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无人直升机的传动装置

无人直升机的传动装置

发布时间:2022-04-22 15:03:16

① 中国直升机所有系列

很多啦,以下为详细介绍
据悉,我国自主研发的直升机AC313将试飞。该机为13吨民用直升机,采用最新技术,按照国际通行的适航标准和与国际接轨的适航审定程序研制。AC313型号直升机研制已全面进入样机生产制造阶段,其总体性能已达到当今世界先进技术水平。

我国直升机产业经过50余年的发展,已拥有30多个型号的产品,形成了从1吨级到13吨级较为完整的产品系列,累计交付直升机近千架。更引人瞩目的是,中国直升机产业已建立起完整的研发、试验、生产和服务体系,形成系列化产品格局,并融入国际航空产业链。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董事长李方勇表示,中国的直升机已经出口,正走向国际市场。

●技术看齐国际水准

年底将试飞的新型13吨民用直升机AC313,采用先进的涡轴发动机、大功率传输能力的传动系统、球柔性复合材料旋翼系统以及综合化的航电系统,改进使用维护性和舒适性,结构、系统安全性等技术全面升级。这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大型民用机,综观其总体性能,可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直升机行列。

发动机研发是直升机研制的核心技术之一。我国重点型号直升机涡轴发动机研制取得突破,中航工业动研所研制的首台全间接加温的中压燃烧室性能试验器,实现加温方式由直接加温向间接加温转变,其变频供油系统、加力燃烧加温装置分别获得专利。目前我国直升机所装配的涡轴发动机基本为进口或仿制,此次该试验器的研制成功,为我国第一台完全自主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型号涡轴发动机燃烧室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试验研究平台。

无人直升机技术备受世界各国青睐,目前,只有美国、德国等少数国家具备该技术。今年8月,香港科技大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合作组成的“小型无人直升机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整机开发”课题组,攻克了被称为“空中机器人”的小型无人直升机核心技术,在汶川地震灾区及西藏高海拔地区成功完成测试。以往中国无人直升机的核心技术主要依赖国外,但经过3年的自主研发,课题组已掌握了从底层硬件开发、飞行姿态估计、飞行姿态控制算法,以及飞行平台整合等一系列核心技术,标志着我国在无人直升机领域,在技术层面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产业格局更合理

一直以来,我国直升机产业的民用领域市场规模很小。截至2008年底,我国拥有民用直升机174架,远低于每百万人拥有民用直升机5架的世界平均水平。今后20年内我国要达到目前世界水平,民用直升机至少将有3000架的庞大市场,平均每年直升机工业本身和相关产业的产值将超过150亿元。世界各大航空巨头纷纷瞄准中国市场,我国直升机产业内新一轮市场竞争在所难免。

面对民用直升机市场新的竞争局势,中航工业集团与天津市共同组建中航直升机公司,在天津建立直升机产业核心聚集基地。李方勇指出,中航直升机公司将打造成为中国民用直升机的总装基地。这也是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就产品格局而言,我国直升机产业形成了从1吨级到13吨级较为完整的产品系列,已拥有了以直-8、直-9、直-11为平台的30多个型号产品,累计交付直升机近千架。中航工业正在自主研制或者合作研制新的1吨级AC310民用直升机、2吨级AC301A民用直升机、6吨级AC352民用直升机、13吨级AC313民用直升机,并准备研制重型民用直升机,形成轻、中、大和重型直升机系列化发展的新产品谱系,呈现出“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基本态势。

●自主研发能力达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直升机产业经历了专利引进、合作开发、自行研制的发展历程。国产直升机在应用领域和技术创新上都取得长足的进步。直-8是中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亚洲最大直升机,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不带应急漂浮浮筒就能够在水面降落和起飞的直升机,广泛应用于人员和货物运输、空投空降、搜索救援、抢险救灾、森林消防等领域。直-9是典型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果,广泛应用于机动运输、吊挂作业、警用执法、搜索救援、护林防火、紧急医疗救护等领域。直-11是我国自行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升机,广泛应用于警用执法、海关缉私、通讯指挥、紧急医疗救护等领域。

国产直升机已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科研生产体系,在相继推出自主研制的Z8系列、Z9系列、Z11系列直升机基础上,还专门针对民用中外合作研制了HC120、S-92、CA109直升机,自主研制了具有较好高温高原性能的H410、H425和Z11MB1直升机,充分展现了中国直升机产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

正在建设中的中航直升机天津产业基地定位于发展我国自主研发民用直升机组装。天津新建直升机研发中心工作也已启动。我国直升机研制水平已跨入数字化、一体化的现代科研生产轨道,着力掌握旋翼系统、传动系统、动力装置及复合材料等的关键技术,使直升机自主研发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走向国际市场

直升机产业作为高技术、高投资产业,其带来的市场前景是空前广阔的。2007年世界年产直升机1820架左右,年总产值约95亿美元,其中民用直升机约1352架,产值约25亿美元,军用直升机生产约392架,产值约60亿美元。直升机产业成为美、日、俄等国的重点扶持产业。

我国在直升机的研制和销售领域广泛参与世界合作,并进军国际市场。今年9月江西昌河阿古斯特直升机公司完成的首架本土化A109E直升机,装箱发运意大利,它标志着A109E直升机本土化总装生产线正式打通。这也是国内首次民用直升机加工贸易实现出口。

