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车子上这个防滑的按钮是干嘛的。听说,路滑的话,可以按一下这个按钮,能起到防滑的作用,他的原理是什么
车子上这个防滑的按钮是防侧滑的。路滑的话,按一下能起到防滑的作用。
主要的原理就是系统根据车辆的行驶状况分别对四个轮胎进行不同程度的刹车,从而纠正行驶方向。
防滑的按钮其实是防止驱动轮加速打滑的控制系统,其目的就是要防止车辆尤其是大马力的车子,在起步、再加速驱动轮打滑的现象,以维持车辆行驶方向的稳定性,保持好的操控性及最适当的驱动力,达到有好的行车安全。
当遇到轮胎打滑的的路面时,需要关闭车身稳定控制系统。
(1)防滑装置有什么作用扩展阅读:
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又称为防侧滑控制系统(Skid Control System)。
在国产汽车中,丰田的Corolla Altis最先采用本系统(Toyota称为VSC),目前售价较高的国产车均以普遍采用。车身稳定控制系统是一种主动安全系统,包含ABS和ASR,能防止车轮在制动时抱死(ABS)、在启动时打滑(ASR)。
功能:
(1)当紧急制动时,ABS作用可防止车轮抱死;当车轮打滑时,TCS作用,控制发动机输出与车轮制动,可防止车轮打滑。
(2)车身稳定控制系统,是在车辆快速转弯、躲闪或避让突然闯出的汽车、动物时,当因转向不足致车辆向外侧滑移,或转向过度致车辆横越道路中心线甚至原地自转时,利用计算机控制发动机输出、任一车轮制动(制动力有大小之分),以消除转向不足或转向过度的现象,提高行车动态稳定性。
(3)Bosch网站中对ABS、TCS、ESP的功能所下的简单批注为:安全制动(Safe Braking)、加速不打滑(Accelerating Without Wheel Slip)、消除侧滑(Counteracts Skidding)。
2. 防滑系统的工作原理
防滑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接触面变粗糙,来增大摩擦力起到防滑作用,或者增大对接触面的压力,增大摩擦力起到防滑作用。总的来说就是增大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就可以有效防滑。
3. 汽车防滑装置的标志是什么
汽车防滑系统也就是ESP,即车身稳定系统,一般车辆上的ESP系统都是默认开启的,不需要用户进行手动开启。如果是配备有ESP系统的车辆,通常都有一个实体按键可以关闭ESP系统,按下可关闭ESP按钮,再按下按键可重新开启。
因为车辆在雪地或积水的路面上起步时,尤其是在上坡的时候,车轮易发生打滑。这时电脑会识别车轮的打滑,限制发动机的输出,ESP介入后反而帮了倒忙,所以要先把ESP关闭再进行尝试。
(3)防滑装置有什么作用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千万不要依赖ABS、EBD等高科技刹车系统,只起到辅助刹车作用。
2、一定要保持视线清晰,无论有多着急。
3、无论什么时候停车都要距离前车远点,尤其是在坡上。
4、最好能给车加上点配重,车辆自重加大的情况下,刹车距离会短一些。
5、一定要保证用户在开车时鞋底没有积雪或者薄冰。
6、车辆过夜要注意停车后把雨刮片抬起来,这样可避免第二天被冻住。
7、在白天下雪的情况下,一定要记住把雾灯打开。
4. 汽车防滑功能有什么用
ESP主要对车辆纵向和横向稳定性进行控制,保证车辆按照驾驶员的意识行驶。在汽车制动情况下轮胎即将抱死时,ESP会采用“机械点刹”的形式在1秒钟内进行上百次的制动,使车辆在完成全力制动时仍然可以保持通过方向盘来控制车辆行驶的方向。
5. 防滑控制系统是什么怎样工作,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项在80年代末才兴起应用的新技术,但发展得很快,现在已经成为许多轿车的必装件了。据统计,汽车突然遇到情况发刹车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驾驶者往往会一脚将刹车踏板踩到底来个急刹车,这时候的车子十分容易产生纯粹性滑移并发生侧滑,即人们俗称的“甩尾”,这是一种非常容易造成车祸的现象。造成汽车侧滑的原因很多,例如行驶速度,地面状况,轮胎结构等都会造成侧滑,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车轮轮胎与地面的滚动摩擦会突然变为滑动摩擦,轮胎的抓地力几乎丧失,此时此刻驾驶者尽管扭动方向盘也会无济于事。针对这种产生侧滑现象的根本原因,汽车专家早在60年代就研制出车用ABS这样一套防滑制动装置,并在此基础上还研制出驱动防滑装置ASR。汽车上的ABS与 ASR,属于同一性质的装置,统称“防滑控制系统”,两者的共性是“防滑”。有些汽车标注“TCS",实际上与ASR是同一回事。
