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右图是探究大麦种子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用夹子夹紧

右图是探究大麦种子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用夹子夹紧

发布时间:2022-06-28 23:08:39

❶ (1)在“呼吸处”作缓慢的吸气和呼气,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管的橡皮管;呼气时,夹

(1)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管的橡皮管;呼气时,夹紧A管的橡皮管.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所以B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
(2)在实验中设置A试管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3)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在线粒体内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人体内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组织细胞的线粒体.
(4)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故答案为:(1)B,较多的二氧化碳
(2)对照
(3)C
(4)肋间肌; 膈肌(顺序可变)

❷ 为什么只有线粒体的细胞质内能进行有氧或者无氧呼吸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细人体细

(18分)完成下列有关呼吸作用方式和场所的探究实验。

Ⅰ.右图所示的是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课题小组同学利用该装置探究某种异养型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反应瓶和中心小杯中放置有关实验材料和试剂,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

(1)取甲、乙两套该密闭装置设计实验。请补充表格有关内容:

装置

反应瓶内加入的材料

小杯内加入的材料

液面高度变化的含义



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

微生物悬浮液各1ml

适量的NaOH溶液









细胞呼吸时CO2的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差值

(2)将甲、乙装置均至于28℃恒温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微生物保持活性),60min后读数。请补充下表有关内容。

预期实验结果

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





上升

不变





下降

只进行产生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

上升

下降





不变

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Ⅱ.课题小组同学为了确定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做出假设: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只发生在线粒体中,不能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1号和2号试管中均检测到CO2(与预测结果不相符)。

请分析回答:

(1)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相符合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原因: 。

改进措施: 。

(2)实验步骤⑥依据的原理是 。

(3)经同学们的分析及对实验个别步骤作出的恰当修改,重新实验,大家都获得了与预期相符合的实验结果。最后,老师又提出一个新问题:“假如该实验时间过长,空气中的CO2溶入样本中的量足以被检测剂检测出,为了提高实验的科学性,排除干扰因素带来的实验误差,你如何解决?” 请写出解决措施。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完成下列有关呼吸作用方式和场所的探究实验。

Ⅰ.下图所示的是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课题小组同学利用该装置探究某种异养型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反应瓶和中心小杯中放置有关实验材料和试剂,关闭活栓后,U型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



(1)取甲、乙两套该密闭装置设计实验。请补充表格有关内容:

装置

反应瓶内加入的材料

小杯内加入的材料

液面高度变化的含义



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微生物悬浮液各1 mL、

适量的NaOH溶液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细胞呼吸时CO2的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差值

(2)将甲、乙装置均置于28 ℃恒温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微生物保持活性),60 min后读数。请补充下表有关内容。

预期实验结果

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





上升

不变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

下降

只进行产生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

上升

下降

⑥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

不变

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Ⅱ.课题小组同学为了确定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假设: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只发生在线粒体中,不能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1号和2号试管中均检测到CO2(与预测结果不相符)。

请分析回答:

(1)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相符合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⑥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同学们的分析及对实验个别步骤作出的恰当修改,重新实验,大家都获得了与预期相符合的实验结果。最后,老师又提出一个新问题:“假如该实验时间过长,空气中的CO2溶入样本中的量足以被检测剂检测出,为了提高实验的科学性,排除干扰因素带来的实验误差,你如何解决?”

请写出解决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下图为种子发育和萌发过程中四种内源激素、种子含水量以及营养物质积累量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种子在发育过程中有机物总量________(增加,减少);种子萌发后有机物的重量减少、种类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种子发育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激素是CK,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其次增加的激素是GA和IAA,参与有机物向籽粒的运输与积累。ABA促进种子贮藏蛋白的基因表达,并促进种子的脱水干燥,有利于种子的_________。可见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调节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3)种子解除休眠后,吸水膨胀,开始进行旺盛的呼吸作用,初期种子呼吸产生的CO2大大超过O2的消耗,此时细胞以_____(有氧、无氧)呼吸为主;当胚根长出后O2的消耗速率大大提高,则进行________(有氧、无氧)呼吸。
(4)普通小麦(6N=42)与黑麦(2N=14)杂交培育出八倍体小黑麦至少需要_____年时间,第一年得到的植株取其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单倍体苗,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所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是________,此方法称___________育种。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09山东实验中学五月模拟)(16分)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两个重要的代谢活动,它们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实验中可用氧气的产生与吸收(或二氧化碳的吸收与产生)来检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金鱼藻在代谢过程中,细胞内产生气体的场所可能是 。

