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怎样设计地埋管反冲洗装置

怎样设计地埋管反冲洗装置

发布时间:2022-06-15 12:34:52

Ⅰ 地源热泵地埋管系统在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地埋管系统在进行负荷计算时,需要将全年的动态负荷全部计算进去,最小的计算周期为一年。在这个计算周期内,地源热泵系统的总热量排放要与总的热量吸收相平衡。
同时,地源热泵地埋管的换热量要与系统最大的吸热量或者排热量相适宜,根据供热面积、现场勘查的结果对地脉管的形式以及数量进行计算。
当地源热泵应用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米,应对岩土做热响应试验,根据热响应试验结果,对地埋管换热器进行计算。在夏季制冷时,地埋管换热器出口最高温度应低于33摄氏度,冬季供热时,不添加防冻剂的地埋管换热器进口温度要高于4摄氏度。
若采用水平埋管的形式,则最上层的地埋管应置于冻土层0.4M以下,距离地面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0.8M。
竖直地埋管系统的最小深度一般要大于20M,沃富地源热泵工程师建议地埋管深度至少要在40M以上,在青岛地区,一般采用的打井深度在80-120M之间。孔径要大于0.11M,打井的孔间距需要满足换热要求,间距采用3-6M的区间。沃富工程师一般建议地埋管孔间距保持在5M左右。
另外,在地埋管打井进行回填的时候,回填料需要根据施工地的地质特征进行调整,回填料的导热系数不应低于钻孔外岩土体的导热系数,否则将大幅降低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的使用效率。

Ⅱ 请教!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做在高层住宅的基础下面可以施工吗施工时要注意什么情况,和施工方法。

地埋管可以做在建筑基础以下。对于高层住宅,肯定是有建筑桩基的,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做桩基埋管。
桩基埋管有两种形式:
1、桩间埋管。
桩间埋管就是指,在建筑基础的桩之间做地埋管,这种方法和做室外的地埋管施工基本相同,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要和土建配合好。
a)在土建的基坑挖好,并做好桩的时候进场做地埋管,工期要求紧凑,因为工期过长会使基坑土壤变干,对于建筑施工有影响,另外还会影响土建方的施工进度。
b)还要注意的是埋管需要多放下去几米,因为不排除在你做完地埋管之后,基坑需要平整或继续下挖的可能性,这种时候会截断部分地埋管,所以一定要预留管子长度。
2、桩内埋管。
桩内埋管是指,在建筑的桩内放地埋管,不需要单独做打井。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节省了打井费用。施工的注意事项如下:
a)桩内埋管的深度要小于打下去的桩的最深深度,大部分都是30米左右,所以需要的可供埋管的桩就会很多,这个在设计阶段做好。
b)桩内埋管要和土建打桩紧密结合,下管的时候首先要将地埋管固定在一个做好的钢筋支架上,然后放入空心桩或者灌注桩的孔内,下好管后,进行灌注,注意不要将管子碰坏。
c)桩内埋管最难做的就是基础承台的部分如何做横管连接。一定注意从承台的侧面出来,不要从上面出来,当然一出来就是机房是可以的,但如果不是机房,就不能从上面出。

其实,建筑基础下埋管的好处还是很多的,例如,管子很难受破坏,因为室外做地埋管可能会因为室外的地面情况改变而遭到破坏,建筑物下就没有此方面的忧虑。

以上回答是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总结的,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关于问题补充的回答:
1)楼主所问的压力问题,根据我所做过的工程来讲,应该不会存在于竖直埋管部分,所以只需要考虑水平连接埋管的问题。
而建筑本身的结构承重点应该在承重桩体上,而不会平均分布在整个基础的平面上,即使基础平面上有,也是微乎其微的,所以其实重点就是桩内埋管的项目,而桩间埋管的项目完全不必考虑建筑物所给的压力问题。
如果是桩内埋管,最容易因为建筑承重产生管子受压迫的位置就是桩基的承台位置,该位置也正好是桩内埋管水平连接管的连接处,此处可考虑增加钢管套管解决,我们做过一个项目就是这样做的。
2)如果建筑物出现沉降,属于硬性破坏,无法保证地埋管的完好无损。地埋管本身有一定的延展性,可以在很小的限度内发生形变而不破损。即使做了套管等保护措施,也只能抵抗一定程度上的垂直压力而已,但不能保证埋管环境变化造成的破坏。这一点所有形式的地源热泵工程做之前都要考虑将来地形变化等因素。

