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探究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药品制取气体量气管中
(1)分液漏斗用于气体发生器中控制加液,也常用于互不相溶的几种液体的分离,加液时要注意内外空气相通,压强相等,液体才能顺利流下,具体操作为: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或将活塞上的凹槽与瓶口上的小孔对齐),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故答案为: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或将活塞上的凹槽与瓶口上的小孔对齐),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2)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可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装置Ⅰ中有空气,一氧化氮会与装置中的空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溶于水并与水反应,使测得的一氧化氮体积不准,所以不可以通过实验I收集并测量NO气体的体积来探究铜样品的纯度;
故答案为:不可行NO会与装置中空气反应,生成NO2溶于水,使测得的NO气体体积不准;
(3)氨气为碱性气体,极易溶于水,量气管中的液体应该不含水且不与氨气反应,浓NaOH溶液、氨水、氯化铵溶液中含有水,氨气被水吸收,而氨气不溶于煤油,所以量气管中液体最好是煤油;
A、对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吸收装置中的导管外联双球状导管内伸入到液体中,液体进入双球内,防止进入前端装置,能防止倒吸;故A正确;
B、吸收装置中的导管下联漏斗,漏斗口伸入液面以下,易吸收易溶性气体,不能防止倒吸;故B不正确;
C、对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吸收装置中的导管与干燥管连接,当水进入干燥管内,烧杯内液面下降低于导管口,液体又流落到烧杯中,能防止倒吸,故C正确.
D、氨气极易溶于水,不溶于四氯化碳,所以导管通入四氯化碳中,气泡向上到水层溶解,能防止倒吸,故D正确;
E、氨气极易溶于水,导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喷泉,进气管在烧瓶口,液体经进气管倒流入前端装置,产生倒吸,故E错误;
F、氨气极易溶于水,导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喷泉,进气管在烧瓶底部,液体不能流入前端装置,能防止倒吸,故F正确;
所以能防倒吸的吸收装置有ACDF,不能防倒吸的是BE;
故答案为:C;BE;
(4)根据PV=nRT,为保证测出来的气体体积是当时大气压下的体积,在读数时应注意:①将实验装置恢复到室温,②使量气管两端液面相平,因为相平说明两边液面上的压强是一样的,这样测出来的气体体积才是当时大气压下的体积,③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误差;
故答案为:使量气管与干燥管两端液面相平;
(5)镁铝合金中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离子方程式为:2Al+2H2O+2OH-=2AlO2-+3H2↑;
故答案为:2Al+2H2O+2OH-=2AlO2-+3H2↑;
(6)第2次测量数据误差较大,可不用,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
(346.3?10.0)+(345.7?10) |
2 |
3×22.4L |
0.336L |
54g |
x |
0.27g |
1.0g |
2. 为了探究“物态变化中汽化和液化的吸放热问题”,小强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进行探究。
(1)两个试管中水多少的变化;水沸腾时是否还要继续加热
(2)甲侧:水沸腾时要继续加热,水的质量在减少,温度计的示数不变。
乙侧:水的质量在增加,温度计的示数上升0
(3)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3. 朗朗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请你结合该实验装置,对实验中的问题给予完整
(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观察到所成的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有何关系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两只蜡烛大小完全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实验要求蜡烛1和蜡烛2要完全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这种实验方法在物理学中称作等效替代法.
(4)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此时蜡烛B不要点燃,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发现: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玻璃板垂直;物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5)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光屏不能接收到的烛焰的像,所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6)实验时用刻度尺测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物像到平面镜距离关系.
(7)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C操作.
(8)不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蜡烛B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可能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造成的.
故答案为:(1)较昏暗;(2)透光;确定像的位置;(3)完全相同;像与物;等效替代;(4)相同;垂直;(5)不会;平面镜成虚像;
(6)刻度尺;比较物像到平面镜距离关系;(7)C;(8)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4. 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我们设计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在250mL烧杯中,注入200mL热水,并投入一小
(1)白磷与O 2 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没有与O 2 接触 (2)白磷燃料放热使红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向水中的红磷通入空气。 (4)答案正确即可 |
5. 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1)利用甲、乙试管来探究酵
(1)乙试管中接空气泵,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甲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可以检测二氧化碳的有无,因此可以利用甲、乙试管来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为减少实验误差,空气泵泵入的气体中应先去除CO2,以防止空气的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在利用丙、丁试管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用石蜡油密封,防止试管上部空气中O2进入反应混合液.但是葡萄糖溶液中也有可能混油少量氧气,因此应对葡萄糖培养液进行煮沸处理,在冷却之后再加入酵母菌.
(3)乳酸菌属于厌氧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因此该装置不能用于探究乳酸菌的呼吸方式.
(4)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有氧存在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没有氧的情况下,葡萄糖的分解不彻底,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
二氧化碳有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这气体是二氧化碳.如果观察发现: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由此可以证明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二氧化碳.
因此实验可能有三种情况:①甲、丁试管中溶液均变浑浊,酵母菌既可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②甲试管中溶液变浑浊,乙试管不变浑浊,酵母菌可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
③甲试管中溶液不变浑浊,乙试管变浑浊,酵母菌可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
故答案为:
(1)有氧C6H12O6+6O2+6H2O
酶 |
与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机械轴承座怎么选
浏览:431
螺旋阀门锈死了怎么办
浏览:423
市妇保超声检查哪个设备好
浏览:944
叉车仪表盘上有什么表
浏览:841
工具箱杀手2中文迅雷
浏览:108
水暖排气阀门
浏览:690
打针用的器材分别叫什么
浏览:1000
大众甲壳虫仪表盘时间怎么调
浏览:15
承德亚博五金机电商城
浏览:856
广州达升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300
车子etc设备怎么拿下来
浏览:273
超瞬态实验装置重庆大学
浏览:854
暖气管阀门的开启方向
浏览:968
轴承尾数01是什么轴
浏览:535
怎么找回微信常用设备
浏览:648
超声波震荡器怎么检查好坏
浏览:281
21新款迈腾仪表台怎么拆
浏览:742
小区健身器材怎么画
浏览:825
氟利昂为什么要制冷剂
浏览:808
锐志仪表盘最左边显示是什么
浏览:6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