(2)在较强光照下,培养金鱼藻的烧杯内会冒出气泡,试解释原因: 。

Ⅱ.(12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下面是有关植物激素的知识及实验研究,请根据有关信息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下表是植物不同部位各种激素的相对浓度,请分析回答:

部位

激素的相对浓度

生长素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茎尖

+++

+++

+++



幼叶

+++

+++





伸长茎

++

++





侧 芽









成熟叶







+++











根 尖

++







+++表示含量高;++表示含量中等;+表示含量低;―表示无

①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五大类,除上表中的四大类外,植物体内还有一类物质也属于植物激素,该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②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必需添加的激素是。

(2)分析上表可知,成熟叶中含有较多的脱落酸而不含细胞分裂素。科学家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得知:脱落酸能抑制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促使叶片衰老,而细胞分裂素则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的降解,抑制叶片衰老。所以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③实验原理: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是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离体叶片得快就会出现衰老的特点,因此,可通过 来证明。

④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叶片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标记为甲组、乙组。

第二步:。

⑤实验结果预测:。

⑥实验结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某实验室用两种方式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一次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如图所示的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CO2量之比为6∶5

B.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约第5小时和第3小时厌氧呼吸速率最快

C.甲发酵罐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有O2存在时酵母菌无法进行厌氧呼吸

D.该实验证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入的O2越多,则酒精的产量越高

❸ 大麦种子可以在黑暗条件下减数分裂吗

(1)epiBR(人工合成的油菜素内酯)对胚芽鞘的伸长生长有调节作用,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激素类似物).
(2)在实验过程中,去除尖端3mm,然后切取1.0cm长切段用缓冲液浸泡1h的目的是减少胚芽鞘内原油菜素内酯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因为实验组是实验组是用缓冲液配制的epiBR(人工合成的油菜素内酯)溶液中处理,分别于12、24、36、48 t/h时间点测量胚芽鞘的长度,故对照组的设置方法是:取相同数量的胚芽鞘切段浸泡在等量的不含人工合成的油菜素内酯的相同缓冲液中,分别于12、24、36、48 t/h测量胚芽鞘伸长量并记录结果.
(4)甲图切段用epiBR处理48 小时实验组胚芽鞘的伸长量为1.2cm,和图乙的epiBR浓度为1μmol.L -1 相对应,可见图甲曲线是将处理后的胚芽鞘切段浸泡在浓度为1μmol.L -1 的epiBR中得到的结果.
由柱形图来看不同浓度epiBR(人工合成的油菜素内酯)对胚芽鞘的伸长生长都有促进作用,且浓度为1μmol.L -1 的epiBR促进伸长的效果最明显,故1μmol.L -1 的epiBR是促进胚芽鞘的伸长的适宜浓度,与对照组相对比,浓度的epiBR处理48h后,它可促进胚芽鞘的伸长量为0.4cm.
(5)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epiBR,因变量是胚芽鞘的伸长量,故该实验的目的为探究促进胚芽鞘伸长的人工合成的油菜素内酯的适宜浓度.
故答案为:
(1)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激素类似物).
(2)胚芽鞘内原油菜素内酯
(3)等量的不含人工合成的油菜素内酯的相同缓冲液,12、24、36、48 t/h 胚芽鞘伸长量
(4)1μmol.L -1 ,0.4cm.
(5)探究促进胚芽鞘伸长的人工合成的油菜素内酯的适宜浓度

❹ 如图是检验呼出气体的实验装置,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呼吸处”作缓慢的吸

(1)B,二氧化碳(2)形成对比,比较空气中的成分和呼出气体内的差异。
(3)C.(4)吸入肺,肋间容肌,膈肌(5)用澄清的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

❺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其步骤为:①用夹子夹紧橡皮管 ②点燃燃烧匙里的红

(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P+5O2

点燃
.

