膛炮的性能并不比125公厘坦克炮逊色,甚至某些性能上还优于125公厘坦克炮。由于98式坦克在设计时参考了苏式t-72坦克的许多技术特点,并直接借鉴了其自动装填机,这主要是为了大幅缩短研发周期。重新研发适用于120公厘火炮的新型自动装填机,在增加坦克设计难度的同时,坦克的整体设计也必须做较大修改。再者,120公厘炮弹为整装式结构,这就意味着与其配套的自动装填机体积不会太小,会给炮塔内的安装划定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从目前西方安装有自动装弹机的法国勒克莱尔坦克和日本90式坦克看,其尾舱式自动装弹机的结构都比较复杂。我国89式120公厘自行反坦克炮的尾舱就安装有半自动装弹机。尽管提高了射速,但单从89式自行反坦克炮庞大的炮塔就可对其内部半自动装弹机的体积和复杂程度窥之一二。
从防护上讲,虽然西方坦克大都实现了弹药隔舱化,但在战场上采用尾舱式炮塔的坦克的生存能力不见得就比采用炮塔吊篮式自动装弹机的坦克高多少。单从弹药被命中的几率看,将弹药布置在尾舱的坦克要高于布置在车体内的坦克。另外,随着整装弹药重量的不断增加,造成装填手工作负荷不断增大,以目前坦克炮向大口径化发展的趋势看,在坦克上实现弹药的自动装填已成为必然。
我国前后发展了120公厘和125公厘反坦克弹药,前者采用整装式结构,后者采用了分装式结构。125公厘坦克炮早在1985年就研发成功,经不断改进,定型后的125公厘坦克炮的膛压已高于120公厘坦克炮。最终安装在98式坦克上的是zpt-98式50倍径125公厘高膛压光膛坦克炮。炮声身采用高强度pcrni3nov,炮口动能比俄罗斯2a46m-1型125公厘坦克炮提高近45%,比“豹”2a5和m1a1/a2坦克上的rh-120型120公厘坦克炮高近30%。由于对身管实施了液力自紧技术,从而满足了高膛压火炮对身管强度的要求。为提高身管的耐烧蚀磨损寿命,火炮采用全膛镀铬工艺,使其寿命达到700发穿甲弹的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准。为增强热防护效率,身管上安装了双层铝板气隙式热护套,防护效率为70%。
与俄罗斯2a46m-1型125公厘光膛坦克炮一样,ztp-98型坦克炮的炮闩也为横楔式,由冲杆弹簧式半自动控制,其上装有机械和电气式双功能击发系统。火炮反后坐装置为下置式,由带液量调节的筒式后坐节制杆式驻退机以及带针形杆复进节制器的三筒液气式复进机组成。火炮的药室长880公厘,正常后坐距离为280公厘~320公厘,最大后坐距离为330公厘。火炮身管质量为2.02吨,炮闩质量为72公斤,回转部分质量为2.6吨。火炮身管的抗弯强度为4320牛顿/米,厚度公差为0.6公厘,工艺加工弯曲度为0.7密耳,自由误差为0.18密耳。射击精度比俄式2a46m-1提高了25%。
zpt-98型坦克炮的摇架呈箍形,底座长1500公厘。底座上设有两条后坐滑轨,前滑轨为铜质环形衬筒,衬筒与炮身之间的安全膨胀间隙为0.3~0.9公厘,用于补偿身管射击时产生的热膨胀量。后滑轨由位于炮尾环和摇架上的轨道支架构成。可快速拆卸的摇架颈部由4颗螺栓固定。楔形半自动炮闩设在火炮上方,开闩力为245牛顿。车内加装一个驻退器和复进机液量可见控制装置,可在火炮不进行人工后坐情况下检查液量。另外,在火炮炮口端面装有前瞄准镜垫片,炮长借此可在车内迅速调整火炮。根据需要,火炮可用电点火装置、电击发和机械式手动击发射击。火炮可前抽更换,更换可在1小时内完成。
