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实验室如何制备氯化铵
如果只是实验室制备少量的氯化铵,可以在氨水里加少两的CaCl2(或者CuCl2),然后稍微加热下就可以。
Ⅱ 制备氯化铵 详细过程
工业制法(候氏制碱法):
NH3+CO2+NaCl====NH4Cl+NaHCO3
氨气与二氧化碳通入饱和氯化钠水中,控制参数(温度,压强),由于溶解度关系,碳酸氢钠不断析出,反应正向进行,氯化铵作为副产物得到。
实验室制法:
NH3*H2O+HCl====NH4Cl+H2O
氨水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与水,酸碱反应。
(楼上的不对)
Ⅲ 如图是实验室制氨气的装置图,请回答:①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②收集氨气用______
(1)2NH4Cl+Ca(OH)2=加热=CaCl2+2NH3↑+2H2O
(2)向下排空气法
(3)碱石灰
(4)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5)氨气逸出,污染环境
①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碱石灰反应制取氨气,即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加热=CaCl2+2NH3↑+2H2O。
②应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所以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③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水,使氨气中混有水蒸气,可用碱石灰吸收水蒸气,但是不能用氯化钙和无水硫酸铜,因为它们均与氨气反应。
④检验氨气是否集满,可以利用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即用“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也可以用氨气遇浓盐酸产生白烟,即“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瓶口,产生白烟”。
⑤在收集氨气时氨气温度比空气温度高,收集的氨气的浓度小,容易逸出,因此在瓶口塞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环境,一般利用浸有稀硫酸的棉花团堵住试管口。
(3)氯化铵的制备实验装置扩展阅读:
氨气的化学性质:
(1)跟水反应,氨在水中的反应可表示为:NH3+H2O=NH3·H2O
(2)跟酸反应,NH3+HNO3===NH4NO3,2NH3+H2SO4===(NH4)2SO4
(3)在纯氧中燃烧,4NH3+3O2==点燃==2N2+6H2O
(4)催化氧化,4NH3+5O2=催化剂加热=4NO+6H2O,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是工业制硝酸的第一步。
(5)与碳的反应,NH3+C=加热=HCN+H2(剧毒氰化氢)
(6)液氨的自偶电离为:,2NH3==(可逆)NH2+ NH4K=1.9×10^-30(223K)
(7)取代反应取代反应的一种形式是氨分子中的氢被其他原子或基团所取代,生成一系列氨的衍生物。另一种形式是氨以它的氨基或亚氨基取代其他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基团,例如:
COCl2+4NH3==CO(NH2)2+2NH4Cl
HgCl2+2NH3==Hg(NH2)Cl+NH4Cl
这种反应与水解反应相类似,实际上是氨参与的复分解反应,故称为氨解反应。
Ⅳ 实验室怎样合成氯化铵,方法要尽量详细
原料浓盐酸、氨水(或者碳酸铵),浓硫酸,生石灰或者氢氧化钠
仪器:500ml烧瓶 3只,带双孔橡胶塞,玻璃管和橡皮管若干,长颈漏斗2个;酒精灯,支架
氯化氢制备:向500ml烧瓶加入浓盐酸,加橡胶塞,并插入长颈漏斗(液面以下)和玻璃管(穿过橡胶塞即可),通过长颈漏斗缓慢加入浓硫酸,此时通过玻璃导管就会有HCl气体产生,
氨气制备:向500ml烧瓶加入浓氨水,加橡胶塞,并插入长颈漏斗(液面以下)和玻璃管(穿过橡胶塞即可),通过长颈漏斗缓慢加入生石灰或者烧碱,此时通过玻璃导管就会有HCl气体产生,
合成氯化铵:将产生的HCl 气体和NH3气体通过导管引入第三个烧瓶,因为是放热反应,次烧瓶最好泡在冷凝水中。为了加速各种气体的生成,可以用酒精灯加热氯化氢制备和氨气制备的烧瓶,为了提高生产率,可以在合成氯化铵烧瓶中加入一点水,注意将两气体导管刚好接触液面,否则会出现倒吸现象。
没有氨水可以用碳酸铵水溶液代替。
没有浓盐酸可以用加热氯化钠和浓硫酸代替。
注意浓硫酸加入的安全,想浓盐酸加入时切记得缓慢,加入量不要很多,。
Ⅳ 求助:利用氯化钠和硫酸铵制备氯化铵的流程
根据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 而硫酸钠较小