❻ 如图中的实验装置用于测量大麦种子的呼吸速率.实验开始时,用夹子夹紧橡皮管并使图中U形管内两侧有色液

(1)分析图示及题干可知,该实验通过测定吸收O2的速率来衡量呼吸速率,故在两个装置中都加入了NaOH溶液,其目是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从而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2)装置A中的种子是活的,可进行呼吸作用;消耗O2,而产生CO2,由于装置中的NaOH溶液能与CO2反应,故装置A中有色液体的变化量表示大麦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的体积.
(3)在实验的两个装置中,设置B装置的目的是排除由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热膨胀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起对照作用.故应对装置B中对大麦种子进行灭菌处理,防止种子表面的细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或吸收的气体影响实验结果;环境温度上升会引起装置中的气体膨胀,从而导致装置B中有色液体的变化.
(4)用装置A的结果加上装置B(校正值)的结果是80mm3/g,这是10克大麦种子的,再除以10就是所要的结果(O2吸收速率:80mm3/10g=8mm3g-1h-1).
故答:
(1)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2)大麦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的体积
(3)灭菌是防止细菌呼吸作用产生或吸收的气体影响实验结果由于环境温度上升而引起的气体膨胀对照(排除由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热膨胀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4)O2吸收速率=80mm3/10g=8mm3g-1h-1

❼ 了解种子的临界水分和安全水分有什么意义

种子中的水分有两种状态——游离水(自由水)和结合水(束缚水)。游离水具有一般水的性质,可作为溶剂,零度能结冰,容易从种子中蒸发出去;而结合水却牢固地和种子中的亲水胶体(主要是蛋白质、糖类及磷脂等)结合在一起,不容易蒸发,不具有溶剂的性能,低温下不会结冰。因此,我们通常把种子的结合水达到饱和程度并将出现游离水时的水分称为临界水分。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种子达到临界水分后,种子就不耐贮藏,种子的活力和生活力很快降低和丧失;而在临界水分以下,则一般认为可以安全贮藏
种子中的水分有两种状态——游离水(自由水)和结合水(束缚水)。游离水具有一般水的性质,可作为溶剂,零度能结冰,容易从种子中蒸发出去;而结合水却牢固地和种子中的亲水胶体(主要是蛋白质、糖类及磷脂等)结合在一起,不容易蒸发,不具有溶剂的性能,低温下不会结冰。因此,我们通常把种子的结合水达到饱和程度并将出现游离水时的水分称为临界水分。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种子达到临界水分后,种子就不耐贮藏,种子的活力和生活力很快降低和丧失;而在临界水分以下,则一般认为可以安全贮藏。

❽ 关于高中生物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

一、活动目标

1.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2.说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二、背景资料

1.相关知识

(1)活细胞都要进行细胞呼吸。细胞通过细胞呼吸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中间产物。细胞呼吸分成两种类型,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酵母菌取材方便,培养简单,是做细胞呼吸研究的好材料。

(3)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的方法简单易行。

(4)制酒业普遍使用不同的酿酒酵母生产葡萄酒、啤酒等。例如,啤酒生产过程就分为麦芽制造、麦芽汁制造、前发酵、后发酵、过滤灭菌、包装等几道工序。

麦芽的制造 大麦(也正在试验用小麦)浸渍吸水后,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发芽,发芽时产生各种水解酶,如蛋白酶、糖化酶、葡聚糖酶等,这些酶可将麦芽本身的蛋白质分解成肽和氨基酸,将淀粉分解成糊精和麦芽糖等。发芽到一定程度,就要中止发芽,经过干燥,制成水分含量较低的麦芽。

麦芽汁的制造 麦芽经过适当的粉碎,加入温水,在一定的温度下,利用麦芽本身的酶,进行糖化,主要是将麦芽中的淀粉水解成麦芽糖。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加入一定比例的大米粉作辅料,大米粉先加水煮沸。制成的麦芽醪,用过滤槽进行过滤,得到麦芽汁,将麦芽汁输送到麦芽汁煮沸锅中,将多余的水分蒸发掉,并加入酒花。酒花是一种植物的花,加到啤酒中,可使啤酒带有特殊的酒花香味和苦味,同时,酒花中的一些成分还具有防腐作用,可延长啤酒的保存期。

发酵 麦芽汁经过冷却后,加入酵母菌,输送到发酵罐中。一般先通入少量空气,酵母菌可进行短时间的有氧呼吸,使自身增殖,而后开始发酵。传统工艺分为前发酵和后发酵,分别在不同的发酵罐中进行。现在流行的作法是在一个罐内进行前发酵和后发酵。前发酵主要是利用酵母菌将麦芽汁中的麦芽糖转变成酒精,后发酵主要是产生一些具有特殊风味的物质,除掉啤酒中的异味,并促进啤酒的陈熟。这一期间,需要控制一定的罐内压力,使后发酵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保留在啤酒中。

过滤灭菌 经过两个星期左右的发酵,有些啤酒发酵期可能长达几个月,将啤酒经过过滤,除去啤酒中的酵母菌和微小的颗粒,再经过62℃左右的灭菌,然后冷却,啤酒就可以包装。