Ⅲ 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方法

1 地埋管环路两端应分别与供、回水环路集管相连接,且宜同程布置。每对供、回水环路集管连接的地埋管环路数宜相等。供、回水环路集管的间距不应小于0.6m。

2 地埋管换热器安装位置应远离水井及室外排水设施,并宜靠近机房或以机房为中心设置。

3 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设白动充液及泄漏报警系统。需要防冻的地区,应设防冻保护装置。

4 地埋管换热系统应根据地质特征确定回填料配方,回填料的导热系数不应低于钻孔外或沟槽外岩土体的导热系数。

5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实际选用的传热介质的水力特性进行水力计算。

6 地埋管换热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

7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地埋管换热器的承压能力,若建筑物内系统压力超过地埋管换热器的承压能力时,应设中间换热器将地埋管换热器与建筑物内系统分开。

8 地埋管换热系统宜设置反冲洗系统,冲洗流量宜为工作流量的2倍。

9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明确待埋管区域内各种地下管线的种类、位置及深度,预留未来地下管线所需的埋管空间及埋管区域进出重型设备的车道位置。

10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计算,最小计算周期宜为1年。计算周期内,地源热泵系统总释热量宜与其总吸热量相平衡。

11 地埋管换热器换热量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最大吸热量或释热量的要求。在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辅助热源或冷却源与地埋管换热器并用的调峰形式。

12 地埋管换热器应根据可使用地面面积、工程勘察结果及挖掘成本等因素确定埋管方式。

13 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宜根据现场实测岩土体及回填料热物性参数,采用专用软件进行。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也可按本规范附录B的方法进行计算。

14 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时,环路集管不应包括在地埋管换热器长度内。

15 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可不设坡度。最上层埋管顶部应在冻土层以下0.4m,且距地面不宜小于0.8m。

16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管深度宜大于20m,钻孔孔径不宜小于0.llm,钻孔间距应满足换热需要,间距宜为3一6m。水平连接管的深度应在冻土层以下。.6m,且距地面不宜小于1.5m。

17 地埋管换热器管内流体应保持紊流流态,水平环路集管坡度宜为0.002。

上海能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杰出的建筑系统配套产品的服务商,专为高档别墅、公寓、宾馆、办公楼、工厂、大型公共场所等提供成套供热(采暖)、中央空调、通风、除尘、水处理、生活热水、智能化楼宇的设计及施工。

Ⅳ 地埋管地源热泵施工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 .钻孔

1)施工前应了解埋管场地内已有的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的功能及其准确位置,每个竖孔开钻前都应人工开挖探坑,探坑直径不小于300 mm,深度不小于1.2 m

2)钻孔时保证钻杆的垂直以确保每个竖孔平行,防止窜孔

3)本工程地处大兴,砂层较多,为防止竖孔塌陷和渗水,钻孔进行中适时向钻孔内注入黏土,以提高成孔质量和缩短成孔时间

2. 竖直下管

1)下管前必须对所有管材进行试压,不小于0.6MPa,稳压15分钟,压力不降,不渗不漏,认为合格

2)下管后回填前应及时对PE管试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个孔的开钻;

3)为防止孔内泥沙沉积,减少孔的有效深度,钻孔完毕后,应及时下管,并采取防止PE管上浮的固定措施
4)试压合格后,及时密封U形管的四个开口端部,U形管以每组对分别绑好,方便以后管道联接

3.水平铺管、管道联接

1)水平地埋管可不设坡度,最上层埋管顶部应在冻土层以下0.4m,且距地面不小于0.8m,供回水环路集管的间距不小于0.6m

2)管道联接目前常采用专用设备进行电熔焊接和热熔焊接。电熔焊接有专用仪器控制时间,焊接工艺好,但电熔焊接件价格较高;热熔焊接时尤为注意,掌握好时间,避免焊接后缩孔,甚至堵塞管道

4.回填

1)竖孔灌浆材料宜采用膨润土和细纱的混合浆或专用材料,也可用钻孔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沉淀物,确保钻孔灌浆密实,无空腔。否则会降低传热效果,影响工程质量