zpt-98型坦克炮配备的弹种包括采用半可燃药筒的(使用新型太根发射药)钨/铀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尾翼稳定破甲弹和尾翼稳定多功能杀伤爆破榴弹,弹药基数为41发,其中2发置于自动装弹机的旋转输弹机内,19发放置在战斗室的各弹药箱内。在发射第三代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初速为1780米/秒),可在2000米距离击穿850公厘厚的均质装甲,而最新型特种合金穿甲弹(贫铀穿甲弹)在该距离上的穿甲厚度可达到960公厘,其弹芯长径比为30:1。为强化反坦克作战能力,98式坦克还配备了多功能榴弹,此乃增加装药的高爆型,威力较大,足以使坦克丧失战斗力。另外,98式坦克还配有仿俄制斯维尔河/反射9k119型(西方称at-11“狙击手”)雷射驾束制导炮射飞弹系统,车内一般携带有4枚飞弹。经过改进,新型炮射系统在98式坦克的炮长瞄准具内装有雷射发射机,飞弹的发射装药加长,全弹质量也有所增加。该弹可针对某种攻击情况(如静止发射攻击),选择复杂的飞行轨迹,低空飞向目标。
98式坦克的自动装弹机仿自俄式坦克,该系统由旋转输弹机、弹匣提升机、推弹机、药筒底壳抛出机构、火炮电机闭锁器、记忆装置、自动装填机配电盒、装弹操纵台、自动装填机操纵台、弹量指示器和全套电气系统安装组成。自动装弹机的装填角固定在4度30分,每发弹的装填时间为8秒。在自动装填方式时,98式坦克的主炮射速为8发/分,采人工装填,射速降为1~2发/分。试验证明,该自动装填机的间隔故障率为千分之三。目前,更新型的性能优良、使用可靠、操作方便的装弹机系统已研发成功,将装备在98改进型坦克上。
98式坦克的辅助武器包括1挺86式7.62公厘并列机枪,安装于火炮右侧,采遥控电击发,弹链供弹,每条弹链内装250发弹,总共备弹2000发。车长指挥塔上装有1挺qjc88式12.7公厘高射机枪,由车子在炮塔外手动操纵,用单倍准直瞄准镜,对空中目标的最大表尺射程为1.5公里,俯仰范围为-4~+75度,战斗射速为80~100发/分,备弹300发,分装在5条弹链中。为了方便射击,在98式坦克的炮塔上共设有3个高射机枪枪架,其中车长指挥塔前方和右侧各有一个,炮长舱门左边设有1个。另外,3名乘员各配有1支56c型或95式短突击步枪。
98式坦克上的炮长用热像仪是解放军装备的比较先进的热成像系统,该热像仪的探测器为SPRITE探测器,其光敏面是粘贴在蓝宝石衬底上以光刻掩膜而成底8条蹄镉汞芯片。SPRITE探测器与单元数组探测器相比,其优点是探测器就完成了时间延迟积分处理,即signal processing in the element,SPRITE也由此得名。SPRITE探测器必须在80K左右且真空中才有良好的性能,所以它需要封装在杜瓦瓶里,由制冷机对杜瓦瓶进行制冷。98式坦克上炮长热像仪采用分置式斯特林制冷机制冷,连续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试用探测器工作的制冷时间为5分钟。热像仪全重42公斤,采用串并联方式扫描,视场为5.6X3.8度(11.4倍);12X8度(5倍)。在昼间对坦克目标的识别距离为2600米,夜间为2750米。
目前,我国已研发成功第二代热像仪,该热像仪不需光电扫描,由探测器直接接受全视场的热辐射讯号而成凝视图像,因此也称凝视焦平面热像仪。其作用距离可达7~9公里,灵敏度和分辨率比第一代热像仪有很大提高,且结构紧凑,造价低廉,平均无故障时间为4000小时,在能见度只有100米的恶劣环境中对目标的发现距离为4000米,识别距离3100米。该热像仪已安装在98改进型坦克上。
