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图是一种给农作物灌溉的“滴灌”装置,图中的p为进水总阔,q为一种特制的滴水头,该滴水头每分钟滴水的
设水在第100个滴水头点水流速度为v,P点水体积为100,在第1个滴水头,水的体积为100,速度为100v,
则在第100个滴水头,水的体积为1,速度为v,
在第99个滴水头,水的体积为2,速度为2v(因为单位时间里在第99个滴水头它不但要滴出1单位的水,同时还要供给在第100个滴水头1单位的水)
因为每分钟的滴水数目相同,时间相同,所以速度和体积成正比,v速度×时间=v体积
所以v1>v2,
v1 |
v2 |
100?36 |
100?64 |
64 |
36 |
16 |
9 |
『贰』 朱家岩隧道涌水物理模拟
4.3.1 物理模拟基本原理
岩溶管道水系统物理模拟是用等效水箱(水能储存单位)与变径管束(水能输送单位)组合的模拟模型来逼近真实的岩溶地下水系统。按水力相似原理,以一定的时空比例来组装模拟模型,通过动态模拟,寻求岩溶管道水系统含水介质体和地下水运动特征,求取水文地质参数,为岩溶地下水系统定量评价和水量预报提供依据。
岩溶管道水系统进行物理模拟要进行一定的概化和时空缩小等多方面的处理。概化与处理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即满足力学相似条件。力学相似条件是指系统与模型内的水流中同类运动要素(例如某点速度或阻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力学相似包括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动力相似、边界相似等四个方面。
岩溶地下水系统的物理模拟以力学相似定律为基础,同时结合系统自身的结构与水流运动特征,建立相应的相似准则。
岩溶管道水系统中地下水的运动受控于水力梯度与介质空隙空间体形态及其组合。经分析与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在系统中,重力和紊动阻力作用是影响地下水运动状态的关键因素。因此,系统物理模拟需同时建立重力相似准则与紊动阻力相似准则。
据水力学推导,紊动阻力相似要求两个水流沿程阻力系数对应相等。沿程阻力系数仅与管壁粗糙度有关。紊动阻力相似准则是模型中管壁粗糙度与原型中对应点管壁粗糙度之比是模型与原型线性比的1/6次方倍[1]。
4.3.2 岩溶管道水流物理模拟过程
岩溶管道水系统物理模拟,包括了对岩溶储水介质的模拟、对岩溶导水介质的模拟以及对其二者的混合模拟。其中对岩溶导水介质水流的模拟是整个系统模拟的关键,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难度很大,它涉及水能转换、质量守恒及介质对水流的阻力等问题。同时,由于岩溶管道介质的复杂多变性,其模拟技术很值得研究。
在对岩溶管道水流物理模拟中,首先通过对野外资料,特别是水位与水流的关系资料进行分析,然后考虑如何对其进行模拟。在一般情况下,岩溶管道可采用变径管束来对其进行模拟,用阻力元件模拟管道阻力,实现对实际管道的模拟仿真,其模拟过程如图4.4所示[2]。
图4.4 岩溶管道水流物理模拟过程
4.3.2.1 管道流量-水位曲线分析
在整个岩溶管道水系统中,管道断面很不规则,是一个很难测量的量,这给岩溶管道水流流速的研究带来了困难。而水流流量中已经包含了水流断面和流速的信息,它是水流速率与断面面积的乘积。如果已知管道流量和某断面面积,也就等于知道了流速。另外,由于水的不可压缩性,当管道全部充水时,管道内各断面的流量都是相同的。因此,为了简化所研究的问题,在物理模拟时,以水流流量作为基本量。
在岩溶管道系统中,管道的流量与流速一样,它与管道的长度、水力半径、水的密度、水动力黏度系数、管道的粗糙度、水流流态等因素有关。在这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大多数因素是难以知道的。因此,在研究岩溶管道的流量与介质的关系时,应先将上述因素用管道的综合流量参数加以表示,然后,有条件时,再逐步深入,研究其他具体的影响因素。
在单一的岩溶管道里,其流量与其驱动水头的关系如下[3]:
qv(t)=α[H(t)-H0]1/n(4.8)
