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0.40 (误差在0.02范围内均可得分);(2) ①如图(图线作内成折线或曲线均不容能得分)②AB
Ⅱ 用如图1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
(1)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点5的瞬时速度:v5=
m/s=2.4m/s.
(2)在0~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E
K=
(m
1+m
2)v
52=
×0.2×2.4
2J=0.576 J.
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m
2-m
1)gx=0.1×9.8×(0.384+0.216)J=0.588 J.
(3)本题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可知,mgh=
mv
2,
即有:
v
2=gh,所以
v
2-h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重力加速度,
由图可知,斜率k=9.7,故当地的实际重力加速度g=9.7m/s
2.
故答案为:(1)2.4
(2)0.576;0.588
(3)9.7
Ⅲ 用如图甲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
(1)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实验时,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故B、C错误.
故选BC.
(2)v5==m/s=2.4m/s,
则系统动能的增量△Ek=(m1+m2)v52=×0.2×2.42J=0.576J≈0.58J.
得出的结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3)根据(m1?m2)gh=(m1+m2)v2,解得g=v2.
故答案为:(1)BC(2)0.58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3)g=v2
Ⅳ 用如图1(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实验前必须进行平衡摩擦力.(1)
(1)小车由静止下滑,说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大于摩擦力,因此平衡过度回,所以该同学的操作答不正确,正确的操作应该为逐渐调节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给小车一个初速度,小车能够带动纸带匀速下滑.
(2)如果这位同学先如(1)中的操作,导致平衡摩擦力过度,因此当小车上还没有挂砂和砂桶时,小车应该就已经有加速度了,故图象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由题意可知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4T,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有:
s3?s1=2a1△T2
s4?s2=2a2△T2
则a==,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得:
vB===0.19m/s
故答案为:(1)该同学的操作不正确.
应该这样操作:逐渐调节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直到给小车一定的初速度,小车能沿木板作匀速直线运动;
(2)C;
(3);0.19m/s.
Ⅳ 用如图1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物体m1用一轻绳绕过定滑轮与m2相连.现将m2从高处由静
(1)根据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知打版第5个点时权的速度为:
v5=
=2.4m/s
(2)物体的初速度为零,所以动能的增加量为:△E
k=
m
v | 2
Ⅵ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先将质量为m1的小球A从斜槽轨道上端无初速释放,经轨道末端水平抛出
(1)碰撞前A的速度:v= = 与B球碰撞前瞬间A球的动量: PA=m1v= (2)要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定律,即验证:m1v1=m1v2+m2v3, 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它们抛出点的高度相等,在空中的运动时间t相等,上式两边同时乘以t得:m1v1t=m1v2t+m2v3t, 得:m1OP=m1OM+m2ON, 将OM=a,OP=b,ON=c代入可得:m1b=m1a+m2c 答:①与B球碰撞前瞬间A球的动量是; ②A与B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是m1b=m1a+m2c
Ⅶ 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
①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根据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可知打第5个点时的速度为: v5= =2.4m/s, ②物体的初速度为零,所以动能的增加量为: △EK=(m1+m2)v52=×0.2×2.42J=0.58J 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物体重力做功,故:△EP=W=mgh=0.59J; 由此可知动能的增加量和势能的减小量基本相等,因此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③本题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可知,mgh=mv2, 即有: v2=gh,所以出v2-h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重力加速度, 由图可知,斜率k=9.7,故当地的实际重力加速度g=9.7m/s2. 故答案为:①2.4,②0.58,0.59,③9.7.
Ⅷ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
(1)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抄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点5的瞬时速度:v5= 0.2160+0.2640 2×0.1 m/s=2.4m/s. (2)在0~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EK= 1 2 (m1+m2)v52= 1 2 ×0.2×2.42J≈0.58J. 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m2-m1)gx=0.1×9.8×(0.384+0.216)J≈0.60J. 故答案为:(1)2.4;(2)0.58;0.60. 0
Ⅸ 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物块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
(1)根据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则有:v2= =m/s=2.4m/s. 在0~2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EK=(内m1+m2)v22=×0.2×2.42J≈0.58J. 系统重力势容能的减小量为(m2-m1)gx=0.1×9.8×(0.384+0.216)J≈0.60J. (2)计数点2时m2物块所在位置为零势面,计数点3时m2的重力势能为:EP=-m2gh=-0.15×0.264×10=-0.40J; (3)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有:(m2-m1)gh=(m1+m2)v2 则v2= gh 知图线的斜率k=g= 解得g=9.7m/s2. 故答案为:(1)0.58,0.60;(2)-0.40J;(3)9.7.
Ⅹ 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
(1)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有: v5= ==2.4m/s; (2)系统动能的增量为:△EK=Ek5-0=(m1+m2)v52=×(0.05+0.15)×2.42=0.58 J. 系统重力势能减内小量为:△Ep=(m2-m1)gh=0.1×9.8×0.6000m J=0.59 J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3)由于△EK=Ek5-0=(m1+m2)v52=△Ep=(m2-m1)gh 由于(m1+m2)=2(m2-m1) 所以得到:v2=h 所以v2-h图象的斜率k==9.7m/s2. 故答案为:(1)2.4;(容2)0.58、0.59;(3)9.7.
与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m1相关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