98式坦克的外形低矮(不到2.3米),车首和炮塔正面采用可更换式新型复合装甲。其中车首用均质轧制装甲焊接而成,重要部位采用迭型陶瓷复合装甲加强。首上装甲板为多层复合装甲,具体结构为钢-玻璃纤维板-超硬钢-钢,总厚度为220公厘,倾角为22度,其防护能力相当于500~600公厘均质装甲。车体首下装甲板厚度为80公厘,挂装有两块大型钢质塑料板,也可以挂一具推土铲。车体两侧安装有8公厘厚夹布橡胶履带裙板,前护板和侧裙板对带倾斜引信的反坦克地雷和破甲弹有一定防护作用。另外,为保护驾驶员的安全,其座椅悬吊在车体上,底部加强了防护装甲,两侧各焊接有一根垂直钢架,用以提高结构强度。98式坦克的炮塔装甲由复合材质和特种钢组成,两者间的夹层内还有特种材质,故又称间隙式复合装甲。其在2000米距离上可抗击穿甲能力在700公厘的动能穿甲弹和破甲能力在800公厘以上的战防弹。在1997年冬季进行的低温试验中,98式坦克经受了14发105公厘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攻击,无一击穿坦克的前装甲。后来用T-72C坦克上的125公厘炮对其射击6次,依然无法击穿前装甲。
如果披挂上附加装甲,在车重增加0.7吨的情况下,98式坦克的抗APFSDS穿甲能力在830公厘以上,抗HEAT穿甲能力在1060公厘以上;在炮塔和车体上安装新型双防反应装甲后,抗APFSDS和HEAT的能力可达到1000~1200公厘。另外,98式坦克的侧屏蔽前端还装有反应装甲,顶部装甲也得以强化。
众所周知,坦克最薄弱的防护在炮塔顶部,在制导武器(尤其是攻顶弹药)比重日趋增重的今天,单纯依靠坦克的硬防护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坦克生存的要求。为进一步增强98式坦克的生存力,其上安装了反导软防护系统。该系统由JD-3红外干扰机、烟雾弹系统、雷射告警装置和控制系统组成。JD-3红外干扰机由红外发射机、电源和控制装置、控制板组成,系统总质量为75公斤。通常情况下,在坦克主炮两侧各装一台JD-3红外干扰机。JD-3红外干扰机的方位覆盖范围为主炮两侧22度方位角,高低覆盖范围是5度,在探测到来袭目标后2秒内发射0.7~2.5μm波段的红外脉冲辐射讯号。红外干扰机能够持续发射编码红外脉冲干扰讯号,使红外制导反坦克弹药的制导电路产生假讯号,可有效干扰“TOW”、“龙”、“霍特”等反坦克飞弹。
烟雾弹系统由94式烟雾发射器和97式烟雾弹组成。该系统可在3秒内在距离坦克50~80米处形成气溶胶烟雾屏障,对敌方的雷射目标指示器和雷射测距机产生屏蔽,对0.4~14μm波段具有较好的遮蔽作用,持续作用时间为20秒。试验证明,该系统可使“TOW”、“龙”、“小牛”、“地狱火”等反坦克飞弹的命中率降低75~80%;使“霍特”、“米兰”等反坦克飞弹的命中率降低2/3;使雷射测距机辅助射击的各种火炮命中率下降2/3。
除软防护系统外,98式坦克上还可以安装新型主动式防御系统。该系统由控制装置、毫米波雷达、发射系统组成,各子系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以快速更换。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车长将系统置于工作状态,此时雷达采用监视工作状态。当探测到距坦克50米之内、在规定的范围内飞行的目标时,雷达自动转换成跟踪模式,并向火控计算机提供目标的弹道数据,由火控计算机确定来袭弹药是否可能命中坦克。如判断来袭弹药会命中坦克,雷达则提供精确跟踪数据,计算机确定防御弹药的发射位置和时间,在来袭弹药距坦克1.5~4.2米处爆炸,击中来袭弹药,使来袭弹药的弹头提起爆炸或使其偏离飞行轨道。如判断来袭弹药不构成威胁,雷达则恢复到监视状态。主动防御系统可对付速度为70~700米/秒的来袭目标,系统重新做好准备只需0.2~0.4秒。该系统对协同作战的步兵危险区为20~30米。另外,该系统可自动识别假目标,如飞鸟、子弹、炮弹破片和己方发射的炮弹或飞弹等。主动防御系统可安装在多种装甲车辆上,可将装甲车辆的生存能力提高近2倍。安装该系统的坦克不会对其他坦克产生电磁干扰,系统本身也有良好的反电子干扰能力。