以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为例,2007年,由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公司联合法国、新加坡企业研制生产的第500架EC120直升机交付德国内政部,目前该机已占据1.5吨级直升机国际市场75%的份额。2008年由哈飞和欧洲直升机公司合作开发生产的Z15直升机,接到来自北美、亚洲、欧洲13家公司的111架订单。今年1月,哈飞签订了向纳米比亚出口的《两架H425多用途直升机收购协议》,实现了H425直升机的第一次出口。

② 印度ALH直升机的传动系统是怎样构造的

印度ALH直升机复的传动制系统:综合传动系统,两台发动机直接带动主减速器。起飞时5分钟传动功率为1240千瓦,最大连续传动功率为1070千瓦;一台发动机停车时,30秒的应急传动功率为800千瓦,2分30秒的传动功率为700千瓦,30分钟传动功率为620千瓦,最大连续传动功率为535千瓦。

③ 美国新型无人直升机为什么有两个螺旋桨

大螺旋桨在转动下会产生反作用力。所以普通直升机还有个小螺旋桨抵消大螺旋桨的力,两个相反方向的螺旋桨可以互相抵消掉,
纵列式(Tandem)两个旋翼前后纵向排列,旋转方向相反。例如,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CH-47“支努干”运输直升机。
横列式(Transverse)两个旋翼左右横向排列,旋翼轴间隔较远,旋转方向相反。例如,前苏联米里设计局研制的Mi-12直升机。
共轴式(Coaxial)两个旋翼上下排列,在同一个轴线上反向旋转。例如,前苏联卡莫夫设计局研制的卡-50武装直升机。

你说的大概是前两种,放心不会打到,有机械装置的

④ 无人飞机的技术难点有哪些 无人机的4大技术难题

无人机发展技术难点
(一)飞控系统
据《2016-2020年中国无人机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可知,飞控子系统是无人机完成起飞、空中飞行、执行任务和返场回收等整个飞行过程的核心系统,飞控对于无人机相当于驾驶员对于有人机的作用,我们认为是无人机最核心的技术之一。飞控一般包括传感器、机载计算机和伺服作动设备三大部分,实现的功能主要有无人机姿态稳定和控制、无人机任务设备管理和应急控制三大类。
其中,机身大量装配的各种传感器(包括角速率、姿态、位置、加速度、高度和空速等)是飞控系统的基础,是保证飞机控制精度的关键,在不同飞行环境下、不同用途的无人机对传感器的配置要求也不同。未来对无人机态势感知、战场上识别敌我、防区外交战能力等方面的需求,要求无人机传感器具有更高的探测精度、更高的分辨率,因此国外无人机传感器中大量应用了超光谱成像、合成孔径雷达、超高频穿透等新技术。
(二)导航系统
导航系统向无人机提供参考坐标系的位置、速度、飞行姿态,引导无人机按照指定航线飞行,相当于有人机系统中的领航员。无人机载导航系统主要分非自主(GPS等)和自主(惯性制导)两种,但分别有易受干扰和误差积累增大的缺点,而未来无人机的发展要求障碍回避、物资或武器投放、自动进场着陆等功能,需要高精度、高可靠性、高抗干扰性能,因此多种导航技术结合的“惯性+多传感器+GPS+光电导航系统”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三)动力系统
不同用途的无人机对动力装置的要求不同,但都希望发动机体积小、成本低、工作可靠:
1、无人机目前广泛采用的动力装置为活塞式发动机,但活塞式只适用于低速低空小型无人机;
2、对于一次性使用的靶机、自杀式无人机或导弹,要求推重比高但寿命可以短(1-2h),一般使用涡喷式发动机;
3、低空无人直升机一般使用涡轴发动机,高空长航时的大型无人机一般使用涡扇发动机(美国全球鹰重达12t);
4、消费级微型无人机(多旋翼)一般使用电池驱动的电动机,起飞质量不到100克、续航时间小于一小时。
往前看,我们认为随着涡轮发动机推重比、寿命不断提高、油耗降低,涡轮将取代活塞成为无人机的主力动力机型,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电动机也有望为小型无人机提供更持久的生存力。
(四)数据链
据《2016-2020年中国无人机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可知,数据链传输系统是无人机的重要技术组成,负责完成对无人机遥控、遥测、跟踪定位和传感器传输,上行数据链实现对无人机遥控、下行数据链执行遥测、数据传输功能。普通无人机大多采用定制视距数据链,而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则都会采用视距和超视距卫通数据链。
现代数据链技术的发展推动者无人机数据链向着高速、宽带、保密、抗干扰的方向发展,无人机实用化能力将越来越强。往前看,随着机载传感器、定位的精细程度和执行任务的复杂程度不断上升,对数据链的贷款提出了很强的要求,未来随着机载高速处理器的突飞猛进,预计几年后现有射频数据链的传输速率将翻倍,未来在全天候要求低的领域可能还将出现激光通讯方式。从美国制定的无人机通信网络发展战略上看,数据链系统从最初IP化的传输、多机互连网络,正在向卫星网络转换传输,以及最终的完全全球信息格栅(GIG)配置过渡,为授权用户提供无缝全球信息资源交互能力,既支持固定用户、又支持移动用户。(劲鹰无人机)

⑤ 现在直升机用着涡轴发动机,是如何带动直升机螺旋桨的

现在直升机用着涡轴发动机,是如何带动螺旋桨的?要求十分苛刻

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直升机并不能像传统机型一样靠着什么东西直接向后吹以使其向前飞,其整个动力的传输与其他机型有着明显的区别。