2)水平联接管回填土应细小、松散、均匀且不含石块及土块,回填压实过程应均匀,且不得使管道架空

3)外线管道与机房设备的连接,外线管道进入机房时应设穿墙套管且套管伸出外墙壁不小于50 mm,套管与外墙、套管与外线管道间均应做好防水,然后进行外线回填

5.机房与末端

1)机房设在地下室,不占用有效空间;热泵机组采用永源热泵公司专门针对地埋管系统设计的地源热泵机组,机组整体紧凑,机房面积小,整个机房面积不到5㎡;

2)末端采用风机盘管送风,局部功能房间采用散热器;
3)施工注意事项:别墅项目施工面对的多是业主个人,随着装修的进行,业主难免会有新的想法,所以末端施工中不能只凭图纸单干,要配合装修,并做到及时与业主沟通。

上海能睿环境科技公司专业从事地源热泵中央空调工程、户式中央空调、商用中央空调、毛细管辐射空调工程和地面采暖工程的科技开发、系统设计、工程预算、设备销售、施工安装、维修保养等系统集成配套服务。

Ⅳ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1.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原理、特点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获取浅层地温能方式是采用地埋管换热系统,其工作原理是传热介质(主要是水或乙二醇)在密闭的竖直或水平地埋管中循环,利用传热介质与地下岩土层、地下水之间的温差进行热交换,达到利用浅层地温能的目的,并进而通过热泵技术实现对建筑物的供暖和制冷,工作原理图见3-11和图3-12。

图3-11夏季地埋管地源热泵工作原理图

图3-12冬季地埋管地源热泵工作原理图

地埋管地源热泵除具有地源热泵的所有特点外,还具以下显著的特点是:

(1)项目需根据的冷、热负荷大小钻凿数量众多的钻孔,下入有一定强度、抗腐蚀和传热性能好的密闭循环管,然后将所有的循环管连接起来进入机房和主机。

(2)地源热泵系统与地下岩土体、地下水之间通过传导散(吸)热,区别于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主要通过对流散(吸)热,热交换效率低于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

(3)与传统空调系统相比,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主要缺点是其地埋管换热器初投资较高,并且一般情况下也高于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初投资,这也是阻碍地源热泵系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4)与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相比,地埋管换热器占地面积较地下地下水热泵系统大。这也是阻碍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在人口、建筑密集区发展的另一重要原因。地埋管换热器一般布置在绿地、道路、停车场、广场、学校操场等下面,也有布置在建筑物基础下和建筑物的桩基内。

(5)与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相比,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因不从地下取水,从理论上讲对地下空间环境影响较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小,办理手续也较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简单。

(6)具有绿色环保、高效节能、运行成本低、一机多用、技术成熟、应用范围广(原则上适用于任何地层和建筑)、无需抽取地下水等特点,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7)从水文地质角度讲,松散层孔隙地下水的富水性主要受含水层的粒径影响,粒径越大,孔隙度越大,地层富水性越好、渗透性越强。因此,地下水地源热泵和地埋管地源热泵项目对水文地质条件要求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也就是不适合地下水的地区,往往适合地埋管。以北京地区为例,地下水地源热泵主要分布在永定河冲洪积扇中上部的海淀、丰台两区,而地埋管地源热泵主要分布在顺义、昌平、朝阳、海淀山后地区,也就是温榆河、永定河、潮白河冲洪积扇的中下部的广大地区。

2.地源热泵系统的组成和基本情况介绍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与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相似,由地埋管换热系统、机房系统和末端系统三部分组成。从专业技术角度上讲,末端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属于由暖通空调专业;机房系统主要由主机、电气自控系统和水流控制系统组成,其核心是热泵机组技术;地埋管换热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属于地质和水文地质专业,必须由有地质勘察和凿井施工资质的专业部门来完成。因此,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核心实际上是以单独的暖通空调技术、热泵机组技术和地质勘察技术为支撑的、多学科相互配合和有机组成的综合新型、环保、节能技术。

根据地埋管路埋置方式的不同,地埋管换热系统可分为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和竖直埋管换热器,见图3-13和图3-14。水平地埋管是在地面挖1.5~2.5m深的沟,每个沟中埋设2、4或6根换热塑料管,因水平埋管占地面积较竖直埋管大,效率较竖直埋管低,故我国已建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大多采用竖直埋管系统。

