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埋地敷设管道的埋设深度有哪些要求
这个问题需要具体管道具体对待了。
1,给水管: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3.5.3条规定
“室外给水管道的覆土厚度,应根据土壤冰冻深度、车辆荷载、管道材质及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管顶最小覆土不得小于土壤冰冻线以下0.15m,行车道下的管线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70m。”
2,排水管: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第4.3.7条规定
管顶最小覆土深度,应根据管材强度、外部荷载、土壤冰冻深度和土壤性质等条件,结合当地埋管经验确定。管顶最小覆土深度宜为:人行道下0.6m,车行道下0.7m。
3,燃气管:
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第6.3.4条规定
地下燃气管道埋设的最小覆土厚度(路面至管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埋设在车行道下时,不得小于 0.9m;
2 埋设在非车行道(含人行道)下时,不得小于 0.6m;
3 埋设在庭院(指绿化地及载货汽车不能进入之地)内时,不得小于0.3m;
4 埋设在水田下时,不得小于 0.8m。
同时要兼顾各地方燃气公司的规定。
4,电力管:
根据《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第5.3.3 规定
直埋敷设于非冻土地区时,电缆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缆外皮至地下构筑物基础,不得小于0.3m。
2 电缆外皮至地面深度,不得小于0.7m;当位于行车道或耕地下时,应适当加深,且不宜小于1.0m。
第5.3.4 规定
直埋敷设于冻土地区时,宜埋入冻土层以下,当无法深埋时可埋设在土壤排水性好的干燥冻土层或回填土中,也可采取其他防止电缆受到损伤的措施。
同时要兼顾各地方电力公司的规定。
⑵ 化工管路设计手册的目录
1 1管路系统1
1 1 1流体分类(GB 50316)1
1 1 2管道术语(GB 50316)1
1 1 3压力管道及分类2
1 1 4工程划分及费用3
1 2压力和温度4
1 2 1管道的设计压力4
1 2 2管道的设计温度5
1 2 3管道的试验压力6
1 3管径的选择7
1 3 1管径的确定7
1 3 2预定流速法(HG/T 20570 06)7
1 3 3设定压力降法(HG/T 20570 06)8
1 3 4放空管道计算(GB 50316)8
1 4管道阻力计算9
1 4 1管道流体阻力9
1 4 2直管阻力计算10
1 4 3局部阻力计算11
1 4 4不可压缩单相流体阻力计算15
1 4 5可压缩型单相流体阻力计算17
1 4 6非闪蒸气液两相流阻力计算20
1 4 7闪蒸型气液两相流阻力计算24
1 5真空管路设计24
1 5 1真空区域的划分24
1 5 2真空流动的状态24
1 5 3真空流导及计算25
1 5 4系统的计算示例26
1 6浆液管路设计(HG/T 20570 07)27
1 6 1浆液的流型及管径27
1 6 2计算的依据及方法27
1 6 3计算的步骤及示例30
1 7设计文件及校审34
1 7 1图面一般要求(HG/T 20549 1)34
1 7 2布置图的内容(HG/T 20549 1)35
1 7 3图面尺寸标注(HG/T 20549 1)37
1 7 4工艺系统文件校审(HG 20557 4)38
1 7 5设备布置文件校审(HG 20546 3)42
1 7 6管道布置文件校审(HG/T 20549 3)43
1 7 7管道机械文件校审(HG/T 20645 3)45
1 7 8管道材料文件校审(HG/T 20646 3)45
1 7 9配管与相关专业46 2 1管路设计基础48
2 1 1常用管道选材和用途48
2 1 2弯管与管道连接50
2 1 3地沟与埋地管道50
2 1 4管道留孔与坡度51
2 1 5管道排列与间距51
2 2管道布置设计(HG/T 20549 2)53
2 2 1设计原则53
2 2 2管道及阀门布置53
2 2 3非金属管道及非金属衬里管道55
2 2 4安全措施55
2 3管道布置要求55
2 3 1一般原则要求55
2 3 2地上管道布置(GB 50316)56
2 3 3地下管道布置(GB 50316)58
2 3 4专业配合条件(HG/T 20549 4)59
2 4典型配管示例61
2 4 1塔设备的配管61