直升机的旋翼是向上转动,但是一般其动力装置都是横向安装,因此其传统并不是直接进行,而是通过一套装置来进行转换,将本来纵向输出的动力,转向到横向,以供旋翼使用。而旋翼使用的这部分主要是为整机提供向上的力量,这部分是用来代替传统机型中的机翼,同时由于旋转过程中需要一个用来抑制反转的部分,因此动力不单单要向旋翼这部分提供,还要向后输出。这就使得直升机本身的传动十分的复杂,要想设计好整个装置,难度还是挺大的。

资料图

且还要明确一点,整机的动力并不是发动机直接输出,如果直接输出,会使得难以操控,还有速度过快这个难点,因此,从发动机中输出的动力会经过减速,再送往各个需要动力的部分,且对于传统的涡轴动力来讲,并不能只使用一级减速,要使用很多级减速才能达到最终使用的要求,同时还要经过多次的方向变换,整个系统在运行中既要提供不变的输出,还要维持相当大的安全性。

资料图

综上,直升机的传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这就使得各个部件的运行环境相对于常规机型堪比地狱,因此,其整个传动装置的稳定性安全性要求十分的苛刻,具体到每一个齿轮上都要求十分的稳定不出错。随着未来人们对直升机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其整个动力传递装置的研制将会受到更苛刻的要求。

⑥ 共轴双旋翼技术的共轴式直升机的操纵系统

共轴式直升机与传统单旋翼带尾桨直升机的主要区别之一是航向操纵的形式和响应不同,其改变上下旋翼的扭矩的方式又分为:全差动、半差动、桨尖制动、磁粉制动。全差动方式是同时反向改变上下旋翼的桨叶角来实现直升机航向的操纵和稳定,俄罗斯卡莫夫系列共轴式直升机均采用此种控制方式。桨尖制动方式是在旋翼桨尖设置阻力板,通过改变阻力板的迎风阻力面积改变旋翼的扭矩以实现直升机的航向操纵和稳定,德国研制的无人驾驶直升机SEAMOS 采用了此种控制方式。磁粉制动是通过传统系统内部的磁粉离合器对上下旋翼轴进行扭矩分配,加拿大研制的无人直升机C L L227采用了此种形式。半差动方式一般是通过改变下旋翼桨叶角改变上下旋翼的功率分配,使其相等或不等来控制直升机的航向。
根据直升机的飞行原理可知,直升机的飞行控制是通过周期变距改变旋翼的桨盘锥体从而改变旋翼的总升力矢量来实现的,由于旋翼的气动输入(即周期变距)与旋翼的最大响应(即挥舞),其方位角相差90°,当旋翼在静止气流中旋转时,以纵向周期变距为例,上旋翼在90°时即前行桨叶处得到纵向周期变距输入,此时上旋翼为逆时针旋转,对上旋翼来说将在180°时得到最大响应,即挥舞最大。而对下旋翼而言,上旋翼的前行桨叶方位处是下旋翼的后行桨叶方位,此时下旋翼为顺时针旋转,其桨叶前缘正好与上旋翼相反,对上旋翼的最大输入恰好是对下旋翼的最小输入,下旋翼将在0°处达到最小挥舞响应。而在下旋翼的前行桨叶处(上旋翼的后行桨叶)达到最大输入,在180°处达到最大挥舞。因此,上下旋翼在纵向周期变距的操纵下的挥舞平面是基本平行的。类似的在给出横向周期变距操纵后,在上下旋翼的方位角0°、180°处对上下旋翼均给出同样的操纵输入,但由于两旋翼的转向相反,翼剖面的前后缘反向,因而,一个是最大输入对另一个是最小输入,两旋翼的最大响应和最小响应相差180°,其挥舞平面也是平行的。因此,共轴式直升机的上下旋翼的自动倾斜器是通过若干拉杆组成连杆机构,该机构使得上下旋翼的自动倾斜器始终保持平行。
直升机的两种典型的航向操纵结构形式即半差动和全差动形式。 目前国内研制的共轴式直升机采用的是半差动航向操纵形式,总距、航向舵机固联在主减速器壳体上,纵横向舵机固联在总距套筒上,随其上下运动。舵机输出量通过拉杆摇臂、上下倾斜器和过渡摇臂变距拉杆传到旋翼上,使其转过相应的桨距角,以实现操纵的目的。
上下桨叶通过桨毂分别与内外转轴固联。在外轴的外面轴套上套总距套筒,其上又套航向操纵滑环、滑套式转盘和下倾斜器内环,它们之间可沿轴向相对上下滑动,但不能转动。上倾斜器内环通过滑键与内轴相联,它不仅可沿轴向上下相对运动,还随内轴一起转动。上下倾斜器外环通过扭力臂与上下桨叶同步转动,并有根等长撑杆将它们相联以实现使上下桨叶同步地偏转相同的桨距角。上倾斜器与上旋翼间摇臂支座直接夹固在内轴上,随内轴转动。而下倾斜器与下旋翼间摇臂支座套在轴套上,半差动航向操纵时可上下滑动,其外环随下旋翼一起转动。
半差动航向操纵的过程为:航向舵机的输出量通过航向杠杆带动航向操纵滑环,使滑环沿总距套筒上下滑动,滑环经两个撑杆带动过渡摇臂的支座。铰接在支座上的过渡摇臂借助两组推拉杆分别连接下倾斜器和下桨叶的变距摇臂。使下桨叶迎角变化,导致由下旋翼气动力对机体所产生的反扭矩变化,此值就是航向操纵力矩。再根据该力矩的大小和符号,决定航向速率和转弯方向,实现航向操纵的目的。
上述的半差动航向操纵方案的总距操纵是通过上下移动自动倾斜器来实现的,即总距操纵除了克服上下旋翼的铰链力矩外,还要克服上下倾斜器、上下倾斜器连杆以及相关的套筒和零件的重量。因此,该半差动操纵系统机构比较适于小型共轴式直升机,因为,对于小型直升机来说,旋翼轴径相对较小。各种操纵线系只能从轴外走,上下旋翼的自动倾斜器以及相关零件的重量也相对较轻,采用该方案相对较易实现。而对于大型共轴式直升机如卡-50 直升机,其连接上下旋翼的传动系统、桨毂、操纵机构比人还高,要操纵如此巨大的机构上下移动是难以想象的。半差动方案只改变下旋翼总距,由此引起的垂向运动耦合较大。然而,通过总距补偿完全可以解决问题。 共轴式直升机全差动航向操纵方案是指在航向操纵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地改变上下旋翼的总距从而使得直升机的合扭矩不平衡,机体产生航向操纵的力矩。由于在操纵时上下旋翼的总距总是一增一减,因此航向操纵与总升力变化的耦合小,即用于由于差动操纵引起的升力变化所需的总距补偿较小。显然,该方案可减轻驾驶员的操纵负担。前苏联卡莫夫设计局研制的卡莫夫系列共轴式直升机均采用了此种方案。
该操纵机构分别在上旋翼轴内和下旋翼轴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套筒,该套筒随旋翼轴同步转动且可沿旋翼轴做上下相对运动。上下旋翼套筒在上下旋翼桨毂附近,套筒连接上下旋翼变距摇臂,变距摇臂在不同距离处与旋翼变距拉杆和自动倾斜器外环支杆铰接形成杠杆摇臂,通过上下移动套筒实现变距运动。两套筒的内部设有变距装置,该装置与设在主减速器底部的总距手柄和航向手柄相连,总距手柄通过垂直拉动变距装置实现上下旋翼总距的同步增减,达到改变直升机升力的目的。航向手柄通过正反转动变距装置实现上下旋翼总距一增一减的运动,进而实现航向操纵。
由于操纵拉杆装置设在轴内,使得整个外部操纵机构简单、干净,上下自动倾斜器在轴向没有运动。这种结构方案比较适合于大型直升机,因为轴的内径相对较大,为安装操纵装置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而对于轻小型直升机,由于尺寸的限制,采用这样的方案会有些困难。

