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蜡染的制作
贵州蜡染的材料:绘制蜡染的织品一般都是用民间自织的白色土布,但也有采用机织白布、绵绸、府绸的。防染剂主要是黄蜡(即蜂蜡),有时也掺和白蜡使用。 蜂蜡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融化。就是利用它的这一特点作为蜡染的防腐剂。所用的染料是贵州生产的蓝靛。贵州盛产蓝草,这是一种蓼科植物,茎高约二、三尺,七月开花,八月收割。把蓝草叶放在坑里发酵便成为蓝靛。贵州乡村市集上都有以蓝靛为染料的染坊,但也有把蓝靛买回家自己用染缸浸染的。
蜡染布是在布匹上涂蜡、绘图、染色、脱蜡、漂洗而成。因为在染制的过程中,蜡白布的表面会产生自然龟裂,从而往白色坯布渗入染料而着色,出现许多或粗或细无规则的色纹也叫龟纹,这些龟纹就是区别真、仿蜡染布的标准,因为任何仿蜡染布设计进去的“龟纹”都是有规律可寻的,而真正的蜡染布往往难以寻找,也找不出完全相同的龟纹来。
绘制蜡花的工具不是毛笔,而是一种自制的钢刀。因为用毛笔蘸蜡容易冷却凝固,而钢制的画刀便于保温。这种钢刀是用两片或多片形状相同的薄铜片组成,一端缚在木柄上。刀口微开而中间略空,以易于蘸蓄蜂蜡。根据绘画各种线条的需要,有不同规格的铜刀,一般有半圆形、三角形、斧形等。
蜡染的制作方法和工艺过程: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点蜡花。点蜡的方法,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作画。
作画的第一步是经营位置。有的地区是照着纸剪的花样确定大轮廓,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另外一些地区则不用花样,只用指甲在白布上勾画出大轮廓,便可以得心应手地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浸染的方法,是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后,在浅蓝色上再点绘蜡花浸染,染成以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当蜡片放进染缸浸染时,有些“蜡封”因折叠而损裂,于是便产生天然的裂纹,一般称为“冰纹”。有时也根据需要做出“冰纹” 。这种“冰纹”往往会使蜡染图案更加层次丰富,具有自然别致的风味。
贵州蜡染一般都是蓝白两色。制作彩色蜡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在白布上画出彩色图案,然后把它“蜡封”起来,浸染后便现出彩色图案;另一种方法是按一般蜡染的方法漂净晾干以后,再在白色的地方填上色彩。民间蜡染所用的彩色染料,是用杨梅汁染红色,黄栀子染黄色。
还应提到一种叫做“蜡片”的工艺品。在一些民族地区,把未经浸染的蜡花当作装饰品。她们把这种“蜡片”装饰在头上或服装上。这种工艺品是白色和黄褐色花纹,色彩谐调,别具一格。“蜡片”的缺点是蜡花容易脱落,所以在服装上只能局部采用。
蜡染生产绝大多数工序是手工操作,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法用机械化,自动化来代替。事实表明,用现代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来发展蜡染艺术是行不通的。蜡染工厂在生产大批量的蜡染花布上,具优势。而作为民间工艺品和艺术品的蜡染,往往一张画稿只制作几张壁挂,甚至于只做一张壁挂。
❷ 布依族的蜡染工艺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吗
布依族的蜡染久负盛名。早在宋代就有贵州惠水特产蜡染布的记载。清代史书上所说的“青花布”,就是蜡染布。布依族姑娘从十二三岁起,便开始跟母亲学习蜡染技术。先把蜜蜡加热熔为蜡汁,然后用三角形的铜制蜡刀蘸蜡汁,在自织的白布上精心描绘各种漂亮生动的图案,再放入蓝靛缸中渍染成蓝色或浅蓝色,最后将布入锅煮掉蜜蜡,捞出后到河水中反复荡涤,晾干,就成独具特色的蜡染工艺品。其中不少佳品现展出于北京博物馆。做成的蜡染布料,图案丰厚朴实,绘画活泼豪放,并呈现出独有的龟纹(亦称小波纹),具有机器所不能代替的艺术效果。
不同地区的蜡染艺术有不同的风格:有的爱以花、鸟、虫、鱼作蜡染图案,构图大胆,形象生动;有的却以结构严谨、线条细腻为特点;有的取材于龙爪花和茨藜花,色调粗犷明快。蜡染艺术不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也丰富了中外妇女的衣着。蜡染布多作妇女头巾、衣裙、围腰及被面、门帘、窗帘之用。近二十多年内贵州还建了些蜡染厂,有专门的美工设计师创作绘制出新的图案。各种人物、动物的形象更为丰富,而且色彩也趋于多样化。有些工艺水平较高,图案非常新奇精美的,也被当作艺术壁挂来装饰居室客厅及宾馆饭店。布依族妇女还在蜡染衣裙上再加刺绣,更加风采迷人。
