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液压支架由什么组成
液压支架由4个部分组成:①承载构件②执行元件③控制、操纵元件④辅助装置。
①承载构件:顶梁、掩护梁、底座等。顶梁与顶板直接接触,承受顶板上作业面岩石的压力;掩护梁,阻挡冒落的岩石进入工作面,并承受其压力,从而承受顶板水平推力的部件;底座与底板接触,传递并承受顶板压力。
②执行元件:各种千斤顶和立柱。立柱是支撑在顶梁和底座之间或者间接承受顶板负载的油缸,其是液压支架主要的动力习性元件,它的结构强度和形式决定了支架的支撑力大小和支撑范围。千斤顶是指的各种油缸(除立柱外),它完成推移、调整等各种保护动作。
③控制、操纵元件:操纵阀、隔离阀等各种油缸的控制阀。操纵阀是用来操纵支架各种动作的阀,是液压支架的指挥元件。
④辅助装置:除了以上三种构件,剩下的都是辅助装置。包括推移装置、复制装置、护帮装逼、防倒(滑)装置、喷雾照明等等。
上网络查都有的!
Ⅱ 液压支架是怎样移架的
(1)上、下端头支架不准落后或超前,要与工作面支架成一直线。
(2)移下端头支架时,要注意端头支架与转载机机尾,刮板输送机机头及支架的搭接情况,防止顶架增大移架阻力。遇到移架阻力过大时,不可强拉硬移,必须查明原因,处理妥当之后可移架。
(3)移架前先清理影响移架的障碍物,清理好架间、底座上方的浮煤。油管、电缆等不得被矸石挤卡和埋压。
(4)坚持挂线移架或用激光指向仪,保持采煤工作面支架成直线。
(5)本架操作时,移架工站在架箱内,面向煤壁操作,禁止脚蹬在底座前。移架时,架前、架下不得有他人作业或停留。
(6)邻架操作时,作业人员必须注意顶板,防止架间漏矸伤人。
(7)工作面移架要追机作业,落煤后及时移架,端面距要小于340 mm。如果顶板破碎,必须停机移架或超前移架。
(8)移架时,支架可下降150 mm~200 mm,以移动支架为准。如果顶板破碎,必须带压移架。移架过程中,应随时调整支架。
(9)移架时防止出现咬架、爬架现象,支架支撑高度与采高相适应,防止因采高过高或过低出现空顶或压死支架现象。
(10)移架过程中,如发生掉顶、严重片帮时,必须及时刹顶,实施超前架棚支护。在刹顶或超前架棚支护时,必须专人观察,清好退路,刮板输送机、采煤机必须停电闭锁,并有专人监护。
(11)升架时,当顶梁与顶板接触后,操作手把还应在供液位置上保持一定时间,保证支架的初撑力,操作完毕后操作手把放至零位。
(12)铺设金属网的工作面,移架时保持金属网的完整性,防止支架在移架时挂网。当端面顶板出现网兜,应先用单体柱配大板将网包顶平后再移架,出现扯网时要停止移架,并采取处理措施。
Ⅲ 液压支架底座的组成部分是什么
底座的结构形式可分为整体式和分体式,分体式底座由左右两部分组成,排矸性能好,对底板起伏不平的适应性强,但与底板接触面积小。比压较小的整体式底座是用钢板焊接成的箱式结构,整体性强,稳定性好,强度高,不易变形,与底板接触面积大,比压小,但底座中部排矸性能较差。 河南合信。
Ⅳ 液压支架推移方式是什么
拉架前,检查帮顶状况及支架各部位,确保环境安全、支架完好、构件齐全标准,否则必须处理;清理架前及两侧障碍物,严禁挤压管线、电缆。
拉架时,支架前后严禁有其它人员。移动端头支架时要放好警戒,其它人员一律撤到安全地点。
移架前,将相邻支架推拉缸推出。
移架时,支架工必须站在安全地点,面向煤壁,身体躲进架内操作。
移架时,先收回护帮板、侧护板,然后降柱拉架达到规定步距;放顶煤支架拉架前,要先将后部运输机拉上来;拉架阻力大时,应停止拉架,查明原因处理后再继续操作。
调整支架与输送机垂直,并保证支架不歪斜、不挤架、不咬架,支架排成直线,偏差不超过±50mm。降柱幅度低于邻架侧护板时,升架前应先收回邻架侧护板,待升柱后再将其伸出。
先升前柱后升后柱,使顶梁与顶板严密接触3-5秒,达到初撑力。
伸出伸缩梁、护帮板顶住煤壁;伸出侧护板,保证架间不漏货。
Ⅳ 什么是液压支架的初撑力的工作阻力如何计算
支柱承受顶板来压时的最大支撑力称为支柱的工作阻力;支架对顶板的最大支撑力称为支架的工作阻力。
工作阻力=支护强度X支架的支护面积