在98式坦克的内部安装有集体三防装置和自动灭火抑爆系统,战斗舱、驾驶舱及其舱盖的内壁加装有一层防辐射衬层,可降低r射线对乘员的伤害。此外,在坦克被穿甲弹击中时还可以防止乘员受到从内部崩落的碎片的伤害。车体和炮塔均涂有三色迷彩涂层。
在波斯湾战争中,伊拉克的装甲车辆由于没有装备预防“二次”效应的有效设备,导致了惨重伤亡(尤其是较为先进的T-72坦克)。经测试,坦克战斗舱内,由HEAT射流引起的车内油气混合物爆炸,会在140毫秒~240毫秒内形成0.35~1.4兆帕的超压,有的甚至达到2兆帕,伴随爆炸形成的热辐射强度可达6~10瓦/平方公分。当弹丸穿透装甲板时,车内人员很容易受到三种主要危害:压力冲击、皮肤烧伤和毒剂效应。对人体而言,假如作用于身体的压力时间超过50毫秒,0.1兆帕以上的超压通常会造成肺部永久性损伤。0.3兆帕以上的超压将使人员的死亡率达50%。当超压值达到0.4~0.5兆帕时,人员将必死无疑。按医学要求,皮肤以下0.08公厘深处的温度超过43.5摄氏度,身体裸露部位将遭受难以恢复的2度烧伤。或者用热辐射计表示,即10瓦/平方公分强度的热辐射作用在皮肤上的时间超过100毫秒时,所引起的皮肤烧伤将会达到1度。除了超压、皮肤烧伤外,毒剂对乘员的伤害也不能忽视。在残酷的战场环境下,当车辆中弹时,车内乘员处于高度紧张、担忧状态。人员体内肾上腺素将会增高,这会增加人体对毒性物质的敏感性。毒性物质来自爆炸后的产物、燃烧的产物及热分解产物。爆炸产生的毒性物质取决于来袭弹药的性质,燃烧和热分解产生的毒性物质的多少取决于感受穿透射流的敏感速度和灭火的持续时间。综上所述,装甲车辆内一旦发生“二次效应”,对车内乘员的伤害将是致命。因此,给装甲车辆配备高效的灭火和抑爆系统,预防“二次效应”,对提高坦克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装甲车辆内,有效的灭火抑爆系统应该具备敏感的探测器、快速的控制系统和有效的灭火剂,这样才能有效制止爆炸和彻底地避免“二次效应”。通过研究人员地反复试验证明。如在130毫秒内扑灭坦克内的各种火灾,就能够避免各种油气混合物的爆炸。在预防二度烧伤时,只要10瓦/平方公分热辐射作用在皮肤表面的时间不超过100毫秒,就能使乘员避免遭受较为严重的二度烧伤。但是,如果压力的作用在50毫秒以上时,同样会造成人体的各部位损伤甚至死亡。因此,自动灭火抑爆系统的反应时间越快、抑制超压和避免烧伤效果就越好。
早在60年代初期,我国就展开了装甲车辆自动灭火系统的研发,但由于各种原因进展缓慢。直到中越边境冲突后,战场上的血的教训使解放军提高了对装甲车辆自动灭火装置作用的认识并产生了迫切要求,自动灭火系统的研究工作因而加快。1980年,我国自行研发了80式自动灭火装置并装备于各型装甲车辆上,经实践证明,使用效果良好。但是,该系统还不具备抑爆功能。因此,80年代初,我国引进了“SAFE”系统,并很快完成了样机试制和全部系统的国产化。后来,在其基础上我国又发展了更先进的自动抑爆系统。98式坦克上装备的是92式自动灭火抑爆系统,该系统由关系探测器(6个)、控制盒、灭火瓶(4个)、紧急开关和电缆组成。该系统可在50毫秒内抑制由于HEAT射流引起的战斗舱油气混合物爆炸,并能够将油气爆炸产生的压力限制在0.1兆帕以内,这样能够使乘员的皮肤烧伤程度限制在1度以下,故可以达到灭火抑爆作用,防止“二次效应”发生。在灭火瓶中,装有液态的“哈隆”1301灭火剂,并充满氮气,阀体直接装在瓶口上,不使用分布管路,这样可以极大的缩短喷射时间。