❸ 蜡染是怎么做成的
蜡染,是一种古老的纺染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结一起被称为我国古代染缬工艺的三种基本类型。蜡染工艺品的魅力除了图案精美外,还在于蜡冷却后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化多样的色纹,俗称“冰纹”。同一图案设计,做成蜡染后可得到不同的“冰纹”。 蜡染艺术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是中国极富特色的民族艺术之花。 亦被称作“贵州蜡花”。 蜡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防染剂主要是黄蜡(即蜂蜡),有时也掺和白蜡使用。 蜡染工艺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蜡染工艺,而且流行很广,已成为少数民族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 。这里的少数民族以蜡染作主要装饰的有黄平、重安江一带和丹寨县的苗族妇女,她们头巾、围腰、衣服、裙子、绑腿,绑腿,都是蜡染制成,其它如伞套、枕巾,饭篮盖帕、包袱、书包、背带等也都使用蜡染;安顺、普定一带的苗族妇女把蜡染花纹装饰在衣袖、衣襟和衣服前后摆的边缘,她们背孩子的蜡染背带,点染得精巧细致,除蓝白二色外,有的还加染上红、黄、绿等色,成为明快富丽的多色蜡染。贵州各少数民族的蜡染各有特色,例如苗族的蜡染图案有的还沿用古代铜鼓的花纹和民间传说中的题材,有的是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花、鸟、虫、鱼;而布依族则喜用几何图案。各民族的蜡染都有独特的风格。 蜡染艺术在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经过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是中国极富特色的民族艺术之花。 贵州蜡染的种类 目前的蜡染,大体可以分三大类:—类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艺人和农村妇女 自给自绘自用的蜡染制品,这一类产品应属于民间工艺品。另—类是工厂、作坊面 向市场生产的蜡染产品,这一类产品应属于工艺美术品。第三类是以艺术家为中心制作的纯观赏型的艺术品,也就是“蜡染画”。这三大类蜡染同时并存,互相影响,争奇斗艳。这种复杂的,多元化的现象,在艺术界是少见的。
❹ 让蜡染艺术薪火相传作文
摘要 蜡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结一起被称为我国古代染缬工艺的三种基本类型。因用蜂蜡作防染剂而得名,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蜡染制品的花样饱满、层次丰富,蜡染纹样多以花草树木和几何图形为主,兼有适量的虫鱼鸟兽。除了图案精美外,还在于蜡冷却后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化多样的色纹,俗称“冰纹”。同一图案设计,做成蜡染后可得到不同的“冰纹”。因此“冰纹”也是蜡染手工艺的独有特征,“冰纹”被誉为蜡染的“灵魂”
❺ 蜡染使用的是什么面料
蜡染材料的选用蜡染因用蜡作防染剂而得名,是用铜刀、钢笔或毛笔蘸蜡液在布上画出纹样,使蜡凝固,生成微妙的裂纹后,放入缸内染色,涂蜡的部分不着色,呈其本色,未涂蜡的部分和蜡的裂纹中,染料渗透则着染而形成纹样,经沸水煮去蜡质,水洗后即成花纹如绘,具有独特的“冰纹”似的艺术作品。 蜡染材料选用具有一定的讲究: (一)布料上——般以租厚型本色棉布2()英支以上,如果要制作现代韵味的蜡染作品,可选用漂白或单色棉布。选用哪一类面料,完全取决于制作者的设计意图和作品的用途。棉布规格品种齐全、价格便宜、耐高温,适合高温下的画蜡、脱蜡工序,家庭染色方法简便,是最理想的蜡染面料,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制作高档蜡染,也可选用真丝类面料,真丝双绉、素绉缎、桑波缎等,制作高档时装、床罩、日本和服等,但价格较高,不适合初学者使用。 (二)防染材料:非常丰富,各有特色。常见有几种:1、石蜡:一种矿物性的合成化合物,是从石油中提练制成的白色半透明固体,熔点较低、粘度小、易碎裂、易脱蜡。