图3-13水平地埋管换热器

图3-14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竖直地埋管系统埋管深度一般在50~150m之间,以100m左右深度的钻孔居多,钻孔口径一般在120~150mm之间,大多数钻孔施工在第四系松散层中,少部分项目钻孔施工在基岩中,如北京市昌平区山水宜家别墅、房山区天湖国际会议酒店项目等;钻孔与地埋管之间采用回填料填实,回填方式主要有原浆回填、中砂回填、素土回填和水泥砂浆回填等;地埋管材质以HDPE管为主,直径绝大多数φ32mm。

根据竖直地埋管埋入换热孔内U形管的数量,系统又可分为单U和双U埋管系统,见图3-15和图3-16;地埋管与周围岩土体换热方式为传导散热或吸热,为避免换热孔之间的相互干扰和节省占地,地埋管孔设计间距一般4~6m;根据设计要求的不同,地埋管内的循环液(换热介质)可以是水或防冻液。

图3-15单U竖直埋管地源热泵换热系统

图3-16双U竖直埋管地源热泵换热系统

3.地源热泵系统核心技术——单孔换热能力分析

在推广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实践过程中,由于各地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尤其是地下水位埋深和地下水的渗透速度的差异,导致各地区岩(土)层的导热性和地埋管单延米换热能力差异巨大,在一个地区能成功应用的地下换热系统,在另一地区往往并不适用,即使在同一地区,也因项目地点位于河道冲洪积扇的上、中、下游的不同,导致项目设计的单孔换热能力不同。因此,与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相同,地质勘察技术仍是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技术的核心,也是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工程能否成功应用于实践的关键。

地埋管换热器是地源热泵技术的核心,它由众多的地埋管孔及其连接它们的U型管、水平管组成。在一定的冷、热负荷情况下,如果地埋管孔数量设计偏多,单孔换热量未达到最佳的单孔换热能力,就意味着项目初投资偏大,占地面积也越大,地埋侧末端循环泵也越大,运行的经济性降低;如果地埋管孔数量设计偏少,单孔换热量不能满足负荷要求,就意味着循环液在冬季出水温度会越来越低,出现“末寒”现象,夏季出水温度会越来越高,出现“末热”现象,降低主机运行的能效比,甚至导致主机停机保护,系统无法运行,其结果最终是影响系统的经济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地埋管换热器设计是否合理,决定着地源热泵系统的经济性和运行可靠性。因此,单孔换热能力分析是地埋管换热器设计的核心。增强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的方法与传统的换热器基本相同,即应提高传热温差,增加传热面积,减少传热热阻。

传热温差的改变要受到地层温度、循环液温度及热泵主机的参数的限制。地层温度在各地区是恒定的,无法改变。循环液温度也就是蒸发器或冷凝器出口温度,它受主机性能和参数控制,过高或过低的出口温度会降低主机运行的能效比,影响系统的经济性。

增加传热面积实际上就是增加地埋管换热器长度,这也就是增加项目初期投资,增大占地面积,过度的地埋管换热器长度不但不会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反而会降低地埋管地源热泵项目的经济性。

因此,增强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的方法主要是降低传热热阻。循环液与地下岩土体、地下水之间的传热过程受以下两种因素控制:一是地埋管换热器;二是岩土体、地下水的传热性能。在工程实践过程中,通常以钻孔壁为界,把所涉及的空间区域划分为钻孔内的地埋管、回填料部分和钻孔以外的岩土体部分。钻孔以外部分的传热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从钻孔壁到末端未受到干扰的远端介质的岩土层热阻,该项热阻主要取决于岩土体导热系数;二是各地埋管之间温度场的相互干扰而形成的附加温变热阻,这部分热阻主要取决于地埋管的布置形式和间距,及其释、放热量的平衡程度。钻孔内部的传热热阻主要由管内热阻和管外回填料的热阻构成,这部分热阻容易通过工程措施控制,可增加单孔换热能力。

