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1)实验中,纸板应______于平面镜
(1)因为当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时,法线无法在纸板上画出来,就不能够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只有垂直放置时,三条线才会都体现出来,因此纸板必须垂直放置;
(2)对比甲、乙两图,可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3)当光线沿BO方向射入时,反射光线会沿原来OA射出,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4)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第二次实验中,入射角为40°;
第三次实验中,反射角为20°.
故答案为:(1)垂直;(2)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3)会;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40°;20°.
Ⅱ 小明同学利用图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实验.(1)小明在安装铁杆和铁圈(如甲图)时,科学而
(1)在安装、调整如图甲的实验器材时,应先固定铁圈,再调整固定版铁杆,因为底部的距离权应是固定的,而上部可以根据下部的情况进行灵活调节.
(2)图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指在90℃上面第8个小格上,因此温度计示数为90℃+1℃×8=98℃;
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3)记录的数据可见,水的温度升高到98℃后,就不再变化了,因此此时水的沸点是98℃,并且在沸腾过程中,保持这个温度不变.
(4)将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太长,可以给烧杯加盖、减小水量或用使用热水等.
(5)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所以可能当时的气压不是标准大气压,还有可能是温度计不准确或读数时有误差等.
故答案为:(1)铁圈、铁杆;(2)98;如上图;(3)98;不变;(4)给烧杯加盖(或控制水量、适当提高水的初温等);(5)气压不是1标准大气压(温度计不准确、读数有误差、水有杂质等).
Ⅲ 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小明同学还准备了一块平面镜、激光
(1)实验时需要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与反射角.
(2))①我们不便于直接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即光线,但光线能显示在光屏上,我们可以借助光屏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将光屏的左半部分向前后翻折,就不会看到反射光线,只有当整个光屏为一平面时,才能够看到反射光线,因此借助光屏可以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共面;
(3)实验时,光屏应与镜面垂直;当光屏与镜面垂直时,法线在纸板上,法线与镜面垂直,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光屏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光屏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4)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入射角为20°,则反射角的大小也是20°.
(5)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15°、30°、45°时,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15°、30°、45°,不是75°、60°、45°,而75°、60°、45°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故答案为:(1)量角器;(2)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3)光屏应与镜面垂直;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4)20°;(5)测量的不是反射角,而是反射线与镜面的夹角.
Ⅳ (2014济南)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1)小明选用玻璃板而不选
(1)用玻璃板代替抄平面袭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透过玻璃板确定像的位置;
(2)因为物体与像的大小相等,因此甲、乙蜡烛必须高度、粗细完全一样,否则无法比较物体与像的关系;
(3)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甲的一侧观察;
(4)无论如何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说明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时,像也不和桌面垂直,所以不会重合;
(5)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可以换较簿的玻璃板.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高度、粗细相同;
(3)甲;
(4)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5)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换较簿的玻璃板.
Ⅳ (1)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长
(1)根据题意可知,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故得出的结论为: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2)1、将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为F1;
2、将木块侧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为F2;
3、将木块立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为F3;
4、比较F1、F2、F3的关系,如果相等,则说明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无关;如果不相等,说明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故答案为:(1)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2)1、将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为F1;
2、将木块侧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为F2;
3、将木块立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为F3;
4、比较F1、F2、F3的关系,如果相等,则说明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无关;如果不相等,说明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Ⅵ 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记录结果如下表: 实验次数 斜面倾斜程度 物
(复1)由第3次实验数据可知,制有用功W有=Gh=5N×0.3m=1.5J,
总功W总=Fs=2.4N×1m=2.4J,斜面效率η=
W有 |
W总 |
1.5J |
2.4J |
Ⅶ 小明同学利用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1)小明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因为
(1)平面镜是不透明的,只能在平面镜中看到平面镜前物体的像,不能看到平面镜后面的物内体,所以实容验时不采用不透明的平面镜.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探究实验中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主要是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3)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
(4)平面镜成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
(5)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A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B蜡烛与A蜡烛的像就无法重合了.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蜡烛所成像的位置;
(2)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3)A;
(4)虚;
(5)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Ⅷ 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把蜡烛、凸透镜、光屏置于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请分析
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由图乙可知u=10.2cm,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B.
Ⅸ 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1)写出任意两种仪器名称①______ ②____
(1)写出任意两种仪器名称,故答案为:①集气瓶;②烧杯;
(2)燃烧会生成专五氧化二磷固属体,用手摸集气瓶,感觉热,故答案为:红磷燃烧,放出热量,有大量白烟生成.
(3)燃烧后,集气瓶中气体减少,氧气占空气的
1 |
5 |
1 |
5 |
1 |
5 |
Ⅹ 小明同学在用右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发现集气瓶中进入的水的体积小于瓶子容积的 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对实验的成败注意事项为:要保证药品过量,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同时一定要等到温度恢复到室温再打开止水夹让外界液体进入装置内. 所以在分析造成装置造成结果小于
故答案为:①红磷的量不足;②装置气密性不好;③没有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