价格低、极为常见,是制作各种蜡染裂纹的理想防染材料。2、蜂蜡:又称蜜蜡、黄蜡,是采集蜂染提炼而成,以黄色为主,少量白色。特色与石蜡相反,粘性大、不易碎裂。多用于画细线和不需裂纹的地方,不适宜大面积使用,价格高。3、木蜡、白蜡,都属植物性蜡,从树、果皮中含脂肪酸提炼而成,粘性适中,适合单独使用。4、松香:熔化后粘性极大,多与石蜡配合使用。 各种防染材料是单独使用,还是混合使用,根据操作者设计意图、由画面的大小、气候的冷暖、布的质地、染料特性,裂纹的要求等因素决定。 (三)染料 1、钠夫妥染料:又称冰染料,由打底剂(色酚)和显色剂(色基)在纤维素纤维上混合而成,染得的色彩鲜艳。日晒、水洗色牢度较高,但干磨牢度较差,一般不溶于染浅色,因为浅色遮盖力弱,着色不饱和,日晒牢度较差。其染色过程是在常温和低温情况下进行,较适宜染蜡染产品。 2、x型活性染料:活性染料的特点是和纤维上某些基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共价键;可染棉、麻、丝、毛、粘纤等织物。色泽鲜艳,色谱广,匀染性好,染色工艺简便,但染深色较难。 3、涂料:涂料的着色过程是将不溶性的有机颜料,用粘合剂粘附在织物表面,同一涂料可以固着在不同的面料上。所得花纹图案,轮廓清晰、色泽鲜艳,主要应用于纤维素纤维、合成纤维和它们的混纺织物的直接印花.
❻ 贵州蜡染的特点
贵州蜡染的特点是色调素雅、纹样优美、文化内涵丰富。
传统 贵州蜡染纹样分为自然纹和几何形纹两大类。自然纹中多为动物植物纹,人物纹罕见,反映社会生活的纹样逐渐出现。几何形纹多为自然物的抽象化。
由于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已很难确认哪种纹样是本民族的独有纹样,或哪种纹样是某种民间艺术品的独有纹样。有些纹样虽同一“母本”,不同的民族含义也不同。传统蜡染纹样繁多,内涵丰富,现仅选择几种重要的作—些阐释。
贵州蜡染的用途:
贵州蜡染与所有民间工艺一样,具有实用功能。在蜡染的流行领域,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装饰和美化生活,丰富生活的文化内涵,寄托着人们的信仰、愿望和情感,深受人们的喜爱。
尤其是在长期的民间活动中,反映民间心理的蜡染,丰富了民间活动的内容和趣味。蜡染产品包括许多日常用品,可用于妇女头巾、裙子、围裙、被套、帽子、床单、窗帘、窗帘、背扇、布、手帕、挎包等。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贵州蜡染
❼ 中国蜡染历史
蜡染,古称“蜡缬”。传统民间印染工艺之一。是一种以蜡为防染材料进行防染的传统手工印染技艺。据考证,“蜡染”一词在文献中最早、最确切的记载是唐代慧琳写的《一切经音义》卷五十之“众缬”:“今谓西国有淡歰汁,点之成缬,如此方蜡点缬也。”“缬”是以辅染物辅助印染过程而染出的织物,缬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丝绸印染技艺的重大进步。蜡染今在布依、苗、瑶、仡佬等族中仍甚流行,衣裙、被毯、包单等多喜用蜡染作装饰。主要方法是用蜡刀蘸蜡液,在白布上描绘几何图案或花、鸟、虫、鱼等纹样,然后浸入靛缸(以蓝色为主),用水煮脱蜡即现花纹。结构严谨,线条流畅,装饰趣味很强,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蜡染的发明以人们对物质特性的重复认识和利用为基础,并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因素和技术条件,因此它是在特定的物质条件和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蜡染是基于人们对服饰美化的需要,在人类文明进步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是在多种染织工艺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蜡染产生的时间应在纺织、印色和画馈工艺成熟之后。从原料上看,蜡染对面料没有特殊要求,棉、麻、丝、毛织物都能采用;防染材料也不拘于特定品种,动植物蜡均可使用,通常是用树脂和蜂蜡;染色只能用冷染工艺,一般是植物染色,以靛蓝为主。从范围来看,蜡染技术存在与世界上很多地方,风格和使用方式也多种多样。由于受地理和气候的影响,北方寒冷地区不宜进行蜡染,因此蜡染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❽ 蜡染布的蜡染