⑦ 无人直升机的历史、现状、发展前景等

12月23日 《无人驾驶飞机》 梁德旺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24日 14:31

主讲人简介:

梁德旺教授, 现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1987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专业,长期从事飞行器的总体气动力学、航空宇航推进系统的研究。先后数十次获得中国宇航科技基金奖一等奖,。1991年被国务院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

内容简介:

回顾航空百年史,我们来看以战斗机为代表的军用飞机的发展史。在过去是以活塞式发动机为动力的亚声速飞行时代,当前是以喷气式发动机为动力的超音速时代,那么未来将是无人战斗机的时代。那么什么是无人机?无人机是动力驱动,能够自主飞行,可重复使用,而且是无人驾驶的航空飞行器。那无人机同巡航导弹有若干共同之处,但也有很大区别。巡航导弹是携带战斗部对敌实施一次性攻击的武器,而无人机则可携带不同装备,执行不同任务,可多次回收使用。无人机兼有有人战斗机和导弹的优点,它和导弹一样没有人员的伤亡和被俘危险,又因不存在人的生理限制,可超长时间续航,也可以超高机动飞行;并且又因其目标特征小,具有很强的突防能力和生存力。同时它又和有人机一样,可多次使用,活动空间大,可执行多种任务,而无人机与有人机相比成本低得多。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无人机的应用。无人机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个我们把它称为软杀伤,也是在电子对抗战争中间使用的无人机。硬杀伤就是进行无人攻击,对地也好,对空也好,都是硬杀伤的。那么反辐射无人机,是对雷达进行攻击,它是个自杀式的。在侦察方面,无人机到目前战争中用得更多还是在战场的侦察,可以进行光学侦察,带航空相机,CCD摄像机、红外行扫仪。另外在民用方面就更广了,森林防火,边防的缉私,航空拍照,地面的勘探等等,都可以使用无人机。

第三个方面,无人机主要的关键技术是无人机的起飞和着陆技术。大家知道,有人机都是采用的轮式起降,都有起落降。而无人机不一样,由于没有人在上面,很多的方式都可以采用。例如有起飞车滑跑起飞,有采用火箭助推。着陆方面的技术有撞网回收和拦阻网回收。

最后一个方面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无人机的发展趋势。未来无人机的发展将在高空、高速、隐身、长航时无人机方面得到发展。因为美国人现在提出了无人战斗机的概念,也研制出了X-45和X-47无人战斗机,各个国家也在相继和即将开展无人战斗机的研制。另外未来的战争将会往空间发展,高度发展。所以是一个高超声速无人机的技术,也将会得到比较大的发展。