既然是防滑,ABS与ASR的设计依据必然要涉及一个叫做“滑动率”的东西。众所周知,汽车的速度是由轮子的转速所决定的,轮子转得快汽车跑得快,轮子转得慢汽车跑得慢,似乎轮子的转速等于汽车的速度。但是在现实中,由于轮胎的变形、打滑等因素,车轮速度与汽车速度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值,这个差值与汽车速度的比率就是滑动率。实验证明只有将滑动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轮胎才具有最大的附着力,汽车运行才是最安全的。因此,ABS与ASR的主要功能就是将滑动率控制在一个设定的范围内。汽车上的ABS在制动过程中,通常将车轮的滑动率的控制在10%—20%之间,ASR在驱动过程中,通常将车轮的滑动率控制在5%—15%之间。控制滑动率是ABS与ASR的共同目的,但是它们又有显著的差别,ABS对所有车轮都可进行控制,而ASR只对驱动车轮进行控制;ABS只是一个控制制动的单环系统,而ASR规是控制制动也要控制发动机输出的多环系统。目前ABS在控制过程中,是通过车轮转速传感器反馈来的信号经电子控制器(ECU)处理后发出指令给电磁调节器,对各车轮的制动压力进行调节,而ASR在控制过程中,通常是借用ABS的车轮转速传感器反馈来的信号经ECU处理后发出指令,通过控制节气门开度和点火提前角的方式来调节发动机的输出扭矩,从而调节对驱动车轮的驱动扭矩。因此一些车上的ABS和ASR的部分构件是共用的,包括ECU和车轮转速传感器。目前多数轿车安装ABS装置,只有一些中高级轿车和高级大客车安装了ABS/ASR装置,因此下文主要介绍ABS装置。
控制原理ABS分有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由于机械式不论从精度还是实际效果都比不上电子式,所以目前轿车上的ABS大多数是电子式的,它利用轿车上的液压制动系统,加上车轮转速传感器,电子控制器和电磁调节器组成了ABS,其中轮速传感器要和一种叫“齿圈”的元件配对使用,组成了ABS的传感机构。轮速传感器内有电磁线圈可产生磁力线,安装在车轮附近的一个固定部件上,齿圈安装在车轮轮辋上,车轮转动带动齿圈转动,齿圈切割磁力线使传感器内的电磁线圈感应出交变电流,其脉冲率与车轮转速成正比并被输往电子控制器内。电子控制器是一种微电子计算机,它根据各个轮速传感器的电流脉冲信号测出各个车轮的运动速度,加速度或者减速度,滑动率等数值,当这些数值超出正常值的范围内就会发出指令给电磁调节器。电磁调节器里面的柱塞会依照指令上下移动,调节输入各个车轮制动分泵的油量,起到一个阀门的作用。
综合前述各个部件的功能,ABS的工作原理简单一点来讲,就是由轮速感应器监测车轮的转速,监测信号汇集到电子控制器内分析,一旦监测到车轮快要抱死时,电子控制器会发出指令给电磁调节器,由它控制油压分配阀调节各个车轮的制动分泵,以“一放一收”的点放形式来控制刹车摩擦片,解除车轮的抱死现象。用点放形式来制动,即可急剧降低轮速,又可保持轮胎与地面的附着力。
这里顺便提一下所谓ABS的“一放一收”,只是为了达到控制滑动率的一种形式,整个ABS的性能还与轮胎结构、表面花纹、充气压力、车轮偏转角、行驶速度、路面状况等因素有关。
6. 车子上的ESP是什么功能
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简称ESP),是博世(Bosch)公司的专利[1]。10年前,博世是第一家把电子稳定程序(ESP)投入量产的公司。因为ESP是博世公司的专利产品,所以只有博世公司的车身电子稳定系统才可称之为ESP。在博世公司之后,也有很多公司研发出了类似的系统,如日产研发的车辆行驶动力学调整系统(Vehicle Dynamic Control 简称VDC)[2],丰田研发的车辆稳定控制系统(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 简称VSC)[3],本田研发的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Vehicle Stability Assist Control 简称VSA)[4],宝马研发的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ynamic Stability Control 简称DSC)[5]等等。ESP概述ESP系统实际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与其他牵引力控制系统比较,ESP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可控制从动轮。如后轮驱动汽车常出现的转向过多情况,此时后轮失控而甩尾,ESP便会刹慢外侧的前轮来稳定车子;在转向过少时,为了校正循迹方向,ESP则会刹慢内后轮,从而校正行驶方向。ESP系统包含ABS(防抱死刹车系统)及ASR(防侧滑系统),是这两种系统功能上的延伸。因此,ESP称得上是当前汽车防滑装置的最高级形式。ESP系统由控制单元及转向传感器(监测方向盘的转向角度)、车轮传感器(监测各个车轮的速度转动)、侧滑传感器(监测车体绕垂直轴线转动的状态)、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监测汽车转弯时的离心力)等组成。