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给试管中的固体碳酸氢铵加热,实验现象是什么
有刺激性气味生成,这种刺激性气味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生成的气体为氨气
B.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现象,主要是加热装置的现象和收集装置的现象,还有实验结论。谢谢
现象:
加热装置内:固体减少,紫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
收集装置内: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生成的无色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加热KMnO4分解放出O2。
C. 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是什么
(1)初中常见的发生装置分三种,即固体和固体加热装置、固体和液体不加热装置、固体和液体加热装置,B装置属于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装置,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不加热;
(2)试管内一开始有空气,所以一开始排出的气泡是由空气形成的,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后才说明空气被排净了,再进行收集;
(3)A是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发生装置,适应于用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来制取气体,D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可知H 2 符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 2 +H 2 ↑;点燃该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罩在火焰上方冷而干燥的烧杯壁有水出现,可说明为氢气.
答案:
(1)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不加热;
(2)一开始排出的气泡是由空气形成的;
(3)Zn+2HCl═ZnCl 2 +H 2 ↑;点燃该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罩在火焰上方冷而干燥的烧杯壁有水出现,可说明为氢气.
D. 取少量氯化铵固体放在试管中加热,这个实验的现象和结论是什么
现象:试管底部固体减少,接近试管口出现白雾,又凝结成晶体附于试管壁 结论:氯化铵加热易分解
E. 实验室固体与固体加热的装置用的是试管铁架台和酒精灯,一个试管口向上翘,一个平放,两者有什么区别
向上翘起的,是加热反映过程中不会产生水气,
平放或者管口稍微向下的,是加热反映过程中会产生水气,水气在管口凝结,如果不向下,就会回流,致使试管炸裂
F. 氯化铵固体加热实验现象与碘升华现象相似吗
应该不是升华现象,碘固体加热直接生成气体,是相态变化不涉及化学反应。而氯化铵加热分解涉及到分解反应有化学变化。
G. 取少量氯化铵固体放在试管中加热,这个实验的现象和结论是什么
现象:试管底部固体减少,接近试管口出现白雾,又凝结成晶体附于试管壁
结论:氯化铵加热易分解
H.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现象 分析
实验现象分析:
1、加热装置内:固体减少,紫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
2、收集装置内: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生成的无色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结论:加热高锰酸钾分解放出氧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固体加热装置实验现象扩展阅读: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2、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先预热,之后可以将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装有药品部位定向加热
3、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4、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大约0.5cm);
5、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并堵塞导管,使所制得气体无法较好排出;
6、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此时收集气体不纯);
7、实验结束时,先移走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冷水倒吸进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8、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以便把空气排尽。
I. 化学里固体加热型装置和固液加热型装置图
这个指的是反应物的类型和反应的条件:固固加热型是指一种固体和另一种固专体在加热的条件下进属行化学反应,例如: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和氯化钾(反应中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
固液不加热型是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在不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例如:双氧水(也叫过氧化氢)液体与二氧化锰固体在不加热的情况下就能发生反应生成氧气和水(反应中二氧化锰同样作为催化剂)。如图:
(9)固体加热装置实验现象扩展阅读:
固体的加热注意事项:
试管:
①试管口稍向下倾斜(加热NH4Cl除外)
②试管要预热 ③酒精灯要对准固体部分加热蒸发皿:①要注意充分搅拌
②适用于固体的烘干或灼烧,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 1/3处。给试管预热,然后对药品部位集中加热。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下倾斜。
坩埚:
①先小火加热,后强火灼烧
②适用于高温加热固体
③坩埚种类有瓷坩埚、氧化铝坩埚等,加热熔融强碱只能在铁坩埚中进行。
J. 初中实验液体加热和固液加热装置图和注意事项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该先进行预热.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也要进行预热,同时注意液体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倾斜一定角度(约45°角).在加热过程中要不时地移动试管.为避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切不可让试管口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