2 4 2容器类的配管61
2 4 3泵的设计配管64
2 4 4换热器的配管65
2 4 5排放管的配管66
2 4 6取样管的配管67
2 4 7双阀设计配管67
2 4 8设备管口方位67
2 4 9仪表安装配管68
2 4 10防静电的设计72
2 4 11蒸汽管道设计72
2 4 12洁净厂房设计73
2 4 13安全阀的配管74
2 4 14疏水阀组配管75
2 4 15罐区设计配管75
2 4 16管廊上的配管78
2 4 17地下管道配管81
2 4 18装卸站的配管83
2 4 19软管站的配管85
2 4 20洗眼器与淋浴器的配管87
2 5配管注意事项88
2 5 1阀门操作位置88
2 5 2操作维修空间88
2 5 3常见配管错误94 3 1绝热范围及材料107
3 1 1绝热范围与分工(HG/T 20570 11—95)107
3 1 2绝热材料的选用(HG/T 20646 2—1999)107
3 1 3绝热材料的性能(GB 50264—97)108
3 2绝热与加热计算108
3 2 1保温计算数据的选取108
3 2 2圆形管道的保温计算112
3 2 3蒸汽伴管的加热计算121
3 2 4非圆形管道的保温计算124
3 2 5绝热计算举例124
3 3绝热结构的设计126
3 3 1设计原则(GB 50316—2000)126
3 3 2结构要求及种类126
3 3 3结构设计规定128
3 3 4结构施工举例130
3 4材料计算与附录141
3 4 1材料用量计算141
3 4 2绝热设计附录152
3 4 3绝热厚度选用164
3 5防腐及涂漆165
3 5 1设计原则(GB 50316—2000)165
3 5 2涂料类别特点(GB/T 2705—2003)165
3 5 3涂料配套选用168
3 6防腐的施工(HG/T 20679—1990)171
3 6 1表面处理171
3 6 2管道涂色172
3 6 3埋地管道174
3 7防腐涂料及性能178
3 7 1常用防腐涂料178
3 7 2涂料防腐性能202
3 7 3不同选择比较208 4 1化工配管系列214
4 1 1压力等级214
4 1 2使用温度(HG 20553)215
4 1 3管径系列(HG 20553)215
4 1 4腐蚀裕量219
4 1 5壁厚选用219
4 1 6支管连接(HG/T 20646 1)221
4 1 7端部连接(HG/T 20646 5)222
4 1 8锥管螺纹223
4 2材料选用依据224
4 2 1黑色金属材料224
4 2 2有色金属材料226
4 2 3金属的热处理227
4 2 4常见元素性能228
4 2 5材料应用限制230
4 2 6金属管的选用231
4 3金属管材232
4 3 1无缝钢管232
4 3 2焊接钢管236
4 3 3铜和铜合金管241
4 3 4铝和铝合金管242
4 3 5铅及铅锑合金管244
4 3 6钛和钛合金管245
4 4标准管件247
4 4 1钢制管件分类247
4 4 2钢制对焊无缝管件(GB/T 12459—2005)248
4 4 3钢板制对焊管件(GB/T 13401—2005)253
4 4 4锻制承插焊管件(GB/T 14383—2008)258
4 4 5锻钢制螺纹管件(GB/T 14383—2008)260
4 4 6可锻铸铁管件262
4 4 7支管台264
4 4 8其他管件268 5 1法兰选用依据271
5 1 1法兰选用271
5 1 2垫片选用276
5 1 3紧固件选用281
5 1 4连接选配286
5 2化工标准法兰(欧洲体系PN系列)293
5 2 1基本参数(HG/T 20592—2009)293
5 2 2板式平焊钢制管法兰(HG/T 20592—2009)299
5 2 3带颈平焊钢制管法兰(HG/T 20592—2009)303
5 2 4带颈对焊钢制管法兰(HG/T 20592—2009)306
5 2 5整体钢制管法兰(HG/T 20592—2009)310
5 2 6承插焊钢制管法兰(HG/T 20592—2009)315
5 2 7螺纹钢制管法兰(HG/T 20592—2009)317
5 2 8对焊环松套钢制管法兰(HG/T 20592—2009)319
5 2 9平焊环松套钢制管法兰(HG/T 20592—2009)322
5 2 10钢制管法兰盖(HG/T 20592—2009)324
5 2 11不锈钢衬里管法兰盖(HG/T 20592—2009)329
5 3化工标准法兰(美洲体系Class系列)331
5 3 1基本参数(HG/T 20615—2009)331
5 3 2带颈平焊钢制管法兰(HG/T 20615—2009)338
5 3 3带颈对焊钢制管法兰(HG/T 20615—2009)341
5 3 4长高颈钢制管法兰(HG/T 20615—2009)344
5 3 5整体钢制管法兰(HG/T 20615—2009)347
