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明明同学做了一个趣味实验,他把气球中的镁屑加入到盛有稀盐酸的锥形瓶中,反应的方程式为:Mg+2HCl=MgCl
(1)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会看到溶液中产生大量的气泡; 故答案为:液体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2)B→C过程中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在B中因为Mg+2HCl=MgCl 2 +H 2 ↑,使锥形瓶内气体增多,且反应放热使气体受热膨胀;在C中,反应停止后,不再生成氢气和产生热量,冷却至室温,气体体积缩小. 故答案为:镁条与盐酸反应,开始时,气体受热膨胀,冷却后体积缩小; (3)此装置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反应生成的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太多,气球此时会产生很大浮力,破坏了天平的平衡条件,使实验结果不准确. 故答案为:不能,因为反应生成的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太多,气球此时会产生很大浮力,破坏了天平的平衡条件. |
② 右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一套实验装置,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装置气密性良好.经数小
小白鼠的生命活动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钙溶液吸收,这样会导致试剂瓶中的气体越来越少,压强不断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会出现B处下降,A处上升的实验现象. 故选D. |
③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B进行趣味实验.(1)使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
(1)使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版发现气球鼓起来,则权锥形瓶中的物质可能是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使瓶内的压强变小,故填:CO 2 ,NaOH溶液; (2)使用装置B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发现气球也鼓起来,则是B瓶中产生了气体额导致压强变大,可能是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氢气,故填:Zn+H 2 SO 4 ═ZnSO 4 +H 2 ↑; (3)装置A、B中气球都能鼓起来的共同原理是锥形瓶内外存在气体压强差,故填:锥形瓶内外存在气体压强差. |
④ 小明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见图),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B中尖嘴导管会形成一段水柱,故选项错误.版
B、生石灰与水反应权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使瓶内水喷出形成“喷泉”,故选项正确.
C、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温度变化不大,B中尖嘴导管无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D、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快速释放出氧气,增加气压,使B瓶导管口产生“喷泉”,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