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顺序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顺序

发布时间:2022-06-12 05:56:30

1.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什么!!

发生装置抄和收集装置袭:发生装置同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可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具体如下图所示:

1、反应原理:Zn+H₂SO4=ZnSO₄+H₂↑

2、反应物的选择:选用锌粒和稀硫酸。

3、不使用稀盐酸,因为:盐酸易挥发,使制得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

4、不用镁是因为反应速度太快,不用铁是因为反应速度太慢。

5、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同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可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顺序扩展阅读

化学中常用的装置:

1、固固加热型装置;用于两种或多种固体化学试剂反应,并且需要加热。

2、固固不加热型装置;用于两种或多种固体化学试剂反应,并且不需要加热。

3、固液加热型装置;用于一种或多种固体化学试剂和另一种或多种液体化学试剂和反应,并且需要加热。

4、固液不加热装置;用于一种或多种固体化学试剂和另一种或多种液体化学试剂和反应,并且不需要加热。

2. 化学实验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分为哪几种,分别叫什么名字

一,固液常温装置(启普发生器、或者是简易分液漏斗加烧瓶)常用来制去氢气,二氧化碳…
二,固夜加热装置(铁架台加烧瓶)常用来制取氯气,氧气…
三,固固加热装置(铁架台加试管)常制取氨气…

3.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分为以下六个操作下面操作排序正确的是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3)(4)(1)(5)(6)(2).
故答案为:(3)(4)(1)(5)(6)(2).

4. 向上排空气法制取氧气怎么操作,要详细的步骤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
a、步骤:连—查—装—固—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 将某些含氧化合物加热分解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常用的含氧化合物为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方法简便、安全,但是原料的价格较高,利用率低,高锰酸钾分解时化合态的氧元素没有全部转化成游离态的氧元素(即氧气):

2KMnO4 K2MnO4+MnO2++O2↑
2.另外,在实验室还可用其它化学反应制取氧气,如过氧化氢分解:

2H2O2 2H2O+O2↑

三、制取氧气时的问题:

1.原理拓展

催化剂的作用:在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中要用到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催化剂是指那些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在这个反应中二氧化锰就是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两种制取氧气方法的比较

用高锰酸钾和双氧水制取氧气各有特点。高锰酸钾是固体,相对容易保存;双氧水是液体,易分解,不宜久置。但是用高锰酸钾需要加热,而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非常迅速,不需加热。

2.成功关键

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高锰酸钾不要紧紧地堆放在试管底部,要平铺在试管中;开始加热时要先预热试管,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然后将灯焰放在靠试管口一端有药品的地方加热,并随着反应的进行和需氧气量的多少,将灯焰向试管底的方向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既可防止固体混合物随气流冲向试管口,又便于控制氧气放出的速率和数量。

3.双氧水的浓度

市售的双氧水一般有两种浓度,一种是30%左右的浓溶液,一种是3%的稀溶液。制取氧气比较适宜的浓度在10%左右。太稀反应慢,收集时间较久。双氧水太浓反应过于剧烈,放热多,会造成收集的氧气中水蒸气过多。

4.注意事项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顺序要先下后上,从左至右装配仪器。并注意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管口的1/4)左右处,试管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2)理和装入固体试剂?

加入高锰酸钾,并使之倾斜地铺在管底,不要让它堆积在底部。

(3)为什么要稍向下倾?

因加热时药品里所含的湿气变成水蒸气,到管口处冷凝成水滴而倒流,致使试管炸裂。

(4)为什么气泡刚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气体?

开始加热时排出的主要是空气,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才是氧气,这时才能进行收集。

(5)为什么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在停止制氧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拿出来,然后移去酒精灯?

如果先移去酒精灯,试管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水就沿导管被吸到热的试管里,有使试管破裂的可能。

(6)为什么试管内的导管不宜过长?

伸入试管内的导管不宜过长,以免气体难于排出。

(7)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怎样验证氧气已经集满?