《无人驾驶飞机》 (全文)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无人驾驶飞机》。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驾驶“飞行者1号”成功地飞行了四次,在最后的一次飞行中间,飞行59秒,距离260米,它标志着人类飞天梦的实现。

回顾航空百年史,我们来看以战斗机为代表的军用飞机的发展史。应该说在过去是以活塞式发动机为动力的亚声速飞行时代。当前是以喷气式发动机为动力的超音速时代。那么未来将是无人战斗机,或者说是无人机的时代。所以今天我们将在这儿来介绍一下无人机的发展情况。什么是无人机?大家可能都会问到这个问题。我们说所谓无人机,它是动力驱动,能够自主飞行,可重复使用,而且一定是无人驾驶,也一定是航空飞行器,或者说是飞机。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无人机和有人机有什么样的区别。所谓无人机,我刚才说了首先是无人驾驶,有人机当然是有人驾驶;那么无人机可以按照我们事先规划的航线来进行飞行,而有人机是驾驶员驾驶飞行;相对有人机而言,无人机的性能比较简单,而有人机由于有人在上面,它人员的支持系统和生命保障系统,那么飞机要复杂得多。这里大家可以看到的一张画面,就是驾驶舱里面的各种各样的仪表,而无人机没有这么多仪表;另外相对而言,无人机小,而且轻。小的无人机才十克,那么当然也有11吨重的无人机,而有人机再也没有10克或者说100公斤这样的飞机存在。

我们接下来看一下无人机与航模的主要区别。大家讲,航模也是无人驾驶。的确在飞机上也没有人驾驶,但是它们两者是截然不同的。首先无人机是自主驾驶,自主飞行,而航模,飞机上没有人,但是遥控操纵,对于无人机来讲可以超视距、程序控制,而航模是视距内范围里,也就是在我们目视范围里,我们人员进行控制。另外从系统上来讲,无人机系统复杂,而航模相对来讲要简单得多。另外对无人机来讲,它有高速、中速和低速飞行无人机,而航模由于是人员操作,我们目视看的速度,我们反映的速度都不可能快,所以航模不可能是高速的,它只能是低速。另外无人机与巡航导弹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无人机和巡航导弹都是无人驾驶,都是自主飞行。但是无人机,它可以带不同的装备,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巡航导弹,它带的战斗部,对敌攻击,而且是一次性使用。无人机可以重复多次使用。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无人机系统的组成,首先它是飞行器平台。无人机,它一定有一个飞行器与之相应。第二它有无线电遥控、遥测装置。我们大家从图上可以看到的有两幅画面,一个是一个主控站,竖起来的是一个天线来对飞机进行遥控、遥测。那么右边的这幅画面,就是主控站里面的一些设备。在这个主控站里面,我们可以对无人机的航线进行规划,可以对无人机进行操纵,可以对无人机的整个飞行姿态进行遥控、遥测,随时掌握飞机在空中的姿态和飞行状况,还可以来执行相应的任务。无人机的组成系统中间有一个发射回收系统。那么飞机要上天,也要回来,因为多次使用,所以它有与之相适应的发射系统和回收系统。另外,无人机要执行相应的任务,比方说战场侦察、战场评估、对地攻击等等,那么也就要带相应的,通常称的任务设备。所以在无人机上通常对无人机,我们有几个指标的考核,除了它的飞行参数以外,一个是任务载重,就是说能载多少重的任务设备,能飞多长的时间,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续航时间。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无人机的分类。简单地说无人机可以分为军用和民用两大类无人机。那么在军用无人机中间又可以分为无人侦察机、无人战斗机、靶机、微型无人机和无人直升机。下面我们将逐一地看一下各类飞机的情况。

这个大家看到的是以色列研制的“苍鹭”无人机,它的翼展16.6米,机长8.5米,升限也就是说它能飞到的高度是7500米到13500米,起飞重量1100公斤,巡航速度110到212公里/每小时,它的任务重量,就是能载任务设备的重量是250公斤,续航时间50个小时,专门用于侦察和监视。这是“搜索者”无人机,也是以色列研制的,它的翼展是7.22米,机长是5.15米,它的最大起飞重量是372公斤,可以飞行14个小时,任务重量是63公斤,这个也是一个战略无人机。大家可以看到的,它是美国的“纳蚊”,翼展12.8米,机长5.75米,升限达到7600米,起飞重量六百多公斤,最大速度259公里/每小时,在空中续航40小时,那么也是用于侦察和监视。美国在这个飞机的基础上,又发展了“捕食者”无人机。大家从画面上可以看到,这个形状很相似,跟纳蚊有很多相似之处,就是捕食者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的。那么大家看到“捕食者”的头部形状要比“纳蚊”大。为什么?这是因为,在这个飞机里面装有卫星天线。这个大家可能都很关心,好多同学都知道的,这就是“全球鹰”无人侦察机,这是在无人侦察机方面,我简单的给大家看了一些画面。在我们国家也研制了有相应的无人侦察机,特别是战术无人侦察机,比方说爱生系列的,云笛、云燕等等,也有相应的无人机。

