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分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回答下列问题.(1)用来验证光合作用是否有氧气产生的装置是______,进行该
(1)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在金鱼藻上面倒罩一短颈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上灌满清水的玻璃管.将上述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并观察现象.待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玻璃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管内,观察现象.管内的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猛烈的燃烧起来.原因是氧气能助燃,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重新燃烧,表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同时进行该实验,还必须把该装置放在光照的条件下进行.
(2)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包括水和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吸收.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通常包括暗处理、对照实验、脱色、漂洗、滴碘、观察几个步骤,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在含有氢氧化钠溶液玻璃罩中的天竺葵的叶子没有变色,仍是黄白色,而无氢氧化钠溶液的天竺葵的叶子变成蓝色,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其它量都相同.因此,若此装置需要一个对照实验,则对照实验装置的水槽中应当装有水.
(3)丙装置是验证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种子萌发时,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同时释放热量.将萌发的种子瓶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故答案为:
(1)乙、光照.
(2)甲、光照.
(3)萌发的种子呼吸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热量、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⑵ 如何证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1782年,瑞士人谢尼伯做了一个实验,他把植物的叶子浸在玻璃水筒里,叶子上罩个玻璃漏斗,漏斗柄上倒放一支试管,试管里装满水,然后把整个装置放在太阳光下。过了一会儿,一个个小气泡从漏斗里往上跑,最后把水都顶下来了。等把试管里的气体收集起来后,把微燃的小木片伸进这气体里,就看到木片发出耀眼的火焰。这证明那试管中的气体是氧气。以后他用一根小管子把二氧化碳通入水里,发现小气泡冒出的更多了。通入的二氧化碳越多,叶面上冒出的气泡也就越多。经过仔细研究,他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植物靠二氧化碳营养,它吸收二氧化碳,而排出氧气。”
1796年,荷兰人英格豪斯才根据这些事实,总结出什么是光合作用,并搞清了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光是动力,二氧化碳和水是原料,有机养料和氧化是产品和副产品。以后,俄国植物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1843-1920年),在1867年自己设计了一种仪器,用来研究光谱中不同成分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他去世后才出版了《太阳·生命和叶绿素》一书。
⑶ 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原料有哪些
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包括水和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吸收.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通常包括暗处理、对照实验、脱色、漂洗、滴碘、观察几个步骤,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在含有氢氧化钠溶液玻璃罩中的“植物”的叶子没有变色,仍是黄白色,而无氢氧化钠溶液的天竺葵的叶子变成蓝色,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故选:C
⑷ 如图所示是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
(1)甲装置用来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该装置放在温暖的专光下,照属射一段时间,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表明收集起来的气体有助燃作用,而氧气能够助燃.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
(2)分析表中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或光照越弱,光合作用越弱).
(3)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因此,利用乙装置研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为防止光合作用的干扰,应对该装置进行遮光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红墨水向左(或左方)移动.
(4)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如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增加光照强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
故答案为:(1)氧气;
(2)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或光照越弱,光合作用越弱)(评分标准:写实验结果的不能给分,如“试管与台灯的距离越远,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少”)
(3)遮光;左(或左方);
(4)有机物;①合理密植;②间作套种.
⑸ 光合作用的历程和过程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是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转化并储存太阳能,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等。总之,光合作用是地球上几乎一切生物的生存、繁荣和发展的根本源泉。
二、光合作用的场所和光合色素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重要细胞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分布有光合色素,在类囊体膜和间质中存在许多种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三类:①叶绿素,主要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绝大多数叶绿素a分子和全部叶绿素b分子具有收集光能的作用,少数不同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有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作用。②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它们除有收集光能的作用之外,还有防止光照伤害叶绿素的功能。③藻胆素,是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概括为:
CO2+H2O(CH2O)+O2
(一)光反应阶段
是由光引起的光化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上进行,包括两个步骤:1.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是通过原初反应完成的。这个过程使光能转换为电能。2.电能转换为活跃化学能过程,是通过电子传达和光合磷酸化完成的。结果使电能转变成的活跃化学能贮存于ATP和NADPH2中。
(二)暗反应阶段
是由若干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光,在叶绿体的间质中进行。暗反应是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化学能的过程,通过碳同化来完成。碳同化的途径有卡尔文循环(C3途径)、C4途径和景天科酸代谢(CAM)。卡尔文循环是碳同化的主要形式,大体分三个阶段:1.羧化阶段(CO2的固定)。2.还原阶段。3.更新阶段。根据碳同化的最初光合产物的不同,把高等植物分为C3植物和C4植物两类。
四、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和水含量等。
⑹ 光合作用吸收什么释放什么
光合作用通过气孔吸收二氧化碳,通过根吸收水分为原料,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
⑺ 如图四组图,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某些实验装置. 能证明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释放了氧气的实验装置
第四组实验中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氧气有助燃的特性.收内集的气体是氧气,它能使快要容熄灭的卫生香猛烈的燃烧起来,原因是氧气能助燃,能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重新燃烧,表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第一组中,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的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四;一. |
⑻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装置必须放在什么环境中
A、甲装置常用来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因此实验过程版中应将装权置放在光下并观察现象,待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玻璃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管内,观察现象,不需要设置对照组,A错误;
B、乙装置常用来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乙装置中的试管内应盛有澄清石灰水,将气体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实验现象,B错误;
C、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用一个盛有清水的与丙相同的装置做对照,可以形成一组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用来验证二氧化碳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料,C正确;
D、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所以塑料套的扎口,应扎在植物茎的基部,排出土壤中水分的干扰,D错误.
故选:C.
⑼ 在验证植物在光合作用下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应对装置做什么处理
需要在一个密闭的瓶子里,放一个植物,和一个蜡烛,因为物体的燃烧要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植物在光合作用下会吸收二氧化碳然后产生氧气,如果蜡烛能够相对较长时间燃烧,说明植物在光合作用下提供了足够的氧气给蜡烛燃烧,那么就证明植物在光合作用下进行了呼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