蜡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结一起被称为我国古代染缬工艺的三种基本类型。因用蜂蜡作防染剂而得名,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蜡染制品的花样饱满、层次丰富, 蜡染纹样多以花草树木和几何图形为主,兼有适量的虫鱼鸟兽。除了图案精美外,还在于蜡冷却后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化多样的色纹,俗称“冰纹”。同一图案设计,做成蜡染后可得到不同的“冰纹”。因此“冰纹”也是蜡染手工艺的独有特征,“冰纹”被誉为蜡染的“灵魂”
❾ 传统染织手工艺的重要性和优缺点,并说明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途径和方法
说起民族蜡染服装,首先联想到的感觉就是宽衣大袖、面料粗厚、图案传统古朴,而且大多只在旅游景区销售的民族意味浓厚的一种独特的服装形式。诚然,蜡染服装以其古朴沉着的色彩、变幻莫测的冰纹肌理和远古图腾、花鸟鱼虫等承载着悠悠历史的装饰图案,借助于粗服素布散发着远古魅力;它们以自我表现的原始张力和质朴清新的视觉效果,紧紧地迎合了生活在离传统文明越来越远的现代社会中的人们的回归自然、东方寻根等常变常新的心理潮流,从而获得了人们深深的喜爱。
但是,不知大家是否有另外一种同感,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对于民族蜡染服装,给人感觉更象是一件精美的供人观赏的工艺美术品,而不大适合作为一件既穿着舒适大方又彰显个性的迎合现代潮流的时装,因为其款式大多肥粗有余,秀气不足;布料透气性、舒适感较差;洗涤后容易脱色,难以打理;特别是服装图案以纯粹的传统题材、传统样式为主,较为繁缛复杂,布局过于规整,来自于民间的“土腥味”太浓,穿上后给人一种“舞台服装”的感觉,缺少时代气息。这不是与现代人们崇尚大方得体、轻便简洁、舒适自然的服饰观念背道而驰吗?也许,蜡染服装设计者将服装定位于表现和保留传统的、正宗的古老蜡染工艺的独特优点和民族图腾的深厚文化内涵,当然,正宗的传统一定要保留,但必须掌握适当的尺度。在服装观念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如果一味固执地束缚于这种“传统的、正宗的”理念,没有注入时代精神,蜡染服装就很难以时尚的款式、直观的图案语言来打动新潮一族,难以融入现代大众服装消费中,从而只能作为猎奇物徘徊于现代生活的边缘,无法获得新的生命力。对于消费人群来说,蜡染服装要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还需要细分市场:对于一些国外消费者来说,他们喜欢来自其它民族的原汁原味的民族服饰,喜欢厚重的土布、自制植物染料和纯正的手工;而对国内消费者来说,如果停留在土布、自制染料和本民族耳熟能详的传统图案的基础上,肯定没有多大市场。并且在整个消费群中,相对来说,年龄较大的消费者喜欢较为宽大的款式和较为传统的图案;年龄较小的消费者则倾心于时尚精致的流行式样和现代韵味的装饰图案。因此,这就要求设计者针对不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设计出不同风格的服装,要求蜡染服装必须既要保持、继承传统的精髓的同时,又要有所创新,要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时尚观念加以整合、重组,从而将蜡染服装变“观赏性”为“实用性”,变“少数消费”为“大众消费”,只有这样才是对传统的民族蜡染服装的最好保护,才能让蜡染服装走得更远。
蜡染图案是蜡染服装的精髓,是区别于其它特色服装的独特标志。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形式上丰富多彩,是经历了悠长岁月的洗练而渗透出浓厚的历史凝重感,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我们应该尊重这份历史的凝重感,继承学习和重现这份凝重。但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不单单是几个形式化的传统符号,关键是要弄清楚什么才是传统脉络文化中的永恒;更重要的是秉承隐藏在符号背后能够真正体现传统精神的本质。在这个基础上,融会贯通,解构重组,将传统图形表现词汇兼收并蓄,设计出既蕴涵着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神韵,又具备强烈的现代美感的服装图案。从而借用传统图形的形式语言和特定的文化内涵,深化蜡染服装的文化底蕴,赋予其新的活力。
