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在“呼吸处”作缓慢的吸气和呼气,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管的橡皮管;呼气时,夹
(1)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管的橡皮管;呼气时,夹紧A管的橡皮管.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所以B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
(2)在实验中设置A试管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3)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在线粒体内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人体内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组织细胞的线粒体.
(4)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故答案为:(1)B,较多的二氧化碳
(2)对照
(3)C
(4)肋间肌; 膈肌(顺序可变)
❷ 为什么只有线粒体的细胞质内能进行有氧或者无氧呼吸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细人体细
(18分)完成下列有关呼吸作用方式和场所的探究实验。
Ⅰ.右图所示的是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课题小组同学利用该装置探究某种异养型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反应瓶和中心小杯中放置有关实验材料和试剂,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
(1)取甲、乙两套该密闭装置设计实验。请补充表格有关内容:
装置
反应瓶内加入的材料
小杯内加入的材料
液面高度变化的含义
甲
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
微生物悬浮液各1ml
适量的NaOH溶液
①
乙
②
③
细胞呼吸时CO2的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差值
(2)将甲、乙装置均至于28℃恒温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微生物保持活性),60min后读数。请补充下表有关内容。
预期实验结果
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
甲
乙
上升
不变
④
⑤
下降
只进行产生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
上升
下降
⑥
⑦
不变
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Ⅱ.课题小组同学为了确定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做出假设: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只发生在线粒体中,不能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1号和2号试管中均检测到CO2(与预测结果不相符)。
请分析回答:
(1)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相符合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原因: 。
改进措施: 。
(2)实验步骤⑥依据的原理是 。
(3)经同学们的分析及对实验个别步骤作出的恰当修改,重新实验,大家都获得了与预期相符合的实验结果。最后,老师又提出一个新问题:“假如该实验时间过长,空气中的CO2溶入样本中的量足以被检测剂检测出,为了提高实验的科学性,排除干扰因素带来的实验误差,你如何解决?” 请写出解决措施。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完成下列有关呼吸作用方式和场所的探究实验。
Ⅰ.下图所示的是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课题小组同学利用该装置探究某种异养型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反应瓶和中心小杯中放置有关实验材料和试剂,关闭活栓后,U型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
(1)取甲、乙两套该密闭装置设计实验。请补充表格有关内容:
装置
反应瓶内加入的材料
小杯内加入的材料
液面高度变化的含义
甲
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微生物悬浮液各1 mL、
适量的NaOH溶液
①____________
乙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细胞呼吸时CO2的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差值
(2)将甲、乙装置均置于28 ℃恒温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微生物保持活性),60 min后读数。请补充下表有关内容。
预期实验结果
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
甲
乙
上升
不变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
下降
只进行产生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
上升
下降
⑥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
不变
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Ⅱ.课题小组同学为了确定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假设: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只发生在线粒体中,不能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1号和2号试管中均检测到CO2(与预测结果不相符)。
请分析回答:
(1)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相符合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⑥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同学们的分析及对实验个别步骤作出的恰当修改,重新实验,大家都获得了与预期相符合的实验结果。最后,老师又提出一个新问题:“假如该实验时间过长,空气中的CO2溶入样本中的量足以被检测剂检测出,为了提高实验的科学性,排除干扰因素带来的实验误差,你如何解决?”