包装 包装方式主要有瓶装和罐装,还有桶装等。

(5)重铬酸钾可以检测酒精的存在。这一原理可以用来检测司机是否喝了酒。具体做法是:让司机呼出的气体直接接触到载有用硫酸处理过的重铬酸钾或三氧化铬的硅胶(二者均为橙色),如果呼出的气体中含有酒精,重铬酸钾或三氧化铬就会变成灰绿色的硫酸铬。

2.实验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可以将葡萄糖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能将葡萄糖转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酵母菌有氧呼吸: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酵母菌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2)检验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的多少

①将酵母菌两种呼吸方式产生的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根据产生的碳酸钙沉淀的多少,即可判断两种方式产生的CO2的量的多少,辨别酵母菌的呼吸类型。反应式如下:CO2+Ca(OH)2→CaCO3+H2O

有条件的地区可考虑用Ba(OH)2代替Ca(OH)2,现象将更明显。

②将酵母菌两种呼吸方式产生的气体分别通入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根据溶液颜色的变化,判断两种方式产生的CO2的量的多少。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在pH6.0~7.6的环境中,其颜色随着pH值的降低,将发生由蓝→绿→黄绿→黄的颜色变化。

有氧呼吸释放的CO2多,生成的H2CO3多,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绿→黄绿→黄的时间短;无氧呼吸释放的CO2相对较少,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绿→黄绿→黄的时间较长。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颜色变化的时间长短,可以比较酵母菌两种呼吸方式中CO2释放量的多少。

(3)检验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在酸性条件下很容易与重铬酸钾反应生成灰绿色的硫酸铬。稀的重铬酸钾溶液为透明的橙色。化学反应式为: 3C2H5OH+2K2Cr2O7+8H2SO4=3CH3COOH+2K2SO4+2Cr4(SO4)3+11H2O

三、制作指南

1.材料 新鲜酵母(或干酵母),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2.用具 玻璃棒,玻璃导管,试管,研钵,烧杯,量筒,500 mL广口瓶或锥形瓶,胶塞,滴管。

3.试剂 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或Ba(OH)2溶液),蒸馏水,浓硫酸,重铬酸钾晶体,色拉油,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4.操作要点

(1)制备酵母液

取两份新鲜酵母,每份10 g,分别放入两个编好号的500 mL广口瓶或锥形瓶中,再向瓶中分别加入200 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制成酵母发酵液,简称酵母液。

(2)实验装置

装置1:

(在装置2的酵母液中加一些色拉油,以隔绝空气)

装置3:同装置1或装置2,但要将酵母液换成葡萄糖液。

(3)检测

①使用石灰水(或Ba(OH)2溶液)检测CO2的生成

在室温25℃、湿度55%条件下,10 min时,可见装置1中石灰水变混浊,装置2中石灰水刚冒出气泡;20 min时,装置2中石灰水变混浊。

实验现象:比较单位时间内两种装置中石灰水混浊的程度。

可观察到装置1与装置2中的酵母液均有气体产生,并使石灰水变浑浊,但装置1中石灰水的混浊程度(沉淀)多于装置2,装置1中石灰水变混浊的时间早于装置2。装置3中不出现石灰水变混浊的现象。

②使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CO2的生成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的配制:在锥形瓶中加入5 mL质量浓度为10-4 g/mL的溴麝香草酚蓝溶液、100 mL蒸馏水、1滴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此时溶液为蓝色。

注意:仍使用装置1和装置2,但要将瓶中的石灰水换成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按装置图将反应容器连接好,装置1和装置2要同时连通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实验现象:在室温25℃、湿度55%条件下,20 min时可见以下现象。

装置1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在130 s时由蓝色变成绿色;190 s时变成黄绿色;270 s时变成黄色。

装置2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需330 s才变成黄色。

装置3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仍为蓝色。

③检测酒精的生成

取3支试管,按装置标号分别给试管标上1、2、3号。向1、2、3号试管中各加入0.1 g重铬酸钾晶体,然后分别向3支试管中小心地加入0.5 mL浓硫酸,振荡试管使晶体溶解,待溶液冷却后备用。在室温25℃、湿度55%条件下,20 min时,将装置1和装置2中的酵母液和装置3中的葡萄糖液取出,分别过滤,将滤液盛在3支干净的试管中。各取出2 mL滤液,分别加入1、2、3号试管中,振荡试管。