那么无人战斗机方面,现在在研的,有美国的X-45和X-47.那么这个大家看到的是X-45,它的翼展是10.36米,它的起飞重量是6804公斤,最大速度213公里/每小时,有效载荷907公斤。这个是X-47的无人战斗机,大家可以看到画面是X-47的首飞镜头。X-47,它的翼展是7.62米,机长8.53米,起飞重量2495公斤,有效重是252公斤。大家可以看到这个飞机马上要着陆了,而且都是轮式起降。因为这个轮式起降在目前国际上,无人机发展中间是比较热的一种起降技术。靶机是无人机中一个系列之一。那么现在看到的是我国研制的“长空一号”无人靶机的一个打靶情况。那么这个靶机翼展7.5米,机长6.98米,升限18000千米,起飞重量2345公斤,最大时速可以达到920公里。

微型无人机是近几年,或者说上个世纪90年代才产生的一种微小型无人机。这个是美国在进行微型无人机的试飞。那么大家可以看到,微型无人机相对来讲简单多了,它可以手一抛,飞机就出去了,然后来进行它的自主控制和飞行控制。大家要注意,这不是航模,我刚才讲了,它还是自主飞行的。

这个是无人直升机,这个是“翔鸟”无人直升机的一个飞行镜头。那么这个地方,我们大家看到,它的机长是7.07米,所谓的机长是指旋翼的长度,升限达到3000千米,巡航速度每小时150公里,有效载重是50公斤,续航时间四个小时,这是关于无人机的一个简单的介绍。

下面我想给大家说一下无人机的发展过程。第一架无人机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当初是在1935年,德国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希特勒为了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命令他的空军开展火箭的研究。一个方面就是外形像飞机一样的火箭研究。第二种是弹道式的飞行轨迹是抛物形的火箭研究,而且在波罗的海的乌采顿岛上修建了佩内明德试验场进行试飞。那么1942年6月,再一次把这个工程提出来了,在1942年的12月24日实现了首飞。这个地方大家看到的是由冯×布劳恩主持研制的叫V-1无人轰炸机。那么冯×布劳恩是什么人呢?二次大战之后,他到了美国,后来主持了美国的阿波罗空间计划。那么再后来进一步的发展,就形成了V-2无人机,应该说V-2无人机的产生,在无人机技术方面是一个里程碑。同时无人机的发展使得航空器中间的另一个就是导弹诞生了,因为第一个无人轰炸机,当年二次大战期间,德国人为了打击英国,向英国伦敦投放了五千架V-1无人机。因为大家知道,当初的无人机技术水平和现在的无人机技术水平是不可比拟的,所以无论是打击精度还是怎么样都不可能和现在比,如果现在投入五千架的轰炸机将会是个什么样的,我想现在的伦敦可能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有了第一个无人机以后,我们下面就来看看无人机的发展,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了一个无人靶机的研制时期,所以我们把它简称靶机时代。那么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处在一个冷战时期,一些超级大国在加紧进行军备竞赛,研制出了一批高性能的飞机和导弹。如何对这些飞机和导弹的性能进行检验和鉴定,也是我们通常在航空装备进行设计定型的时候,它必须要进行打靶试验。那么打什么?于是就提出了要研制无人靶机来适应航空装备,武器装备鉴定需要,靶机就在这个时候诞生和形成发展起来的。

第一架靶机是美国的“火峰1型”靶机,它是涡轮喷气发动机推进,高亚音速,全金属机体结构。机长大概有七米,翼展3.93米,起飞重量1134公斤,最大的平飞速度是1112公里/每小时。这里我给大家展示的是中国的第一架靶机,这个就是我们学校研制的长空靶机,这个靶机的机长是8.4米,起飞重量2060公斤,最大的平飞速度是每小时920公里,高度范围是在相对地面50米到18000米。

第二个阶段是无人侦察机的诞生。在越南战争期间,有人军用侦察机应该说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特别是像美国的U-2侦察机,SR-71等等有人侦察机,但是在这个期间,U-2侦察机在越南、前苏联和我国的上空接连被击落下来,应该说损失是很惨重的,而且美国人在外交上也很被动。于是美国人就提出来了,要研制无人侦察机。那么这样的话,就可以减少人员的伤亡。于是美国人首先把火蜂靶机改装成无人驾驶侦察机,把它称为Ryan147,那么这个就是Ryan147无人侦察机。它的机长是8.8米,翼展3.93米,起飞重量1430公斤,最大的平飞速度612米/秒,高度达到18000米。那么中国的第一架无人侦察机是什么样子的,大家可以看到这是长虹无人机。它的机长8.97米,翼展9.76米,起飞重量1085公斤。这个无人侦察机是通过母机挂在这个机翼下面,在空中进行发射的,所以应该说无人机空中发射的还不是太多。

第三个阶段是无人机飞速的发展阶段。也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在这个时期有些什么特点?第一个是现代战争中间无人机在广泛地应用。可以说无人机从辅助、支援这么一个作战转为了一个主战,就是说主要来进行打仗用的一个武器装备,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飞跃的变化。第二个小型无人机崭露头角,尤其是在中东战争,应该说它起到一个非常好的战例。在贝卡谷地战役中间以色列利用了小型的无人飞机,来诱导(叙利亚)的防空、堤防雷达的开机,很典型的一个战例。第三个无人机的发展系列化,出现了三大发展热点,一个是长航时无人机、无人战斗机和微型无人机。在这个时候美国的“全球鹰”也研制出来了。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各个国家相继成立了无人机专业化部队。那么以前它不是一个专门的部队在用,而是由空军或者哪个部队在用,那么后面就形成了专门的无人机部队。这是讲到了无人机的三个发展阶段。

