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实验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一端时,拉力的方向应___
(1)利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一端时,拉力的方向应竖直向上,并使物体匀速上升.
(2)根据图示可知,n=3,
∵s=nh
∴h=
=
×15cm=5cm;
(3)∵s=15cm=0.15m,s=3h
∴h=
=
×15cm=5cm=0.05m,
根据图示可知,钩码为三个,即钩码总重为3×2N=6N,则
有用功:W
有=Gh=6N×0.05m=0.3J;
总功:W
总=FS=2.5N×0.15m=0.375J;
∵W
总=W
有+W
额∴W
额=W
总-W
有=0.375J-0.3J=0.075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00%=
×100%=80%.
故答案为:(1)竖直向上;匀速;(3)5;(3)0.075;80%.
Ⅱ 用如图丁所示的装置来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实验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端时,拉力的方向应______
(1)实验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端时,拉力的方向应竖直向上,并使物体匀速上升.
(2)由图丁可知,绳子的有效股数n=3,弹簧测力计移动s=30cm=0.3m,则物体移动h=
=
=10cm=0.1m.
(3)由图丁可知,物体重力G=2N×3=6N,有用功W=Gh=6N×0.1m=0.6J;
总功W
总=Fs=2.5N×0.3m=0.75J,额外功W
额外=W
总-W=0.75J-0.6J=0.15J,
滑轮组的效率η=
×100%=
×100%=80%.
(4)再加挂一只钩码重做实验,有用功变大,额外功不变,所测的机械效率与前一次相比将变大.
(5)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乙中的滑轮组比图甲中的滑轮组多了一个定滑轮,动滑轮的个数不变.
在此实验中,忽略绳重和摩擦,额外功是克服动滑轮重力做的功,所以额外功不变,
根据题意有用功也不变,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
故答案为:(1)竖直向上;匀速;(2)10;(3)0.15J;80%;(4)变大;(5)不变.
Ⅲ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滑轮组机械效率,记录数据如下表: (1)实验时,应沿竖直方向
(1)匀速(2)0.72 0.6 83.3
Ⅳ 在“探究有哪些因素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得了四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1)由表格中实验1、2、4数据中数值可知,n= =3,即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为3, 由“动奇定偶”可知应从动滑轮开始缠绕,如下图所示:  0.3J | 0.36J | |
≈83.3%.
(4)由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在4次实验中钩码上升的高度不断发生变化,
所以是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的高度是否有关.
故答案为:
(1)如上图所示;
(2)3;
(3)0.3;0.36;83.3%;
(4)钩码上升的高度.
Ⅳ 某班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了“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以后,进行了小组交流,下表是甲乙两小
甲、乙两个小组的动滑轮重相同,提起的钩码重也相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不同,测出的滑轮机械效率却不同,可能的原因是:
测拉力时没有使测力计匀速上升,造成测量的力不准确;或滑轮和轮与轴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同等.
Ⅵ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下所示.
(1)实验1中,η 1 = ×100%= ×100%= ×100%≈67%; 实验2中,η 2 = ×100%= ×100%= ×100%≈53%; (2)实验1中钩码升高0.2m,绳端移动0.6m,绳的段数n= = =3,而图甲中绳的段数为3段,所以实验1用的是甲图; 实验2中钩码升高0.2m,绳端移动1m,绳的段数n= = =5,而图乙中绳的段数为5段,所以实验2用的是乙图; (3)实验1中提升的重物为8N,动滑轮个数为1个,机械效率为67%; 而实验2中提升的重物为8N,动滑轮个数为2个,机械效率为53%,所以当动滑轮个数越多时,机械效率越小; (4)实验1与实验3,使用的是同一滑轮组,但物重不同,实验3中的物重大,机械效率高,所以,使用同一滑轮组时,重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故答案为:(1)答案见下表;(2)甲;乙;(3)低;(4)所提重物越重. 物理量 | 1 | 2 | 3 | | 钩码重G(N) | 8 | 8 | 10 | 钩码上升高度h(m) | 0.2 | 0.2 | 0.2 | 绳端拉力F(N) | 4.0 | 3.0 | 4.5 | 绳端移动距离S(m) | 0.6 | 1.0 | 0.6 | 机械效率 | 67% | 53% | 74% | |
Ⅶ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滑轮组机械效率,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钩码重/N钩码上升的高度/m绳端
(抄1)根据η=
=
可知,测量机械效率需要的测量工具由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
(2)为了准确测出拉力,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测力计;
(3)η=
×100%=
×100%=
×100%≈83.3%;
(4)根据数据分析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得出机械效率的变化时由哪个因素引起的.两次被提升钩码的重力不同,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
(5)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动滑轮重、被提升物体的重力.要继续研究机械自重是如何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在实验中需要控制被提升物体的重力即钩码重,改变动滑轮的重力.
故答案为:(1)刻度尺;(2)匀速;(3)83.3%;(4)被提升的钩码重力不同;(5)被提升钩码重;动滑轮重.
Ⅷ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1中,s=0.3m,h=0.1m, 所以n= = =3,故实验1是用甲图做的实验; 实验2中,s=0.5m,h=0.1m, 所以n= = =5,故实验2是用乙图做的实验; 实验2:机械效率η 2 = ×100%= ×100%= ×100%≈57%; 实验3:机械效率η 3 = ×100%= ×100%= ×100%≈83.3%; (2)实验1和2中,提升重物相同,距离相同,只是滑轮组不同,尤其是动滑轮的个数不同,实验2的机械效率低于实验1,因此可得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3)实验1和3中,滑轮组相同,实验3提升的重物大于实验1,机械效率也更高,说明:使用同一滑轮组,增加物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故答案为:(1)甲;乙;见下表;(2)越低;(3)增加物重. 物理量 | 1 | 2 | 3 | 钩码重G(N) | 4 | 4 | 6 | 钩码上升高度h(m) | 0.1 | 0.1 | 0.1 | 绳端拉力F(N) | 1.8 | 1.4 | 2.4 | 绳端移动距离S(m) | 0.3 | 0.5 | 0.3 | 机械效率η | 74% | 57% | 83.3% | |
Ⅸ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沿竖直
(1)匀速(匀速直线) (2)乙(3)越低⑷0.3 83.3%(5)提升的重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内越高
Ⅹ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从表中的实验数据
(1)甲;(2)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回效率越低; (3)使用同一答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时,重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与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具箱与
发布:2025-09-25 05:03:43
浏览:4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