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2)98(3)低
Ⅲ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
(1)冰的熔点为0℃,所以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用搅拌棒进行搅拌;
(2)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不仅要探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且要观察其状态的变化;
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4℃;
(3)根据表格中数据进行描点,并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
(4)由图象知,冰达到熔点后熔化,虽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5)因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所以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以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酒精灯;
因为水沸腾的时候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过程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而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所以图中烧杯中的水没有沸腾.
故答案为:(1)慢;用搅拌棒搅拌;(2)状态;-4;
(3)如图所示;
(4)不变;
(5)酒精灯;没有
Ⅳ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将总重为G的钩码挂在杠杆A处,竖直向上匀速拉
(1)杠杆的机械效率:η=
=
;
(2)根据图示可知,将钩码移动到B点时,阻力回和阻答力臂都不变,动力臂减小,由F
1L
1=F
2L
2可知,动力将增大,即F′>F;
由于有用功和额外功均不变,则总功也不变,故机械效率不变,即η′=η.
故答案为:
;>;=.
Ⅳ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冰的熔化(冰的质量为200g),收集数据后绘制了图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象
(1)由图乙看出,冰在0℃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冰的熔点为0℃;
冰从第2分钟到33分钟熔化,经历的时间回t=33min-2min=31min;冰答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热量只能由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不能由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这说明能量在转化或转移时具有方向性.
(3)200g冰从-10℃到0℃吸收的热量(2min吸收的热量):
Q吸=c冰m冰△t=2.1×103J/(kg?℃)×0.2kg×10℃=4.2×103J,
∵冰在每个单位时间内从酒精灯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
∴熔化阶段31分钟吸收的热量:
Q吸′=
×4.2×10
3J×31=6.51×10
4J.
故答案:(1)0;31;不变;(2)方向;(3)6.51×10
4.
Ⅵ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时要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原
(1)实验时要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处于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由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
(2)由表中实验序号为1、2、3三组实验数据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压力不同,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由此可知: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由表中实验序号为1、4、5三组数据可知,物体间的压力相同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由此可得: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由图乙所示图象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拉力至少为2.3N;
故答案为:(1)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2)1、2、3;(3)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4)2.3.
Ⅶ 23.为了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小明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比较海绵的凹陷程度来确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专;
(2)分析比较图甲、属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分析比较图甲、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故答案为:(1)凹陷程度;(2)受力面积;压力;(3)压力;受力面积.
Ⅷ 小明利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甲、乙两瓶中装有质量与初温都相同的
(1)温度计示数(2)小于 (3)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电阻越大产生的热回量越多 (4)控制变量答法或转换法填对一个即可)
Ⅸ 小明用图示的装置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实验情形如图甲、乙、丙所示.(乙、丙两图中:钩码均
(1)比较甲乙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其示数大小不变.但是图乙中拉力的方向向下,故可得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虽然每次都小于物重,说明动滑轮省了力,但二者较接近,并非理论上所说的省一半力,这是因为动滑轮自身也有重力.因此我们可以推想,如果动滑轮自身较重,大于提升的物重时,则使用动滑轮也不一定省力.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动滑轮的重力为:G动=2F-G=2×0.6N-0.5N=0.7N; 则表中最后一行的数据F′= (G+G 动)= (1.50N+0.7N)=1.10. (3)不计摩擦和绳重,在提起的过程中,丙用的是动滑轮, 所以丙方法需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功,丙比乙多做额外功,在有用功相同的情况下,可得η 乙>η 丙. 故答案为:(1)不能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不一定;动滑轮有自重;1.10; (3)>.
Ⅹ 小明用甲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规律”。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的现象是
(1)水中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1分); (2)图像正确(1分);吸热,温度不变(1分); (3)优势;既可以研究水沸腾的规律,还可以研究液化放热的知识(1分)(或既能研究汽化吸热又能研究液化放热)(或可以研究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能量的变化)(或把水蒸汽带走的能量收集起来再利用,节能)。 不足:左侧试管上方有胶塞,水沸腾后可能使水上方的气压增大,沸点升高,用相同的热源给相同质量、初温的水加热,等待水沸腾时间过长,费燃料。
与小明用如图甲和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 |