5 3 6承插焊钢制管法兰(HG/T 20615—2009)350
5 3 7螺纹钢制管法兰(HG/T 20615—2009)352
5 3 8对焊环松套钢制管法兰(HG/T 20615—2009)353
5 3 9钢制管法兰盖(HG/T 20615—2009)355
5 3 10大直径钢制管法兰(HG/T 20623—2009)358
5 4机械标准法兰363
5 4 1法兰技术条件(JB/T 74—1994)363
5 4 2机械标准法兰类型(JB/T 75—1994)367
5 4 3整体铸钢管法兰(JB/T 79—1994)369
5 4 4凸面板式平焊钢制管法兰(JB/T 81—1994)378
5 4 5对焊钢制管法兰(JB/T 82—1994)382
5 4 6平焊环板式松套钢制管法兰(JB/T 83—1994)393
5 4 7对焊环板式松套钢制管法兰(JB/T 84—1994)395
5 4 8翻边板式松套钢制管法兰(JB/T 85—1994)397
5 4 9钢制管法兰盖(JB/T 86—1994)398
5 4 10管法兰垫片403
5 5国家标准法兰404
5 5 1板式平焊钢制管法兰(GB/T 9119—2000)404
5 5 2部分法兰基本参数(GB/T 9114~9118—2000)406
5 5 3部分法兰结构尺寸(DN≤600/PN≤150)407
5 5 4凹凸面与榫槽面结构尺寸(DN≤600)412
5 5 5环松套法兰结构尺寸(DN≤600/PN≤150)413
5 5 6法兰盖结构尺寸(GB/T 9123 1~9123 4—2000)416
5 5 7法兰技术条件(GB/T 9124—2000)422 6 1橡胶制品426
6 1 1橡胶性能特点426
6 1 2常用橡胶软管428
6 2塑料制品430
6 2 1常用塑料特点430
6 2 2聚氯乙烯管431
6 2 3聚乙烯管材439
6 2 4无规聚丙烯(PPR)管材448
6 2 5增强聚丙烯(FRPP)管材450
6 2 6聚四氟乙烯(PTFE)管材461
6 2 7有机玻璃管463
6 2 8尼龙1010管材463
6 3玻璃钢管463
6 3 1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玻璃钢)463
6 3 2纤维缠绕玻璃钢(FRP?FW)管和管件465
6 3 3玻璃钢增强聚丙烯(FRP/PP)复合管(HG/T 21579—1995)469
6 3 4玻璃钢增强聚氯乙烯(FRP/PVC)复合管(HG/T 3731—2004)477
6 4玻璃管材483
6 4 1玻璃管和管件(HG/T 2435—93)483
6 4 2液位计玻璃489
6 4 3不透明石英玻璃(JC/T 182—1997)490
6 5陶瓷管材490
6 5 1耐酸陶瓷性能490
6 5 2化工陶瓷及配件(JC 705—1998)491
6 6石墨管材494
6 6 1石墨性能494
6 6 2石墨管件495
6 7钢衬复合管和管件497
6 7 1衬胶钢管和管件(HG 21501—93)497
6 7 2钢衬塑料复合管(HG/T 2437—2006)502
6 7 3钢衬玻璃管和管件507
6 7 4搪玻璃管和管件509
6 8其他复合管材和方法522
6 8 1金属网聚四氟乙烯复合管材(HG/T 3705—2003)522
6 8 2孔网钢骨架聚乙烯复合管材(HG/T 3707—2003)525
6 8 3塑料涂料529 7 1阀门的选用533
7 1 1阀门的设置533
7 1 2阀门结构长度536
7 1 3材料与组合(GB/T 9124—2000)537
7 1 4阀门压力试验(GB/T 13927—2008)545
7 1 5阀门的命名(JB/T 308—2004)546
7 2常用金属阀550
7 2 1金属阀的选用550
7 2 2闸阀552
7 2 3截止阀566
7 2 4节流阀587
7 2 5止回阀594
7 2 6蝶阀612
7 2 7球阀629
7 2 8旋塞阀641
7 2 9隔膜阀646
7 2 10柱塞阀654
7 3非金属阀门655
7 3 1氟塑料衬里阀门(HG/T 3704—2003)655
7 3 2隔膜阀664
7 3 3硬聚氯乙烯截止阀665
7 3 4增强聚丙烯止回阀665
7 3 5增强聚丙烯(FRPP)蝶阀666 8 1管道过滤器(HG/T 21637—1991)668
8 1 1过滤器的选用668
8 1 2铸制Y型过滤器(SY1)674
8 1 3正折流式T型过滤器(ST1)676
8 1 4反折流式T型过滤器(ST2)680
8 1 5直流式T型过滤器(ST3)682
8 1 6法兰对夹过滤器(SC1/SC2)685
8 1 7双滤筒式罐型过滤器(SD1)687
8 1 8多滤筒式罐型过滤器(SD2)690
8 2安全喷淋洗眼器(HG/T 20570 14—95)695
8 2 1设置原则695
8 2 2性能数据695