除了利用传统图形的解构重组外,还可以:一,运用艺术与设计的平面构成理论,以探索点、线 、面“形式美”的抽象形式构成为主线,或者直接单独使用蜡染的冰纹肌理再结合现代绘画理念,借用现代绘画手法,致力发掘、研究、创造全新肌理效果来强化面料和服装的时尚“功能性”;二,从不同国家、民族的风格、图案、色彩中寻求创作的灵感,如:非洲原始部落图腾文化、日本浮世绘艺术、苏格兰的格子纹、古埃及图案等等,这些不同民族的不同习俗、不同风格和文化的相互交融使得设计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设计者从世界各个角落不断发掘创作灵感,找到创作的切入点,将时代感的共性融入民族风格的个性中去,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新时尚。这样才能较为满足人们对图案的简洁明快和多样性的审美要求。
另外,在图案的布局上,可以打破传统的工整对称形式,改为富有动感、活泼的均衡结构;改变装饰部位为领圈、门襟、袖口等传统做法,以形式美为原则,大胆构想,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奇思妙想 ,将蜡染图案的灵魂与现代构成有机结合,让蜡染服装呈现崭新的面貌。
改革蜡染服装不等同于完全摒弃传统,而是要将传统中的精髓提炼出来, 紧紧结合现代设计元素,将一部分不适应市场需求的部分 ,如:落后的工艺和繁杂的图案进行改进,加大蜡染染料科技开发力度,一方面使传统植物染料色谱更加齐全和染色牢度加大,另一方面开发出更加绿色环保的化工染料;而将适应市场需求的部分如:神奇多变的、符合人们猎奇和彰显个性的心理需求的冰裂纹和神秘古朴的民族图形符号的灵魂本质发扬光大。
❿ 扎染和蜡染的区别
蜡染和扎染都是在云南若干种民族中流行的传统印染方式,两者的原理相似,工艺上略有区别。蜡染就像照相术一样,照相术是利用光化学原理,首先对负片(底片)进行光化学反应,按照光的强度,反应程度就不一样,最后形成了越黑的影象物体越透明,越白的影象越黑,在暗室中冲洗胶片时,利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影象转过来,就是我们看见的黑白相片,蜡染的原理比较接近,首先用蜡附着在部分布匹上,然后将其放入染料中,没有被蜡附着的面料就染上了染料的颜色,被蜡附着的面料就没有,仍然保持原来面料的颜色,在蜡附着的边缘,由于蜡的渗透,被染的颜色也形成了渗透的样子,并且颜色有从无到有的过渡效果。
扎染与蜡染的染料是可以一样的,但扎染的方法更加生动,面料不是靠蜡来附着,而是依靠绳子来裹扎一部分面料,被扎住的部分不放到染料中,其他部分一样就形成了与染料一致的颜色,捆扎部分也由于液体的浸透形成了颜色的过渡。
用蜡染和扎染工艺制成的壁挂、其他工艺品,极富民族特色,一直深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若是花色呢就是扎染更自然一些。但要是论图案画呢!就应该是蜡染图案更加丰富多彩,形象地再现了人物风貌、山水花鸟、耐人鉴赏。更加生动活泼。
【扎染成品】当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服饰时装化的步步升温,使得扎染艺术倍受国内外消费者和时装界的追求和青睐。现在扎染普遍应用在壁挂、丝巾以及服饰上面。
扎染壁挂是扎染产品中提炼出的最高的一种工艺,它溶合了设计师与扎染之间的伟大创造,将所有的技巧与精华表现出来,产生现代艺术——染缬壁挂。丝巾是现代妇女的一种装饰品。起到美化生活、点缀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台布则是家居装饰的一个品种,丝巾、台布种类繁多,尺寸不一,其色彩艳丽,古朴。新颖,深受国内外友人的欢迎和喜爱。
扎染服饰可表现在许多方面,如全棉汗衫,连衣裙,半裙,上装,裤子,袜子等。花形有自然花纹与定位花形,穿上此装,具有回归自然的感觉。
扎染可用在真丝、全棉、化纤、皮革、麻、毛等面料上。件与长度不限,匹料生产不开剪,不破损,使客户任意使用裁剪。
【传承意义】扎染如此受欢迎,是由于它特有的有别于其它染织物的个性。它朴素自然,蓝地上的白花清清雅雅,毫不张扬,符合人的情致,贴近人的生活,充满人性色彩,是人民勤劳、质朴、纯洁、诚实、善良和乐观、开朗、热情好客等美好品格和情趣化合成的。扎染在人们心目中已成为特殊的文化象征和民族传统艺术的标徽。传统染料以板蓝根、蓝靛为主,与化学染料相比,其色泽自然,褪变较慢,不伤布料,经久耐用,穿着比较舒适,不会对人体皮肤产生不良刺激。据说,像板蓝根一类的染料同时还带有一定的消炎清凉作用,对人的健康有益。在回归自然、提倡保健的今天,扎染布被广泛用来制作衣裤、被子、枕巾、桌布等与人体肌肤相亲的用品,格外得到人们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