请写出解决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下图为种子发育和萌发过程中四种内源激素、种子含水量以及营养物质积累量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种子在发育过程中有机物总量________(增加,减少);种子萌发后有机物的重量减少、种类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种子发育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激素是CK,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其次增加的激素是GA和IAA,参与有机物向籽粒的运输与积累。ABA促进种子贮藏蛋白的基因表达,并促进种子的脱水干燥,有利于种子的_________。可见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调节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3)种子解除休眠后,吸水膨胀,开始进行旺盛的呼吸作用,初期种子呼吸产生的CO2大大超过O2的消耗,此时细胞以_____(有氧、无氧)呼吸为主;当胚根长出后O2的消耗速率大大提高,则进行________(有氧、无氧)呼吸。
(4)普通小麦(6N=42)与黑麦(2N=14)杂交培育出八倍体小黑麦至少需要_____年时间,第一年得到的植株取其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单倍体苗,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所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是________,此方法称___________育种。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09山东实验中学五月模拟)(16分)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两个重要的代谢活动,它们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实验中可用氧气的产生与吸收(或二氧化碳的吸收与产生)来检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金鱼藻在代谢过程中,细胞内产生气体的场所可能是 。
(2)在较强光照下,培养金鱼藻的烧杯内会冒出气泡,试解释原因: 。
Ⅱ.(12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下面是有关植物激素的知识及实验研究,请根据有关信息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下表是植物不同部位各种激素的相对浓度,请分析回答:
部位
激素的相对浓度
生长素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茎尖
+++
+++
+++
―
幼叶
+++
+++
―
―
伸长茎
++
++
―
―
侧 芽
+
+
―
―
成熟叶
+
+
―
+++
根
+
+
―
―
根 尖
++
―
―
―
+++表示含量高;++表示含量中等;+表示含量低;―表示无
①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五大类,除上表中的四大类外,植物体内还有一类物质也属于植物激素,该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②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必需添加的激素是。
(2)分析上表可知,成熟叶中含有较多的脱落酸而不含细胞分裂素。科学家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得知:脱落酸能抑制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促使叶片衰老,而细胞分裂素则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的降解,抑制叶片衰老。所以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③实验原理: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是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离体叶片得快就会出现衰老的特点,因此,可通过 来证明。
④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叶片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标记为甲组、乙组。
第二步:。
⑤实验结果预测:。
⑥实验结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某实验室用两种方式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一次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如图所示的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CO2量之比为6∶5
B.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约第5小时和第3小时厌氧呼吸速率最快
C.甲发酵罐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有O2存在时酵母菌无法进行厌氧呼吸
D.该实验证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入的O2越多,则酒精的产量越高
❸ 大麦种子可以在黑暗条件下减数分裂吗
(1)epiBR(人工合成的油菜素内酯)对胚芽鞘的伸长生长有调节作用,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激素类似物).
(2)在实验过程中,去除尖端3mm,然后切取1.0cm长切段用缓冲液浸泡1h的目的是减少胚芽鞘内原油菜素内酯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因为实验组是实验组是用缓冲液配制的epiBR(人工合成的油菜素内酯)溶液中处理,分别于12、24、36、48 t/h时间点测量胚芽鞘的长度,故对照组的设置方法是:取相同数量的胚芽鞘切段浸泡在等量的不含人工合成的油菜素内酯的相同缓冲液中,分别于12、24、36、48 t/h测量胚芽鞘伸长量并记录结果.
(4)甲图切段用epiBR处理48 小时实验组胚芽鞘的伸长量为1.2cm,和图乙的epiBR浓度为1μmol.L -1 相对应,可见图甲曲线是将处理后的胚芽鞘切段浸泡在浓度为1μmol.L -1 的epiBR中得到的结果.
由柱形图来看不同浓度epiBR(人工合成的油菜素内酯)对胚芽鞘的伸长生长都有促进作用,且浓度为1μmol.L -1 的epiBR促进伸长的效果最明显,故1μmol.L -1 的epiBR是促进胚芽鞘的伸长的适宜浓度,与对照组相对比,浓度的epiBR处理48h后,它可促进胚芽鞘的伸长量为0.4cm.
(5)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epiBR,因变量是胚芽鞘的伸长量,故该实验的目的为探究促进胚芽鞘伸长的人工合成的油菜素内酯的适宜浓度.
故答案为:
(1)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激素类似物).
(2)胚芽鞘内原油菜素内酯
(3)等量的不含人工合成的油菜素内酯的相同缓冲液,12、24、36、48 t/h 胚芽鞘伸长量
(4)1μmol.L -1 ,0.4cm.
(5)探究促进胚芽鞘伸长的人工合成的油菜素内酯的适宜浓度
❹ 如图是检验呼出气体的实验装置,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呼吸处”作缓慢的吸
(1)B,二氧化碳(2)形成对比,比较空气中的成分和呼出气体内的差异。 (3)C.(4)吸入肺,肋间容肌,膈肌(5)用澄清的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 ❺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其步骤为:①用夹子夹紧橡皮管 ②点燃燃烧匙里的红 (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P+5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