下面跟大家介绍一下推动无人机快速发展的背景和原因,第一个原因我想跟大家介绍的就是政治上的原因。在越南战争中间,大家都知道,美国在越战中间是输得很惨的。那么我们先不说地面部队,我们先来说一下美国在越南战争期间,空军是怎么样个状况,它有2600多架飞机被击落,其中有五千多名的飞行员被俘,或者是死于战争,应该说就这一点损失是非常大的,所以可以说丧亡惨重。人们厌战、反战情绪高涨。所以引起了政治危机,这就是政治上它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减少人员伤亡,必须无人化,这就提出来了,要研制无人机。第二个经济上的考虑。给大家看到的是一个有人驾驶飞机的成本,就是各种有人驾驶飞机的单价,大家看到了这是成倍的增长。F22达到了一亿美元的价格,单机价格。那么轰炸机,价格更是惊人了。像B2隐身轰炸机,它的造价是4.5亿美元。那么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我们南京长江二桥的建设,花了33.5亿人民币,这两个价格,就是一架B2隐身机轰炸机的价格跟我们建设一座长江大桥的经费是差不多的。

另外无人机的使用费用比较低,因为无人机体积比较小,重量也比较轻,那么造价成本都很低,有的是降低三分之一,有的可以说是一个数量级。另外无人机特别无人战斗机可以长期保存在仓库里面,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这样的话,使用维护费用大大减少。据军方估计可以减少80%,另外在飞行方面,大家可能讲了,你不用,你怎么训练,无人机的训练它跟有人机不太一样,有人机,飞行员必须到空中去飞,飞一次要四万美元,一个小时,就要四万美元的价格,包括人员保养等等。而无人机可以在虚拟的坐舱里面进行训练。因为我人不在飞机上,我是在操纵键盘。那这样的话,我就可以用虚拟的训练系统,所以费用大大减少。同时无人机,一个人可以同时控制几架甚至数十架的无人机,而驾驶员不可能在空中一个人开两架飞机。所以我们对飞行员的培养,这个费用也可以大大减少,所以说无人机的使用费用是很低的。

另外无人机的发展,我个人认为战争的需求是无人机快速发展的一个推动力。在冷战期间,形成了靶机。而越南战争期间无人侦察机又诞生了。中东战争小型的无人机崭露头角,在海湾战争中大量地使用了小型无人机。而在科索沃战争中间,中空长航时无人机初露锋芒。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间更是发挥了威力,在阿富汗战争中间,捕食者首次发射导弹,也是无人机首次进行导弹发射,对地面攻击。那么未来呢,大家可以看到高空、高速、隐身、长航时无人机是一个大的需要。另外无人作战飞机高超声速无人机,以及微型无人机都是一个很大的需求。所以战争的需求是无人机得以发展的一个推动力。另外无人机它有超长的使用特性,特别是小型无人机,它快速机动、隐蔽性好。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画面,我们可以看到,战士在战场前沿就可以利用无人机看到敌方阵地上的情况,甚至可以看到对方的哪个士兵在使用什么装备,正对着哪个方向进行开火,都会看得很清楚,而且都是实时的。那么这张图上我们大家可以看到是一个在巷战中间,微小型无人机应用的一个示意图。那么战士们在这个地方可以把无人机抛出去,它到了对面看另外一条街上,敌方的步兵情况是怎么样子,所以来进行巷战,应该说无人机这种非常机动的使用性能使得它也得以快速发展。

第四个给大家介绍一下无人机的应用。我这里有一个表大家可以看到,无人机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个我们把它称为软杀伤,也是在电子对抗战争中间使用的无人机。那么在软杀伤中间,我们可以看到,可以进行雷达信号干扰,比方说我装的铝箔到了以后,空中把它撒出来,那么对方的雷达就看到,当时屏幕可能就没有亮点了,就是一团杂乱的信号,对敌方的雷达进行干扰。那么也可以带一些干扰机,我不放东西,我发射跟你的雷达同频率的、同频段的电磁信号,让你接收不到,发现不了我方的飞机,这样的话,就可以隐蔽下进行攻击。另外还有光电干扰,比方说打的闪光、激光等等进行干扰,这是软杀伤的。目的干吗?就是为自己能够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可以这么讲,在作战中间哪怕是几秒,都是非常关键的。

那么硬杀伤就有无人战斗机。这个大家知道,就是进行无人攻击,对地也好,对空也好,都是硬杀伤的。那么反辐射无人机,是对雷达进行攻击,它是个自杀式的。在侦察方面,应该说无人机到目前战争中用得更多还是在战场的侦察,可以进行光学侦察,带航空相机,CCD摄像机、红外行扫仪,所谓红外行扫仪,就可以不管是在白天还是晚上,不管你是隐蔽的,还是不隐蔽的,通过它的红外特征来进行侦察,了解敌方的情况,特别是用得比较多的战场评估。什么叫战场评估?当我们把导弹打到我们想打的这个目标以后,打住了没有,打了以后,损伤情况怎么样,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把无人机派过去进行侦察,了解打过以后情况是怎么样子的,来决定要不要再一次实施打击,这个就叫做战场评估。所以说无人机的应用,我这里还仅仅举的是军用方面的用途。那在民用方面就更广了,森林防火,边防的缉私,航空拍照,地面的勘探等等,都可以使用无人机。刚才已经大概地把无人机的应用做了一个介绍。

太长了,这里装不下了,我给你发到邮箱里吧!