1)钻孔外热阻

岩土体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率对地埋管换热器设计非常重要,决定了地埋管换热器长度、地埋管的布置形式和间距、占地面积。岩土体导热系数表示通过大地的热传导能力。热扩散率是衡量大地传递和存储热量能力的尺度。岩土体的含湿量对岩土体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率有很大影响,夏季工况运行时地埋管换热器内循环液温度高于岩土体温度,导致地埋管周围的岩土体水分扩散减少,岩土体变得干燥,降低其导热系数,形成热不稳定现象。在设计换热器长度时,在地下水缺乏或地下水埋藏较深的地区,尤其需要注意。

地埋管换热器运行过程中,地埋管周围的岩土体温度场会发生变化,随着地温变化程度的增加和区域的扩大,相邻地埋管之间换热将受影响,把这种因地温变化而引起的换热阻力的增加与换热量的减弱,称为温变热阻。如果一年内,地埋管换热器从岩土体中吸收或散发的热量不平衡,会引起多余热量(冷量)的积累,引起地下恒温的变化,导致温度热阻的增加。

地下水渗流对地埋管换热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地下水的热容量大,吸收或散发热量也大,在有地下水渗流情况下,热量或冷量很容易被流动的地下水带走,形成另一条热流通道,大大降低传热热阻。即使冷、热负荷不平衡的区域,地下水流动也将减弱“温变热阻”的影响。

2)钻孔内热阻

钻孔内热阻主要由地埋管和回填料的传热性能所控制。地埋管应采用化学稳定性好,有一定强度(主要是考虑埋管较深时,循环液对埋管的压力)、耐腐蚀、导热系数大、流动阻力小的塑料管材和管件。在目前技术、经济水平的情况下,大多已建工程采用聚乙烯管(PE管),这是综合考虑上面各项要求的选择结果。

在目前技术、经济水平的情况下,选择恰当的回填料是大多数地埋管地源热泵项目能够减少投资、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的最适宜手段。回填料介于地埋管与孔壁之间,其目的是增强地埋管与周围岩土体的换热能力,同时防止地表水通过钻孔向地下渗透,污染地下水和避免不同含水层地下水之间的交叉污染。回填材料的选择以及正确的回填施工对保证地埋管换热器性能有重要意义。采用导热性能不良的回填材料将显著增大钻孔内的热阻,在同样情况下导致所需的钻孔总长度增加,同时也意味着系统初投资以及运行费用增加。

根据《地源热泵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灌浆回填材料宜采用膨润土和细沙(或水泥)的混合浆或专用回填材料;当地埋管换热器设在密实或坚硬的岩土体中时,宜采用水泥基料灌浆回填;回填材料及其配比应符合设计要求”。笔者建议:在地下水位面以下采用粗砂、砾石回填,在地下水位面以上采用水泥砂浆回填,其原因是:

(1)在地下水位面以下的钻孔区域,采用粗砂、砾石(D2~4mm,要求磨圆度好)回填将能够充分利用地下水热容量大和流动性好的特点,将产生的热量或冷量尽快带走,形成对流散(吸)热通道。由于存在地下水交叉污染的风险,在地下水有分层污染情况的地区,谨慎采用;

(2)在地下水位面以上的钻孔区域,回填料必须回填密实、完整,完全隔绝空气与地埋管之间接触,彻底避免空气混入回填料中,采用水泥砂浆回填将能够做到上述要求,更重要的是水泥砂浆回填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经济性及足够的耐久性等。

4.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和施工技术要求

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和施工应严格遵守《地源热泵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根据多年地埋管地源热泵项目施工及运行监测经验,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场地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地埋管换热器的施工尽量靠近的控制机房,以最大幅度节省地埋侧循环功率,提高系统的功效比。据调查,北京昌平区某地埋管地源热泵项目夏季运行时循环泵耗电量(包括末端循环泵)占到总耗电量40%~50%,明显高于正常值,其原因是地埋管换热器施工场地距机房较远,循环泵功率过大所致。

(2)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地埋管地源热泵项目建成后最好首先运行制冷季,其目的是保证冬季运行效果,防止发生循环液(如果是水的话)冰冻的风险。

(3)地下水对地埋管孔的换热能力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一般情况下地下水渗流速度快的区域含水层颗粒较大,施工地埋管孔难度较大,增大了项目的施工成本,故应综合考虑施工成本和换热能力的关系。

(4)当建筑物分散,且场地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宜采用分散式机房,有利于提高项目的经济性。