液压支架工作阻力指液压支架承压时所受的末阻力。支架的初撑力是指在泵站工作压力作用下,支架全部立柱升起,顶梁与顶板接紧时,支架对顶板的支撑力。支架的初撑力一般应为工作阻力的70-80%。
液压支架是用来控制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的结构物。采面矿压以外载的形式作用在液压支架上。在液压支架和采面围岩相互作用的力学系统中,若液压支架的各支承件合力与顶板作用在液压支架上的外载合力正好同一直线,则该液压支架对此采面围岩十分适应。
(5)液压支架推移装置设计扩展阅读:
直接与底板接触传递支撑力并用于支托立 柱和其它部件的承载构件。常见结构形式有整体式和 分体式。整体式分为底封和底开两种;分体式分为左右 分体和前后分体两种。
整体式稳定性好,其中底封式底 板比压小,底开式则排矸性较好。分体式适应底板变化 的能力较强,有利排矸,但稳定性和适应软底板较差。 前后分体式只用于少数支撑式支架和端头支架。
推移装置多数布置在支架底部,个别的布置在顶梁上,或者上下都有。按结构形式分为框架式、导向推杆式和直接作用式等。框架式利用反向顶推原理使千斤顶较大的推力用于移架,而较小的拉力用于推输送机,满足实际工况的不同要求。
导向推杆式常用浮动活塞千斤顶或差动原理来减小推力。 这两种推移装置都具有导向和抗弯作用。直接作用式导向抗弯性能差,已渐趋淘汰。
Ⅵ 液压支架的工作原理
支架由安设在巷道或硐室 的乳化液泵站供液。当压力乳化液通过控制系统进入立柱后,支架就升起初撑顶板,随着顶板下沉,支架对顶板的支撑阻力增高,由安全阀来限定立柱内闭锁液 体的压力,实现恒阻支撑。
移架时先降缩立柱,使支架 卸载和脱离顶板,然后动作推移千斤顶,以输送机(或相邻支架等)为支点实现移架,再以支撑的支架为支点 推移输送机。
支架还可通过各种千斤顶实现护帮、平 衡、调架等各种不同的辅助动作,从而配合采煤机和刮板输送机实现工作面落煤、支护和运输的综合机械化。 液压支架在工作面按一定间距排列布置,多数为依次 顺序移动,少数也采用分段或交替移动等方式。
(6)液压支架推移装置设计扩展阅读:
液压支架的发展历史:
1954年英国装备了第一个液压支架工作面,当时以英国和联邦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主要发展结构简单的支撑式支架,其重点分别为垛式和节式支架。
直至70年代之前,支撑式支架一直 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架型,但这种支架稳定性和抗水平载荷能力差,只能用于中厚以下的缓倾斜煤层,支架损坏率高,而且挡矸封闭性差,无法适应中等稳定以下的顶板。
从60年代起,苏联、匈牙利和法国等先后研制了掩护式支架。由于这种支架稳定性和掩护挡矸性都较好,调高范围大,所以逐渐发展推广,早期大多为短顶梁插底式的支掩掩护式支架,虽可适应松软顶板条件,但支撑能力低,工作空间小,配套复杂,生产能力低。
7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引进并研制了掩护式和支 撑掩护式支架,并独创了带平衡千斤顶的支顶掩护式 支架,在架型和结构上都取得重大突破,使这种支架不仅具备传统掩护支架的基本优点,同时大大提高了支撑能力,加大了工作空间和配套能力,而且支架的结构和操作都比较简单。
支撑掩护式支架则吸收了支撑式和掩护式支架的基本特点,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从70年代末以后,支撑式支架逐渐被掩护式和支撑掩护式支架淘汰。
Ⅶ 如何实现液压支架移驾力大于推溜力
1.采用推移框架
2.推移千斤顶上接入一个交替单向阀
3.采用浮动活塞推溜
4.采用不同供液压力,推溜用低压,移驾用高压
Ⅷ 液压支架由哪些主要部分组成其基本动作要求是什么
液压支架一般由顶梁、底座、立柱、推移装置、操纵控制装置和其它辅助装置组成。
(2)其基本动作要求:具备升、降、推、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