8 3管道混合器696
8 3 1静态混合器的应用类型(HG/T 20570 20—95)696
8 3 2静态混合器的设计计算(HG/T 20570 20—95)697
8 3 3静态混合器的应用安装(HG/T 20570 20—95)700
8 3 4汽水混合器702
8 4液体装卸臂(HG/T 21608—96)703
8 4 1分类选型703
8 4 2陆用液体装卸臂704
8 4 3船用液体装卸臂709
8 4 4陆用液体装卸臂安装711
8 5软管与接头715
8 5 1金属软管715
8 5 2非金属软管717
8 5 3快速接头719
8 6消声器与隔声罩721
8 6 1消声器的选用(HG/T 20570 10—95)721
8 6 2排气消声器的性能(HG/T 20570 10—95)722
8 6 3常用设备消声器(HG/T 21616—97)724
8 6 4隔声罩(HG/T 20570 10—95)727
8 7视镜与喷嘴728
8 7 1管道视镜728
8 7 2常见喷嘴729
8 8取样设施731
8 8 1取样冷却器731
8 8 2冲洗式取样阀732
8 9阻火器与呼吸阀732
8 9 1阻火器的设置733
8 9 2阻火器的安装734
8 9 3呼吸阀的选用735
8 9 4呼吸阀的安装736
8 10爆破片与安全阀739
8 10 1爆破片的选用(HG/T 20570 03—95)739
8 10 2爆破片与安全阀(HG/T 20570 03—95)742
8 10 3安全阀的选用(HG/T 20570 02—95)743
8 10 4安全泄放计算(HG/T 20570 02—95)744
8 10 5安全阀的性能结构747
8 11疏水阀760
8 11 1疏水阀的选用(HG/T 20570 21—95)760
8 11 2疏水阀的系统要求762
8 11 3疏水阀的性能结构764
8 12减压阀783
8 12 1减压阀的选用783
8 12 2减压阀的性能结构784 9 1管道应力分析799
9 1 1应力分析的内容799
9 1 2热应力计算基础802
9 1 3热应力分析方法803
9 1 4管系安全性判断806
9 1 5热应力和柔性调整813
9 2管架设计计算(HG/T 20645 5—1998)815
9 2 1管道跨距的计算815
9 2 2管架的最大间距815
9 2 3管架荷载的计算823
9 2 4管架强度的计算827
9 2 5悬臂管架的设计836
9 3管架设置选用(HG/T 20645 5—1998)838
9 3 1管架的类型838
9 3 2管架的设置838
9 3 3典型管架设置841
9 3 4管架生根结构847
9 4管架设计选用851
9 4 1管架选用原则(HG/T 20645 5—1998)851
9 4 2固定支吊架852
9 4 3弹簧支吊架858
9 4 4标准管架索引(HG/T 21629—1999)870
9 5管廊与埋地管道888
9 5 1装置内管廊布置(HG 20546 5—2009)888
9 5 2装置区管廊布置(HG/T 20546 5—2009)890
9 5 3埋地管道计算(HG/T 20645 5—1998)892 1部分计量单位及换算897
2医药洁净要求897
2 1洁净级别897
2 2洁净要求897
3几何图形计算公式898
3 1平面图形计算公式898
3 2立体图形计算公式900
4电器防护与安装903
4 1防爆分级分组903
4 2电器防护等级903
4 3电机安装结构904
5机械制图知识904
5 1图纸格式(GB/T 14689)904
5 2比例选择(GB/T 14690)905
5 3视图画法906
5 4剖视图和断面图(GB/T 17452—1998)907
5 5表面粗糙度908
6配合与公差914
6 1极限偏差与配合914
6 2形状和位置公差920
7金属的焊接926
7 1常用焊接方法926
7 2管道焊接材料927
7 3焊缝符号表示(GB/T 324)928
7 4焊接坡口形式929
7 5焊缝系数(GB 50316)934
8常用钢号对照935
8 1结构钢号对照935
8 2不锈钢号对照938
8 3耐热钢号对照940
8 4阀门钢号对照941
8 5铸钢牌号对照941
8 6铸铁牌号对照943
9金属的性质(GB 50316)944
9 1常用钢管许用应力944
9 2常用钢板许用应力946
9 3常用螺栓许用应力947
9 4常用锻件许用应力948
9 5常用铸件许用应力950
9 6常用铝材许用应力951
9 7常用金属弹性模量952
9 8平均线膨胀系数值952
10常用工程材料953
10 1热轧扁钢953
10 2热轧圆钢、方钢、六角钢954
10 3热轧等边角钢955
10 4热轧不等边角钢958
10 5热轧槽钢961
10 6热轧工字钢962
10 7地脚螺栓(HG 20546 5—1992)963
