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1919年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由此发现了______.
卢瑟福第一次用α粒子轰击氮核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因此图中为放射源发出的α粒子, 该核反应方程为:
故答案为:质子,α粒子,
|
❷ 卢瑟福通过什么实验发现质子
(1)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质子,并首次实现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2)卢瑟福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实验装置中银箔的作用是刚好阻挡α粒子打到荧光屏,但是不能阻挡其它粒子的穿过,这样可判断是否有新的粒子产生试验中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明确了新产生的粒子就是氢原子核.故ABC错,D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1)氮,人工转变;(2)D
❸ 质子是谁通过什么实验发现的
质子是卢瑟福发现的。当年卢瑟福是用这种方法发现质子的:阴极射线轰击氢,结果使氢原子的电子被打掉,变成了带正电的阳离子,它实际上就是氢的原子核。卢瑟福推测,它就是人们从前所发现的与阴极射线相对的阳极射线,它的电荷量为一个单位,质量也为一个单位,卢瑟福将之命名为质子。
❹ 布拉凯特发现质子
(1)He+N→O+H(2)氮原子核很小,α粒子很难击中它,照片拍摄得越多,α粒子击中氮核的情况被拍摄到的几率就越大.(3)不可行.因原子核被击中的几率极低,而且加速入射粒子需要一定的能量.
❺ 下面是历史上发现原子内部结构的几个著名实验的装置图,其中发现质子的装置是() A. B.
A、A图通过α粒子轰击氮核得到质子,是发现质子的装置.故A正确. B、B图是阴极射线偏转内,从而确容定阴极射线是电子流,该装置是发现电子的实验装置.故B错误. C、C图α粒子的散射实验,得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C错误. D、D图α粒子轰击铍核得到中子的实验,该装置是发现中子的实验装置.故D错误. 故选A. |
❻ 质子谁发现的
卢瑟福
卢瑟福被公认为质子的发现人。1918年他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时,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注意到在使用α粒子轰击氮气时他的闪光探测器纪录到氢核的迹象。卢瑟福认识到这些氢核唯一可能的来源是氮原子,因此氮原子必须含有氢核。他因此建议原子序数为1的氢原子核是一个基
❼ (多选题)如图所示为卢瑟福发现质子的实验装置.M是显微镜,S是荧光屏,窗口F处装有银箔,氮气从阀门T充
A、卢瑟福通过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A正确; B、C:装置中A为放射源,放出的为α粒子,由于F处装的银箔刚好能阻止α粒子穿过,因此没有充入氮气之前无质子产生,不可能在S上见到质子引起的闪烁,故B正确C错误; D、充入氮气后,α粒子轰击氮核产生质子,质子穿过银箔,引起荧光屏S的闪烁,故D错误; 故选AB. |
❽ 质子、中子是谁发现的 核反应方程分别是什么
质子由卢瑟福1918年发现。尽管卢瑟福预言了中子的存在,但是,直到12年以后的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才在卡文迪许实验室里发现了中子。
卢瑟福用α射线粒子轰击氮核首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这是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式:
查德威克用α射线粒子轰击铍,这是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式
❾ 卢瑟福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发现了质子.(1)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______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_____
(1)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质子,并首次实现原子核的人工转专变 (2)卢瑟福第一次完成了原属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实验装置中银箔的作用是刚好阻挡α粒子打到荧光屏,但是不能阻挡其它粒子的穿过,这样可判断是否有新的粒子产生试验中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明确了新产生的粒子就是氢原子核.故ABC错,D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1)氮,人工转变;(2)D |
❿ 质子电子中子是谁发现的啊
质子的发现:
1917年,欧内斯特·卢瑟福做实验发现,使用α粒子撞击氮原子核,可以提取氢原子核。卢瑟福因此推断,氢原子核是氮原子核与所有更重的原子核的基础材料。由于这重要结果,卢瑟福被公认为质子的发现者。
电子的发现:
1899年,汤姆孙实验团队做光电效应实验与热离子发射实验测得于先前阴极射线等同的荷质比,这意味着这些实验所涉及的粒子都是电子。由于汤姆孙建议电子为组成物质的基础粒子,并且做实验确切证实他的论述,他被公认为电子的发现者。
中子的发现:
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在做了用α粒子轰击硼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
图中+-号代表不可分割的最小正负电磁信息单位-量子比特(qubit)
(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John Wheeler曾有句名言:万物源于比特 It from bit
量子信息研究兴盛后,此概念升华为,万物源于量子比特)
注:位元即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