先将溶液在高温配置成饱和溶液 再降温 析出较多的氯化铵和较少的硫酸钠
再在高温将析出的固体溶解 到氯化铵接近饱和 这时硫酸钠未饱和
降温 只析出氯化铵 而不析出硫酸钠
Ⅵ 如图是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制取氨气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以下各问题:(1)写出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
(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方法是利用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版热反应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权方程式为2NH 4 Cl+Ca(OH) 2
故答案为:2NH 4 Cl+Ca(OH) 2
(2)试管A的管口必须稍向下倾斜,其作用是防止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倒流回试管炸裂试管, 故答案为:防止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倒流回试管炸裂试管; (3)氨气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收集时试管必须干燥,否则收集不到氨气, 故答案为:氨气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4)检验氨气已充满试管B的方法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B试管口,试纸变蓝证明集满, 故答案为: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B试管口,试纸变蓝证明集满; (5)如制得标准状况下的氨气2.24L,物质的量为0.1mol,依据化学方程式定量关系得到需要氢氧化钙物质的量为0.05mol,质量=0.05mol×74g/mol=3.7g, 故答案为:3.7. |
Ⅶ 亚硝酸钠和氯化铵的反应原理和制备过程
1、原理:NH4Cl+NaNO2=NaCl+2H2O+N2↑(加热)
2、制备过程:
(1)往烧瓶内注入30ml氯化铵饱和溶液,向分液漏斗加入30ml亚硝酸钠饱和溶液。
(2)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待烧瓶内溶液开始冒泡时(85℃左右)停止加热。
(3)逐滴加入亚硝酸钠饱和溶液。当空气排尽之后,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氮气。
3、装置“
4、实验说明:
(1)实验原理:
NH4Cl+NaNO2=NaCl+NH4NO2(加热)
NH4NO2=2H2O+N2↑(加热)
(2)实验室制备纯净氮气,可用加热分解亚硝酸铵的方法。但亚硝酸铵不易保存,所以一般都通过氯化铵和亚硝酸钠反应来制备。
(3)氯化铵饱和溶液的制备:室温(25。C),在100g水中,溶解40g氯化铵,即可制成饱和溶液。
亚硝酸钠和溶液的制备:室温(25。C)在100g水中,溶解90g亚硝酸钠,即可制成饱和溶液。
(4)因为氯化铵和亚硝酸钠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加热至85。C左右停止加热,以后可由反应放出的热量维持反应的正常进行。
(5)通过滴加亚硝酸钠饱和溶液,来调节氮气生成的速度。如果反应太剧烈,溶液产生大量泡沫,使溶液的液面上升,这时应马上用湿布包住烧瓶进行降温,以免液体冲出。
Ⅷ 氯气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实验室如何制取制取装置和除杂装置
首先,氯气和氨气来先反应生成氮气源,氨气通入为过量。
然后通过大量水将氨气和生成的盐酸吸收,由于氮气不和水反应。
这样就能得到较为纯净的氮气。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氯气通过过量
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和盐酸。
Ⅸ 如何进行氯化铵制备
工业制法(候氏制碱法):
NH3+CO2+NaCl====NH4Cl+NaHCO3
氨气与二氧化碳通入饱和氯化钠水中,控制参数(温度,压强),由于溶解度关系,碳酸氢钠不断析出,反应正向进行,氯化铵作为副产物得到。
实验室制法:
NH3*H2O+HCl====NH4Cl+H2O
氨水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与水,酸碱反应。
Ⅹ 怎样制备氯化铵
某学生要制取氯化铵。他根据制取氯化铵的化学方程式nh3+hcl=nh4c1,将干燥的氨气和干燥的氯化氢一起通到干燥的瓶子里没有任何现象。他改用两支玻璃棒分别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