10 8型钢焊接及开孔965
11常用设计资料971
11 1金属材料的耐蚀性971
11 2管道分界(HG/T 20549 1—1998)975
11 3管道材料等级填写975
11 4管道支架估算975
11 5综合材料余量976
11 6磅级与压力对应关系976
11 7K级与磅级对应关系976
11 8大气压与海拔对照976
12管道的无损检测(GB 50316—2000)976
13设备材料采购要求(HG/T 20701 11—2000)977
13 1适用范围977
13 2设备/材料(询价、订货)请购单977
13 3设备/材料(询价、订货)技术规格书978
13 4其他978
13 5附录979
参考文献988
⑶ 化工管道单线图怎么看
化工管道单线图上有阀门、管件、温度计、压力表、安全阀、管径等等,内容比较多。建议你买一本《化工制图》或在网上下载后系统的学一下。
⑷ 化工厂水电预埋安装复杂吗
比较简单。
水电安装工程施工方案一、施工总体方案与部署安装工程在基础工程施工阶段,就应插入施工。将电线配管、预留孔洞、管沟做好。随着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各种管线工程平行交叉施工,在装饰工程开始之前,所有暗管、暗线安装全部完。管道安装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干管后主管再支管、器具、最后调试的步骤进行。电气安装按照管线敷设、箱柜安装、灯具开关插座安装、送配电系统调试的步骤进行,并配合有关专业施工。对于管线集中的部位,施工前应先进行综合布置,以免出现管道交叉。在主体结构施工时,应随时检查预留洞口的位置情况,管道设备安装前必须清除内部污垢和杂物,根据设计要求布线,安装管网直管部分相互平行,主管要垂直。各种管卡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设置,过墙、板管要设有护管,卫生器具安装要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
⑸ 急、急、急、化工沿路管道和地下管道铺设国家标准那里有
GB50316-2000 (2008-01-31修订公告 2008-07-01实施)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2008年版)
3.1.4.2 管道组成件应能承受或消除因静态流体受热膨胀而增加的压力,或采取预防措施。
3.1.5.5 在管道布置和支架设计时,应能承受由于流体的减压或排放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
4.4.5 选择连接接头和辅助材料诸如胶泥、溶剂、钎焊材料、填料、衬垫及“O”型环、螺纹的润滑剂与密封剂等用以制作或用作密封接头时,对上述材料与所输送流体应有相容性。
8.1.35 安全阀的管道布置应考虑开启时反力及其方向,其位置应便于出口管的支架设计。阀的接管承受弯矩时,应有足够的强度。
8.1.15.2 对大型贮罐至泵的管道,确定罐的管口标高及第一个支架位置时,该管道应能适应贮罐基础的沉降。
11.6.3 大型贮罐(或大水池)的管道与泵或其他独立基础的设备连接,或贮罐底部管道沿地面敷设在支架上时,应注意贮罐基础沉降的影响。对此类管道,要求在贮罐液压试验后安装;或将贮罐接口处法兰在液压试验且基础初阶段沉降后再连接。
5.10.2 波纹膨胀节和金属软管不得用于受扭转的场合。
10.5.4.2 碳钢的支吊架零部件与有色金属或不锈钢管道组成件不应直接接触,在接触面之间可增加非金属材料的隔离垫层或相应措施。
12.1.2 严禁镀锌的隔热辅助材料与不锈钢管接触。
13.2.4 A2类流体管道应对玻璃液位计、视镜等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注] A2类流体指:有毒流体,接触此流体后,会有不同程度的中毒,脱离接触后可治愈。相当于《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中Ⅱ级及以下(高度、中度、轻度危害)的毒物。
14.2.3 安全阀应分别按排放气(汽)体或液体进行选用,并考虑背压的影响。
14.2.4 安全阀的开启压力(整定压力)除工艺有特殊要求外,为正常最大工作压力的1.1倍,最低为1.05倍。……
14.2.7 安全阀或爆破片的入口管道和出口管道上不宜设置切断阀。但工艺有特殊要求必须设置切断阀时,还应设置旁通阀及就地压力表。正常工作时安全阀或爆破片入口或出口的切断阀应在开启状态下锁住。旁通阀应在关闭状态下锁住。工程设计图中应按下列规定加标注符号:
L.O.或C.S.O = 开启状态下锁住(未经批准不得关闭);
L.C.或C.S.C = 关闭状态下锁住(未经批准不得开启)。
14.2.8 双安全阀出入口设置三通式转换阀时,两个转换阀应有可靠的联锁机构。安全阀与转换阀之间的管道,应有排空措施。