式中:H(t)、H0为某瞬时管道进、出口的水位;ΔH=H(t)—H0为某瞬时管道的驱动水头;qv(t)为某瞬时通过管道的流量;α为管道的综合流量参数;n为流态指数,当管道流态为紊流时n=1.75~2,当管道流态是层流时n=1。
ΔH-Q的特征曲线见图4.5。从图中知道,当流量参数α较大时,其流量较大,曲线远离ΔH轴,说明管道的阻力小、导水能力强;反之当流量参数α较小时,其流量较小,曲线靠近ΔH轴,说明其管道阻力大、导水能力弱。依据单一管道流量特征曲线,很容易采用单一管道来模拟单一的岩溶管道。在模拟时,可采用模拟管道中的阻力元件来模拟实际管道阻力。在多数情况下,其模拟结果能达到异构同功的效果。
图4.5 单一岩溶管道流量与驱动水头关系曲线
4.3.2.2 岩溶管道的等效箱-管组合模拟
在自然界里,岩溶管道往往都不是以孤立、单一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组合交叉或网络等形式存在,这时就要用管道组合来模拟,或者说等效箱-管组合模拟。这是因为岩溶管道还是一个灰箱或黑箱系统,因而只能在过水能力和过水方式上进行等效模拟。模拟时,根据实际资料所提供的信息,包括管道的空间状态、流量动态、通道条数及过水能力等作为模拟初值。在对岩溶管道水流模拟中,以机控水箱来模拟储水空间,以玻璃管来模拟管道。而模拟结果则是要确定管道系统是单一(主)通道或是多通道(包括管束或有差异的导水介质)以及管道(或导水介质)间的组合方式,求出综合流量参数。因此,首先要对管道的qv=f(ΔH)特征曲线作分析,绘出其流量与驱动水头的特征曲线,如果该管道是单一管道,则其流量与驱动水头的关系满足于式(4.8);反之则实测曲线与模拟曲线相差甚大,此时要考虑用等效箱-管来组合模拟。经过反复切换管道组合模式,最终确定一种模拟结果较理想的组合模式。
4.3.3 物理模拟的应用
郭纯青等[1]对广西北山铅锌黄铁矿区岩溶管道水系统进行了物理模拟,选取1983年6月百年一遇的双洪峰(21日、22日),以及S2、S18、903、10A2四个观测孔水位资料及1号、2号、3号、4号泉溢洪洞四个观测资料,将北山矿区岩溶管道水系统概化为4个等效水箱,经多次反复模拟实验,实现了对8个主要水文点水位及流量的最佳拟合,拟合精度较高。对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S31泉子系统进行了物理模拟,将该子系统概化为3个等效水箱,选取1989年4月13日8时至4月15日12时共60 h为模拟时段,模拟了降雨退水段,求取了管道水动力参数。
4.3.4 物理模拟装置
采用的模拟装置是由郭纯青教授设计的“岩溶管道水系统模拟装置”。该装置是目前国内外唯一一个岩溶管道水系统物理模拟装置。本套模拟装置依托传统的物理模拟方法,采取微电子技术与计算结合的方式,建立岩溶管道水系统物理模拟模型,是一套全自动水流控制系统。主要由液位检测传感器、液位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A/D变换器、CPU监控中心和流量控制器等器件组成。实验装置简图如图4.6。岩溶管道水系统物理模拟装置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等效实体模型部分和数据采集监控部分。
图4.6 “岩溶管道水系统模拟装置”简图
4.3.4.1 等效实体模型
根据物理模拟建模要求,概化岩溶管道水系统多重含水介质体及水流特征为水能储存单元和输送单元的组合,采用等效水箱与变径管束的模拟装置建立等效实体模型,实现对岩溶管道水系统的水动力特征及系统转换功能的模拟目的。
系统被概化为水能贮存单元的亚系统,必须取得该单元出口端附近上游水位及流量的动态信息:
Q(t)=fi[h(T)](4.9)
岩溶地区地下水与环境的特殊性研究
h(t)=fz(t)(4.11)
单元的水位与流量必须是同步的,流量可能是多端同时输出,包括季节性的分级溢洪泉。一般情况下,水能贮存和输送两单元总是配套组合模拟,等效水箱的容积也是将两者统一概化在内。对于水箱贮存量的计算,有如下两种方法。
用圈定岩溶体积几何空间的方式计算:
岩溶地区地下水与环境的特殊性研究
式中:V为岩溶管道水某子系统在h1与h2两标高范围内的贮存总体积;A(h)为不同标高等效水箱面积;h为水箱出口端有代表性的水位。