调频通信是扩展频谱(扩频)通信的一种,作为通信电子对抗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装甲车辆的通信系统。98式坦克上采用的是新型VHF-2000型坦克通信系统,该系统具备良好的电子对抗性能,系统通用性好,便于使用维修,可靠性高,电磁兼容性及同台多机工作性能良好等特点。在98式坦克炮塔后部右侧,有一具敌我识别与雷射通信系统,其雷射敌我识别与雷射光波作为载波传递讯号。这是一套小型化的一机多功能的车载系统,供车长用于敌我识别、发射数字指令、进行语音通信,并可发展用于雷射搜索。系统的全方位接收机控制头也可用于对0.9~1.06μm雷射告警器。该系统可抗光、电、磁干扰,工作距离≥3.6公里,高低向-10~+45度(与车长周视镜相同),水平向360度,识别一次目标时间≤0.6秒,有60种敌我识别密码。系统能显示敌我识别结果。数字通信指令、正在通信与等待通信车的概略方位。
在坦克炮塔尾舱右侧顶甲板上方,装有9602型GPS导航定位接收天线,负责接收并放大导航卫星发射的高频讯号,并变成中频讯号送入接收机。在炮塔尾舱内右侧甲板上,接收并处理来自天线的中频讯号盒来自GPS接收机显示控制器的控制指令,其显示控制器安装在炮塔内右侧座圈下方,显示导航信息并输入输出控制指令。9602型GPS卫星导航仪是二通道的C/A码接收机,可对四颗卫星按时分制进行时序观测,采用L1载波上调制的C/A码进行续距测量,由导航处理机实时求出三维位置和速度。如果可供观测的卫星只有三颗时,接收机可以将人工输入的高程或上次三维定位得到的高程作为已知值,进行二维定位,实时求出经纬值,对于军事用户而言,可将经纬值交换成我国九四军用网络坐标值。9602型GPS接收装置被动式导航、无积累误差、保密性较好。可全天候向乘员提供坦克所处位置的三维坐标式军用网络直角坐标,能提供坦克的行进方位、行进速度等数据。输入目标可提供目标的方位和距离。输入多个航路点后可建立航线,并对偏航距离和接近目标距离进行报警。设备本身具备进行共况自检和故障诊断功能。9602型GPS属单一的粗码定位系统,其精度目前相对较低(100米),对于有些战术要求还不能满足。“GLONSS/GPS”兼容型导航定位位置在我国已研发成功。它的精度可以达到20米。单一GPS只是过渡产品,最终要被双G兼容机所取代,一旦98改进型坦克配备了双G兼容机,则可与车内电台、雷射测距等设备连接起来,构成车际信息系统,可实现战场管理,火力支持、目标营救、敌我识别等多种战术任务,届时98改进型坦克将成为解放军最新的数字化坦克。
在98式坦克炮长舱门后部基座上,装有一具新颖独特的装置,此即为雷射压制观瞄系统。由于红外干扰机的作用仅局限于干扰红外制导方式的飞弹,不能干扰其它方式制导的飞弹,要具备多功能干扰能力,就要为坦克配备多种不同的光电对抗设备。该系统在与敌方对抗时,能起到干扰和压制对方观瞄系统的作用。该系统供车长或炮长操作,能发射激光束对敌方观瞄体系进行压制、干扰。由于激光束固有的特性,既然能压制干扰观瞄系统,那么对人体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对于使用直视型光学观瞄镜对己方观瞄的敌方人员的眼睛,其杀伤效果特别明显。另外,雷射压制观瞄系统还可以对敌方使用可见光、近红外光电传感器的火控、制导系统(如雷射测距机、微光夜视仪、电视摄像头、观瞄镜等)实施干扰,使之饱和失效,甚至产生永久性损坏,即仪器致盲,从而失去战斗能力。同样,为预防敌方对己方实施雷射照射,98式坦克上的驾驶员均配有防雷射光镜。雷射压制观瞄系统由微机控制器、跟踪转台及随动系统、雷射压制仪、热成像干扰机(气体雷射发射机)组成。为实现车长、炮长遥控跟踪瞄准,对跟踪转台采用数字式位置死循环控制方式。该系统可360度全方位工作,俯仰角为-12~90度,跟踪角速度左右为45度/秒,俯仰40度/秒。从炮长(或车长)按下按钮到系统对准目标只需1秒钟。雷射输出能量为1000兆焦,脉冲重复工作频率为10次/秒,最大作用距离为4000米,系统连续工作时间为30分钟,激光器的寿命为120万次。