14.3.1 需防止流体倒流的管道上,应设置止回阀。
14.4.1 当装置内停运维修时,装置外有可能或要求继续运行的管道,在装置边界处除设置切断阀外,还应在阀门的靠装置一侧的法兰处设置盲板。
14.2.2 运行中,当有的设备需切断检修时,在阀门与设备之间法兰接头处应设置盲板。对于B类流体管道、阀门与盲板之间装有小放空阀时,放空阀后的管道,应引至安全地点。
[注] B类流体指:这些流体在环境或操作条件下是一种气体或可闪蒸产生气体的液体,这些流体能点燃并在空气中连续燃烧。
14.4.4 流体温度低于-5℃时,或大气腐蚀严重的场合,宜使用分离式盲板,即插板与垫环。不宜使用“8”字盲板。
14.5.3 不经常使用的常压放空管口,应加设防鸟网。
14.6.2 对于安装在室内的输送B类流体管道的薄弱环节的组成件,如玻璃液位计、视镜等,应有安全防护措施。
14.6.5 下列情况应设阻火设施:
14.6.5.1 与明火设备连接时的B类气体的减压后的管道,包括火矩管道;
14.6.5.2 需隔断易着火的管道(包括放空管)与其连接的设备时。
14.6.6.3 除非工艺流程有特殊设计要求及可靠的安全措施保证,氧气管道与B类流体管道严禁直接连接。
⑹ 化工管道设计应考虑哪些问题
化工管道设计应考虑哪些问题
浅谈石油化工管道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
摘要:管道设计属于一门综合性技术,要求设计人员具有生产操作、工艺、设备、施工与检修等方面的知识,并且了解管道设计中常见问题,本文从管道布置、支吊架选择、材料采购、材料选用等多个方面探讨了管道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管道;安全;布置;材料;采购;
1前言
在石油化工装置中,管道作为物料输送的一种特种设备在装置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管道种类繁多,使用工况千差万别,影响因素和环节比较多。因此,一个好的管道设计涉及到多个方面,它不仅包括管道布置、支吊架选择、应力分析,材料选用,而且还会涉及到材料的采购。对于化工工艺设计初学者来说,总会遇到一些基本问题,比如说管道设计温度和设计压力如何确定,笔者发现一些初学者根据已知的工作温度和工作压力很随意地确定设计温度和设计压力,过小会造成安全隐患,导致事故,过大则会造成材料浪费。下面就针对化工工艺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以及注意事项分别阐述。
2管道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的确定
2.1管道设计压力
管道设计压力是指工作条件下,管系中可能遇到的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组合中最苛刻条件下的压力。
(1)管道设计压力的确定原则:
①
管道设计压力不低于最大工作压力。
②
装有安全泄放装置的管道其设计压力不得低于安全泄放装置的开启压力(或爆破压力)。
③
所有与设备相连接的管道,其设计压力应不小于所连接设备的设计压力。
④
输送制冷剂、液化气等沸点低的介质的管道,应按阀关闭或介质不流动时介质可能达到的最大饱和蒸汽压力作为设计压力。
⑤
离心泵出口管道的设计压力应不小于泵的关闭压力。
⑥
往复泵出口管道的设计压力应不小于泵出口安全泄放装置的设定压力。
⑦
压缩机排出管道的设计压力应不小于安全泄放装置的设定压力和压缩机
⑺ 管道设计安全规范
1一般要求
管道设计要与装置整体设计统一考虑,必须符合管道仪表流程图,要有适当的支撑,保证足够的强度,对工作温度较高的管道要作柔性分析、有激振源的管道要作动力分析,使管道既有足够的强度,又能吸收热膨胀位移、有良好的抗振性。在经常出现飓风或地震分区级别高的地区还要考虑抵御风载和地震载荷的能力。
管道的敷设主要有架空和埋地两种类型,在选择何种敷设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化工和石油化工企业的工业管道大都采用架空敷设,便于施工、操作、检查、维修,也较为经济,大中型装置的架空管道都用管廊、管架和管墩成排敷设。对于分散的管道可用支吊架。长输管道一般采用埋地敷设,它利用了地下空间。缺点是有腐蚀,检查和维修困难,尤其是需排液的管道,困难更大。工业管道地下敷设的较少,就是地下敷设也大都用管沟,而不是直接敷设在地下。
2防火安全设计
当管道敷设在管廊上时,为充分利用空间,一般机泵就置于管廊下,管廊的上面放置引风机,管廊的两侧是主体设备。管廊与它们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要满足有关防火的规范标准。