由于A(h)面积函数在实际中是不易求得,它不仅包括含水体所圈定的范围,也包括岩溶率在内的空间变量函数。
采用系统动态信息反求贮存体积:
岩溶地区地下水与环境的特殊性研究
当子系统的水位和流量动态处于无入渗状态单调下降情况下,可以选取适合的时段将流量动态做分段(时段和相应的标高段)积分求和,可求得总体积和分段体积:
岩溶地区地下水与环境的特殊性研究
式中:ti、ti+1为针对水位变化比较一致的相邻时段。
岩溶地区地下水与环境的特殊性研究
式中:
式(4.8)是式(4.7)的离散式。等效水箱的建立,由于经过上述动态分析,已经可以求出分段的ΔVi的体积,由此可以通过式(4.5)的变换求得等效水箱分段的底面积:
Ai(h)=ΔVi/(hi-hi+1)(4.16)
面积函数Ai(h)的下标i与标高段hi是相应的。据此,等效水箱的空间容积就被完全确定,可以按照既定的模拟比值缩制模型。
4.3.4.2 数据采集监控系统
(1)数据采集子系统
数据采集子系统主要用于对岩溶管道水系统物理模拟模型运转过程的检测及运行情况的显示;同时对采集到的输入和输出数据,与野外实测数据对比并作预测分析。
测试元件主要通过微压差传感器对水箱测压管即文杜里流量计以及孔口流量计等进行水头压力(或压差)测量;以求得等效水箱水位与管间流量的测试,数据采集主要通过A/D板将传感器采集到的物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与计算机共同完成(图4.7)。
图4.7 数据采集子系统示意
通过多通道的信号输入,计算机可以按照规定的间隔时间,对全部被测试点的压力(或压差)数据做瞬时同步采集。
(2)数据监控子系统
物理模拟装置中的数据监控子系统,包括带控制程序的微机,以及执行微机指令的可控水箱的进水装置。监控子系统的功能是通过对各测试元件所采集模拟模型的信息,反馈控制水箱进水量,实现对岩溶管道子系统的水能储存和释放的模拟。
可控水箱进水装置由电磁阀构成,根据微机指令的数字信号通过D/A板转换为电讯号,经放大控制电磁阀开关。
物理模拟过程的微机控制程序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识别模拟阶段:根据模拟模型中对储能单元在空间变化(水位的函数)规律,编制出不同标高段相应的进水量的控制程序。
2)预报模拟阶段:控制程序编制根据预报期内的降水有效入渗,转化为水能储存单元在规定的模拟时段接受随机滞后输入量的控制。
通过微机将数据采集与监控两子系统耦合构成模拟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4.3.5 朱家岩隧道涌水物理模拟
4.3.5.1 研究区隧道涌水物理模型概化
根据水动力相似原理,按朱家岩隧道实际水文地质条件,选取线性相似比例系数1/103,从而面积相似系数为1/106,体积相似系数为1/109,时间相似系数为1/10,流速相似系数为1/10,流量相似系数为1/107。
研究区补给面积取8×10-2km2,范围为硐身及其两侧附近地带,其中包括可能与隧道沟通的汇水洼地、落水洞等地带,由1/10000岩溶水文地质图上量取。根据资料综合分析,隧道硐身均在饱气带,枯水期为表层岩溶带、垂直下渗带和季节交替带,厚度为230~355m,丰水期为表层岩溶带和垂直下渗带,厚度为210~305m。因此,水箱(储水介质)概化为面积为800cm2,枯水期高度为35cm,丰水期高度为30cm的垂向变体积水箱。由于研究区以管道流为主,对各子系统之间以裂隙方式的面状水量变换,可以等效到管道连接部分合并处理。对岩溶管道(包括箱间连接管道及排泄通道)的模拟,先根据地质、水文地质及岩溶发育条件的分析给出初值(包括管道空间状态、流量分配及阻力状况等),然后根据动态模拟结果反复调整。初值的给出,遵循下列约束条件:第一,管道条数,根据流量衰减分析的结果,初步确定管道条数为3条,如果模拟结果跟实际相差很大,则重新选择管道条数。第二,管道位置高度。第三,管道流量约束,水箱补给管道水量应近似于降水补给研究区的水量,管道总排泄量应近似于隧道涌水量。经多次反复模拟试验,实现对朱家岩隧道涌水过程的最佳模拟,拟合程度最好的即为该区管道组合结构。