(5)地埋管孔一般深度在100m左右,一旦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后,就需要永久占用地下空间(2m以下区域),将对区域规划(如地铁线路)和管线布置产生影响;

(6)在进行回填料回填施工时,务忙用铁铲一铲一铲的回填,速度不宜过快,防止因过快回填导致的回填料不实的情况发生。严禁用小推车整车灌入式回填。

(7)项目运行阶段,应密切关注和记录主机的供回水温度,主机和循环泵耗电量,为科学分析项目的运行情况打下基础。

(8)由于地埋管孔的单孔换能力测试试验时间有限(一般为10天左右),并且未能考虑到“温变热阻”的影响,因此其热物性结果往往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供暖或一个制冷季的运行情况,建议设计时参考相同地区、相同水文地质条件已建项目的经验值。

(9)地埋管孔的布置应综合考虑“温变热阻”影响和项目经济性。

(10)在进行地埋管地源热泵项目设计时,必须保证各地埋管孔的水力平衡,确保每个循环管内流速基本一致。

(11)应精确计算地埋管内流速,流速过大不会增加换热量,反而降低项目的经济性;流速过小将降低单孔换热能力。

地埋管地源热泵项目由于施工地埋管钻数量众多,因此地埋管钻施工成本往往是初投资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建议在项目的论证阶段务必施工勘探试验孔,掌握项目的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大小,为项目的预算打下基础。根据《地源热泵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要求,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也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并应对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勘察。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岩土体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勘察内容包括:

(1)岩土层结构;

(2)岩土体热物性;

(3)岩土体温度;

(4)地下水静水位埋深、水温、水质及分布;

(5)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

(6)冻土层厚度。

Ⅵ 地埋管施工工艺有哪些

地埋管施工工艺:

第一,根据污水管线内污水的成份。
第二,根据污水管线安装地质情况。
第三,所选持的污水管线的材质,回不同污水成份如果在财政上允许的话,可有很多材质的管线能够选择。
第四,管线的走向,应当是顺势而下,便于污水可以顺利流出。
第五,生产污水与生活污水应当严格分开,不能也不允许共用。
第六,污水管线的安装深度应当不低于1米。
第七,为防止污水管线堵塞,应当在每25米间距加装1个污水井。
第八,下水管线入口处,为防止污物进入,应加装阻止污物筛网。
第九,根据所处的位置,应当考虑承载要求,考虑吨位要求。
第十,管线连接处做好做好密封防止渗漏。
第十一,污水管线不能与自来水管线等饮用水管线并行,管线间距不应小于5米。
地源热泵地埋管的施工包括土壤钻孔、埋管、灌浆、管道连接、施压、清洗等内容。
一、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准备 1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前应具备埋管区域的工程勘察资料、设计文件和施 工图纸,并完成施工组织设计。 2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前应了解埋管场地内已有地下管线、其它地下构筑 物的功能及其准确位置,并应进行地面清理,铲除地面杂草、杂物和浮土,平整 地面。 3 地埋管及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具有质量检验报告和生产厂的合格 证。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检查并做好管材保护工作。 二、地埋管施工工艺 1、管路焊接与钻孔系统 管路选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首先把每卷HDPE 管拉直,根据埋孔的 深度裁管。开启电熔器,待其温度达到 300~400℃。采用短单 U 接头将两根裁 好直管连接在一起,形成垂直U 形管。并把焊好的U 型管的进出口用热熔封住, 防止污染物进入 U 型管
看图、划线、挖管槽、测水平、做基储排管、试压、测数量、做统计表、请监理和甲方验收、回土即可。
回答这个问题应当根据管线污水成份来选择。第一,根据污水管线内污水的成份。第二,根据污水管线安装地质情况。第三,所选持的污水管线的材质,回不同污水成份如果在财政上允许的话,可有很多材质的管线能够选择。第四,管线的走向,应当是顺势而下,便于污水可以顺利流出。第五,生产污水与生活污水应当严格分开,不能也不允许共用。第六,污水管线的安装深度应当不低于1米。第七,为防止污水管线堵塞,应当在每25米间距加装1个污水井。第八,下水管线入口处,为防止污物进入,应加装阻止污物筛网。第九,根据所处的位置,应当考虑承载要求,考虑吨位要求。第十,管线连接处做好做好密封防止渗漏。第十一,污水管线不能与自来水管线等饮用水管线并行,管线间距不应小于5米