涉及的问题是:装置中的物质火灾危险性如何?防火要求如何?与其设备的防火间距应多大?材料的耐火等级与耐火保护如何?这些问题在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规范》中都有详细而明确的规定。
这里举个例子予以说明:规范中对石油化工企业总平面布置防火间距有规定,如地上可燃液体贮罐,贮存物质为甲B、乙类危险性(危险性分类见表),罐容积小于等于500m3或卧式罐,与全厂性重要设施之间的防火间距为30m,其他不同情况有不同的防火间距。
标准中对耐火保护也有具体要求,对可能发生火灾危险的设备和在可能发生火灾危险地区的工艺设备、管道及其支承结构框架、管架、支耳、托架、支腿、鞍座等都需考虑耐火保护。裸露的钢结构耐火极限只有0.25h,据统计石油化工企业装置内,发生火灾后的持续时间多数在1h左右,所以必须加耐火保护层。标准规定耐火层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还要求甲、乙A类危险性物质的设备和管道应有惰性气体置换设施,可燃气体压缩机的吸入管道应有防止产生负压的措施等。
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类别
名称
特点
甲
A
液化烃
15℃时的蒸汽压力大于0.1MPa的烃类液体及其它类似液体
B
可燃液体
甲A类以外,闪点小于28℃
乙
A
可燃液体
闪点大于等于28℃至小于等于45℃
B
可燃液体
闪点大于45℃至小于60℃
丙
A
可燃液体
闪点大于等于60℃至小于等于120℃
B
可燃液体
闪点大于120℃
3防爆安全设计
一般产生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存在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汽或薄雾;②上述物质与空气混合,其浓度达到爆炸极限;③存在足以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火花或高温。只要设法使这三个条件不同时出现,就基本可以防止出现爆炸。可通过设法防止设备和管道泄漏、用惰性气体将易燃物质与空气隔离、联锁保护等措施来达到。
在总体设计中还要设法限制和缩小危险区的范围。将不同等级的爆炸危险区与非爆炸危险区隔开;采用露天布置和加强室内通风使爆炸危险物质浓度低于爆炸极限,用测量报警装置监测爆炸危险物浓度。
标准对爆炸危险区域范围提供了18种示例,应用时可参照这些例子确定危险区域范围。如通风良好的室内布置的输送重于空气的可燃气体或蒸汽的管道,其阀门、法兰和螺纹管件处,其爆炸危险区域范围如图1所示。露天布置的输送重于空气的可燃气体或蒸汽的管道,其阀门、法兰和螺纹管件有可能泄漏,在通风良好的生产区,可认为属于非爆炸区。通风不良的生产区,其爆炸危险区域范
4其他安全设计
(1)输送易燃易爆介质的埋地管道需要穿越电缆沟,且管道温度又较高时,必需采取隔热措施,以使外表面温度低于60℃。
(2)经过道路的管道必须有一定的架空高度,只有人员通行的净高不小于2.2m;通行大型车辆的净高要留4.5m;跨越铁路的净高则不小于5.5m;以免在车辆通行时撞到管道。万一出现意外事故有利于车辆出入。
(3)法兰的位置避免处于人行通道和机泵上方。输送腐蚀性介质管道上的法兰要设安全防护罩。
5便于检修、运行操作
管廊的下面一般布置泵,这样可以有效利用空间,而且泵与管廊的距离缩短节省管材。为便于泵安装、操作、检修,至少要有3.5m的净空高度,在管廊下布置设备的还要增加管廊下的净空高度。
管廊在道路上空穿越时,净空高度应为:装置内检修道不低于4.5m;主干道和铁路不低于5.5m;管廊下的检修通道不低于3m。
⑻ 谁有化工配管的最新标准有哪些
《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原则》 GB/T8175-2008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 SH3010-2000
《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通则》 SH3012-2011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技术规范》 SH3022-2011
《石油化工非埋地管道抗震设计通则》 SH/T3039-2003
《石油化工管道伴管及夹套管设计规范》 SH/T3040-2002
《石油化工管道柔性设计规范》 SH/T3041-2002
《石油化工管道支吊架设计规范》 SH/T3073-2004
《石油化工配管工程设计图例》 SH/T3052-2004
以上都是安装配合相关的标准规范,均为最新标准,已经核实过了。
或者参考《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道安装设计手册》第一篇 设计与计算(第三版) 中国石化出版社