研究区补给面积为8×10-2km2,远小于红岩泉地下河系统的汇水面积(10.5km2),而实测隧道最大涌水量为3400m3/d,即39.4L/s,也远小于红岩泉洪水期的流量(1000~2000L/s),隧道涌水虽然对红岩泉地下河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不大,又由于缺乏长观资料,因此不考虑红岩泉流量,只是对隧道涌水系统进行了研究。
4.3.5.2 朱家岩隧道岩溶管道涌水的物理模型研究
根据8月15日的降水量、涌水量资料(因4月30日和6月15日的涌水衰减量不大,有些管道可能没有参与衰减过程,故采用8月15日的数据进行物理模拟),建立朱家岩隧道包气带岩溶管道水系统物理模拟模型,用等效箱-管模型来组合模拟,经过反复使用1条、2条、3条切换管道的组合模拟,最终确定采用3 条切换管道,模拟结果才较为理想,模型见图4.8。这一结果跟流量衰减分析的结果“该区管道发育程度有三个级别”相一致,验证了衰减分析的可靠性。
图4.8 朱家岩隧道物理模型装置示意
应用该模型来模拟朱家岩隧道8月15日涌水的时间-流量过程线如图4.9,图4.10所示。8月16日至9月4日的结果见表4.4。
图4.9 时间—流量曲线
图4.10 时间—流量曲线
表4.4 模拟最接近实测数据的一次实验数据
表中8月19日和8月20日1号、2号流量的大小关系与别的时段的大小关系不一致,可能是由于模型概化时水箱边界条件的选取不是很精确而造成的,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予以重视。
据文字记载,湖北宜昌市最大日降水量为385.5mm(1935年7月5日),将此降水量值输入该模型,经过反复实验,求得最大涌水量为9800m3/d。
『叁』 设计并制作一个每按压一次可以定量出5ml水的装置
上五年级的科学书,上面的描述,您可以参考注册。它应该放在阳台上。水在回里面。 1,材料:盒(优答选锡),小(必须是金属),泡沫,反射器(CD-ROM可以用锡纸,烟盒,一面镜子,废物...),胶带,黑色涂料,玻璃纸。
2,箱,小锡昏了过去(可吸收更多的热量),泡沫(涂黑)在垂直方向上挖一个洞,进入小的3/5(从保温效果),五分之二暴露于接收阳光,泡沫甚至碳罐装载盒,密封玻璃纸,框后面是一个笼子里,从而使面对太阳倾斜直立的框,框后面,如上所述,装周围反射,反射低于瓷砖地板在前面的盒(越大越好)的反射镜,反射光可以照射在包装盒或小锡盒和小锡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简单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已成为。
『肆』 如图是一种测定水流速度的装置,流速表由电压表改成。图中的倒T型管道为一个特殊管道,竖直管道内装有可
A,因为流速变快,A下方的压强变小,A下降。所以流速表示数变大
『伍』 水流指示器模块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什么怎么安装
1 水流指示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水流指示器由膜片组件、调节螺钉、延迟电路、微动开关及连接部件等组成。
按叶片形状可分为板式和浆式两种,板式叶片多采用橡胶材料,面积相对较大,灵敏度较高;浆式叶片则多采用薄铜片。
按连接方式分为插入式和管式。插入式水流指示器的连接部件多为法兰底座,具体结构见图1,安装时法兰底座焊接在配水干管相应位置的开口处,有一种美国马鞍式水流指示器也属插入式连接方式,其连接部件为鞍座;管式连接部件为一小段和水流指示器连为一体的干管,一般小通径采用螺纹连接,大通径则采用法兰连接。我国现普遍采用的是桨式叶片型插入式水流指示器,当湿式报警阀灭火系统中的某区发生火警使洒水喷头感温玻璃球胀破后开启灭火,配水管中水流推动叶片通过膜片组件使微动开关闭合微动开关,导通有关电路,一般都装有延迟功能确定水流有效后给出水流信号,传至报警控制器显示出该分区火警信号。
1.延时电路;2.调节螺母;3.底座;4.挡板;5.模片组件;
6.罩壳;7.微动开关;8.支承板;9.“U”型密封圈;10.浆片
图1 ZSJZ型水流指示器结构图
2 水流指示器安装调试的要求