实验现象:看单位时间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1号试管的溶液(即装置1的溶液)橙色略有变化,即有一点灰绿色出现。

2号试管的溶液(即装置2的溶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在橙色背景中可能显青黄色)。

3号试管的溶液(即装置3的溶液)仍为橙色。

5.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各装置的连通管尽量不漏气。

(2)检测酒精生成时,配药后要马上检测。

(3)由于装置简单,不可能形成完全的有氧或无氧条件,因此不排除装置1中有酒精生成。检测酒精生成的实验中,装置1可能出现少许的灰绿色。

(4)注意对照装置3的实验结果。

(5)建议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实验,每组4~6人。

四、教学设计

1.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可从工业制酒引入。

围绕学生对酵母菌的了解,以及如何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展开教学。

2.作出假设

引导学生围绕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两种可能方式进行讨论。

3.设计实验

重点在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如何控制实验中的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

(2)怎样鉴定细胞呼吸的产物?重点放在如何检测二氧化碳和酒精的生成,如何比较两种呼吸产物的多少。

4.实施计划

同前面的“操作指南”。

5.分析结果

(1)如果在室温25℃、湿度55%条件下,安装好装置,一般在实验开始后25 min左右就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实验现象。

(2)无论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可以检测到二氧化碳的生成。二氧化碳的生成量可依据单位时间内石灰水变混浊的程度来判断。

(3)在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装置中都可以检测到酒精的生成。这是因为在我国目前中学生物实验室的条件下,难以做到让有氧装置中的每一个酵母菌细胞都处于有氧环境中。因此在有氧呼吸装置中也可能有部分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6.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1)细胞呼吸有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细胞的无氧呼吸包括两种形式:生成酒精的无氧呼吸和生成乳酸的无氧呼吸。

7.表达交流

从学生开始进行实验,到得到实验结果,大约需要30 min。实验结束后可以安排时间让学生讨论并整理实验结果,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五、评价建议

1.评价等级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档次。

2.能比较完整地完成探究活动的学生或小组获得“良”以上的成绩。

3.在探究活动的某个环节有创意、有想法,并进行认真思考和实践的学生或小组获得提高一档的评价。

❾ 大麦种子是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之一,其结构如图1所示,胚乳中贮存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用赤霉素处理大

①实验组1和4对照说明实验结果与胚有关,实验组1和对照说明实验结果与赤霉素有关,三组在一起可说明赤霉素的产生部位是大麦种子的胚.,由实验组2和3对照可知,赤霉素作用于糊粉层,酶的活性越强,单倍时间获得的产物质越多,可能过淀粉分解产生的还原性糖含量的变化检测α-淀粉酶活性;
②由图2可知,用赤霉素处理使α-淀粉酶的mRNA含量增多,所以赤霉素促进了α-淀粉酶基因的转录;
故答案为: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赤霉素的产生部位是大麦种子的胚;赤霉素作用于糊粉层;α一淀粉酶发挥作用的部位在大麦种子的胚乳.酶的活性越强,单倍时间获得的产物质越多,可通过淀粉分解产生的还原性糖含量的变化检测α-淀粉酶活性;
(2)由图2可知,用赤霉素处理能使α-淀粉酶的mRNA含量增多,可见赤霉素能促进α-淀粉酶基因的转录.α-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由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
故答案为:
(1)胚糊粉层淀粉分解产生的还原性糖(淀粉)
(2)а-淀粉酶基因的转录(а-淀粉酶基因的表达)并通过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

与右图是探究大麦种子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用夹子夹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橡胶套制作传动装置 浏览:545
泰安轴承多少钱 浏览:793
上海得淋电动工具配件 浏览:714
仪表盘出来蓝色油箱是什么意思 浏览:129
外径75的轴承有什么型号 浏览:146
省力搬运设备哪个好 浏览:731
江苏轴承油多少钱 浏览:757
做什么仪器能查出脂肪瘤 浏览:885
阀门上的s和o代表什么 浏览:86
商场消防器材放哪里 浏览:872
枪管为什么不能铸造 浏览:754
建材公司设备有哪些 浏览:774
管道防护密闭阀门图片 浏览:225
准速器材是什么意思 浏览:52
泡脚仪器泡出黄褐色水是什么原因 浏览:195
进口德国电动工具代理 浏览:321
机械图上的尺寸代表什么 浏览:624
江西电动工具铝压铸件 浏览:378
制乙烯的实验装置图常见错误 浏览:827
四轴机械手指的是什么样的 浏览:687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