控制单元通过这些传感器的信号对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进而发出控制指令。有ESP与只有ABS及ASR的汽车,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ABS及ASR只能被动地作出反应,而ESP则能够探测和分析车况并纠正驾驶的错误,防患于未然。ESP对过度转向或不足转向特别敏感,例如汽车在路滑时左拐过度转向(转弯太急)时会产生向右侧甩尾,传感器感觉到滑动就会迅速制动右前轮使其恢复附着力,产生一种相反的转矩而使汽车保持在原来的车道上。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的范围,如果驾车者盲目开快车,现在的任何安全装置都难以保全;ESP的组成部分1、传感器:转向传感器、车轮传感器、侧滑传感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方向盘油门刹车踏板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负责采集车身状态的数据。2、ESP电脑: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算出车身状态然后跟存储器里面预先设定的数据进行比对。当电脑计算数据超出存储器预存的数值,即车身临近失控或者已经失控的时候则命令执行器工作,以保证车身行驶状态能够尽量满足驾驶员的意图。3、执行器:说白了ESP的执行器就是4个车轮的刹车系统,其实ESP就是帮驾驶员踩刹车。和没有ESP的车不同的是,装备有ESP的车其刹车系统具有蓄压功能。简单的说蓄压就是电脑可以根据需要,在驾驶员没踩刹车的时候替驾驶员向某个车轮的制动油管加压好让这个车轮产生制动力。另外ESP还能控制发动机的动力输出什么的,反正是相关的设备他都能插一腿!4、与驾驶员的沟通:仪表盘上的ESP灯。ESP的关键技术现在比较典型的汽车控制系统的结构,包括传统制动系统真空助力器、管路和制动器、传感器俨个轮速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侧向加速度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制动主缸压力传感器、液压调节器、汽车稳定性控制电子控制单元和辅助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所以,系统的开发有赖于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的突破①传感技术的改进”。在系统中使用的传感器有汽车横摆角速度传感器、侧向加速度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制动压力传感器及节气门开度传感器等,它们都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提高他们的可靠性并降低成本一直是这方面的开发人员追求的目标。②体积小、重量轻、低成本液压制动作动系统的结构设计。③的软、硬件设计。由于的需要估计车辆运行的状态变量和计算相应的运动控制量,所以计算处理能力和程序容量要比系统大数倍。一般采用多结构。而软件的研究则是研究的重中之重,基于模型的现代控制理论已经很难适应这样一个复杂系统的控制,必须寻求鲁棒性较强的非线性控制算法。④通过完善控制功能。的与发动机、传动系的通过互联,使其能更好地发挥控制功能。例如自动变速器将当前的机械传动比、液力变矩器变矩比和所在档位等信息传给,以估算驱动轮上的驱动力。当识别出是在低附着系数路面时,它会禁止驾驶员挂低档。在这种路面上起步时,会告知传系应事先挂入二档,这将显著改善大功率轿车的起步舒适性。
7. 汽车上的ESP有什么用,平时什么时候应该关掉
ESP是不用启动的,它是随时处于待命状态的一项功能!ESP是基于对车辆实际的行驶情况和驾驶员意愿的比较结果来识别危险的行驶动态情况。当转向不足或者转向过度时,ESP会根据车辆往哪边转,来刹内侧的后轮或者外侧的前轮。
ESP对我们日常用车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关闭!但是以下这几种情况,就需要车主能及时主动地去关闭ESP系统了。
1、车辆陷入泥地、沙地或者雪地时
由于车轮并不能像在普通公路上那样很好的循迹性。难免会发生甩尾、打滑。而ESP察觉到了车辆打滑,会误认为是车辆失控,从而降低发动机动力、限制车轮运转。这个时候关闭ESP反而有助于车辆脱困。
2、车辆安装防滑链时
安装防滑链本事出于安全考虑,但是这反而会导致ESP的轮速传感器、横向加速传感器等检测信号失准,造成ESP胡乱介入或者全程不介入。因此安装了防滑链时,车主还是暂时关闭ESP比较好。
3、特殊环境下急加速上坡时
在湿滑路面行驶时,ESP系统的稳定作用非常明显,可以说是目前汽车防滑装置的最高形式。但是同样环境下需要急加速上坡时,由于此时车轮的附着力比较低,因此非常容易发生轮胎空转、打滑、导致上坡困难。这时车主可以暂时关闭ESP,成功上坡后再打开即可。
希望可以帮到您,来自湛江金富汽车的从业者!