水流指示器的安装应在管道试压和冲洗合格后进行,水流指示器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产品应经国家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验合格。水流指示器应竖直安装在水平管道上,其动作方向应和水流方向一致,安装后的水流指示器浆片、膜片应动作灵活,复位迅速;不应与管壁发生碰擦,为保障水流稳定性,避免水流干扰,安装位置的前后应保持5倍管径以上距离的直管段为宜;水流指示器顶部应留有拆卸余地。
安装时应避免碰撞,以免损坏工作部件,使预先调定的工作参数漂移。水流指示器的各接口应安装牢固,密封可靠,在1.2 MPa工作压力下无渗漏。有些浆式水流指示器的产品在通水时,要将控制阀渐渐开启,防止水流入管道的冲力损坏叶片,有延时功能的水流指示器,其延迟时间应该可以在2~90s范围内调节。水流指示器的调试和检测要用末端试水装置,这个装置包括压力表、闸阀和试水孔口,以及排水管道,试水孔口直径与喷头相同,作为一个喷头的动作状况,连接管径不小于25 mm,调试时打开试水装置的闸阀放水,当水流流量≤15 L/min时不应报警,流量≥37.5 L/min时必须报警,对于非喷头动作或试验引起的管网正常压力波动不应报警,另外,水流指示器报警模块应牢靠地固定在水流指示器附近,布线应符合有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验收规范。
3 水流指示器安装调试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探讨水流指示器不报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叶片动作但无电信号输出,主要是膜片组件或印刷板损坏微动开关,接线有误等原因。解决办法:更换水流指示器或将接线改正;另一类是叶片不动作导致无报警信号,此种情况原因较复杂,在以往的售后服务中发现有如下一些情况:因为插入式水流指示器的规格变化只是叶片大小的变化,水流指示器本体等并无变化,由于粗心,安装的水流指示器规格不对;在DNl50的管道上安装浆片式水流指示器灵敏度明显下降;调节螺钉的位置调节不正确;由于末端试水装置安装不合要求,试水不便,放水流量太小,也是调试和检测中不报警的常见原因。解决上述问题有两点值得重点提出,一是要重视末端试水装置的安装微动开关,一定要将排水管道接至便于排水的位置,闸阀也要在便于操作的位置,因为不只是调试、检测要使用末端试水装置,在日常维护管理过程中也要定期利用此装置对水流指示器的报警功能进行检查;二是在大口径的管道上要避免安装浆片式水流指示器,因为实践证明,这种情况下水流指示器不报警的比例明显增多,可以考虑采用板式叶片水流指示器或将一个大的保护区分成两个或更多保护区。
水流指示器不复位,常见原因是浆片复位的挡块太小,此种情况往往不能简单地通过调节挡块来解决问题,因为很多是其它原因导致水流指示器不报警,但调试人员却误以为水流指示器灵敏度不够系挡块所致微动开关,此时必须先解决不报警的问题,才能调节挡块位置,
使水流指示器工作正常;另外,因为水流指示器输出继电器不能复位,也会出现水流指示器报警不复位,此时就需要更换水流指示器。
水流指示器误报,主要表现在系统稳压泵或变频泵运行时产生的水压波动。引起水流指示器误报的主要原因是:水流指示器无延时功能或延时时间调节太短,再加上水流指示器的灵敏度调节太高,解决这种现象,只能是认真调节水流指示器的延时时间和灵敏度,无延时功能时加装带延时功能报警模块或改换有延时功能的水流指示器。
其余一些关于水流指示器安装中存在的安装尺寸等问题只要施工时加以重视,严格按前述要求进行施工就可以避免
『陆』 桶装纯净水简易出水装置(超市卖的10多块那种)的设计图以及原理和制作所需材料和制作工艺
lz的要求很高呀,设计图都需要
原理可以有很多,当然简单最好
可以用一个长软管,采用虹吸的原理来出水
软管的出水口有个小阀门即可
『柒』 18.学校课外兴趣小组想制作一个能产生持续喷泉的实验装置,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
答案:H>hp=ρgh或p>ρgh
解析:此题每年都给学生讲过。第一个空一般没有什么问题,一列出式子就能算出答案,第二个空,每年都要花时间去揣摩题意,只因此题的题意太坑爹了,造成多次推测,也得不到给出的答案。很怀疑,当时考试的学生有几人能理解这个题意。
(1)按题意可列出两个式子:
p0>p’+ρg(h+s)