用带有火星的木条去试验氧气,是鉴定氧气的一种常用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集满。

(8)怎样验证制得的气体是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5. 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氧气时有关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实验室来制取氧气时,组装好自装置后,应在向试管中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放置酒精灯,后固定试管,故选项说法错误.
C、实验室制取氧气,收集气体后,先用毛玻璃片盖上集气瓶,后移出水槽开,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 实验室制氧气的操作步骤

装置选择 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选甲装置: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实验室常专用说法:固固加热属型)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选乙装置:液体与固体不加热制气体(实验室常用说法:固液常温型) 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装药品
定----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预热,注意:一律先让试管均匀受热,否则会因冷热不均炸裂试管)
收----收集气体(可以使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离----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如果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此步骤基本不需要,但是最好先取出导管在盖上玻片)
熄----熄灭酒精灯
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先预热,之后可以将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装有药品部位定向加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大约0.5cm);

7. 组装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时,正确的顺序为为什么

正确组装装置时顺序都是从下到上,从左到右

8.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所有气体的方法

【实验室制氢气】
1.装置。
发生装置:“固+液→”型。比如说一个锥形瓶,加一个双孔胶塞,一边是长颈漏斗(长颈漏斗下端要在液面以下),一边接收集装置。
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或排水法收集装置。
2.药品:锌粒(不使用纯锌,而是用粗锌,或在溶液中加几滴硫酸铜溶液,利用原电池和超电势的因素提高反应速率)、稀硫酸
3.验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用拇指堵住倒置的试管,靠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若听到轻微的爆鸣声,证明氢气已收集满。(若使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没有必要验纯)
4.除杂:可能的杂质是水蒸气。用浓硫酸洗气即可除杂。
5.氢气在实验室制取方法中体现出来的性质: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实验室制氧气】
一、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装置。
发生装置:“固→(加热)”型。一个略向下倾斜的大试管,距试管口1/3处加一个铁夹固定住,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底有药品的部位。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试管口处要加棉花。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或排水法收集装置。
2.药品:高锰酸钾固体
3.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需要进行验满操作: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氧气的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气瓶中为氧气。
4.除杂:这种方法之下很少考虑除杂的事。
5.氧气在实验室制取方法中体现出来的性质: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二、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
1.装置。
发生装置:“固→(加热)”型。一个略向下倾斜的大试管,距试管口1/3处加一个铁夹固定住,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底有药品的部位。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或排水法收集装置。
2.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
3.验满、检验见“一”。
4.除杂:这种方法之下很少考虑除杂的事。
5.氧气在实验室制取方法中体现出来的性质: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三、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1.装置。
发生装置:“固+液→”型。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或排水法收集装置。
2.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3.验满、检验见“一”。
4.除杂:可能的杂质是水蒸气。用浓硫酸洗气即可除杂。
5.氧气在实验室制取方法中体现出来的性质: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1.装置。
发生装置:“固+液→”型。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
2.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不能使用纯净的碳酸钙粉末,否则反应速率太快难以控制不易收集气体)、稀盐酸(不能用稀硫酸,生成微溶的硫酸钙,会附着在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表面,阻碍反映的进一步进行)
3.收集时需要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二氧化碳的检验:迅速向集气瓶中倾倒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集气瓶中为二氧化碳。
4.除杂:可能的杂质是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先用水洗气(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再用浓硫酸洗气即可依次除去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顺序不能错)。
5.二氧化碳在实验室制取方法中体现出来的性质: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9. 高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备的方法,方程式,及仪器

常见气体制备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原则

(1)安全:避免和防止爆炸、燃烧、有毒物质外泄。

(2)方便:应用常用试剂、装置简单、操作方便。

(3)快速:反应时间不宜过长,过于剧烈的反应不安全,以反应速率适中为宜。

(4)生成物纯净(或虽含杂质但较易提纯),减少分离操作。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

(1)制取单质:用氧化还原反应。

(2)制取化合物:通常用复分解反应,如HCl、SO2、CO2、NH3、HNO3等;有时也可用氧化还原反应,如制NO2、NO等。

3.实验装置的安装、选择及操作步骤

(1)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可用如下图表示:

(2)制取气体时各部分装置的选择依据:

①发生装置:所用试剂的状态及反应条件;

②收集装置:气体的水溶性及相对空气的密度大小、是否与空气中成分反应;

③净化装置:依据气体与杂质的性质的不同,使杂质被吸收或转化成所需物质;

④尾气处理(吸收)装置:根据所制气体是否有毒或污染环境来确定是否要安装尾气处理装置。有毒物质可用溶液吸收或燃烧去除。

(3)“气密性检查”在整个实验中的位置一般放在第二位,一般在装置连接好后、但在反应开始前检验气密性,决不可在药品混合并开始反应后检查气密性。

4.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典型装置

主要掌握实验室三种不同类型制备气体的装置,以及三种不同类型的气体收集方法。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干燥、净化和吸收装置。

实验室常用的三种不同类型制备气体的装置:

(1)固体——固体加热装置(见图)

所需仪器:铁架台、铁夹、酒精灯、大试管、单孔橡胶塞、导气管等。常用于制O2、NH3、CH4等。

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以防止产生的水蒸气在管口冷凝后倒流而引起试管破裂。

②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1/3处。

③固体药品要在试管底部平铺开。加热时首先均匀预热(移动酒精灯),然后在试管的药品最后部位集中加热,并逐步前移。

④胶塞上的导管伸入试管里面不能过长,否则会妨碍气体的导出。

⑤如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停止制取气体时,应先从水槽中把导管撤出,然后再撤走酒精灯,以防水倒流。

(2)固体——液体(液体——液体)加热装置(见图)

所需仪器:铁架台、铁夹、烧瓶、分液漏斗、双孔塞、导管等。常用于制H2、CO2、H2S、NO2、SO2、NO等。

注意事项:

①烧瓶应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先把固体药品放入烧瓶中,然后再慢慢加入液体。

③分液漏斗内为挥发性液体时要盖上盖,注意盖上的小槽要对准分液漏斗颈上的小孔。

④制H2、CO2、H2S时也可用下面的装置。

这类装置使用方便,可以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

说明:①在简易装置中长颈漏斗颈的下口应伸入液面以下,否则起不到液封作用而无法使用。②加入的固体药品块状大小要适宜,如果太碎会落入底部的酸中使反应无法终止。③加入酸的量要适当。④最初使用时应待容器内原有的空气排净后,再收集气体。⑤在导管口点燃氢气或其他可燃性气体时,必须先检验纯度。

5.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检验气密性时,可把导管一端浸入水里,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如果装置不漏气,烧瓶里的空气受热膨胀,导管口就会有气泡冒出。把手移开后,过一会儿烧瓶冷却,水就会上升到导管里,形成一段水柱(见下图I、Ⅱ)。如果发现漏气,必须找出原因,并进行调整、修理或更换零件.

10. 化学:一般制取气体方法步骤,谢谢!

祝你成功!

1、仪器安装

仪器安装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由下而上,从左到右,先主后次,先局部后整体。如实验室中氯气的制取实验,仪器安装顺序为:在铁架台上先放置酒精灯,根据酒精灯的高度确定铁圈、石棉网和烧瓶的位置;从左到右依次安装气体发生装置、净化装置、集气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先安装气体的发生装置,在安装其它装置;根据“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应在安装气体发生装置前先将分液漏斗及玻璃弯管装入双孔胶塞,再将双孔胶塞安装到圆底烧瓶上。

2、装置气密性检验

装置气密性检验是气体制取实验是否成功的关键步骤。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常用方法有“手握升温法”、“微热升温法”及“注水法”。⑴ 手握升温法:这种方法适于体积较小的气体发生装置,如氧气、甲烷等的气体发生装置。检验方法是:将带有导气管的单孔塞在试管口上塞紧,并将导气管出口浸没在水中,用双手握住试管外壁片刻,水中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手移开后,导气管内有水柱上升,且较长时间不回落,说明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良好。⑵ 微热升温法 这种方法广泛地适于由试管、 烧瓶等加热类玻璃仪器组装的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检验。如氧气、氯气、氯化氢、甲烷、乙烯等气体的发生装置。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气体发生装置的导气管出口浸没在水中,用酒精灯在试管或烧瓶的底部稍微加热(体系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水中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升入导气管形成一段水柱,且水柱较长时间内不回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⑶ 注水法:这种方法主要适于启普发生器及其简易装置的气密性检验。具体操作方法是:塞紧橡皮塞,关闭导气管活塞(或关闭导气管上的止水夹),从漏斗向气体发生装置内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内的水面高于气体发生装置内的水面,且形成一段明显的水柱时,停止加水,观察水柱在较长时间内不下降则表面装置气密性良好。