Ⅶ 埋地敷设管道的埋设深度有哪些要求

这个问题需要具体管道具体对待了。
1,给水管: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3.5.3条规定
“室外给水管道的覆土厚度,应根据土壤冰冻深度、车辆荷载、管道材质及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管顶最小覆土不得小于土壤冰冻线以下0.15m,行车道下的管线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70m。”

2,排水管: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第4.3.7条规定
管顶最小覆土深度,应根据管材强度、外部荷载、土壤冰冻深度和土壤性质等条件,结合当地埋管经验确定。管顶最小覆土深度宜为:人行道下0.6m,车行道下0.7m。

3,燃气管:
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第6.3.4条规定
地下燃气管道埋设的最小覆土厚度(路面至管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埋设在车行道下时,不得小于 0.9m;
2 埋设在非车行道(含人行道)下时,不得小于 0.6m;
3 埋设在庭院(指绿化地及载货汽车不能进入之地)内时,不得小于0.3m;
4 埋设在水田下时,不得小于 0.8m。
同时要兼顾各地方燃气公司的规定。

4,电力管:
根据《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第5.3.3 规定
直埋敷设于非冻土地区时,电缆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缆外皮至地下构筑物基础,不得小于0.3m。
2 电缆外皮至地面深度,不得小于0.7m;当位于行车道或耕地下时,应适当加深,且不宜小于1.0m。
第5.3.4 规定
直埋敷设于冻土地区时,宜埋入冻土层以下,当无法深埋时可埋设在土壤排水性好的干燥冻土层或回填土中,也可采取其他防止电缆受到损伤的措施。
同时要兼顾各地方电力公司的规定。

Ⅷ 地下室卫生间需要一个污水提升器,怎么选型

如果卫生间不带下水,需要安装污水提升器。
1、污水提升器主要用于地下室、船舶、别墅等远离排水立管和排水条件不好等不具备自流排放污水的地点卫生洁具污水的排放,能够将卫生间的生活用水收集处理。
2、污水提升器设计独特,它由可拆卸的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贮水囊和进、出水管,它与卫生器具的排水管相连接,是固定的,维修时一般不需要拆卸。另外一部分是切割泵与压力控制系统,可以很方便拆卸,在出现机械故障的情况下,可迅速分离开来进行维护。从而避免了将贮水囊与所有卫生器具管道断开的麻烦。
3、污水提升器与卫生器具放置在同一标高的地面时,适用于坐便器是后排水的类型。

Ⅸ 地埋管道漏水怎么查找管道漏水点

通过土壤湿度测试仪器来圈定漏水可疑区域。你说的这种漏水点,在行业内叫暗漏,即:眼睛无法看到的,隐藏在地下的漏水点。
暗漏按权属,分为两类,一是自家的水管漏水,一是市政街道上的水管漏水。
你的问题如果是前者。建议你采取直接更换管道的办法解决,不要去查找漏点,然后维修。因为更换管道的办法更加经济便宜,
如果是公共的管道漏水,公共管道一般口径大,造价高,不宜采取更换的办法解决,一般是先探测到漏点位置,然胡再开挖维修。

阅读全文

与怎样设计地埋管反冲洗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500g机械硬盘缓存多少 浏览:644
家庭轿车轮子轴承是什么型号 浏览:103
机床控制电压怎么样 浏览:405
铸造厂的炉渣和炉灰怎么处置 浏览:674
各种测温设备怎么安装 浏览:375
实验室模拟硫酸的工业制法的装置 浏览:498
仪表盘外循环是什么 浏览:789
怎么取消qq我的设备 浏览:525
滑动轴承是什么学科 浏览:552
轴承坏了和轴承跑位有什么区别 浏览:299
气体为什么会出现超声波 浏览:801
徐州市五金机电城 浏览:543
二次设备室预留多少屏柜 浏览:41
生产汽车尿素设备哪个品牌好啊 浏览:956
魅工具箱像素 浏览:425
户外跑步器材里程是什么单位 浏览:386
如何成为合格的机械设计师 浏览:630
燃电大米加工设备哪个牌子好 浏览:320
河北隆尧做什么机械多 浏览:370
轴承如何提取货源 浏览: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