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隔震设计时一般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
产品包装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1、产品本身的性能
产品本身的性能主要包括产品的外形、物态、强度、结构、重量、价值、危险性等,这是进行包装时首先应考虑的问题。
①产品外形:主要有方形、圆柱形、多角形、异形等,其包装要根据产品外形特点进行设计,要求包装体积小、固定良好、存放稳定、且符合标准化要求。
②产品物态:主要有固态、液态、气态、混合等,不同的物态,其包装容器也不同。
③产品强度:对于强度低、易受损伤的产品,要充分考虑包装的防护性能,在包装外面应有明显的标记。
④产品结构:不同产品,往往结构不同,有的不耐压,有的怕冲击等。只有对产品结构充分地了解,才能对不同产品进行合适的包装。
⑤产品重量:对于重量大的产品,要特别注意包装的强度,确保在流通中不受损坏。
⑥产品价值:不同产品,价值差异很大,对价值高者应重点考虑。
⑦产品危险性:对易燃、易爆、有毒等具有危险性产品,要确保安全,在包装外面应有注意事项和特定标记。
2、产品外包装方式的差异
包装方式的选择对产品保护甚为重要,只有对产品性能及流通条件作全面了解,制定几种方案,进行经济评估,才能找到合适的包装方式。
产品外包装方式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选择包装方法。根据对产品保护强度的要求,使用方便,便于机械装卸和运输等来选择适当的包装工艺和包装方法。
②选择包装材料。根据产品性能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包装材料来制作包装容器,同时选择合适的附属包装材料来包装产品。
3、自然环境对产品外包装的影响
①运输条件: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会受冲击、振动等作用,且不同的运输工具,对包装的影响也不同。主要应考虑产品固定与缓冲。
②装卸条件:应考虑是人工装卸还是机械装卸,以及装卸次数等条件。
③贮存条件:贮存多用堆码,包装应考察其耐压强度。另外,贮存还分室内贮存和室外贮存,前者要注意防潮、防霉、防水等;后者要注意防雨雪、防阳光、防风等。
④气象条件:主要有阳光、温度、湿度、雨雪和空气等,它们对不同产品的影响也不同,这都需要针对不同气象条件分别加以考虑。
以上是从产品外包装的产品性能、包装方式和自然条件等大方向来分析影响产品包装设计的因素,此外,还可以从包装的设计方向出发,通过文字、图形、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
Ⅱ 普通民用住房是不是减隔震建筑,减隔震建筑的要求是什么
减隔震建筑的要求就是使用减隔震装置来实现柔性抗震
隔震原理
建筑隔震技术就是在建筑物的基础或下部结构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装置(由隔震器、阻尼装置等组成),形成隔震层,隔离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减少输入到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同时延长上部结构的自振周期,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达到预期的抗震防震要求,使建筑物的安全得到更可靠的保证。
采用隔震技术,不仅可以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完整、防止非结构构件的破坏,还能避免建筑物内部结构、设施的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次生灾害。工程试验经验和近10多年的地震灾害损失案例表明,隔震技术能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物水平方向的破坏,采用隔震技术的建筑物,基本可以保证房屋在大地震中不倒塌。采用隔震技术可以减少房屋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50%-80%。而且“地震越大,隔震效果越好”
减震原理
减震,即建筑减震(结构消能减震)技术。
建筑减震(结构消能减震技术)是在结构物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连接缝或连接件)设置耗能装置(阻尼器),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塑性(或黏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控制的目的。
打个比方,减震产品(阻尼器)就类似于汽车或者摩托车的避震器,能够消耗或者吸收一部分地震能量,从而减小地震对建筑的影响。
按阻尼器耗能机理不同,阻尼器可分为速度相关型阻尼器、位移相关型阻尼器和复合型阻尼器三大类。速度相关型阻尼器的耗能和速度相关,类似注射用的针筒推的越快,阻力越大。位移相关型阻尼器的耗能和位移相关,通常金属类阻尼器都是位移型,金属的形变越大,耗能越显著。复合型阻尼器阻尼器是综合了上述两者的特性。
向你推荐震安科技(震安减震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减隔震示范基地,小巨人企业,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