长期以来,缺乏大功率引擎是制约我国主力坦克水平的一大技术瓶颈。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在80年代末研发成功了多种1200马力的大功率柴油引擎。其中150HB系列的1200马力涡轮增压中冷式大功率柴油引擎的性能较为出色,被选中作为98式坦克的动力系统。可能是在设计时参考和借鉴了德国MTU公司的MB871ka501型引擎的设计理念,所以150HB引擎与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由于安装了大功率引擎,51吨重的98式坦克的单位功率达到了23.54马力/吨,最大公路时速高达70公里/小时,0~32公里加速时间为12秒。在输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150HB引擎的质量比英国“挑战者”坦克上安装的CV12TVC-1200型引擎轻15%。
为适应装甲兵的发展要求,我国在150HB柴油引擎的基础上研发成功了具有世界水准的150HB1500马力大功率引擎,其研制时瞄准的目标九四德国的MT883型引擎。目前,该引擎已安装在98改进型坦克上。经测试,98改进型坦克的最大公路时速和最大越野时速分别为80公里/小时和60公里/小时。
在98式坦克上仍采用传统的机械传动、液力控制装置。传动装置由传动箱、两个侧变速箱和同轴侧传动器组成。侧变速箱为行星式,带摩擦离合器,采用液力操纵,有7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每个变速箱内有2个闭锁离合器和4个机械式制动器。
在行走部分上,98式坦克采用两条双销挂胶履带(每条由85块履带板组成,总质量为2.1吨,使用寿命为10000公里)、6对直径为730公里的双缘路轮、两对挂胶托带轮、两对挂胶托边轮以及主动轮和诱导轮组成,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在第一、第二和第六路轮上安装有液力套筒式避震器和“Z”形轴避震器。悬吊装置的扭杆沿底甲板横向布置,操纵装置的拉杆沿侧甲板布置。由于对扭杆进行了改进,路轮行程增至340公厘,从而使车辆平均行驶速度提高了12%,从停车状态加速到42公里/小时只需10秒。

阅读全文

与火炮反后坐装置设计版本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拉管用什么设备 浏览:969
五金件报价公式 浏览:702
什么运动器材五块钱十个 浏览:415
滚动轴承c代表什么 浏览:993
悬崖装置实验 浏览:703
机械什么远古 浏览:218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发生装置 浏览:938
暖气阀门断开 浏览:102
数控机床道轨油不足能出现什么情况 浏览:518
与机械有关的网站都哪些 浏览:97
电液转换装置的作用 浏览:488
车座是什么简单机械 浏览:69
阀门上ht200是什么意思 浏览:364
什么健身器材有打豆浆机的声音 浏览:3
实验室合成溴苯的装置及有关 浏览:659
无锡正规机械设备哪个好 浏览:144
华宇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6
测试设备失败怎么办 浏览:612
机械式温控器调到多少度 浏览:894
东莞哪里有健身器材卖 浏览: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