p’+ρg(H+s) >p0
两式相加,就得出H>h。
(2)需要说明的是,上面式子中的p’指得是烧瓶内液面上方空气的压强,这里的压强可以等于0,也可以大于0。
本题第二空所求的并非是上面式子中的p’,而是求喷泉水柱在液面处的压强p。正因为此处题意表达不清,造成很大的误解。
由于喷泉喷出液面后,还可以上升h,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管子内的水能上升h,则管子内的水柱在液面处的压强大小与液面上方的空气压强有关:如果烧瓶内液面上方空气的压强为0,则p=ρgh,如果烧瓶内液面上方空气的压强大于0,则p>ρgh。
『捌』 给排水图纸中,什么是“末端试水装置”它有什么作用啊
这是安装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网或分区管网的末端,检验系统启动、报警及联动等功能的装置。
『玖』 下图是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定性定量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请在看一下题目,实验开始时,打开K1,K2,K4,关闭K3,
注意K3是关闭的,CO2没有和石灰水反应,这证明二氧化碳没有经过装有石灰水的试管,所以说二氧化碳依旧是干燥的(其中不含有水蒸气,石灰水里肯定含有水啊),然后CO2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而不是NaOH,所以不用担心NaOH腐蚀玻璃管
2 Na2O2 + 2 CO2 = 2 Na2CO3 + O2
我发现楼主真爱学化学啊,看见你好几次了,和我一样,我高中时就爱学化学,如有意,可加我QQ共同讨论QQ1185280981
『拾』 实验七 多源汇地下水流动系统设计与演示
一、实验仪器简介
多级次地下水流动系统演示仪,包括槽体、降水装置、排泄管、示踪管及观测装置。槽体内部中空上端开口连有降水装置,降水装置包括降水管、进水管和排气管,管的连接处均设置有阀门,槽体内部设有排泄管。槽体的侧面布有示踪孔和观测孔,在观测孔处设置所述观测装置,观测装置包括有观测管和测压板(图Ⅰ7-1)。
图Ⅰ7-1 多级次地下水流动系统演示仪
仪器的主要功能: ①使用 3 个降水装置并用阀门调节降水量,形象地再现地下水3 个不同级次流动系统以及流动系统规模和数量的变化; ②可以设置不同的条件观察和认识地下水流动系统的特点,理解地下水流动系统的物理机理; ③再现托特关于二维均质各向同性小型潜水盆地地下水流动系统中会出现的局部、中间、区域 3 种不同级次的流动系统。
二、实验用品与仪器部件说明
1. 多级次地下水流动系统仪。
砂槽主体是 1 个 100 cm × 50 cm × 10 cm 的槽体,顶板留空,内置模拟砂粒介质(必要时可分别模拟渗透性不同的地层) 。
降水系统为 3 个独立的降水装置,且在其进水口处安装转置流量计用来调节和测量降水量,并设有降水装置排气口。上游源、中游源和下游源降水装置独立控制补给强度。
排泄系统为 3 个横穿仪器槽体、周边均匀布孔的有机玻璃管,为防止排泄管漏砂,管外包有纱网。3 个排泄点 Q1、Q2、Q3从上游到下游 (仪器从左至右) 依次降低。
示踪系统为 29 个内部加了纱网外径套有铜管组成的示踪点,示踪点外套有中空橡皮头 (见图Ⅰ7-1) ,以便刺入供给示踪剂。注入示踪剂 (本次实验示踪剂为红墨水) ,可示踪地下水流线。
观测系统由砂槽正面 4 排 21 个测压点、侧面 8 个测压点 (其结构与示踪点相同)以及测压板构成,测压点按行排列编号。
2. 计量降水流量计或抽水蠕动泵。
3. 量筒与秒表。
4. 各种砂样。
5. 红墨水示踪剂。
三、参考实验内容 (可自定内容)
本实验流网绘制用图如图Ⅰ7-2 所示。
图Ⅰ7-2 供选做实验———流网绘制用图
1. 两级流动系统的模拟实验与设计。
2. 三级流动系统的模拟与设计。
3. 开采条件下流动系统的变化实验设计与演示。
4. 含透镜体介质条件的流动系统模拟与演示。
四、实验要求
1. 选择一项实验内容,进行实验设计。
2. 观察实验结果,记录实验数据。
3. 分析思考实验过程与结论,提交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