⑧ 直升机的结构设计复杂吗

这是传动装置。专业级模型飞机的,通过齿轮传动模型直升机尾桨结构模型直回升机的尾桨分为答独立尾桨和联动尾桨。独立尾桨为电动直升机专用,尾桨采用一只微型电动机带动,有直接驱动模式和通过减速齿轮驱动两种。多数采用减速齿轮驱动。市面上

⑨ 无人直升机系统有什么构造

无人直升机的原理大概和遥控直升飞机模型的原理是大概一直的,只是在系统操作方面完全不同。

直升机飞行主要是靠力的合成与分解,直升机停悬时升力等于重力,当直升机前进时原来的升力倾斜分成垂直和水平两分力,水平分力使直升机前进,垂直分力抵消重力使直升机不下坠,但原来的升力分为水平和垂直两分力后,垂直分力必小于重力,使直升机往下掉,所以必须加大垂直分力,这也是推降舵前进时加一点油门使直升机不下坠的原因 。其他如后退、横移也都是同一个道理,只是方向不同罢了。尾旋翼的功用是抵消主旋翼的反扭并用来改变机身的方向。

直升机又如何使垂直升力倾斜而分成水平和垂直分力?整个主旋回转面要产生升力差使旋翼面倾斜,旋翼面倾斜原来的垂直升力就分为水平和垂直分力了。主旋翼回转面要如何产生升力差?改变旋翼攻角。以前进为例,主旋翼转到在3点和9点钟方向没有升力差产生,一过3点和9点钟方向升力差开始产生,随着旋翼转动,升力差渐渐加大,在6点和12点钟方向产生最大升力差后再渐渐减小,直到3点和6点钟方向,升力差为零 。如此转一圈一周期,以1500 rpm转速为例,一分钟重复上述升力差变1500次。

可见打舵时,主旋翼攻角是不断的在改变。舵打得大,升力差也就越大,旋翼攻角改变如右图所示是呈一函数图形,各位如果仍看不懂,拿出直升机,十字盘打个角度,旋翼转转看就知了。主旋翼又如何快速改变攻角?这不得不配服直升机发明人者的巧思,透过复杂的连动机构,运用陀螺效应,达到攻角变化周期化的目的。

明白这个道理后就理解了为什么直升机可以做左右翻滚与前后翻滚了.让直升机侧行的力量实际上不是简单的侧向推力,而是主旋翼面上的升力差而产生的一个扭力.这个扭力让直升机可以自如地做3D的各种方向的翻滚。

⑩ 直升机有哪三大“动部件”

直升机的三大“动部件”:一:旋翼系统 旋翼是直升机上最显著的特征部件,旋翼又是直升机上最重要的气动部件,平衡重力的升力,使直升机前进的驱动力以及直升机改变姿态的操作力,主要源于它;旋翼系统是由旋翼轴、浆 和若干片桨叶组成,一般也将尾桨归到旋翼系统之中。旋翼对于改善直升机的飞行性能、飞行品质,降低噪音和振动水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旋翼技术一直是引导直升机发展的主导技术。二:发动机 发动机是航空器的心脏,也可以说是整个航空事业的心脏。航空发动机堪称最精密、最复杂的机械装置,有人将其比喻为“工业时代皇冠上的明珠”。直升机用的航空发动机主要有两种:活塞式发动机和涡轮轴发动机。早期的直升机都采用活塞式发动机,存在振动大、功率重量小、功率体积比小、控制复杂等诸多问题。现在的直升机都采用涡轮轴发动机,它的最大特点是功率重量比大,使用维护也简单,因此已成为直升机最主要的动力形式;涡轮轴发动机最核心的是三大部件: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直升机对发动机的一般要求是:功率重量比高、耗油率低、高度特性与温度特性好、起动容易、加速快、可靠性高、维修性好、振动与噪音小等。3:传动系统 传动系统的主体是由齿轮和轴承构成的。它是直升机特有的一个系统,是发动机驱动旋翼和尾桨旋转不可缺少的关键,它与发动机、旋翼系统共同构成一个机械运动动系统,决定了直升机许多关键的技术、战术指标。传动系统的功能是将发动机的轴输出功率通过减速和换向,成为旋翼和尾桨能够使用的工具;传动系统通常有五部组成:主减速器、尾减速器、中间减速器以及主减速器与发动机之间的动力传动轴组件、尾传动轴组件。因其技术的复杂性和作用的关键性,与旋翼系统、发动机一起被称为直升机的三大“动部件”。

阅读全文

与无人直升机的传动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消防水管道阀门能打压吗 浏览:684
缓刑制动装置作用 浏览:168
数控机床的钻头都叫什么 浏览:661
如何拆气动砂轮机轴承 浏览:108
电动车能走仪表有电灯没电怎么查 浏览:677
天籁如何调节仪表盘显示时间 浏览:817
铸造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文凭 浏览:289
电动工具的外壳是什么塑料 浏览:17
如何计算单台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 浏览:824
设备巡视应该遵守哪些规定 浏览:368
检测及报警控制装置 浏览:826
碘酒专用仪器有哪些 浏览:49
dn32管道配多大阀门 浏览:730
室外独立生产设施设备有什么 浏览:514
冷库空调制冷不热怎么办 浏览:199
快装式阀门怎么套定额 浏览:481
汽车装置都有什么作用是什么 浏览:625
驱动装置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情况 浏览:526
天然气管道2个阀门 浏览:799
贵阳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