化工配管经验很重要,对着这些标准或者规范往往也避免不了配管上的错误。
⑼ 请问:化工管道的设计标准号是多少 关于管道穿墙是怎么规定的
您的提问不太明确啊。化工管道设计会采用很多标准,不同的体系标回准号不一样。
我举答一个套用石化标准的管道设计的所需要的管道设计标准。
《石油化工装置详细工程设计内容规定》SHSG-053-2011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2008
《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规范》SH 3011-2011
《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HG 20801-2006
《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布置设计规范》SH 3012-2011
《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
《石油化工企业燃料气系统和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设计规范》SH3009-2001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2009
《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钢制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1-2011
《石油化工企业管道柔性设计规范》SH/T3041-2002
其中有一些HG和GB的,是对SH标准的补充。
对于化工管道穿墙,参见HG-T 20549-1998 化工装置管道布置设计技术规定。
⑽ 化工装置中主管廊宽度、跨度和高度的确定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l)
管廊
的宽度:
l)管廊的宽度主要由管道的数量和管径的大小确定。并考虑一定的预留的宽度,一般主管廊管架应留有10%-20%的余量,并考虑其
荷重
。同时要考虑管廊下设备和通道以及管廊上空冷设备等结构的影响。如果要求敷设
仪表电缆
槽架和
电力电缆
槽架,还应考虑其所需的宽度。管廊上管道可以布置成单层或双层,必要时也可布置三层。管廊的宽度一般不宜大于10m;
2)管廊上布置
空冷器
时,支柱
跨距
宜与空冷器的间距尺寸相同,以使管廊立柱与空冷器支柱中心线对齐;
3)管廊下布置泵时,应考虑泵的布置及其所需操作和检修通道的宽度。如果泵的
驱动机
用电缆为地下敷设时,还应考虑
电缆沟
所需宽度。此外,还要考虑泵用冷却水管道和
排水管道
的干管所需宽度;
4)由于整个管廊的管道布置密度并不相同,通常在首尾段管廊的管道数量较少。因此,在必要时可以减小首尾段管廊的宽度或将
双层管
廊变单层管廊。
(2)管廊的跨度:
管廊的柱距和省廊的跨距是由敷设遮其上的管道因
垂直荷载
所产生的允许弯曲挠度决定的,通常为6-9m。如中小型装置中,小直径的管道较多时,可在两根支柱之间设置副梁使管道的跨距缩小。另外,管廊立柱的间距,宜与设备构架支柱的间距取得一致,以便管道通过。如果是混凝土管架,横梁顶宜埋放一根φ20圆钢或钢板,以减少管道与横梁间的摩擦力。
(3)管廊的高度可根据下面条件确定:
l)横穿道路的空间。管廊在道路上空横穿时,其
净空
高度为:
①装置内的检修道不应小于4.5m;
②工厂道路不应小于5.0m;
③铁路不应小于5.5m;
④管廊下检修通道不应小于3m。
当管廊有桁架时要按桁架底高计算。
2)管廊下管道的最小高度。为有效地利用管廊空间,多在管底下布置泵。考虑到泵的操作和维护,至少需要3.5m;管廊上管道与分区设备相接时,一般应比管廊的底层管道标高低或高600~1000mm。所以管廊底层管底标局最小为3.5m。管廊下布置管壳式冷换设备时,由于设备高度增加,需要增加管廊下的净空。
3)垂直相交的管廊高差。若省廊
改变方向
或两管廊直角相交,其高差取决于管道相互连接的最小尺寸,一般以500~750mm为宜。对于大型装置也可采用1000mm高差。
管廊的结构尺寸。在确定省廊高度时,要考虑到管廊横梁
和纵
梁的结构断面和型式,务必使梁底和
架底的高度,满足上述确定管廊高度的要求。对于双层管廊,上下层间距一般为1.2~2.0m,主要决定于管廊上最大管道的直径。
至于装置之间的管廊的高度取决于管架经过地区的具体情况。如沿工厂边缘成罐区,不会影响厂区交通和扩建的地段,从经济性和检修方便考虑,可用管墩敷设,离地面高300~500mm即可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