3、气体净化(包括气体干燥)

实验室中制取的气体往往含有水蒸气、酸性气体等杂质,影响了气体的后续性质实验,因此为保证气体性质实验的如期顺利进行,必须对制取的气体进行净化处理。气体净化的原则是“除杂”、“不减”、“不增”,“除杂”是指除掉目标气体中的杂质气体,“不减”即尽量不要减少目标气体的量,“不增”是指不增加新的杂质气体。除掉目标气体中的水蒸气是气体的干燥,干燥剂的可以选择浓硫酸、碱石灰、无水氯化钙等。除掉目标气体中的酸性气体可用碱液、水等,也可以用酸式盐的饱和液。方法是用目标气体所形成的酸式盐饱和溶液来除去该目标气体中的酸性气体,该方法不仅除掉了酸性的杂质气体,而且可使目标气体的量有所增加,如CO2(HCl)用饱和NaHCO3溶液的净化方法, NaHCO3 +HCl=CO2 ↑+NaCl+H2O,所以这种气体净化方法最好。

4、气体收集

气体收集方法的依据是气体的密度、气体的溶解性及气体在空气中的活泼性等。由此气体的收集方法可归纳为:⑴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可用用该方法收集,如CO2、O2、SO2等气体。⑵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可用用该方法收集,如H2、NH3、CH4等气体。⑶排水集气法。不溶解于水的气体可用该方法收集,如H2、CO、O2、CH4等气体。⑷排某种饱和溶液集气法。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包括“可溶”)的气体可用该方法收集,如 CO2可用排饱和NaHCO3溶液来收集;SO2可用排饱和NaHSO3溶液收集。

5、尾气处理

化学实验中对环境有害的气体很多,在实验中必须对这部分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具体的处理方法可归纳为:⑴火封法(即燃烧法)。对于可燃性气体可采用此种方法,使其通过燃烧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如H2、CH4和CO的尾气处理就是采用了这种方法。⑵水封法(即将气体通入水中)。这种方法适用于水溶性较大的气体,如氯化氢和氨气的尾气处理就是采用了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操作必须注意因气体溶解太快而出现的倒吸现象。⑶碱封法(即将气体通入到碱液中)。所有的酸性气体都可采用这种方法,使这些酸性气体与碱液反应生成不具挥发性的盐类。如CO2、SO2等酸性气体,其尾气就可以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6、仪器归位

仪器归位是指实验结束后,将用过的仪器拆掉,洗涤干净,放回原处。这种作风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阅读全文

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顺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机械轴承座怎么选 浏览:431
螺旋阀门锈死了怎么办 浏览:423
市妇保超声检查哪个设备好 浏览:944
叉车仪表盘上有什么表 浏览:841
工具箱杀手2中文迅雷 浏览:108
水暖排气阀门 浏览:690
打针用的器材分别叫什么 浏览:1000
大众甲壳虫仪表盘时间怎么调 浏览:15
承德亚博五金机电商城 浏览:856
广州达升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300
车子etc设备怎么拿下来 浏览:273
超瞬态实验装置重庆大学 浏览:854
暖气管阀门的开启方向 浏览:968
轴承尾数01是什么轴 浏览:535
怎么找回微信常用设备 浏览:648
超声波震荡器怎么检查好坏 浏览:281
21新款迈腾仪表台怎么拆 浏览:742
小区健身器材怎么画 浏览:825
氟利昂为什么要制冷剂 浏览:808
锐志仪表盘最左边显示是什么 浏览: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