8. 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防滑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制动防滑系统和驱动防滑系统两种。前者的功能是防止汽车版在制动过程权中车轮被抱死滑移,使汽车的制动力达到最大,缩短车辆的制动距离,并且能够提高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和转向操纵能力,被称为制动防抱死系统(AntilockBrakeSystem,ABS)。但是汽车在驱动过程(如起步、转弯、加速等过程)中,ABS系统不能防止车轮的滑转,因此针对这个要求又出现了防止驱动车轮发生滑转的驱动防滑系统(AccelerationSlipRegulation,ASR,也称为TRC)。由于驱动防滑系统是通过调节驱动车轮的驱动力来实现工作的,故也常称其为牵引力控制系统(TractionControlSystem,TCS)。
9. 什么是汽车的防滑系统
湿滑路面上突遇紧急情况而实施紧急制动时,汽车会发生侧滑,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旋转调头,相当多的交通事故便由此而产生。当左右侧车轮分别行驶于不同摩擦系数的路面上时,汽车的制动也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危险。弯道上制动遇到上述情况则险情会更加严重。所有这些现象的产生,均源自于制动过程中的车轮抱死。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就是为了消除在紧急制动过程中出现上述非稳定因素,避免出现由此引发的各种危险状况而专门设置的制动压力调节系统。
图11.l是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制动时汽车的受力示意图,图中G是汽车的重力,FZ1和FZ2是前后轮上作用的地面支承力,FJ是汽车制动时作用在质心上的减速惯性力,Fxbl和Fxb2。是地面作用在车轮边缘上的摩擦力。汽车制动减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汽车在行驶方向上受到地面制动力Fxb而改变运动状态的过程。制动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这种外界制动力的大小及其所具有的特性。
由于地面制动力是地面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力,因此,它具有一般摩擦力的特性。即:那车减速度(即惯性力)较小时,地面摩擦力未达到极限值,它可随所需惯性力增加而增加;稍汽车减速度(即惯性力)达到一定数值后,地面摩擦力达到其极限值,以后便不再增大。按照摩擦的物理特性可知,此时
Fxbmax=Fz·φ
式中:
Fxbmax——地面制动力(摩擦力)的最大值;
Fi——作用在车轮上的法向载荷;
φ——摩擦系数(通常称为附着系数)。
由此可以看出,在汽车紧急制动情况下,若欲提高制动效能,即缩短制动距离或增大制动减速度,必须设法增大Fxbmax。为此,可以采取两条途径: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正压力Fz来增大Fxbmax;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提高摩擦系数φ中使Fxbmax得以提高。考虑到汽车具体使用情况,后一种途径更具有实际意义。
大量试验已经证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系数主要受到三方面要素影响,即:①路面的类型、状况;②轮胎的结构类型、花纹、气压和材料;③车轮的运动方式和车速。
通过观察汽车制动过程中车轮与地面接触痕迹的变化(图11.2),可以知道制动车轮的运动方式一般均经历了三个变化阶段,即开始的纯滚动、随后的边滚边滑和后期的纯滑动。这三种不同运动所具有的特征可以归纳为表 11.l。
为能够定量地描述上述三种不同的车轮运动状态,即对车轮运动的滑动和滚动成分在比例上加以量化和区分,便定义了如下的车轮滑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